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生物>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梳理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生物是高中必修的重要学科,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掌握好了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梳理一:必修一

  生命系统(细胞→生物圈)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决定功能);生命系统应具有维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稳定(动态平衡)的能力,通常依靠反馈调节。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

  原核生物:细菌(各种球菌、杆菌、螺旋菌、弧菌,乳酸菌)、蓝藻等

  细胞膜的结构:磷脂双分子层为骨架,镶嵌着蛋白质。

  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细胞膜的特性:主动运输可体现选择透过性,胞吞和胞吐能体现流动性。

  真核生物细胞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粗面:加工与运输蛋白质、滑面:合成脂质)、高尔基体(加工与运输蛋白质、参与细胞壁形成)、溶酶体(内含水解酶)、液泡(储存有机物、调节渗透压)、中心体(形成纺锤体);原核细胞细胞器:核糖体。

  细胞核的核孔是大分子进出的通道,核仁与形成核糖体有关。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ATP中文名为腺苷三磷酸,结构式为A-P~P~P。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同化作用类型有自养型(包括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和异养型;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

  有氧呼吸第一步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第二步在线粒体基质,第三步在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两步均在线粒体基质中发生。

  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

  无氧呼吸有两种:一种产乳酸,另一种产生酒精和CO2。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

  产ATP的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阶段、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消耗ATP过程为各种耗能代谢反应。

  产[H]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消耗[H]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生长分化成一个完整个体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能具有全能性是因为它拥有该种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

  细胞癌变的本质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

  细胞衰老的特点有:

  一大:细胞核体积变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一小: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变慢(老年人怕冷)

  一多:色素积累增多,妨碍物质交流和传递

  两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运输功能降低,酶活性降低(头发变白)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梳理二:必修二

  在后代中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其比例为性状分离比。

  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的两条染色体被称为同源染色体。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被称为等位基因。

  遵循“分离定律”的情况: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或1:2:1等变形)、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情况:涉及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如9:6:1等变形形式)、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或其变形形式)。

  异常性状分离比的出现原因可能是基因纯合致死、雌/雄配子致死或不完全致死等现象。

  测交的目的是检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

  提到“根本原因”,答案一般都跟基因有关。

  性状受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①直接控制:通过控制结构蛋白的分子结构,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②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F1雌雄个体的性状分离比不同,通常都是因为存在伴性遗传(伴X显/伴X隐/伴Y)。

  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遗传病发病方式应采用家系调查。

  遗传病的预防:遗传咨询、产前诊断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突变可分为自然突变/人工诱变、显性突变/隐性突变。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低频性、可逆性。

  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新基因都是由基因突变产生。

  基因重组包括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减I前期)和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减I后期)。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前者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后者包括单个染色体数目变化(如21三体)和染色体组数目变化(即单倍体和多倍体)。

  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其植株特点是植株弱小,高度不育。八倍体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是单倍体。

  单倍体育种能缩短育种年限,快速获得纯合子;诱变育种能提高突变频率,大幅度改变生物性状;基因工程育种能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使染色体加倍的方法:秋水仙素或者低温处理种子或者幼苗。原理是这会抑制纺锤体形成。

  育种可能遵循的原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进化的原材料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进化的方向由环境/自然选择决定。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会相互影响,从而发生共同进化。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梳理三:必修三

  参与人体的稳态调节的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等。

  常见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激素、淋巴因子等。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生理/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神经调节部分常填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动作电位(钠离子内流、外负内正)、局部电流、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受体、产生/抑制兴奋。

  激素调节的主要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一般涉及促×××释放激素(下丘脑产生)和促×××激素(垂体产生)。

  内分泌系统的中枢是下丘脑(血糖、渗透压、体温都受其调控,且都需发生 神经-体液调节)。

  常考激素的作用与特点:

  甲状腺激素:提高代谢速率、促进生长发育、影响神经系统兴奋性

  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

  肾上腺素:提高代谢速率、使血糖升高

  性激素:性腺产生、是固醇不是蛋白质

  胰岛素:胰岛B细胞产生、使血糖降低

  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产生、使血糖升高

  激素间的关系:协同/拮抗作用

  血糖来路:食物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血糖去路:直接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

  吞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都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后者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只有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能产生抗体,抗体通常存在于血清中。

  免疫异常: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和免疫缺陷。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运输方式主要为极性运输;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使种子休眠;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血球计数板)。

  种群增长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增长模型有J型和S型两种,S型增长模型存在k值,即环境最大容纳量,种群密度为K/2时增长率为最高。

  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寄生、共生四种。

  群落演替类型包括初(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的成分:无机环境(包括能量和物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碳从无机环境中以CO2形式进入生物群落,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之间进行传递。

  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机制是负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则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生态工程最常利用到的原理是:物种多样性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现代生物技术

  植物组培:外植体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再分化形成幼苗。组培时所用的培养基应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植物体细胞杂交应先去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去壁要用到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诱导融合的方法有:聚乙二醇PEG(化学法);离心、振动、电刺激(物理法);灭活病毒(生物法,只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不能用于植物)

  动物细胞培养之前要用胰蛋白酶处理组织,使细胞分散开来。培养时需要加入血清血浆(使细胞能正常生长)、抗生素(防止杂菌污染)。需用CO2培养箱(维持培养液pH)。在培养过程中还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便于清除代谢产物。

  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特点:特异性强、产量大、灵敏度高。

  核移植通常用的是体细胞的细胞核和卵细胞(或卵原细胞)的细胞质。

  PCR即DNA的体外扩增,与DNA的体内复制相比,PCR过程中需要加入引物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即Taq酶),此过程利用高温打开双链的氢键,不需要解旋酶。

  逆转录过程是利用逆转录酶,以mRNA为模板制造出cDNA。

  基因诊断的本质是DNA分子杂交,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分子探针,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鉴定被检测标本上的遗传信息。

  基因治疗是指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基因工程的工具: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载体(质粒或者病毒)

  基因工程的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文库获取、人工合成、PCR扩增)、构建表达载体(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与载体、DNA连接酶)、导入受体细胞(植物细胞—农杆菌转化法、动物受精卵—显微注射法、微生物—CaCl2处理)、目的基因表达与鉴定(DNA分子杂交、核酸分子杂交、抗原-抗体杂交、性状鉴定)

  空白载体连接上目的基因即为重组表达载体,需要携带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标记基因通常是抗生素抗性基因,方便用于筛选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

  生物实验

  观察质壁分离用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需要维持活性,不能染色。

  观察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加倍)的操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观察有丝分裂通常用洋葱根尖(多数细胞处于间期,最佳观察期为中期);观察减数分裂宜选用花药、精巢等部位(减I分同源、减Ⅱ分姊妹)。

  光合色素的提取用无水乙醇/丙酮、CaCO3、SiO2;分离用纸层析法(胡黄ab)。

  DNA的粗提取:NaCl溶液(先用2mol/L然后用0.14mol/L);进一步提纯:冷却的95%的酒精;鉴定:二苯胺水浴加热。

  接种菌种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两种方法都能获得单菌落(即纯化的培养物),但只有稀释涂布平板法能用于计数。

  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消毒法为煮沸、70%酒精消毒。

  微生物培养的目的:分离/筛选(选择培养基:唯一碳源/氮源)、鉴定(鉴别培养基:透明圈/黑色圈或其它方式)、纯化(获得单菌落)、扩大培养等。

  培养基应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固体培养基要加琼脂,倒平板之后应倒置。


看过"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梳理 "的还看了:

1.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归纳

2.高考必备:高中生物基础知识点总结

3.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总结

142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