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高考语文大阅读答题技巧复习(2)

高考语文大阅读答题技巧复习(2)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考语文大阅读答题技巧复习

  四、把传主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展现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更不可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五、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传主

  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至关重要。这种情感态度的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犹如戏剧演出一样让观众在人物自身动作的观览中获得某种启示。

  总结:

  掌握基本方法。

  一抓描写,即找到有关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借以体会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二抓情节,即要在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和特点;

  三抓评论语,作品有时还会借助其他人物的评述或作者的直接评价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六、物象的作用

  物象即小说中引入的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有三个方面: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高考语文大阅读答题技巧(三)

  鉴赏文章环境

  环境是指人物生存的外部世界,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城市村落等自然景观。

  1. 内容

  (1)描写内容: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味等方面的描写。

  (2)描写角度: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描写顺序: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或定点换景,或移步换景。

  (4)常用技巧:①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写景强调形象;②斟词炼字,写景要求准确传神;③动静结合,写景追求神韵;④点面结合,写景应该全面且突出重点;⑤虚实结合,要合理运用联想与想象。

  二、环境的作用

  往有大段的具体场景描写,其作用有:

  1. 如果场景描写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

  2. 如果场景描写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中,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3. 如果场景描写置于对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心理。

  4. 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小说中某个场景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这要结合具体的小说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5. 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

  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模式一: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模式二:××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心理,表现了人物……形象特点;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对表现中心主题具有……作用(突出了中心主题)。

  高考语文大阅读答题技巧(四)

  鉴赏文章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 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主要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就小说来讲,叙述与描写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

  1.叙述

  (1)叙述人称

类别

特 点

第一人称

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视角

类别

释 义

全知

视角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同时也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有限

视角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特点是叙述时遮蔽了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3)叙述顺序

类别

释 义

特 点

顺叙

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的内容是基本事件之外的,去掉它,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补叙

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是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平叙

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作分叙

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2.描写

肖像描写

展示人物外部形象

交代人物,突出其特点,展示其性格品质

神态、动作描写

展示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语态,使刻画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悲伤、兴奋等),表现人物的品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细节描写

①刻画人物的性格、爱好、追求;②展示人物的心情、心理活动;③渲染时代氛围、地方特色;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题

间接描写

借助次要人物烘托

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交代人物,突出其特点,展示其性格品质

借助事物形象(物象)烘托

借助环境烘托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景物)描写

①交代时间、地点,提供故事背景;②为人物出场做铺垫;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暗示作品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

  (三)结构安排

  主要指构筑情节、营造环境等方面的技巧。

位置

作用

开头

开篇点题,往往是总领全文,点明主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情感(奠定感情基调)

开篇不点题,那么,开头句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开篇描写景物,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

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篇抒情,引起读者共鸣;抑扬开篇,强化读者印象

位置

作用

中间

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物→人 景→情 事→理 实→虚)

篇幅较长且描写主要物象,则考虑其作用是拓展思路,丰富内涵,深化主题,具体展示或照应前文

结尾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中心,照应题目,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

暗示主题或强化情感的作用

特殊

 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另外,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插入性内容(补叙或回忆性内容),主要起补充或解释作用


看了“高考语文大阅读答题技巧复习”的人还看了:

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2.高考复习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3.2017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总结

4.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解题技巧小结

5.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6.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精编

7.201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方法

2716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