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高考文言文实词的翻译和学习的方法

高考文言文实词的翻译和学习的方法

时间: 夏萍1132 分享

高考文言文实词的翻译和学习的方法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需要花费一些的功夫,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考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翻译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文言文实词的翻译

  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追究,查办)

  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结交,亲附)

  3、孔子曰:吾与点也。(《论语四子侍坐》)(赞同,称许)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招致)

  5、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于宾客。(《魏公子列传》)(介绍,引见)

  6、自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孔子世家》)(辅助,改动)

  【(11全国)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

  7、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曰。(《魏公子列传》)(责备)

  8、以是知公子恨之复反也。(《魏公子列传》)(遗憾)

  9、平伐其功(《屈原列传》)(自夸,炫耀)

  1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项羽本纪》)(功勋)(逞。)

  11、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陷入困境)

  12、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礼物)

  13、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刺客列传》)(礼物)

  14、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项脊轩志》)(古代女子出嫁)(归:出嫁)

  15、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归附)(遗憾)

  16、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没有依靠)(悬赏捉拿)

  1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项羽本纪》)(悬赏征求)【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购:悬赏捉拿】

  18、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项羽本纪》)(交游,交往)

  19、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刺客列传》)(助长,帮助)

  20、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太史公自序》)(推究本源)

  2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刺客列传》)(迎,迎击,抵抗)

  22、孔子贫且贱。(《孔子世家》)(地位低下)【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过秦论》)(发扬,发展)(功业)

  24、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进学解》)(都)(具有,占有)【率倜傥非常之人率:全,都】

  25、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留侯论》)(疲困)

  26、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选拔)

  27、每有制作,必先以简察,然后施用。(《陈书?姚察列传》)(审阅)

  28、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慰问)

  29、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监督)

  30、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给看)

  31、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高祖本纪》)(向表示)

  32、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指南录后序》)(解除)

  33、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改变)【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强迫】【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屈原列传》)(改变,更改)】【亦不能夺之矣夺:改变。】

  34、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虻》)(登上)

  35、若夫乘天地之正。(《逍遥游》)(顺应)

  36、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劝学》)(快速的样子)(碰撞,碰到)

  37、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报任安书》)(撞,碰撞)

  38、其不获实行也如故。(《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能,能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39、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留,久留)

  40、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秦晋殽之战》)(停留)

  41、是天下之大贼也。(《论积贮疏》)(危害,祸害)

  42、臣侍汤药,未尝废离。(《陈情表》)(中药汤剂)

  43、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热水,开水)

  44、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魏公子列传》)(拜访、探望)

  45、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五蠹》)(称赞)【蒙正败,士以此多公称赞】

  46、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列传》)(称赞)

  47、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宽容,饶恕)【成语严惩不贷责无旁贷的贷分别是:饶恕,推卸】【贷于人无得借钱】

  48、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因为)

  4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因为)

  50、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柳子厚墓志铭》)(因他人获罪而受牵连。判罪)

  51、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使楚》)(犯罪)

  5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魏公子列传》)(问候,慰问)

  53、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太史公自序》)(攻占,巡行)

  54、二世使使者斩以徇。(《高祖本纪》)(示众)【斩以徇师徇:示众】

  5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小路从小路)

  56、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离间)

  57、侯生乃屏人间语。(《魏公子列传》)(私密,私下)

  58、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差错)【进之布指算,不爽爽:差错】【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爽:差错】

  59、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女子出嫁)

  60、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报:回复)

  61、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刺客列传》(打开,展开))

  62、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聊斋志异促织》)(打开,开启)

  63、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史记李斯列传》(拆开诏书或书信)

  64、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高祖本纪》)(谢罪,道歉)【及觉,痛咎谢谢罪】

  65、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劝告)

  高考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提分策略

  课外文言短文的备考应建立在扎扎实实学好课内文言文的基础之上,唯此,方能在考场上轻轻松松地应对课外短文的考查。

  概括起来,解读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要掌握以下几点方法:

  一、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不少考生心理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文言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初读全文,把握大概。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中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

  第二步,细看题目,研读字词。

  在这一步骤当中,需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在这一步完成。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

  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既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二、 掌握常见的解题方法

  以境解题,就是依照文言语境解题,如有道中考题考查“人迹绝矣”中“绝”的含义,按照词典解释为“断绝”,就不够妥帖。在这个语境中解释为“消失,不见”就比较准确。

  以题解题,文言文阅读相对是难点,如果能从题目的信息中获得一些解题的启发也是一种方法。如有一道考题:“随园担粪者”在农历十月中报告主人,梅树“有一身花矣”,作者将这句话加工成“霜高梅孕一身花”。仔细品味这一诗句中的“霜”“孕”两字的妙处。此题中“农历十月”就是一个重要信息。由“农历十月”可以看出梅树“孕”花的季节,由季节可以看出“霜”的环境;由“孕”字本身的内涵可以想象梅花的含苞欲放。

  以文解题,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如今年芜湖市考题: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什么?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只要到文章中找出谁对晋明帝两次发问,找到发问者之后,发问的内容就显而易见了。

  以注解题,文言文命题者有时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帮助。如2011年山西运城卷:认真通读全文,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根据注释理解“幼令”在句中的意思是“幼年时的美好才华”,这对全句的理解起了关键的作用,也对标注句子的诵读节奏起了关键的作用。

  以旨解文,有些题目必须先要弄懂全文的主旨,才能回答。如有一道考题:苏辙兄弟贬官以后,世人和巢谷对他们的态度有何不同?作者这样描写的意图是什么?要回答第二个问题,必须结合这个语段的主旨“褒扬巢谷古道热肠”来回答才算准确。

  总而言之,增设课外文言文语段,其目的是考查考生课内文言文知识的迁移能力,考查考生能否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在指导复习中,只要要求考生立足于课内,扎实基础并灵活运用,把课内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就能全面提高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高考常考的通假字介绍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而:通“尔”;你。人称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

  反:同“返”返回。动词。“人穷则反本。”

  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名词。“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疑问代词。“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衡: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

  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词。“混黄华叶衰。”

  皇:通“惶”;恐俱,惊慌。形容词。“赢得仓皇北顾。”

  皇:通“惶”;恐惧,惊慌。形容词。“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出门看火伴”。

  简:同“拣”;挑选。动词。“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动词。“图穷而匕首见。”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风吹草低见牛羊。”

  景:同“影”;影子。名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全,皆。副词。“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累累:通“垒垒”;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形容词。“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离:通“罹”;遭遇。动词。“‘离骚’者,犹离忧也。

  甿:同”氓“耕田的人。名词。”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

  俛:同“俯”;低头,表示服从。动词。“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缪:同“穆”温和,恭敬。例句中为姓。“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内:同“纳”接纳。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女:同“汝”;人称代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取: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动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沈:同“沉”;形容暮霭的程度深。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沈沈楚天阔。”

  识:通“志”;记住。动词。“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识:通“志”;记住。动词。“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孰:同“熟”;仔细。形容词。“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说:同“悦”;愉快。形容词。“秦王不说。”

  竦:同“耸”;高。形容词。“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汤:同“烫”:用热水焐。动词。“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帖:同“贴”;粘附。动词。“对镜帖花黄。”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亡:同“无”;不。副词。“河曲智叟亡以应。”

  惟:通“唯”;只,只有。副词。“惟陈言之务去。”

  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邪:同“耶”;呢,吗,疑问语气助词。“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奄:同“晻”;日无光。形容词。“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厌:通“履”;满足。形容词。“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形容词。“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要:同“邀”;;邀请。动词。“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同“邀”;邀请。动词。“张良出,要项伯。”

  阴:通“荫”;绿荫。名词。“佳木秀而繁阴。”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副词。“其级七千有余。”

  有:同“又”;再。副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与:同“欤”;呢。疑问语气词“是谁之过与?”

  蚤:通“早”;在先,还没到时候。形容词。“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振:通“震”;震动。动词。“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支:通“肢”;肢体。名词。“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知:通“智”;聪明,智慧。形容词。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名词。“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直:通“值”;价钱,代价。名词。“系向牛头充炭直。”

  着:同“着”,穿。动词。“着我旧时裳。”

  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名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坐:同“座”;座位。名词。“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距:同“拒”;把守。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猜你感兴趣:

1.高考文言文实词:伯的用法

2.高考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举例

3.2017年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方法

4.总结文言文的高效学习方法

5.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技巧方法

6.文言文复习方法

3764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