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高中语文的小说从哪些方面阅读

时间: 夏萍1132 分享

  高中语文的考点之一是小说,小说要从那几个方面去阅读呢?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中语文的小说要从哪些方面的阅读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的小说阅读从哪些方面入手

  一、情节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

  (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点。

  (6)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叙事策略,既表现生活本身的逻辑,同时又使情节曲折生姿,跌宕起伏,高潮或结尾平中见奇。

  高中语文的小说阅读技巧

  1.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具体说,其作用有: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以此来烘托水生嫂的美好心灵。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小说的结局及作用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愚昧的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她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高中语文小说的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

  2016年10月修订的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为: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新增)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删去了基本和主要二字)

  3.鉴赏评价 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欣赏改为鉴赏,增加文学二字,删去了“赏析作品的内涵”)

  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小说的考点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三、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

  1.“理情节”题型:

  (1)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

  (1)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

  (2)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

  (1)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

  (1)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

  (2)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4)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5)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

  (1)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

  (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

  (3)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

  (4)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高中语文小说的探究思考

  一、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⒈环境分类及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时间、地点、气候、景色、场面等。

  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

  ⑥象征和暗示。

  2.命题指向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3)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4)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⒊环境类考题类型示例

  (浙江卷)《乌米》19题: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猜你感兴趣:

1.高一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目录

3.如何进行高中语文的学习

4.高中语文阅读文章的结构有哪些

5.高考传记类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6.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376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