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的知识点详解

高考语文复习的知识点详解

时间: 夏萍1132 分享

高考语文复习的知识点详解

  语文是高考的每一个学生都要考的学科,语文要怎么复习呢?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的复习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语文复习的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高考语文的古诗歌复习大全

  古文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0.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3.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史记" 屈原列传》)

  14.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5.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18.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19.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20.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21.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2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2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2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2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28.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9.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30.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杜牧《阿房宫赋》)

  3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32.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3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34.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3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3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

  37.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

  38.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39.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贾谊《过秦论》)

  40.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折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4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42.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43.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5.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6.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前赤壁赋》)

  48.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前赤壁赋》)

  49.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前赤壁赋》)

  50.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

  5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前赤壁赋》)

  5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前赤壁赋》)

  5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54.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55.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

  5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潜《归去来兮辞》)

  57.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8.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9.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0.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1.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63.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64.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6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66.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归有光《项脊轩志》)

  67.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68.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

  6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7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

  7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7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7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75.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76.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77.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孔雀东南飞》)

  78.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79.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80.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曹植《白马篇》)

  81.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8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8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屈原《离骚》)

  8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李白《蜀道难》)

  85.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86.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8.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兵车行》)

  89.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杜甫《兵车行》)

  90.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9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92.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白居易《琵琶行》)

  93.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94.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95.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96.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

  97.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98.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99.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窦娥冤》)

  10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诗词曲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1、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4、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5、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16、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1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8、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1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20、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

  21、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

  2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23、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2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2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27、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2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2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3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3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3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33、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34、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35、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36、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3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3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3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4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4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4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4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45、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4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4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4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4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5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5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5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5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5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5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5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

  57、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

  5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5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6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6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62、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经乾)

  6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系辞上)

  6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系辞上)

  6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66、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6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6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6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7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7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7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7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74、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7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76、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非十二子)

  7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7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7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80、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孙子兵法九地)

  8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8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8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论积贮疏)

  8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8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86、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春秋内篇下)

  87、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88、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89、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

  90、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战国策秦策)

  9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燕策)

  92、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战国策齐策)

  9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

  9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9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越春秋)

  96、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9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9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99、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10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10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10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10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10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10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106、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0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东方朔传)

  10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10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

  110、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11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11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1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黄琼传)

  11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

  115、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1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11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

  11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11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

  12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12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12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2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2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

  125、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

  126、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西晋陈寿三国志)

  12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晋陶渊明移居)

  12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12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13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31、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3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3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13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3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136、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王献之传)

  137、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38、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南朝江淹别赋)

  13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南朝萧铎)

  14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14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14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北朝民歌木兰诗)

  14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14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北齐杜弼檄梁文)

  145、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4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父)

  147、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148、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4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5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5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15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5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

  15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5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56、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15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5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15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60、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16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16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16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

  16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6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王维汉江临泛)

  166、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唐王维终南别业)

  167、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诗句

377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