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高中语文语言表达题的特点详细分析(2)

高中语文语言表达题的特点详细分析(2)

时间: 夏萍1132 分享

高中语文语言表达题的特点详细分析

  高中语文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目的介绍

  “筛选并整合信息”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合成。本考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二是能够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进行简答表述。

  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作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从答题语言来说要求语句通顺)。

  “重要信息”在考题中一般表现为:1.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这是一篇科技文章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阅读中首先要关注的地方。2.对重要概念、知识进行阐释的语句和相关材料(资料)。现代科技文章,不仅提出反映信息的概念,而且还在文章中对这些相关概念和研究结论进行解说、分析与阐释。有时还会对不同的学术研究方式及结论进行比较分析,对有关材料进行辨别和评价,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3.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联系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这方面的考查在现代科技文阅读中是个难点,在现代社科文阅读考查中也是个重点。

  近年来高考试题在选择题目设计上常采用如下一些方法设计错误选项:1.以偏概全式。2.答非所问,或为原文未谈及的问题。3.改变判断的性质。4.偷换概念。5.背离语境的暗示,与材料或相关信息相矛盾。

  解答本考点的问题,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对文段形成整体感知进而针对题干要求加以筛选。只有先从整体上把握住文意,才能有针对性地或快捷地找出相关的文字或材料,才能进一步为筛选提供掌握材料的保障。这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养成“处处留心,句句在意”的好习惯和整体认知的习惯,必须对整个文段或中心段(针对某一问题的相关段落)有深入的理解,甚至不能忽视那些很“不起眼”的有时误以为只是补充性质的加注文字。第二步就是对符合题意的信息进行整理合成。筛选出来的材料,有的是“原始的”,有的只是承载了关键信息的语料,在作答时不能形成有条理的或完整的语言表述,也就是不能直接用于作答,所以必须加以提炼和加工。

  两点备考建议:①在平时训练中,必须培养寻找阅读敏感点的能力。如文章中的基本概念、新的知识及对它们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现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对一些重要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表述,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具体表现的表述,对中心论点所分解成的分论点的阐述等等。②在复习备考过程中相应地还应当加强提纲挈领的能力和压缩语段的能力的培养。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具体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它有三个方面的要求:①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②能够分析全篇的结构层次;③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根据要求进行归纳整理。

  命题人往往就一段或几段甚至全篇出题,或划分层次,或阐述层意,或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等等。这就要依据试题指定的范围去分析试题,分析材料。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一般而言,有三点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层次,必须首先对全文、全段有大体的了解,知道每一层次到底说的是什么,观点怎样。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一个句群几个句子,首先分清第一层在哪里,这是关键。一般第一层次也不是太明显,这要结合句意和连接词语来判断,是并列关系,还是转折关系;是递进关系,还是因果关系,这要分清。第三步,就是试分析假若第一层次在这里,对理解本段意思有无影响,对强调重点有无影响。

  具体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

  1、从形式方面分析:⑴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⑵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如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3)分析段内表达方式。有的语段,语言表达方式较单一;有的兼用多种表达方式。对这种语段,可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

  2.从内容方面分析:(1)根据句意归类。一个语段由许多句子组成,准确把握句子间的意义关系,将各个句子分别归于几个意义点中,根据句子联结的紧密程度,从意义疏松处断开;(2)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如抓中心句或提挈句,这些句子在语段中起着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依靠它们,我们便可弄清某层次开头、结尾的界限。

  (三)分析归纳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题型上看,本考点主要以主观简答题形式考查考生分析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这类题型最为通常。

  分析和归纳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分析是把整体分解成几个部分的信息体,而归纳就是对这几个信息体进行综合、概括。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立而统一:在思维过程中,综合实际上是分析的逆过程,分析是以事物的整体为前提对局部进行认识,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分析之后有综合,综合之前必须分析,两者相互配合达到对事物整体的、深层次的本质认识。

  “归纳内容要点”包括三层含义:(1)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2)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3)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概括中心思想”包含两层含义:(1)论述了什么内容(指论述的中心或中心论点);(2)作者的基本观点,对文章的价值判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具体包括四层含义:(1)对作者明确表现出了自己的观点态度的文章,要能准确地从中找出这种观点态度(或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或喜爱什么,或厌恶什么,或提倡什么,或否定什么)。(2)对蕴藏着包括作者观点态度在内的多种不同观点态度的文章,要能够通过辨别筛选,提取作者的观点态度。(3)对于没有明显表现出作者观点态度较复杂较含蓄的文章,要能够通过分折归纳,较准确地概括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4)准确地叙述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高考对“归纳内容要点”主要考查以下三个方面:(1)直接考查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2)结合层次分析,考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3)考查对段意、定义的某一具体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高考对“概括中心思想”主要考查以下两个方面:(1)概括、归纳文章的中心(或中心论点);(2)揭示文章的意义、价值目的、用意。高考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考查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分析主旨与时代的关系,了解文章的深刻性;(2)分析主旨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了解文章的针对性与指导性;(3)分析主旨与世界观的关系。

  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分析归纳:①“去粗取精”法,即要紧扣材料中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②综合句意法。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重点段(句),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由面而点,概括出内容要点。③整体透视法。有些文章(特别是写景抒情类的文章)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这时就必须宏观全文,联系主旨,归纳出要点。

  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分析归纳中心思想,需要综合能力。要准确地分析、归纳中心思想,首先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里最主要、最本质的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来。应遵循从文内到文外由客观到主观的原则,可采用以下方法:①抓关键部位。如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眼等。②综合层意和内容要点。从文章中分解出要点,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出中心思想,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最实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也是一种传统的方法。③结合文体特点。运用文体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确立归纳的着眼点和归结点,记叙文应看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人格;抒情文应看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文就看文章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表明了什么观点;说明文应看说明了什么,对我们学习、工作、生活有何作用。④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状况,作品产生背景,甚至与文章运用的材料相关的一些情况。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最基本的方法是根据文体特点对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议论文要分析其论点和分论点,一般来说,这就是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还要分析其论证材料,特别是正反的事实材料,其中往往蕴含着作者的好恶感情。对记叙文,要着重分析作者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赞扬了什么精神,讽刺了什么现象,鞭挞了什么性格,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抒情类文章,一般是通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应分析它描写了什么景物,流露了什么情感,阐发了什么哲理,从中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除了对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外,还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善于通过把握关键词语来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阐释类文章,作者的观点态度常常在开头和结尾用明确的语言旗帜鲜明地阐述;而记叙性的文章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往往是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点睛之笔。(2)从目的、启示等方面开窍。具体说来就是在速读文章之后,考虑:①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②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什么道理,给了我什么有益的启示?第一问需进行客观分析,第二问要寻找自我感觉,两者的结合点即作者的观点和态度。(3)从隐含信息处开窍。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时分散在多处说,这时我们就得把散布的表现作者观点的必要信息筛选出来,而后加以联缀组合。捕捉隐含信息的方法有四条:①联系上下文,体会隐含信息;②抓关键词语,联系时代背景,捕捉隐含信息;③透过明示信息,挖掘隐含信息;④从全文的主要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中体会隐含信息。

  归纳和概括的语言组织:1.归纳、概括的对象不同,方法也不同:(1)如果是单句,句子的主干就是最好的概括。当然否定词不能漏掉,有时附加成分也属必需。(2)如果是复句,则要划分层次,依据层次之间的关系未来概括。(3)如果是语段,有中心句可直接抄录,无中心句则应分析综合。(4)如果是全篇文章,则要在分析结构、把握思路的基础上,先概括各段大意,再综合归纳出中心思想。2.内容要点有“显”、“隐”之分。“显性要点”指有明显语言标志的要点,如用“首先”、“其次”、“再次”等领起的;或者是有醒目的中心句的。“隐性要点”是没有任何语言标志,而且散见于文章各处的要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必须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经常上进行。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必须防止任意“拔高”、把文中没有的意义强加给作者,或概括不到位贬低了文章的价值。

  在解答题目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几点:①结合文体特点。②充分挖掘题干隐含信息,找准文中相应的信息点。③主观题在组织文字表述时,要紧扣题目要求,要有针对性,注意回答角度,词句来源,字数限制等。④语言表达以简明为佳。

  (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此项要点主要考查学生在充分理解并正确把握原文基本意思的前提下,根据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这种推断和想象必须以原文的有关信息为根据和基础,切不可凭空推想。

  从近年命题情况看,推断有归纳概括性推断和理解性推断两种;想像有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像和拓展性想像两种。推断要有根据,不可主观武断,原因(条件)与结果之间要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想像要合理,合乎事理、情理。

  推断与想像要注意以下几点:(1)面对归纳性推理,要根据文中相关信息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出概括性的结论。(2)面对理解性推理,要分析文章的外在意义,体悟作者内在的思想倾向;把握作者行文脉络、内在感情的变化,推断深层的意蕴。(3)想像要做到形象性、开放性、拓展性相结合,必然性和意外性相兼备。

  原文中可做“推断和想象”命题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情况:①材料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②作者在文章中对某一方面事物的发展暗示了一种倾向。③材料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对这些材料的综合可以推测出某一方面的发展。④作者对某些观点或现象的个人看法,或对某些事物的评价态度。⑤结合现实社会生活或科技发展等有关常识,可推测某一新的发现、认识的前景。

  常见试题错误选项设置特点:①对原文中的说法变换叙述角度或表达的方式。②对部分信息的片面理解,或对整体材料中居于次要地位的性能、作用等进行夸大,从而得出一个不符合实际的结论。③对原文中有关材料进行错误地引申与分析,然后推断出一种错误的发展趋势,等等。

  此类试题一般有一定难度,做题时首先要对文章总体内容及思想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把握,然后对试题中的要求及提供的选项仔细分析。

  做题技巧总结:

  1.对文章整体内容的全面理解,对基本信息的准确提炼。若采取把选项与文章中某一语言单位(句子、词语等)进行简单对照的方式,那将是既费时,又无法保证正确的不当做法。因为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不是简单的信息筛选,它是一种推理,在原文中一般是没有直接、现成的表述的。因此首先应在整体阅读的前提下,把握全文的基本思想倾向、观点态度,筛选出文中的有关重要信息,注意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及作者对它们的评论或看法。读通了全文,掌握了主要内容,做题才会有一定的准确性。

  2.抓住文章中的隐含信息。挖掘有关材料或信息中的隐含信息,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或者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

  3.注意一些关键语言环节。语言形式的提示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应密切关注,抓住了某些关键词语也就可能找到了打开思路的钥匙。如表时间、趋向、主次、判断、因果、类比、总结概括等语句,句式上的因果、转折、条件等。试题中要点设置的常见语言形式有:今后将成为主要方面,有望在近期获得解决,有可能实现,……是绝对不可能的,将有重大意义,因此人们产生了某方面的想法,只有……才能有某方面的结果,必须……否则将不能实现,……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作者对这一点是持否定(肯定)态度的,可以进行某项试验,已经找到了某方面的方法(结论、线索),与某种现象(做法、问题)一样此问题也将成为……,等等。

  (五)鉴赏评价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是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而本考点是必考内容。而且近年来比重有增加之势。

  本考点涉及两个大的方面: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兼及多项选择题;内容以鉴别文章的语言、写作方法、布局谋篇的表现力量为主,以文章的思想感情、主题的社会意义为主,并作出恰当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环境的描写。文学作品中的环境一般包括:①具体的风景描写、生活场景描写。②促使主人公活动的生活和社会环境。③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人物描写的方法一般有:概括介绍、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基本要点;1.人物的性格特征;2.人物的精神风貌;3.人物的思想特征;4.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等等。

  2、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经过作者加工锤炼后的语言,具有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的特点。

  文学作品的语言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含蓄丰富、富有音乐美。除此以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话剧的对白,就特别要求口语化,要求富于动作性等。叙事性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以分成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两大类:①人物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对话、独白,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应该是性格化的语言,要能充分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②叙述人语言,也就是作家在作品中描绘人物、叙述事件、描写环境、评价生活等使用的语言,对文学作品语言的鉴赏一般主要就叙述人语言而言。

  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作品用来塑造形象、表现内容的原则、规律和方法,具体包括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布局谋篇(线索设置、结构安排、详略主次、过渡穿插、前后呼应等)、写作方法(记叙顺序、人称选择、描写手法以及象征、想像、联想、渲染、烘托、对比等),以及意境创设、人物形象塑造、修辞运用等,一篇文章究竟运用哪些技巧,由作者根据文章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决定。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技巧,都是为了把所写的人或事、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4.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就是要求阅读文章后,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评价”对象具体包括:①对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正误判断。②对不同的思想观点进行比较、评判其优劣或指明其区别。③指明思想观点的价值所在:如创新意义,现实意义,可吸收、借鉴、推广之处等。④指明思想观点的不当或不足之处并进行适当的修改或补充。

  5.鉴赏和评价文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整体,鉴赏局部。文章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而各个局部又都是为整篇文章服务的,不能脱离局部而鉴赏文章,也不能脱离整体,鉴赏局部。

  (2)遵循文道统一原则,鉴赏表达技巧。鉴赏文章,不能割裂它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要抓住思想内容来鉴赏表现形式,要通过鉴赏艺术形式来体会思想感情。

  (3)正确评价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人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往往不是单一的。表现积极健康的思想内容的作品,有的也可能带有消极的因素。因而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它.并能够正确地对待它。

  (4)抓住不同问题,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语言是文章的主体,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感情基调需要不同的语言。阅读文章,可从语言的表现力看文章的特色。

  ⑸“评价”最要紧的是言之有据,恰如其分,切忌架空分析,凭空臆断。有意拔高或贬低。因此在评价之前必须客观把握之。

  ⑹高考试题中考查文学作品鉴赏不考名词术语。要从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出发进行具体的分析,但并不排除掌握必要的鉴赏性语言,避免言不及义。


猜你感兴趣:

1.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高二语文必修五理解性默写精选题

3.高中语文古文重点句子

4.高中语文必修五字音字形练习题及答案

5.高中语文复习试题及答案

6.高一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377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