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政治 >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大全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大全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大全

  时事评论课能带领高中学生走出封闭校园,关注天下大事,学好政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时事评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一)

  时事评论背景:

  近日,国内首本流动儿童教育蓝皮书《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6)》发布。蓝皮书全面梳理了我国流动儿童教育的发展和政策演变、当前流动人口的新特征与新趋势、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财政供给等,对各地解决流动儿童教育的政策进行了研究,并建议简化和降低流动儿童进入公办学校的条件,建立以流入地省级政府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供给体制。

  时事评论观点: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截至2015年10月1日,全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2.47亿。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7岁以下流动儿童的规模超过3500万人。目前的进城务工人员已跟第一代进城务工人员不同,他们不仅有留在城市生活的强烈愿望,也呈现出家庭化流动的趋势。这意味着,许多孩子在城市出生并长大,今后也会一直留在城市里。把已经在城市生活的3500万流动儿童当成城市自身的孩子,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生存、发展和未来着想,让他们享受无差别的公共教育,是必然之举。

  近年来,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流动儿童未按要求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比例”已由2000年的4.8%下降到2010年的2.94%,成效显著。不少经济较为发达、外来人口流入比较大的地区,比如上海、广州等,基本已能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但是,中国大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正向学前教育和初中后教育两端延伸,这一新趋势值得重视。

  对流动儿童而言,在学前教育和初中后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介入程度有待提高。作为出生后的第一个关键学习期,流动儿童学前教育的实际需求在城市发展中极易被忽视。一些孩子没有合适的幼儿园上,也经常发生各种安全问题。而许多面向流动儿童的幼儿园,师资队伍流动大,教育质量不高。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学前教育资源也可能越来越紧张。在初中后的教育阶段,调查显示接受更高阶段的教育是流动儿童的主要诉求,58.2%的省内跨县流动学生、51.8%的跨省流动学生明确希望能接受义务教育后的教育,其中有40%以上的学生明确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然而,现实中这一群体继续接受教育的情况并不乐观。

  流动儿童教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社会问题在教育层面上的并发症。解决好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事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且,在人口素质成为城市竞争力重要一环的今天,如果这部分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会影响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流动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以更大的决心,用创新性思维和改革性举措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二)

  时事评论背景:

  2013年,主席第一次公开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4年来,这一理念渐成世界的共识。不久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国方案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回响,不仅在于东方智慧给出了可取代丛林法则的另一种发展道路,也在于主席等中国领导人不遗余力地讲述中国故事。

  时事评论观点:

  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主张,体现了中国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对国际秩序的设计,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然而,外界对中国的认识还存在误解。很多时候,中国被刻画成“咄咄逼人”的形象。要想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之间的关系,有必要讲好中国故事。讲述中国故事,究其根本,一方面是让世界全面地认识中国、认识中国所选择的现代化道路,另一方面也在于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资源。正因此,我们需要讲好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中国故事。

  某种程度上,中国故事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品。中国故事内涵的世界性意义,是在世界范围内引导正义至上和各美其美的价值,而这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中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念,是一种对正义考虑优先于对利益考虑的价值观,与西方一些国家价值观的“利益第一”有着本质区别。“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中国尊重文明差异、重视文明交流互鉴,主张文明差异不应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与西方“文明冲突论”有着明显区别。

  讲好中国故事,还需要创新话语体系,在中国与世界的不同语境中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传递出中国故事的感召力与说服力。对社会科学学者来说,“中国”的庞大体系和深邃内涵还有太多有待发掘的领域,我们还没有发展出能面向中国现实、回答中国问题、总结中国经验的学术体系。这让我们在进入世界时,要么囿于中国的传统而自说自话,要么以中国材料和数据削足适履地印证西方理论和观点。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不能到西方的理论框架中去讲,而要在跨越多元文化的藩篱中促进大家对中国故事内涵的“意会”与理解。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为中国故事的跨语境衔接做好理论准备工作。

  让中国故事从中国走向世界,也需要培养更多能讲善讲中国故事的人才。讲好中国故事的世界意义,需要具备在全球性的不同语境中开展深入对话的能力,这就要求讲故事的人不仅对中国故事有深刻理解,也要善于在中西古今的坐标系中选择好题材,打通历史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隔膜。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学科或几个智库的作用,而要动员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参与进来,做好中国故事的渠道载体设计、内容主题拓展与语态形态更新。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和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让我们的文明和文化站在与经济力量同等的位置,不仅是系统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走向世界不可或缺的一环。讲好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中国故事,中国一定可以为全球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三)

  时事评论背景: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要求精心安排学习内容,引导党员做到“四个合格”,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有力抓手,是不断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

  时事评论观点:

  党的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内政治生活锤炼。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2016年全面启动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内教育逐渐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正是这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的党内教育,不断增强着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推动每一名党员在夯实理想信念中汇聚信仰之力,在排查作风之弊中清除行为之垢,在增强行动自觉中蓄积前行动力。

  历史证明,一个政党,如果在思想上失去凝聚力,再庞大也将如一盘散沙。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党员对讲政治理解不清,认为党内教育都是“老生常谈”、党内政治生活都是“走走形式”,从政治上模糊变成政治上糊涂,从认识不清变成认识偏差,对“七个有之”等问题不批评不制止,对公开否定党的领导、歪曲党的历史、诋毁党的领袖不亮剑不斗争,长此以往,党组织的战斗力势必受到削弱,甚至会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思想上的问题,必须靠政治教育来解决。实践证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四个意识”,有利于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有利于培养自我革命的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黄斌直接越过政府交办,让财政给企业借款。为维护班子团结、避免搞僵工作关系,我没有坚决反对,加上他个性强,考虑如果经常当面反对他,会影响个人的成长进步,所以有时也迁就了他。”近日,在江西共青城市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一位看了原市委书记黄斌的忏悔录,做了这样的反思。诸多这样的案例证明,党内政治生活能让党员从灵魂深处剖析自我,及时纠正错误思想,促进全党意志统一、全党力量凝聚。

  全面从严治党,带来作风之变、风气之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公众满意度逐年走高,2016年达到92.9%,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顺党心、合民意,高度凝聚起党心军心民心,厚植了我们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列宁曾说,“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如今听来,依然振聋发聩。我们的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抓党员思想教育,抓党内政治生活,不仅是时代对执政党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共产党员锤炼自我的需要。唯其如此,才能在这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汇聚起最强大的力量。
看了<高中政治时事评论大全>的人还看了:

1.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文

2.高中政治时事评论3篇

3.高中政治时事热点大全

4.高中时事政治资料大全

5.高中政治时事评论

6.2017年高中政治时事点评有哪些

301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