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政治>

高三政治时事新闻评论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三学生复习政治过程中,必须掌握相关时事新闻评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政治时事新闻评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政治时事新闻评论(一)

  时事评论背景:

  最近半个月,一些被成人通过手机“指导”的儿童乞丐出现在北京地铁车厢里。经调查,这些地铁内乞讨的儿童,超过三成来自甘肃岷县,他们由家中成年家属带领,利用寒假有组织地来京,已是一个职业乞讨团体。2月7日,轨道执法大队发出呼吁,向地铁童乞说不。

  时事评论观点:

  儿童乞讨一直是个让人揪心和为难的问题,此前《新京报》曾发表过社论——《让乞讨儿童在中国大地上绝迹》,但时至今日,让儿童乞讨“绝迹”依然是个遥远的梦。

  儿童乞讨问题为什么难以根治?这与相关的治理模式有很大关系。解决儿童乞讨问题,目前主要的办法就是依靠行政手段,如执法部门在地铁的公共区域加强执法,民政部门加大对流浪乞讨儿童救助等等。

  但是,行政手段毕竟有其局限性,政府部门的主要立足点是维护社会秩序,难以触及到乞讨儿童丧失各种权利的根源。也正因此,相关部门对于乞讨儿童的办法,往往是一刀切,缺乏多元化、人性化、专业化的关照,结果是治标不治本。

  针对童乞治理中的“政府失灵”,让NGO(非政府组织)参与其实是可行的路径。NGO的民间身份,使得其能更方便与流浪乞讨群体打交道,与他们建立互信。儿童乞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纯粹因为贫困,有的是被成人操控,有的是被拐卖和强迫。对此,NGO不仅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干预手段,还可为儿童提供更专业化的救助。

  在印度,有个名为“儿童权利与您”(CRY, Child Rights and You)的民间组织,旨在关注和改变乞讨儿童等被剥夺基本权利的印度儿童的生存状况。CRY的核心使命始终是“推动长期变革”,而不是满足于组织捐赠等快餐方案。CRY通过30多年的努力,使得印度18个邦共2500个社区致力于根除儿童权利实施中所面临的阻碍,超过150万名儿童受到救助,372个村庄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363个村庄消除了童工。这个经验可以借鉴。

  不妨就以救助地铁乞讨儿童为契机,政府为NGO救助乞讨儿童提供便利和支持,通过政府与民间力量合作,给乞讨儿童以坚实依靠,彻底改变其在经济和权利上的双重贫困。

  高三政治时事新闻评论(二)

  时事评论背景:

  董卿又火了。话说自她2005年亮相央视春晚直到现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她何时没火过?流水的春晚主持人,铁打的董卿,就算给刘谦当托,也能被连续谈论上两年。在央视主持人频频离职,被各大视频网站掠走的时候,董卿之于央视,已是货真价实的台柱子,保持她火,就是保持收视率。但董卿这次火,和以前的红不一样。这种不一样有点儿微妙,用网友的话说,“原来你是这样的董卿”。

  时事评论观点:

  一夜之间,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出口成章,古今中外的诗句均可应景地信口拈来,虽然吟诵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叶赛宁的“当时的我是何等温柔,我把花瓣撒在你的发间”,都是名句经典,但在当下主持人、娱乐明星普遍没文化的今天,能合适地引用,已经算是能力的体现了。

  天可怜见,人们已经对无知明星、粗俗主持人霸占娱乐圈忍无可忍,太需要一股清流来扫荡浊影了,于是,“上帝说要有董卿,便有了董卿”。

  在董卿登上社交媒体热点人物排行榜前列的时候,网友适时地扒出了她曾在华东师范大学读过两年古典文学研修班的经历,以及“文学女硕士”这个帽子。如果属实,那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上的表现则属于完全正常,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只是,颇为令人有点疑惑的是,董卿在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上也是主持人,那时她深厚的文学功底为何没有被发现与重视?节目推广部品牌负责人应该对此进行必要的反思。

  拿赞美董卿的标准来衡量,那么值得得到十倍甚至百倍以上赞美的,应该是据说诗词记忆量达到2000首的武亦姝,她在“飞花令”对诗环节令人叹为观止,这简直是活脱脱的“诗词点唱机”。论名气、论颜值,不如董卿,论学历,她还只是名在读高中生。两相对比,难道武亦姝不比董卿更值得被送上“文学新偶像”的高位吗。

  但我们不能用如此生硬的、数据化的、非理性的方式,来评断一个人的诗词素养,否则,就有点儿把《中国诗词大会》当成《最强大脑》来看了。众所周知,《最强大脑》里的高手,赢在辨别、计算,胜在对位置与规律的掌握。《中国诗词大会》如果办成《最强大脑》,那么诗词将会失去它们的灵动性、意境,而只是作为可辨识的符号出现于节目中。这是有违举办《中国诗词大会》初衷的。

  可是,让不少观众感到兴奋,并急不可耐想要把主持人与选手捧成文学偶像的原因之一,竟然是他们对诗词的记忆能力。这种全民的热情程度越是高涨,越是给人造成这样的错觉——我们的社会原来竟是如此热爱文学,那为什么古诗词创作成为老干部专利,纯文学刊物发行量如此之低,阅读率人均不到5本?细想下来,追捧董卿、武亦姝以及《中国诗词大会》,只不过是时间成本最低的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的方式罢了。

  国学课被认为不适用于现代教育理念,《弟子规》进校园遭舆论批评阻止,着汉服上街被认为“不着调”……这些被打上传统文化标签的行为,往往一露头就会被狙击。从官方到民间,重视传统文化的声音是统一的,可往往落实到传承或教育的时候,总给人一种不得法的感觉。

  《中国诗词大会》的作用,恰恰是遮掩了这种不得法。读的是唐诗宋词,公认中国文学的巅峰,比拼的是吟诵,古往今来多少趣闻轶事诞生其中,这让节目拥有了一种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确”……《中国诗词大会》成为一尊最时兴、最亮丽、最新鲜的文化蛋糕,而董卿,是蛋糕顶端最新鲜的樱桃。

  欣赏这枚“樱桃”,不仅是因为董卿满足了公众饱满的、高涨的、无处释放的传统文化情怀,还有一个原因是,她恰逢其时地填补了人们对于佳人的想象。古时候讲才子佳人,佳人也是要懂得吟诗作对的,比如卓文君、李清照、唐婉等等……这几十年来,才子匮乏,佳人也缺席太久,一个董卿,远不够解渴。

  只是,建议观众们用淡然一点的眼光来看待《中国诗词大会》和董卿,不要在一档节目和一位主持人身上寄托太多,否则当节目结束、董卿因别的节目需要打造出另外的形象时,内心会感到无比失落的。

  高三政治时事新闻评论(三)

  时事评论背景:

  “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中央深改组在春节后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把改革落实放在重要位置,释放出明确信号。强调“扑下身子,狠抓落实”,为各级领导干部亲自抓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也为我们时代的改革行动者描绘出集体肖像。

  时事评论观点:

  改革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全面深化改革3年多来,中央深改组已经召开32次会议,接近于每月一次,平均每周出台一项改革政策,频率之快可谓前所未有。这既说明当前面临的改革形势之紧迫,改革任务之繁重,更说明中央推进改革的决心和力度之大。对承担落实职责的各级政府来讲,这意味着更高的标准,更重的责任。说到底,改革不仅是一个方案、一个举措,更是一项需要落到实处的行动;不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各级政府的核心职责,就是优化改革方案的执行效果,让改革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管理学中有一句名言,领导者是执行的第一基石。领导干部能否“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革的成败。但现实中,一些地方对中央的改革部署仅仅停留在宣传回应上、停留在口头的表决心上,行动与政策的落地不明显,有的甚至与中央层面的改革设计不在一个节奏和频道上,出现明显的跑调。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一个重要方面是执行力不足。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日益清晰,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解决执行力不足的问题。

  执行力不足,一方面是认识不足,不想执行。网上曾流传一份“N次转发”的文件,基层政府没有“把党中央要求和地方部门实际结合起来”,机械地转发上面下发的改革文件,让文件开头凭空多了好几个“关于转发”。事实上,正是因为领导干部缺少研究改革、执行改革的主动性,才会出现机械转发文件的情况。这正是为什么着重强调,“把调研贯穿改革全过程,做到重要情况、矛盾问题、群众期盼心中有数”。

  执行力不足,另一面是担当缺失,不愿执行。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下,改革的主要阻力来自于“软抵抗”。比如表面上口号喊得很响,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有其形无其实。有人做了一个形象比喻,在“软抵抗”之下,“只见改革的车子左右晃动,不见改革的车子前行”。对此,一针见血地指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敢于拍板、敢于担当,坚定不移干”。

  解决执行力不足的问题,需要领导干部树立责任意识,需要建立改革的督查机制,但核心问题既然是“人”,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解决用人问题、树立正确导向。让那些华而不实者靠边站,让那些有使命感的担当者、擅长应对棘手问题的敬业者、正能量的释放者获得提拔任用,才能塑造积极进取、崇尚实干、鼓励试错的政治文化,才能让领导干部敢于接烫手山芋,在正向预期的牵引下奋力把改革落到实处。

  纵览中央历次深改组会议,从“提高改革方案穿透力”,到“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从“把改革落准落细落实”,到“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改革执行力,可以说是中央一以贯之的要求。一言以蔽之,这个时代需要的不是空谈客、清谈者,而是实干家、行动派。
看了<高三政治时事新闻评论>的人还看了:

1.高中政治时事评论3篇

2.高中政治时事新闻评论3篇

3.高中政治时事评论800字

4.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例精选

5.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论文800字

6.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文3篇

高三政治时事新闻评论

高三学生复习政治过程中,必须掌握相关时事新闻评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政治时事新闻评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政治时事新闻评论(一) 时事评论背景: 最近半个月,一些被成人通过手机指导的儿童乞丐出现在北京地铁车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016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