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政治 > 高中政治时事精彩评论

高中政治时事精彩评论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中政治时事精彩评论

  高中政治课程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时事评论的写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时事精彩评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时事精彩评论(一)

  时事评论背景:

  不久前,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锲而不舍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今年是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决战之年,此前的全国法院审判管理工作视频会上,提出要以司法改革为契机,推进审判管理改革。审判管理改革,关键在于去行政化,核心在于实现庭审实质化,让“法官说了算”。

  时事评论观点:

  庭审实质化凸显了法官在整个诉讼程序中的主导地位,有助于法官独立审判、法院“去行政化”,实现“权责统一”的司法改革目标。其意义已经远远突破了程序法的范围,而影响到整个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并且成为司法改革的“点睛之笔”。从各地的改革实践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地就已经在实际判决中落实庭审实质化要求,过度行政化的趋势有所遏制。“法官说了算”,具体表现为如下两点:一是庭审不能走过场,确保事实查明在法庭、证据认定在法庭、裁判形成在法庭;二是要充分发挥审判权对侦查权、审查起诉权的引导制约作用,使公检法三种权力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未来,审判改革需要更进一步回应一些焦点、难点问题,比如,怎样处理庭审实质化与认罪认罚从宽的关系,落实司法责任制与法官身份保障之间如何平衡,等等。就前者而言,需要理解“繁案精审,简案快审”的内在逻辑。“简案快审”提高了司法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案多人少”的矛盾,认罪认罚从宽是“简案快审”的具体表现;庭审实质化则意味着确保法官从“简案快审”中腾出精力进行“繁案精审”,使司法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两者相辅相成。审判管理应当在庭审实质化与认罪认罚从宽方面有所作为,在程序、制度以及案件分配等方面合理安排,逐步推进相关改革。

  在推行审判管理改革过程中,还需平衡好司法责任制与法官身份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本轮司法改革从“还权”与“归责”两大方向上发力,既把办案决定权归还于一线办案人员,又确保拥有办案决定权的法官承担相应责任,从而实现权责统一。目前的司法体制改革强调“去行政化”和“去地方化”,主要解决“还权”的问题;司法队伍建设通过“员额制”改革实现精英化、职业化,主要解决“归责”的问题。“权责利统一”,不仅包括权力、责任相统一,也要通过法官身份保障制度将法官利益统一进来。法官身份保障制度除了物质待遇外,还应包括司法豁免权、延迟退休权、自由心证权、不可任意撤换权等权利。其核心在于,法官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追责。这也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的题中之义。

  司法责任制与法官身份保障制度实为一体两面,两方面的制度均需要建构和完善,特别是后者由于长期缺位,更需要下大力气研究,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随着司法责任制的落实、法官身份保障制度的完善,司法改革的目标将初步实现,一种顺应时代潮流、以业务化和监督型审判管理为基础,并以实现“权责利统一”为目标的新型审判管理模式必将成为现实。

  高中政治时事精彩评论(二)

  时事评论背景:

  1月23日,辽宁省凤城市委原书记王国强案、名列“百名红通人员”第二位的李华波案公开宣判。外逃贪官归国伏法,再次证明“腐败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追回来绳之以法”绝不是一句空话,体现了党和国家惩治腐败犯罪、加大追逃追赃力度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对于已出逃和试图出逃的腐败分子,无异当头棒喝,产生强烈震慑效应。

  时事评论观点:

  对比同日宣判的两案结果,不难看出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的刑事政策在追逃追赃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与指引意义。李华波案、王国强案均是数额特别巨大、危害特别严重、有自首情节的案件,但裁判结果相差甚大。具体来看,一个被迫自首,一个主动自首;一个被遣返,一个被劝返;一个赃款损失巨大,一个赃款全部被依法追缴……司法机关正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作出了合理、公正的裁判,对于今后我国查处贪官逃匿境外的案件具有重要参考启示意义。而对于在逃人员来说,应认清形势,“境外”不等于“法外”,早日主动投案自首,争取依法宽大处理。

  近年来,我国主动设置国际反腐败合作议程,推动反腐败国际合作,提出“零容忍”“零漏洞”“零障碍”重要原则,倡导构建国际反腐败新秩序,把《北京反腐败宣言》变成行动,为深化反腐败全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李华波案是我国依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和《北京反腐败宣言》开展国际追逃合作的典型案例,也实现了我国检察机关派出侦查人员赴境外刑事法庭作证“零”的突破,积累了引渡条约缺失条件下在发达国家开展追逃追赃工作的经验。可以肯定的是,外逃贪官,逃不出法律的边界、逃不脱追逃的天网,趁早放弃以逃避罪的幻想。

  紧随其后破灭的,还有“保财妄想”。新修订的刑诉法中,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被告人死亡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规定,解决了我国现行法律没有缺席审判制度的问题。随着1月5日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司法解释的生效,追赃工作具备更有效的法律依据,标志着我国追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作为我国运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追缴境外赃款的首个案例,李华波案对我国司法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也有力宣告,涉贪涉腐,必然人财两空。

  一边是天网恢恢,越织越密;一边是反腐败重拳连续出击,不断击碎腐败分子的“外逃迷梦”。2014年以来,我国先后从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2566人,“百名红通人员”37人,追回赃款86亿元;从新增的外逃情况看,从2014年的101人降低到2016年的19人,逐年大幅度减少的趋势明显……海外追逃追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在中国决心和中国力量之下,腐败分子即使出逃,也将人无立足之地,钱无隐匿之处。

  高中政治时事精彩评论(三)

  时事评论背景:

  这两天,面对中国经济2016年的成绩单,多家境外媒体给出了“稳定”“引领”“超预期”的客观评价。6.7%的增速使得GDP首次迈上“70万亿元”的台阶,对世界经济33.2%的贡献率依旧堪称“第一引擎”,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速连续跑赢人均GDP,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新动能不断集聚、百姓的获得感不断提升……对此,就连热衷“唱空”的某些海外媒体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增长仍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

  时事评论观点:

  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干扰与下行压力,不仅将增速平稳保持在合理区间,还收获新增就业1300万人以上、CPI温和上涨、PPI收窄降幅、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等良好形势,再次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对经济工作思想方法的重大调整,经受了实践检验,是符合实际的。党的以来宏观调控逐步形成的一整套政策框架,需要进一步落到实处、长期坚持下去。

  概括来讲,这一整套的政策框架,主要是以经济新常态为重大判断、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包括“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及创新驱动发展、资源能源有效利用、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从调控决策的快、准、稳,到调控实施的实、度、效,再到“三去一降一补”的“组合拳”,已经成为我们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这个大逻辑的“招牌动作”。

  开始的时候,还有人不理解,为什么别人可以搞量化宽松和“大水漫灌”的强刺激,中国却不能照葫芦画瓢?事实证明,盲目放水的经济体大都吃到了苦头,反证了强刺激的老路既行不通、又走不远;不尊重经济规律的做法也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只有顺大势、谋大事,把握经济发展的新方位,增强市场预期的稳定性,加紧解决重大结构性失衡,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才能让中国经济跃升到更高水平。

  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坚实步伐,让我们今天盘点经验教训时更加笃定:宏观调控的成功,不能局限于具体政策的一招一式,也不能简单评判预调微调的得与失,而应放到经济工作的全局观察思考,探求背后“管总”的方法论。比如,从经济发展长周期和全球政治经济大背景出发想问题、做决策;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运用“两点论”“重点论”作分析、下判断;坚持问题导向与底线思维,防患于萌发之时;避免刻舟求剑,必须跟上生产力发展的节拍;对各种矛盾要做到心中有数,既要有所作为,又要量力而为,等等。相比刺激经济之“鱼”,“中国方案”中的方法论之“渔”,更值得各级治理者慎思、明辨与笃行。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2017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与方向已定,关键是狠抓落实。当前主要领域的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对外开放布局进一步完善,供给侧改革深化正待发力,迫切需要我们熟稔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与方法论,保持战略定力,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看了<高中政治时事精彩评论>的人还看了:

1.高中政治时事评论优秀范例

2.高中政治精彩时事评论

3.高中政治经典时事评论范文

4.高中政治经典时事评论

5.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例精选

6.高中政治时事评论800字

3016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