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政治>

高三政治必考点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对于高考政治,有哪些知识点是必考的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三政治必考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三政治必考点(一)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的基本特征。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所各部分、各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发展的实质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新事物对旧事物进行了“扬弃”;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中有曲折,曲折中向前进。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高三政治必考点(二)

  唯物辩证法的部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联系及其特征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普遍性。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事物的联系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已经存在,当然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一经形成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也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实际生活中,人们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往往忽视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了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因此,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因此,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把握各种各样的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高三政治必考点(三)

  在实践基础上追求真理

  追求真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认识的反复、无限和上升的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和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发展的;认识的主体是世代延续的;认识的基础(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这就决定了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这就是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在不断向前发展。可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使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高三政治必考点(四)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在实践中完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总是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人们去研究,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实践为认识活动提供认识工具,促进人的认识的发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必须具有把认识与客观事物连接起来的特征。而只有实践才具有这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特征。任何主观的东西都不具备这一特征,都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即使是科学理论,也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真理及其属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水平不一样,对于同一事物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或者说形成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成谬误。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34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