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政治 >

高三政治主要原理及其应用+认识论考点整理

时间: 惠敏1218 分享

  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一起学习吧!下面学习啦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高三政治主要原理及其应用+认识论考点整理》供考生们参考。

  认识论考点整理

  考点1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②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③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②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③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决心、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又要受到人们已经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等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从客观条件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包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处理好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要按规律办事,首先要了解规律、懂得规律,还必须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具体地把握规律,这都要求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要按规律办事,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这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对规律的掌握程度。只有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正确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统一起来,既要反对不尊重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空谈尊重客观规律,否认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形而上学观点。

  考点2认识的根本任务

  1.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看,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2)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注意:感性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理性认识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认识是否正确,关键不在于它是反映了事物的现象还是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只要是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无论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还是对事物的本质的反映,都是正确的认识。歪曲地反映了事物现象或本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错误的认识。)

  (3)从认识的目的、作用看,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注意: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无论正确的感性认识,还是正确的理性认识,对实践都有指导作用,后者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大。)

  2.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两个条件。

  ①从实际出发,勇于实践,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把现象看作入门的向导。这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②认真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不能以对现象的认识代替对本质的认识。这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必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考点3现象与本质

  1.现象和本质的区别表现在:第一,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第二,现象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而本质和规律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2.现象和本质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具体表现在:第一,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第二,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第三,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有助于对本质的认识,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事物的本质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

  (注意: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是真相,假象是以否定方式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真象与假象都属于客观范畴,都是客观的东西,是本质的表现形式。由于都是客观的,因此真象与假象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考点4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①含义不同: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形式不同: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③特点不同: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器官接触外界事物,对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方面、事物的外部联系的直接反映,具有具体性、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得到的对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的认识,它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④阶段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注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都属于认识范畴,属于主观的第二性的东西。而现象和本质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物质的、第一性的东西。所以不能认为感性认识是现象,理性认识是本质。当然,感性认识和现象,理性认识和本质是密切联系的,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观点。坚持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还表现在它们的相互渗透上。在现实和认识过程中,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两者总是交织在一起的。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无论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归根到底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注意: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所以不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源于实践。认为理性认识源于感性认识,实质上是混淆了认识的本源和认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是错误的。)

  高三政治主要原理及其应用

  1、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决定。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经济利益的得失是最根本的利害关系。因此,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政治与经济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我们必须联系经济分析社会政治现象;说明在我国,经济建设是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最大的政治;说明发展是硬道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说明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说明两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是为了经济利益(可以延伸到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2、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原理

  (1)原理内容: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产品分配的不同,在生产关系中形成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必然在政治上形成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每个阶级都为实现和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而进行激烈的斗争。这样,政治就表现为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运用阶级分析法去观察和分析国际和国内带有阶级性质的社会政治现象,了解这些政治现象的阶级背景及其阶级利益;了解现阶段我国的国内主要政治关系和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并得出正确结论。(可以联系哲学上的立场问题)

  3、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原理

  (1)原理内容:国家政权是维护阶级统治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斗争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问题展开的。各政党所进行的政治活动,都同国家政权有关。同时,国家应当如何组织,社会应当如何管理,权力和利益应当如何分配,这些都是政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因此,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政局是否稳定的关键是政权是否稳定;说明阶级斗争和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说明我国政权的巩固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条件。(可以联系国家组织机构及其体系)

  4、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的相互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国家性质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不同性质的国家,其职能也是根本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组织经济建设,对外进行政治、经济等交流和合作,推行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等行为,都是资产阶级国家性质的体现;我国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进行体制改革、保护环境,对外捍卫国家主权、经济开放、进行国际政治经济等交流和合作,都体现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5、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原理

  (1)原理内容: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不同性质的国家其民主的阶级性是不同的;说明资本主义议会制、选举制、三权分立制、政党制具有狭隘性和虚伪性,所谓“全民的”民主是根本不存在的;说明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应加强民主建设。

  6、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原理

  (1)原理内容: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它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新型政权;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说明为了更好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加强国家政权的建设,加强国防建设。

  7、国体和政体的相互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二者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作用。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可以不同;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具有多样性,如议会君主制、议会制共和制、总统制共和制等;说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巩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维护广大人民的权利。?

  8、国家的结构形式原理

  (1)原理内容:统治阶级总是把国家划分为若干行政区域。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整体和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国家权力集中程度的不同,国家的结构形式又可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主要是联邦制)两大类型。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说明我国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既维护中央的权威,又兼顾地方利益。(整体和部分、反对个人主义和小集团主义)

  9、“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原理

  (1)原理内容:“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它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了稳定和繁荣(实践和认识);说明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10、国家机构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原理

  (1)原理内容:国家机构就是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和。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是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不同性质的国家其国家机构的性质是不同的;说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暴力机关等,其国家机构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说明我国的国家机构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其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是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1、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原理

  (1)原理内容: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其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是统一的。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国家机关要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严格执法;说明我国要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廉政建设、打击腐败行为、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说明要提高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

  12、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原理

  (1)原理内容: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各种政治自由和监督权,并受国家保护;说明我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说明我国公民正确对待权利和义务,应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违法犯罪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

  13、政党领导国家政权原理

  (1)原理内容:当代世界各国一般是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政党是一定阶级根本利益的集中代表者,领导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同时,政党具备的主观条件也使它能够领导国家政权。一个国家的性质通常是与其执政党的阶级属性相一致的。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密切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组织的根本标志;说明现代各国一般是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说明中国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党的性质决定的,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说明我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14、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南的原理

  (1)原理内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说明我国在改革开放中,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了生机和活力,得益于邓小平理论的指引;说明党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5、政党制度是国家重要的政治制度原理

  (1)原理内容: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政治生活形成的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按其性质可划分为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两种类型。其实质是国家重要的政治制度。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政党制度是国家重要的政治制度;说明资本主义两党制、多党制、一党制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和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16、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原理

  (1)原理内容: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民族关系已经成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民族政策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说明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说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必须与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反对民族主义。

  17、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原理

  (1)原理内容: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和不信教的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国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宗教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宗教在社会发展中主要起着消极作用;说明我国宗教状况发生了变化,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说明必须把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严格区分开来。

  18、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原理

  (1)原理内容: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使国际关系发生变化。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当代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为了本国的发展,都需要同其他国家交往;说明不同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能够合作是因为共同利益,国家间摩擦和冲突是因为利益的相悖;说明国家力量是捍卫本国利益的能力。??

  19、国际法的重要作用原理

  (1)原理内容:国际法是各国公认的调整国家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它是调整现代国家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的国际法律规范。国际法对于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国际社会应以国际法为基本行为准则,以确保建立正常的国际秩序;说明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等基本权利受国际法保护;说明在国际法范围内,主权国家也负有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外交,和平解决国家争端等国际义务。???

  20、联合国是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原理

  (1)原理内容:联合国是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它的宗旨和原则的制定,表达了世界人民要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是国际政治重大进步的标志。联合国在当代国际事务中,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联合国在维护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说明联合国在发展国际合作、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成就;说明联合国及其有关组织对我国人民进行了有益的支援。同时,我国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对联合国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原理

  (1)原理内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二者是彼此联系而又相互影响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解决两大主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和平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战争毁灭了人类的财富和生命;说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课题,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说明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

  22、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原理

  (1)原理内容:国际形势总的趋势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转为对话,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出现多极化趋势;说明美国已经渐失昔日的霸主地位;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3、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原理

  (1)原理内容:国际的竞争是多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综合国力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各国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说明当前世界各国都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说明我国也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使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24、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原理

  (1)原理内容: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它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内容,体现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说明我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了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说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创造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

4509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