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地理 > 北师大版高一地理重要知识点复习

北师大版高一地理重要知识点复习

时间: 陈哲凡673 分享

北师大版高一地理重要知识点复习

  地理学就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高一地理重要知识点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高一地理重要知识点复习(一)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大气的根本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但大气最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的热量越多,即保温作用越强。

  4、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风)。

  在图中绘制出空气运动的方向、标注出地面气压的高、低。

  5、空气水平运动(风)的方向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气压带和风带

  1、在图中标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画出风带的风向。

  2、气压带中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是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风带是从高压带吹向低压带带,并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的。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是无论南北半球都是7月向北移,1月向南移。

  4、北半球1月(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从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阿留申低压;北半球7月(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从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压。

  5、东亚地区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可以在形成冬季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现象。(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现代气候变化最主要的趋势是全球气候变暖。

  2、在我国,气候变暖现象由空间上看,北方地区十分明显,由时间上看,冬季季节比较突出。

  3、产生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人口的增长

  4、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导致海平面上升;

  (2)改变水循环,产生洪涝、干旱等灾害;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及供需矛盾。

  (3)有利于高纬国家,使其农业增产(生长期延长);不利于低纬国家,使其农业减产(洪涝与干旱加剧)。

  北师大版高一地理重要知识点复习(二)

  1、自然资源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属于其中的可再生资源。

  2、影响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等,其中径流量是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最重要的标准。

  3、水资源的数量主要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水资源的质量主要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高低。

  4、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可以影响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在科技落后时代,人类主要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科技发达时代,人类利用水资源的种类增多,利用方式多样化。例如地下水开采、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

  5、当前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必须合理利用水资源,因为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6、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1)修建水库;

  (2)跨流域调水;

  (3)提高利用效率和重复利用率。

  (4)海水淡化;

  (5)合理开采地下水;

  (6)提高节水意识;

  (7)人工增雨;

  (8)减少污染浪费。

  其中属于开源措施的有(1)(2)(4)(5)(7),属于节流措施的有(3)(6)(8)。

  北师大版高一地理重要知识点复习(三)

  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约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约为23小时56分4秒,叫做一个恒星日日。

  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公转周期大约为365天6小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年。

  3、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1)昼夜更替现象;(2)不同经度出现了不同的地方时,即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要早;(3)形成了地转偏向力,即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4、在空白图中绘制出直射光线、晨昏线,标注出直射点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5、地球公转与自转轨道的夹角叫做黄赤交角,其大小是23°26′。

  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

  7、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6月22日(节气: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

  9月23日(节气: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12月22日(节气: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3月21日(节气: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周期:大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

  8、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并判断出各点的日期

  9、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夏至日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冬至日越向北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春分日、秋分日则全球昼夜等长。

  (2)北半球夏至日昼长最长,冬至日昼长最短;南半球冬至日昼长最长,夏至日昼长最短;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10、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春分、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2)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北半球;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赤道。

46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