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地理>

2016高一必修2地理复习资料

时间: 陈哲凡673 分享

  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区域和国家进行描述。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2016高一必修2地理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6高一必修2地理复习资料(一)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⑴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化不久包括物质形态上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为例: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

  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城镇人口增长缓慢,区域经济中第一产业占比重较大。

  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城市数量增加,用地规模拓展。在这个阶段,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70%,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⑵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变化最大的地区。由于部分地区城市发展不合理,出现了①土地被占,耕地减少②地面下沉,水质恶化③环境污染④就业困难,秩序混乱⑤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要积极引导和推动合理有序的城市化。

  城市服务功能

  ⑴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

  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经济增长中心。城市活动一部分为城市本身服务,另一部分主要是为城市以外的地区服务,这是城市的基本活动,也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⑵理解城市规模与其服务功能的关系,比较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功能越强,服务范围越大;城市规模越小,等级越低,功能越弱,服务范围越小。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

  一级中心:上海,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服务范围不久覆盖整个区域,其影响还辐射到全国甚至国外。

  二级中心:南京和杭州,服务范围主要是江苏省及周围省区的部分地区。

  三级中心:苏州、无锡、常州、宁波。

  四级中心:扬州、镇江等城市,服务范围主要局限于是域内大多数城镇和乡村。

  2016高一必修2地理复习资料(二)

  1、农业区位因素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2、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

  增强因素: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的素质、技术因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增强竞

  争力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强有力措施)、环境

  减弱因素:原料(与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关)、劳动力的数量(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有关)

  主导因素的变化:(钢铁工业为例)原料—交通—市场

  举例:工业区位选择

  ①经济效益: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②社会效益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工业的大发展,到21世纪初我

  国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

  国防的需要: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重工

  业和军事工业。

  个人偏好的影响:大批华侨和海外华人在家乡投资办厂。

  工业惯性的影响:可能由于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政府的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

  等,常常可以看到,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这称为工业惯性。

  ③环境效益: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

  ①皮革厂 ②火力发电厂 ③化工厂 ④印染厂 ⑤造纸厂 ⑥炼油厂 ⑦钢铁厂 ⑧电镀厂 ⑨酿造厂 ⑩水泥厂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

  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矿产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煤、铁和石油资源,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燃料;

  本区地处平原,地势开阔,水资源丰富;

  社会经济条件:区内有发达的水陆运输条件,陆上公路、铁路网密集,临海地区有众多港口,有利于原料燃料和产品的运输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农业基础好;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

  2016高一必修2地理复习资料(三)

  1、人口增长模式

  (1)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2、人口迁移

  ⑴结合实例,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人口迁移: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入或迁出,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人类早期的人口迁移

  15-19世纪的世界人口迁移

  二战后的人口迁移

  举例:“我国80年代中后期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20世纪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大人口流动——“民工流”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⑴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也就是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

  人口合理容量:指地球以及它的各个部分对人口的合理负载能力,是一个理想值。

  比如: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研究估算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是16亿人,而人口合理容量是8-9亿人。

  4、城市空间结构

  ⑴结合实例,了解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功能区: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可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① 历史原因: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例如北京市中心城区成为行政区。另一方面,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② 经济原因:一方面城市各地的地租不同(主要受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达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商业、工业和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也不同(商业用地大于住宅用地大于工业用地)。

  ③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

  在历史、经济、社会和政策等因素的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上,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如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和未来“田园城市”等模式。

  2016高一必修2地理复习资料(四)

  1、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1)结合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促进生产规模,原材料供应范围和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加速区域开发,使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加强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联系;加强科技和文化交流,保证国家统一和安全。

  (2)了解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商业贸易

  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①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水运为主的时代,城市多沿河、沿海分布(例如重庆、宜昌、武汉和南京);公路和铁路运输为主的时代,城市多沿交通干线(铁路或公路)两侧不断地延伸和扩展(如株洲、石家庄、郑州);现代快捷交通(高速公路)运输时代和高速铁路运输时代,城市分布灵活多变。②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如浙江嘉兴市聚落形态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由团块状沿交通线而扩展成星状;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2)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①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比较

  山区因为地势起伏,人口密度小,交通不便(交通运输线路稀少,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所以居民点、商店沿地势低平的公路分布,商业网点密度小,规模小,形式大多是小商店或流动摊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人口密度较大,运输的线路较多,运输方式复杂,所以居民点、商店沿交通便捷的公路分布,商业网点密度大,形式大多是商业街、商业小区等固定形式。

  ②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③对商业中心形成的影响: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对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如上海、北京等。

  ④对集镇发展的影响: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陕西省勉县的长林镇,过去地处汉中经褒河去甘肃、四川的必经之路,来往客商众多,商业十分繁荣。后来由于改线,集镇逐渐衰落,至今连定期的集市贸易都没有了,完全退化为单纯的居民点。

  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使土地等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并且为我们提供衣食来源。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不利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滥砍乱伐导致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地盐碱化;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产品和土壤污染)

  ②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不利影响:工业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造成酸雨等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460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