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导读学案(2)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导读学案(2)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导读学案

  3.速读课文,请学生分别划出三个段落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来,划出不懂的字词句来。

  4.摘录第一段中写景句,体会作者写景状物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

  学生明确: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5.(1)有人将本段之“乐”总结为“五乐”,你能找出来并加以总结说明吗? 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信可乐也”在第一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在这一段中作者描述了这次聚会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是一乐;而聚会是在“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良辰,是为二乐;聚会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可谓景美,是为三乐;宴会之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谓情真,是为四乐;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谓极视听之娱,是为五乐。作者感到人贤、辰良、景美、情真、赏心五事齐臻,所以认为这次聚会,“信可乐也”。“信可乐也”一句是对聚会情景的总结,突出了情感的主旋律──“乐”。

  6.第三段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讨论的?作者为何而痛?

  明确:乐忧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 一痛惜情随事迁,美好消逝;二痛生命有限,终期于尽。

  〖小组合作学习〗

  1.谈谈你对“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的认识。

  明确: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2.第四自然段,作者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的慨叹,那么作者究竟为何而“悲”呢?

  明确:一悲古人生死感慨,“我”深有同感;二悲今人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三悲后人叩问今人,可谓千古一悲!文章由“我”的个体之“痛”和“悲”,推己及人更加深刻感人。人类社会从古到今,迈进了多少年,然而人类对生命本质的体验何其相似!真是古今同痛,千古同悲!

  〖随堂演练〗

  一、文言知识归纳整理

  1.趣舍万殊(“趣”通“趋”,趋向,取向)  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2.修: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 ) 修守战之具(整治)

  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期年之后(周,期年:一周年)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临: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引申为阅读)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面对)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次序)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行军途中的驻地)

  3.映带左右(环绕,名作动)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

  所以游目骋怀(使……游,使……骋,动词作使动)

  一觞一咏(名作动,喝酒)

  固知一死生(看作一样,数量词意动)

  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意动,看作相等。)

  4.列坐其次 古义:这个地方  今义:次一等的。

  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 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或取诸怀抱 古义:思想抱负  今义: 怀里抱着

  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用来……的……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篇文章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5.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兰亭(介词结构后置句)

  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句)

  亦将有感于斯文(介词结构后置句)

  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介词宾语“之”)

  死生亦大矣(判断句)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高中语文《兰亭集序》导读学案

2456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