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语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课文《小狗包弟》教学案例(2)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四、提要

  作者通过写小狗包弟的故事,叙述了自己一段心路的历程。速读全文,概括作者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喜欢—忧虑—轻松—沉重—自责—忏悔

  五、思考

  文章以“小狗包弟”为主人公,写出了“我”和小狗之间的相识、相爱与相离,藉此来反映“”的现实,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作者在《随想录》的序里说:“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一百五十篇长短文章全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自己说是“无力的叫喊”,其实大都是不曾愈合的伤口出来的脓血。我挤出它们不是为了消磨时间,我想减轻自己的痛苦。写第一篇“随想”,我拿着笔并不觉得沉重。我在写作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逐渐认识自己。为了认识自己才不得不解剖自己。”

  文章虽然主要写的是小狗包弟的命运,但在小狗的故事背后我们却看到了更多的人的故事,人的悲剧,看到的是“”那个时代对生命的摧残。小狗之所以不免于厄运,竟然只是因为它的日本血统,有个“我毫无所知的”“瑞典旧主人”,一个小小的动物也被打上了阶级论、血统论的烙印,这也只能那个是非颠倒的社会之中才能有的怪异现象。因此一只小狗的悲剧命运却折射出一个社会时期的社会现实,也可谓“以小见大”。

  其次,如此可爱、忠诚的小狗最终却被自己的主人送上了解剖台,狗的忠诚与多情与人的背弃与无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人却也最终如小狗一样,在那阵“奇异的风”中无法把持自己的命运。这同样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的悲剧命运。又比如文章里几次写到自己的妻子萧珊,“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1962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洲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晨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的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季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草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显然,包弟的故事背后还有着对亲人的无尽的思念。而作者真诚的忏悔、无情的解剖,是对自己无力保护自己的所爱甚至无和把握自己命运的痛苦,是对那个人性扭曲的时代的控诉,也是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责任的痛苦拷问。另外,能用十五年漫长时光忏悔对一只小狗的背弃,也能看到巴金老人的赤子之心、悲悯情怀,他岂只是在怀念一只小狗,他是在悲悯一个在一个特殊的时代无法把持自己命运的弱小的生命,也是在感慨人在特殊时期的命运悲剧,这更能证明巴金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真正的有良知和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而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

  六、讨论

  举出“”时期的一些舍生取义的例子,如老舍自投太平湖,张志新因为坚持真理而被残酷地杀害的故事,同巴金进行比较分析。

  分析:批判巴金为了自保而抛弃了小狗包弟,认为巴金应该选择坚强地面对,而不应该如此地软弱。这种观点亦可,但是在“”时期,多少人背信弃义、勾心斗角,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和良知,而巴金出于自保而被迫抛弃小狗之举,说到底是因为那个人人自危的社会所造成的,更何况,他已经用十五年的漫长时光来背负这个痛苦的十字架了。我们可以想到那次人类的大难过后,有多少人选择有意地逃避,更有甚者,选择遮盖和粉饰。而巴金始终带着一个坦诚的伤痕累累的心灵痛苦地前行、理性地反思,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巴金在当时的确未能选择反抗和斗争,但是他的自我剖析的精神也证明了他的伟大。

  七、拓展延伸

  文章后的有巴金的作品《日》,“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场谷”“寒冷、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表现出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以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而在本课之中,作者面对忠诚可爱的小狗包弟只能忍辱负重,将之无情地抛弃以求得保全自身。二文表现出了一“刚”一“柔”的迥异气质。这种不和谐,是因为作品出现于不同时期所造成的,还是还有其它更为深刻的原因?

  分析:事实上,巴金在创作著名的“激流三步曲”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充满着战斗热情的封建旧式家庭的叛逆者了。而这种战斗的、改造的、批判的热情一直贯穿了他整个的生命。我们在这里所看到的不是变化,而是统一;不是矛盾,更是和谐。正是因为巴金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他才痛苦地自责,这种痛苦是不能实现自我的痛苦,是自我人格割裂的痛苦。作者因思考而痛苦,因痛苦而深刻。

  作者曾经谈到自己的《随想录》时说:我从来不是战士。而且就在《随想录》开始发表的时候,我还在另一本集子的序文中称““””为“伟大的革命”。十多年中在全国报刊上,在人们的口头上,“伟大的”桂冠总是和““””连在一起,我惶恐地高呼万岁也一直未停。但是在《爝火集》的序里我已经看出那顶纸糊的桂冠不过是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衣”。我的眼睛终于给我拨开了,即使是睡眼朦胧,我也看出那个“伟大的”骗局。于是我下了决心:不再说假话!然后又是:要多说真话!开始我还是在保护自已。为了净化心灵,不让内部留下肮脏的东西,我不得不挖掉心上的垃圾,不使它们污染空气。我没有想到就这样我的笔会变成了扫帚,会变成了弓箭,会变成了解剖刀。要消除垃圾,净化空气,单单对我个人要求严格是不够的,大家都有责任。我们必须弄明白毛病出在哪里,在我身上,也在别人身上......那么就挖吧!

  我们从这番真诚的表白里也能感受到巴金老人血液里永远不会熄灭的热情之火,在理智的、清醒地反思背后时时奔涌着年轻人的热诚,总之,这是一个既有着日的热烈,又有着月的宁静的人;这是一个既有着年轻人燃烧的热情,又有着老年人深沉的理智的人。他如他敬仰的鲁迅先生,自己“肩扛了沉重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中去”。这也是巴金老人能成为“二十世纪的良心”,能够感动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教学反思:

  《小狗包弟》选自巴金的作品《随想录》,而这部作品是一个伤痕累累的老人面对一个疯狂的、是非颠倒的时代所作的反省。而这个时代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又是极其隔膜的。因此,要让学生“观一叶而知天下秋”而非“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度”的把握就显得犹为重要了。随想录是一煌煌巨作,而“”又是一漫漫长夜。忽略了这些,难以让学生从小狗的悲剧命运的背后,看到人的悲剧和时代的悲剧,课堂不免失之于浅薄。同时,考虑到学生对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的了解,应该让学生看到一个作家在成长中的变化和坚守。如,老人对社会和时代的认识是在一步步地走向深刻,而他的改造社会和人性的热情却是始终如一的。因此,本课教师的界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占有丰富信息(有的教师对“”亦有切身体验)的优势,利用声像创设情境,组织讨论深入探究,合理拓展以使课堂走向深入。

高一语文课文《小狗包弟》相关文章:

1.高一语文上册《小狗包弟》课文

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小狗包弟正文

3.《小狗包弟》课文教案及反思

4.高一语文必修二《小狗包弟》说课稿

5.高一语文必修二《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语文课文《小狗包弟》教学案例(2)

四、提要 作者通过写小狗包弟的故事,叙述了自己一段心路的历程。速读全文,概括作者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喜欢忧虑轻松沉重自责忏悔 五、思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45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