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我心归去知识点(2)

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我心归去知识点(2)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我心归去知识点

  2、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主旨表达了一定的道理,但全文没有抽象的说教,而是把哲理藏在形象之中,用富有抒情色彩的语言来表达。

  语篇鉴赏

  一、语篇整体赏析

  《我心归去》是中国当代作家韩少功访问法国归来后一组散文中的一篇,总题是《访法散记》。文章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四个小节,写自己在法国圣·纳塞尔访问时的情形和感慨。作者描写了一个人来到异国他乡后典型的情形:“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一个人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离开了自己熟悉的人群,离开了自己的文化,特别是离开自己的母语,一种巨大的孤独感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你周围的一切都与你没有关系,你无法交流,这样的日子真的“ 能让人发疯”。所以,当有人劝作者留在法国时,他一口回绝了。第二部分写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思考。在异国他乡,与孤独感相伴随的是思乡。文章很自然地用“ 很想念家里”来过渡,故乡有亲人,有自己的历史,有那一方“热土”。作者说,即使异国的景区再美,故乡再穷,但乡思仍然会随时产生,因为“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自己在这里成长、奋斗、耕耘,这里有“ 你的血、泪,还有汗水”,为什么说故乡不等于出生地,为什么说“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因为只有奋斗、奉献,才会在故乡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迹,故乡也才会作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可分离,才会有感情上的不可割舍的珍惜。同样的道理,人不会对故乡真正失望的,劳动与奉献会使故乡繁荣富强,也就是说对故乡你可以失望得滴血,但“ 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生长出丰收,生长出你对故乡的歌。

  二、写作特点赏析

  1、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文章不长,但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得非常透彻,许多说法非常有新意,如故乡不等于出生地等等。但是,它的哲理不是单纯的说理,而是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的,这也决定了它在语言上的特色,没有抽象的说教,而是把哲理藏在形象中,用富有抒情色彩的意象来表达,如“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或者通过对一些特定场景的描写来表达,如“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又如:“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2、对比手法的运用

  文中有多处对比,如物质文明发达与落后对比、孤独的“ 我”与快乐的家人的对比、旅游景区美与家乡美的对比等等,这些对比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他乡虽然发达,但不是故乡,我心欲归去家乡。

  3、排比句式的运用

  文中有大量的排比句,如:“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使信息量增多,极力描写家乡的不美,但为后文写家乡的美蓄势。

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我心归去知识点相关文章:

1.高一必修一《我心归去》知识点总结

2.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我心归去知识点

3.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想北平知识点

4.高一语文必修1《我心归去》期末练习试题

2497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