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课文解读(2)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课文解读(2)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课文解读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作者采用简截的排比句式,把青藤顽强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展现在人们眼前。“伸长”“攀缘”“舒放”,层层递进,而整个句子,整中有散,长短交错,读起来既简洁明快,又舒展自如。]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这是作者在本文中要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对于任何生命来说,它的第一位的和最主要的权力,就是生存。但是,被囚系的“绿”,获得了这种“生的欢喜”吗?一个“好像”,一个引号,向人们暗示了一切。]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①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①蕈菌:蘑菇。蕈,xùn。)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这里写一个联想,好似节外生枝,旁逸斜出,实际是承上文而来。草屋里,床底下,新铺的泥土,全是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地方,但是芽苗“茁出嫩绿”,“蕈菌在地角上生长”,生命在这里庄严地展示它生存的权力。而那个“友人”竟然“一边说一边笑”,“拔去这些野草”,残忍地剥夺了它们的生存权!作者插叙这件往事,显然是对强者恣意剥夺弱者生存权的控诉。当年怪朋友多事,可是现在呢?作者从侧面反省了自己囚绿的举动。]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可是”一转,原来绿“长得更快”,不是由于“生的欢喜”,而是为摆脱幽囚而进行的奋力抗争。这几句描写,为表现绿的性格染上浓重的感情色彩,不甘被囚、追求光明追求自由的形象跃然纸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这是专横者的逻辑,明明是我不了解绿,还责备绿不了解我;明明是幽囚绿、戕害绿,却反说是爱抚绿、善待绿;明明是我强奸了绿的旨意,无视绿的自尊,剥夺了绿自由生长的权力,还蛮横地说“绿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前面说“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从这里看出,我其实一点也不了解绿,我的所谓“了解绿”,在骨子里就是强求绿顺从我,屈从我的意志。在我的潜意识里,对绿从来就没有平等的观念。]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写我的固执,决意仍旧囚系“柔弱的枝条”。]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写绿条渐瘦渐弱、日见憔损。青苍、柔绿、嫩黄,细瘦、娇弱,逼真地描写了颜色变化和枝条衰败的过程;“好像病了的孩子”,比喻贴切生动,很能激发人们对绿的同情和对囚绿行径的憎恨。]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写我矛盾的心态。“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我意识到自己的过失,产生了恻隐之心,说明我还有善心,还没有失去良知;“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说明我的偏执、专横和自私。“魔念”指什么呢?让我们阅读下文。]

  第三部分(第8~11段),写囚绿。着意表现我囚绿的专横固执和青藤不甘被囚的执著。这是文章的主体。第8段写作者引绿入室,叙述描写不多,以抒情为主。第9段写发现“生的欢喜”,外加一个联想,行文生出必要的“歧路”,跌宕生姿。第10段写绿条执意向外,表现绿不屈从强暴,向往自由光明的反抗精神。第11段描写绿枝条被囚之后的衰败过程,控诉囚绿的罪恶。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紧承上文,说明“魔念”的具体内容:我的归期,才是“绿囚”出牢的日子。作者把这样的念头称为“魔念”,是对那些一切只以“我”的意志、“我”的需要为转移,而全不顾及弱者和他人利益的强权行为的深深谴责。]

  卢沟桥事件①发生了。(①卢沟桥事件:指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卢沟桥发起进攻,中国军队予以还击的事件,即“七七事变”。卢沟桥,在北京市丰台区,跨永定河即卢沟河上,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交代提前开释“绿囚”的原因,同时也点明了事件的背景。这个背景的交代含意非常深刻,一方面,它暗示了正是这段被囚系的日子,使作者推己及绿,对绿的感情发生了质的变化,所以才有下面释绿的行动和对绿的祝福,另一方面,它促使读者深思:“我”囚系了绿,那么又是谁囚系了“我”?这样,作品就由写“我”和绿的关系推广到了写“我”和社会、时代的关系,从而大大地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写开释“囚绿”的行动。“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是对“绿”的形象的高度概括,是对绿的崇高精神的礼赞。“珍重”一词,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诚意的祝福”,实际上就是祝愿天下所有向往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永久幸福。]

  第四部分(12~13段):放绿。“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了事件的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枝生存的背景。作者对绿枝条的关心和照看突然暂停,变成对求生的谋划。最后“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绿枝条获得新生。作者叙述“放绿”的同时,呼唤平等、自由与光明,点出了文章的主题。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写对绿的怀念。首句"离开北平一年了"遥接篇首,结束了一段深情的回忆。末尾两句直陈肺腑,含意无穷。“我”起初视绿为友,中间呼绿为囚,结尾又称“绿友”,这称呼的变化,反映了我对绿的态度和情感的变化。“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也许会,也许不会。如果我依然“故我”,把“绿”当做可供驱使和奴役的弱者,绿和我怎么会不“面生”呢?如果我,改弦易辙,对绿虚心以待,平等相待,绿和我那就只会相见恨晚,又怎么会“面生”呢?这样的结尾,在平淡的文字中,饱蘸着丰富的感情。我们读后像喝龙井,余香在口,如嚼橄榄,回味无穷。]

  结尾部分,怀绿。在遥远的南方,作者思念着他的圆窗和他的“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含蓄隽永,回味无穷。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课文解读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必修二读本《囚绿记》赏析

2.语文必修二囚绿记知识点汇总

3.高一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学设计

4.高一语文必修二《囚绿记》随堂练习及解析

2507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