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忆秦娥·娄山关》优秀教案

高一语文《忆秦娥·娄山关》优秀教案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一语文《忆秦娥·娄山关》优秀教案

  高一语文诗歌《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于娄山关战役胜利后创作出来的,那么教师如何进行该课程教案的撰写呢?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一语文《忆秦娥·娄山关》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歌的感情。

  3.思想目标: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歌的感情。

  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教学方法

  综合法

  教具

  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介绍作者导入新课。使学生通过了解伟人经历感悟伟人情怀,体会诗歌的感情。

  作者简介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

  二、教学内容

  1.介绍背景

  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预先感知诗歌内容,从诗歌跳跃的画面中理清情节。

  背景资料(投影显示)

  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大娄山上,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毛泽东重获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第一方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征,四渡赤水,成就了他人生中军事指挥上最得意的一笔。这首《娄山关》词写在二渡赤水后。红军二渡过赤水河,回师黔北,集中主力进攻桐梓和娄山关以南的黔军,乘胜夺取遵义。娄山关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这次战役,先后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队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约三千人,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就写在娄山关战斗胜利之后。

  2.作品欣赏

  (1)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初步把握诗歌感情。

  (2)赏读上阕

  自读上阕,学生思考:从词中获得哪些信息?能联想出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通过意象感知内容和情感)

  西风雁叫、白霜晨月——点明季节、时间,渲染苍凉沉郁的画面

  马蹄、喇叭——军队特有事物

  碎——杂沓、细碎——行军之急、之速。(山路难行,侧面反映“雄关漫道”)

  咽——西风中时断时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染上词人的主观色彩(乐观者即使走在雨里也有晴天的心情)。红军自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长征以来,打的多是败仗,湘江一役,损失更是惨重。这一次回军遵义,重攻娄关山,任务是极其艰巨的,红军能否取胜,红军的命运如何?作为党的领袖,作为重新回到军事指挥岗位的毛泽东,心情是极其沉重的。他深感任重而道远。通过这个“咽”字,既表现出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又渲染了行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

  (3)赏读下阕

  朗读下阕,学生思考:下阕表现娄山关战斗的哪一阶段?表达词人怎样的感情?

  从头越——攻破险要,战斗胜利

  真如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让人联想,这里的“雄关”,虽首指娄山关,但又不只指娄山关,还应该包括漫长的革命道路上有形无形的各个关口。如铁的雄关漫道反衬红军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的自豪,反映遵义会议以来的变化。

  如海——多

  “残阳如血”这个比喻是否形象?请你造一个比喻句,你把残阳比作什么?(引领学生比较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感情、胸襟,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投影显示

  我们仍望着落照。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淡处如梦。——宗璞《废墟的召唤》

  (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知识分子眼中的残阳,“浓处如酒,淡处如梦”,这是秀美。)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 [梦江南]唐·温庭筠

  (脉脉斜晖写出思妇的失望与愁怨,是缠绵悱恻的凄美。)

  如血——色彩浓烈,气魄雄浑,与“苍山如海”共同构成凝重与雄浑的壮美。血色残阳又让人联想到牺牲,象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象征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两个比喻句寓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海的苍山象征革命征途上还会遇到更多的关隘,面临更多的困难。“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预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和曲折。也只有经历血雨腥风的战斗洗礼的军事指挥家,担负着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伟人,才有这样的人格与气魄,才有这样的胸襟、这样的境界,能正视未来,能预见未来,在眼中呈现“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美。

  3.小结

  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总结诗歌的特点,总结阅读诗歌的方法:

  (1)感情充沛(雄壮、顿挫、刚毅、肃穆、自豪)

  (2)意境优美(肃穆雄浑)

  (3)语言凝练(一字传神、寓意深刻)

  (4)内容跳跃(只选择一个片段或一个画面,给人联想、想象的空间)

  4.朗读、背诵

  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直至成诵。

  让学生间互相点评,讨论朗读方法。

  高一语文《忆秦娥·娄山关》创作背景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这首词题目中的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建立在险峻的山峰之间,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离遵义城约60公里。娄山关地势极为险要,《贵州通志》说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四川与贵州的交通孔道。此处群峰攒聚,中通一线,地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一役关系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

  长征过程中,土城战役失败后,毛泽东认真总结教训,亲自指挥了他一生最为得意的四渡赤水行动。他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挥师东进,再渡赤水,回贵州攻打黔军。

  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红军二渡赤水后,于2月25日攻克娄山关,控制住这座雄关,使大部队顺利通过。随后,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又在点灯山一带的山梁上与敌激烈拼搏,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这时已近黄昏,红军在夕阳映照下,疾迅通过娄山关。2月 26 日,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之敌,2月27 日在遵义以北粉碎敌三个团的阻击。28 日,红军乘胜追击再取遵义。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也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

  2月28日,毛泽东随中央军委纵队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作笔,写下该词。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的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这首诗词。

  高一语文《忆秦娥·娄山关》主题赏析

  本词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以娄山关之战为题材,虽然写的是翻越娄山关的行军情景,写的是胜利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但运用的是高度综合法、侧面描写法,把两天的战斗历程浓缩为一天,通过严肃、紧张的行军气氛,透露出激战的先兆,通过猛烈的西风声、凄厉的雁叫声、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悲咽带涩的喇叭声,暗示战斗紧张激烈,通过描写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借以表现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激战情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所有词作中较为出色的作品综观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体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才情和技巧。其结构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上阕沉郁,下阕激昂,上阕取冷色调,下阕取暖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强烈,上下阕的强烈对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作为一代伟大指挥若定的气魄。此词慷慨悲烈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全词只写了中央红军的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上下两阕,通篇只有四十六个字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笔简而意无穷,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胸怀。


猜你感兴趣:

1.人教版语文必修二《修辞无处不在》教案设计

2.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优质教案

3.高一语文《忆秦娥·娄山关》优秀教案

4.高一语文优秀教案

5.粤教版语文必修二《故乡的榕树》教案

6.《忆秦娥·娄山关》阅读题答案

2589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