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化学学习方法>

2016年白水高中高二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高二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对于高二的化学治,往往在期末的时候要怎样复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做份2016年白水高中高二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2016年白水高中高二上册化学期末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反应符合如图所示的反应是( )

  A.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B.氢气燃烧

  C.浓硫酸的稀释

  D.Ba(OH)2•8H2O和NH4Cl (固体)混合

  2.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氢气 B.煤炭 C.天然气 D.石油

  3.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 )

  A.NH4Cl→NH3↑+HCl↑

  B.NH3+CO2+H2O→NH4HCO3

  C.2NaOH+Cl2→NaCl+NaClO+H2O

  D.2Na2O2+2CO2→2Na2CO3+O2

  4.实现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

  A.石墨和氯化钠分别受热熔化

  B.冰的融化和水的分解

  C.NaCl和HCl溶于水

  D.干冰和碘的升华

  5.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钠

  B.氨气

  C.NH4Cl的电子式

  D.硫化钠

  6.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是的( )

  A.共价化合物中可以含有离子键

  B.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

  C.含活泼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7.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A.CaCl2 B.KOH C.H2O D.HF

  8.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9.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B.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NaCl的电子式:

  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

  10.下列有关元素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

  A.碱性:NaOH

  B.氢化物稳定性:HF>HCl>PH3

  C.原子半径:S>F>O

  D.酸性:HClO>HNO3>H2CO3

  11.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XO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 )

  A.HX B.H2X C.XH4 D.XH3

  12.下列有关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金属元素

  B.在化合物Mg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有共价键

  D.原子序数为11与9的元素能够形成离子化合物,该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

  13.A、B、C、D、E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B、C、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A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D元素的原子序数,E是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C

  D

  A.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B>C>E

  B.D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比C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C.由A、B、C三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D.A、D、E均可形成两种常见氧化物

  14.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质子数:c>d

  B.离子的还原性:Y2﹣>Z﹣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

  15.下列反应能说明卤素的活泼性顺序的是( )

  ①2HClO4+Br2(g)═2HBrO4+Cl2

  ②2NaBr+Cl2═NaCl+Br2

  ③2KI+Cl2═2KCl+I2④2KI+Br2═2KBr+I2.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下列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Na+

  B.S2﹣>Cl﹣>Na+>Al3+

  C.Na

  D.Ca

  17.下列互为同位素的是( )

  A.H2 D2 B.14N 14C C.16O 17O D.金刚石 石墨

  18.在下列分子结构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A.H2O B.PCl3 C.N2 D.CO2

  19.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B.单质的熔、沸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升高

  C.单质的氧化性减弱

  D.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20.如图带漏斗U型管中装有足量的煤油和水的混合物,静置后投入一小块碱金属.可观察到金属在煤油和水的界面a附近上下往复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碱金属可能是钾或钠

  B.反应一段时间煤油会燃烧

  C.碱金属上下运动是由于与水反应产生了氢气

  D.若是金属锂则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21.Y、Z三种金属,X、Y组成原电池,X是负极;把Z放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Z表面有X析 出.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X>Y>Z B.Z>X>Y C.X>Z>Y D.Y>X>Z

  22.如图所示,△H1=﹣393.5kJ•mol﹣1,△H2=﹣395.4kJ•mol﹣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 )

  A.C(s、石墨)═C(s、金刚石)△H=﹣1.9 kJ•mol﹣1

  B.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C.石墨的稳定性强于金刚石

  D.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小1.9 kJ

  23.能说明苯分子中的苯环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列的事实是( )

  A.苯的一元取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

  B.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C.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D.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24.HF、H2O、CH4、SiH4四种气态氢化物按稳定性由弱到强排列正确的是( )

  A.CH4

  B.SiH4

  C.SiH4

  D.H2O

  25.下列常温下的下列物质属于所气态有机物的是 ( )

  A.CH3Cl B.CH2Cl2 C.CCl4 D.苯

  26.将0.1mol两种气体烃组成的混合气完全燃烧后得3.36L(标况)CO2和3.6g水蒸气,对于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有甲烷 B.一定有乙烯 C.一定有乙炔 D.一定有乙烷

  2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石油裂解

  B.石油的分馏

  C.石油的裂化

  D.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光照

  28.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不正确的是( )

  A.溴化钠的电子式:

  B.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氢气分子的电子式:

  D.水的分子式为H2O

  29.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A.Na、Mg、Al还原性依次减弱

  B.I2、Br2、Cl2氧化性依次增强

  C.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3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AlAl

  C.原子序数:Na>Cl D.原子半径:Cl>N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填空题(40分)

  31.(本题10分)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如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请回答:

  (1)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电池工作时,H2和O2连续由外部供给,电池可连续不断地提供电能。因此,大量安全储氢是关键技术之一。

  金属锂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其吸氢和放氢原理如下:

  Ⅰ.2Li+H2=====△2LiH

  Ⅱ.LiH+H2O===LiOH+H2↑

  ①反应Ⅱ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LiH固体密度为0.80g•cm-3,用锂吸收112 L(标准状况下)H2,生成的LiH体积与被吸收的H2体积比为__________(可用分数表示或用a×10-b表示,a保留两位小数);

  ③由②生成的LiH与H2O作用,放出的H2用作电池燃料,若能量转化率为80%,则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32.(本题10分)Ⅰ.从石器、青铜器到铁器时代,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下列资料表示了三种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

  (1)上述资料中的三种常用金属的开发利用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________。

  A.金属的导电性强弱 B.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

  C.金属的化合价高低 D.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2)早在西汉成书的《淮南万毕术》里,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曾青又有空青、白青、石胆、胆矾等名称,其实都是天然的硫酸铜。

  ①写出“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根据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在方框中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和电解质溶液,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一只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把试管放入盛有25 ℃的饱和石灰水

  的烧杯中,用胶头滴管滴5 mL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与H2的总能量________(填“<”“>”或“=”) Mg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33.(本题8分)在三个容积均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 H2(g)+I2(g),已知H2(g)和I2(g)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0,HI(g)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如表所示:

  (1)实验1和实验2中使用了催化剂的实验是 (填“1”或“2”);

  (2)实验1中,0~l0min内生成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1•min﹣1;

  (3)实验3的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HI(g)转化率为 。

  34.(本题12分)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也可以处理NO2。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是______L。

  (2)已知:2SO2(g)+O2(g) 2SO3(g) △H= -196.6kJ/mol

  2NO(g)+O2(g) 2NO2(g) △H= -113.0kJ/mol

  则反应NO2(g)+SO2(g) =SO3(g)+NO(g)的△H=______kJ/mol。

  (3)如下图所示,相同体积的a、b、c三密闭容器,其中c容器有一活塞,a、b两容器为定容容器,起始向三容器中都加入相同量的SO2和O2使三容器压强相等,一定条件下发生2SO2(g)+O2(g) 2SO3(g)的反应。问:

  ①起始a、c两容器的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Va_____Vc;(填“>”“<”或“=”下同)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a、c中速率大小关系为Va_____Vc;

  ③如起始在a、c两容器中通入等量的He,则此时三容器起始压强为Pa_____Pb_____Pc;起始反应速率关系为Va_____Vb_____Vc。

  2016年白水高中高二上册化学期末试题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或与水、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工业制水煤气、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解:A.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燃烧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

  C.浓H2SO4溶于水为放热过程,不是化学反应,故C错误;

  D.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2.A

  【解析】

  试题分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核能、风能、氢能等;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

  解: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核能、风能、氢能等;而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常规能源,

  故选A.

  3.D

  【解析】

  试题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离子键,非金属之间形成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形成非极性键,不同非金属形成极性键,结合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来解答.

  解:A.NH4Cl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则反应物中只有极性共价键、离子键的断裂,故A不选;

  B.NH3、CO2、H2O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则反应物中只有极性共价键的断裂,故B不选;

  C.NaOH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Cl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则反应物中有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断裂,没有极性键的断裂,故C不选;

  D.Na2O2为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CO2中含有极性键,则反应物中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断裂,碳酸钠中含离子键和极限键,氧气中含非极性键,则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形成,故D选.

  故选D.

  4.D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判断晶体的类型以及粒子间作用力类型,分子晶体中存在分子间作用力,离子晶体中存在离子键,原子晶体中存在共价键,金属晶体中存在金属键,根据晶体类型分析解答.

  解:A.石墨是混合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氯化钠是离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离子键,故A错误;

  B.冰熔化主要破坏氢键,水分解破坏共价键,故B错误;

  C.NaCl溶于水破坏离子键,HCl溶于水破坏共价键,故C错误;

  D.干冰和碘都是分子晶体,干冰和碘的升华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D正确;

  故选D.

  5.D

  【解析】

  试题分析:A.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需要标出阴阳离子所带电荷;

  B.N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其中3个未成对电子和1对成对电子;

  C.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氯离子需要标出最外层电子及所带电荷;

  D.硫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由2个钠离子和1个硫离子构成.

  解:A.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钠离子形成离子符号形式,氯离子需要标出最外层电子,氯化钠正确的电子式为 ,故A错误;

  B.N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其中3个未成对电子和1对成对电子,3个未成对电子分别和3个H原子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故氨气的电子式为 ,故B错误;

  C.NH4Cl为离子化合物,N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Cl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则其电子式为 ,故C错误;

  D.硫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由2个钠离子和1个硫离子构成,两个钠离子和1个硫离子间均以离子键相结合,故电子式为 ,故D正确.

  故选D.

  6.C

  【解析】

  试题分析:A、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B、单质分子有的存在化学键,有的不含化学键;

  C、氯化铝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

  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解:A、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所以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故A错误;

  B、单质分子中有的含有化学键,如H2,有的不含化学键,如稀有气体分子,故B错误;

  C、氯化铝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所以含活泼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故C正确;

  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H4Cl,故D错误;

  故选C.

  7.B

  【解析】

  试题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据此分析解答.

  解:A.氯化钙中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A错误;

  B.KOH中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B正确;

  C.水分子中O﹣H之间存在共价键,故C错误;

  D.HF分子中H﹣F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B.

  8.D

  【解析】

  试题分析:A.HCl为共价化合物,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成键;

  B.MgF2属于离子化合物,Mg最外层两个电子被两个F原子得到;

  C.NaBr为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

  D.CaS为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

  解:A.HCl为共价化合物,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成键,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 ,故A错误;

  B.MgF2属于离子化合物,Mg最外层两个电子被两个F原子得到,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 ,故B错误;

  C.NaBr属于离子化合物,Na原子最外层电子被Br原子得到,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 ,故C错误;

  D.CaS为离子化合物,Ca失去电子被S得到,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 ,故D正确.

  故选D.

  9.A

  【解析】

  试题分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B.氧原子原子核电荷数为8,没有得失电子,核外电子为8;

  C.NaCl为离子化合物,书写氯离子时注意用中括号;

  D.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解:A.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的质量数为18,其质子数为8,该氧原子可以表示为:818O,故A正确;

  B.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其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B错误;

  C.NaCl为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电子式为 ,故C错误;

  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 ,故D错误;

  故选A.

  10.B

  【解析】

  试题分析:A.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B.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D.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解:A.金属性Al

  B.非金属性PHCl>PH3,故B正确;

  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F

  D.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HClO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酸性:HNO3>H2CO3>HClO,故D错误,

  故选B.

  11.D

  【解析】

  试题分析: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根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确定最高正价,进而求得最低负价,得出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

  解: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XO4,所以X的最高正价是+5价,所以最低负价为﹣3价,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XH3.

  故选:D.

  12.D

  【解析】

  试题分析: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但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B.氯化镁中只存在镁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化学键;

  C.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

  D.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解: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但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铵盐,故A错误;

  B.氯化镁中只存在镁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化学键,两个氯离子之间不存在化学键,故B错误;

  C.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KOH等,故C错误;

  D.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11号元素是Na元素、9号元素是F元素,二者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键,如D正确;

  故选D.

  13.B

  【解析】

  试题分析:A、B、C、D、E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A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A是H元素,E是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则E是Na元素.根据B、C、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B和C位于第二周期,D位于第三周期,设B的原子序数是a,则C的原子序数是a+1、D的原子序数是a+9,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D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1+a+a+1=a+9,则a=7,所以B是N元素、C是O元素、D是S元素,再结合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分析解答.

  解:A、B、C、D、E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A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A是H元素,E是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则E是Na元素.根据B、C、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B和C位于第二周期,D位于第三周期,设B的原子序数是a,则C的原子序数是a+1、D的原子序数是a+9,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D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1+a+a+1=a+9,则a=7,所以B是N元素、C是O元素、D是S元素.

  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的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B、C、E简单离子分别为N3﹣、O2﹣、Na+,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所以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B>C>E,故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C的非金属性大于D,所以C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比D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故B错误;

  C.由A、B、C三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NH4NO3中,阴、阳离子分别是NO3﹣、NH4+,所以其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故C正确;

  D.氢元素氧化物有水、过氧化氢,S元素氧化物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钠的氧化物有氧化钠、过氧化钠,故D正确.

  故选:B.

  14.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判断出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以及在周期表中的大体位置,再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解:因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所以质子数a、b、c、d的大小关系应为a>b>d>c,且Y、Z在上一周期,Y在Z的左边,Y的非金属性小于Z;W、X在下一周期,X在W的左边,X的金属性大于W.

  A、质子数d>c,故A错误;

  B、离子的还原性:Y2﹣>Z﹣,故B正确;

  C、氢化物稳定性应为HZ>H2Y,故C错误;

  D、原子半径大小关系应为X>W,故D错误;

  故选B.

  15.C

  【解析】

  试题分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活泼,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据此判断.

  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活泼,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①反应2HClO4+Br2(g)=2HBrO4+Cl2得出还原性顺序是:Br2>Cl2;

  ②2NaBr+Cl2=2KCl+Br2得出氧化性顺序是:Cl2>Br2;

  ③2KI+Cl2=2KCl+I2得出氧化性顺序是:Cl2>I2;

  ④2KI+Br2=2KBr+I2得出氧化性顺序是:Br2>I2;

  根据反应②③④即可得出氧化性顺序是:Cl2>Br2>I2,即卤素的非金属性活泼顺序是Cl>Br>I;

  故选C.

  16.B

  【解析】

  试题分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据此判断.

  解:A、Na+、Mg2+、Al3+、O2﹣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故微粒半径:Al3+

  B、S2﹣和Cl﹣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即微粒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r(S2﹣)>r(Cl﹣),同理r(Na+)>r(Al3+),但Cl﹣比Na+多一个电子层,显然r(Cl﹣)>r(Na+),故离子半径大小是:S2﹣>Cl﹣>Na+>Al3+,故B正确;

  C、Na、Mg、Al、S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即:S

  D、Rb、K、Na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减少,原子半径减小,Ca与K处于同周期相邻,Ca的核电荷数大,故原子半径比K小,电子层比Na原子多,原子半径比Na大,故原子半径Na

  故选B.

  17.C

  【解析】

  试题分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互为同位素原子具有以下特征: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研究对象为原子.

  解:A.H2、D2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14N、14C不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核素,故B错误;

  C.16O、17O都是氧元素组成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

  故选C.

  18.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合价判断,在化合物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原子的价层电子数+|化合价|,以此进行分析.

  解:A、H2O中,O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2=8,H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1=2,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A正确;

  B、PCl3中,P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5+3=8,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7+|﹣1|=8,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B错误;

  C、N2中,N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5+3=8,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

  D、CO2中,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4+4=8,O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6+|﹣2|=8,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

  故选:A.

  19.D

  【解析】

  试题分析:卤族元素由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以此比较单质的氧化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阴离子的还原性;卤族元素单质由上到下,颜色加深、熔沸点升高,以此来解答.

  解:A、卤族元素由上到下,单质的颜色是逐渐加深的,依次是浅黄绿色﹣黄绿色﹣红棕色﹣紫红色,故A正确;

  B.卤族元素由上到下,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所以单质的熔、沸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升高,故B正确;

  C.卤族元素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单质的氧化性减弱,故C正确;

  D.卤族元素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故D错误;

  故选D.

  20.B

  【解析】

  试题分析:Na、K的密度小于水但大于煤油,Na、K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反应中金属处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不能燃烧,据此分析解答.

  解:A.Na、K的密度小于水但大于煤油,Na、K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金属在煤油和水的界面a附近上下往复运动,则该金属可能是钠或K,故A正确;

  B.反应中金属处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不能燃烧,故B错误;

  C.碱金属上下运动是由于与水反应产生了氢气,使金属受力不均导致的,故C正确;

  D.金属锂的密度小于煤油,所以会浮在煤油表面,所以若是金属锂则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故D正确;

  故选B.

  21.B

  【解析】

  试题分析:活泼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泼性弱的金属从其盐中置换出来,原电池中,负极金属的活泼性强于正极金属的活泼性.

  解:X、Y组成原电池,X是负极,所以活泼性X>Y;把Z放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Z表面有X析出,说明金属Z可以把金属X从其盐中置换出来,所以活泼性Z>X,所以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X>Y.

  故选B.

  22.C

  【解析】

  试题分析:先根据图写出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盖斯定律写出石墨转变成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拆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来解答.

  解:由图得:①C(S,石墨)+O2(g)=CO2(g)△H=﹣393.5kJ•mol﹣1

  ②C(S,金刚石)+O2(g)=CO2(g)△H=﹣395.4kJ•mol﹣1,

  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则

  A、因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故A错误;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金刚石能量大于石墨的总能量,物质的量能量越大越不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C正确;

  D、依据热化学方程式 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大于1.9 kJ,故D错误;

  故选C.

  23.B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无论苯的结构中是否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苯的一元取代物都无同分异构体;

  B.若苯的结构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有两种,碳碳键都完全相同时,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C.根据无论苯的结构中是否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都无同分异构体;

  D.根据苯的结构中是否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都无同分异构体.

  解:A.无论苯的结构中是否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苯的一元取代物都无同分异构体,所以不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故A错误;

  B.若苯的结构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有两种,但实际上无同分异构体,所以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故B正确;

  C.无论苯的结构中是否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都无同分异构体,所以不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故C错误;

  D.无论苯的结构中是否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都无同分异构体,所以不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故D错误;

  故选B.

  24.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则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大来解答.

  解:因同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

  C、Si同主族,C、O、F同周期,

  则非金属性Si

  由非金属性越强,则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大,

  则氢化物按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SiH4

  故选C.

  25.A

  【解析】

  试题分析:常见有机物中常温下为气态有:C原子数≤4烃、新戊烷、一氯甲烷、甲醛等,据此判断.由5到16个碳组成的烷烃常温下为液态,由17个碳以上组成的烷烃常温下为固态.

  解:A.CH3Cl常温下是气体,故A正确;

  B.CH2Cl2常温下是液体,故B错误;

  C.CCl4常温下是液体,故C错误;

  D.苯常温下为液态,故D错误.

  故选A.

  26.A

  【解析】

  则0.1mol两种气体烃组成的混合气完全燃烧及原子守恒可知,混合物的平均化学式为C1.5H4,

  由于是混合物,则肯定含有C原子数小于1.5的烃,即一定含有甲烷,因甲烷中含有4个氢原子,则另一种烃也含有4个氢原子,可能含有乙烯、丙炔等,不含乙烷,

  故选A.

  27.B

  【解析】

  试题分析:A.石油的裂解是采用较高的温度,让大分子烃类有机物成为小分子烃的过程;

  B.石油分馏是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分离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C.石油的裂化是让大分子烃类有机物成为小分子烃的过程;

  D.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光照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

  解:A.石油裂解是大分子分解生成小分子,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石油分馏是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分离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石油的裂化是让大分子烃类有机物成为小分子烃的过程,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光照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28.ABC

  【解析】

  试题分析:A、溴离子和钠离子间通过离子键形成溴化钠,阴阳离子需要标出电荷;

  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16,最外层为6个电子;

  C、氢气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1对共用电子对;

  D、每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

  解:A、溴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钠离子和溴离子需要标出所带电荷,溴化钠的电子式为: ,故A错误;

  B、 表示的是硫离子,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6,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B错误;

  C、氢气分子中存在2对共用电子对,氢气正确的电子式为:H:H,故C错误;

  D、每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水的分子式为:H2O,故D正确;

  故选ABC.

  29.C

  【解析】

  试题分析:A.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还原性减弱;

  B.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

  C.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

  D.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价从左向右增大.

  解:A.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还原性减弱,则Na、Mg、Al还原性依次减弱,故A正确;

  B.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对应单质的氧化性减弱,则I2、Br2、Cl2氧化性依次增强,故B正确;

  C.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C、N、O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C错误;

  D.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价从左向右增大,则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故D正确;

  故选C.

  30.B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判断;

  N.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

  D.根据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判断.

  解:A.Al的核电荷数为13,Na的核电荷数为11,则Na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Na的金属性大于Al,故B正确;

  C.Na的原子序数为11,Cl的原子序数为17,则Cl>Na,故C错误;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Na>Cl,故D错误.

  故选B.

  31. (1) 2H2+4OH--4e-===4H2O O2+4e-+2H2O ===4OH-

  (2)①H2O ②11120或8.93×10-4 ③16

  【解析】

  试题分析:(1)该反应中负极上氢气失电子生成氢离子而被氧化,所以电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正极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2)?①Ⅱ.LiH+H2O═LiOH+H2↑中水得电子作氧化剂;

  ②由反应Ⅰ,当吸收5 mol H2时,则生成10 mol LiH,V(LiH)=mLiHρLiH=10 mol×8 g•mol-10.80 g•cm-3=100cm3=0.1 L;VLiHVH2=0.1 L112 L≈8.93×10-4。

  ③根据反应Ⅱ,10 mol LiH可生成10 mol H2,由于能量转化率为80%,所以产生电能的H2的物质的量为10 mol×80%=8mol,1 mol H2转化成1 mol H2O时,转移2 mol e-,所以8mol H2可转移16 mol e-。

  考点:考查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及有关计算,题目难度较大,注意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以及从电子守恒的角度计算

  32.Ⅰ.(1)D (2)①Fe+CuSO4=Cu+FeSO4 ② (2分)

  Cu2++2e-=Cu Fe-2e-=Fe2+ Ⅱ.(1)镁片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烧杯中有固体析出 (2分)

  (2)Mg+2HCl=MgCl2+H2↑ (3)<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示意图可判断金属的开发利用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活动性大小,答案选D。

  (2)早在西汉成书的《淮南万毕术》里,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曾青又有空青、白青、石胆、胆矾等名称,其实都是天然的硫酸铜。

  ①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②根据方程式可知铁失去电子,铜离子得到电子,则铁是负极,铜或者石墨等是正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质溶液,装置图为(见答案)。其中正极反应式为Cu2++2e-=Cu,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

  Ⅱ.在一只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把试管放入盛有25 ℃的饱和石灰水

  的烧杯中,用胶头滴管滴5 mL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1)镁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镁和氢气,反应放热,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是镁片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烧杯中有固体析出。

  (2)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3)反应放热,则MgCl2溶液与H2的总能量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金属冶炼、原电池设计以及反应热的有关判断等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难点是原电池设计。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是解答的关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为:(1)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构成电路或参加反应)。(3)由还原剂和导体构成负极系统,由氧化剂和导体构成正极系统。(4)形成闭合回路(两电极接触或用导线连接)。

  33.(1)2 (2) 0.005 (3)80%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和实验2相比较起始量相同,但达到平衡的时间是实验2用时少,这说明实验2中反应速快,因此使用了催化剂的实验是2;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中,0~l0min内消耗碘化氢是1mol-0.8mol=0.2mol,则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氢气是0.1mol,浓度是0.1mol÷2L=0.05mol/L,所以生成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10min=0.005mol•L﹣1•min﹣1;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3中平衡时消耗碘化氢是1mol-0.2mol=0.8mol,所以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HI(g)转化率为 。

  考点:考查可逆反应有关判断与计算

  34.(12分)

  (1)3NO2+H2O═2HNO3+NO;6.72;

  (2)-41.8kJ/mol;

  (3)①= ;②< ; ③> ;= ;= ;>。

  【解析】

  试题分析:(1)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反应6NO2+8NH3 7N2+12H2O中,6NO2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由+4价降低到0价,则6mol NO2参加反应,转移24mol电子,所以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NO2 0.3mol,体积为V(NO2)= 0.3mol×22.4L/mol=6.72L;(2)已知:①2SO2(g)+O2(g) 2SO3(g) △H= -196.6kJ/mol,②2NO(g)+O2(g) 2NO2(g) △H= -113.0kJ/mol,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2,整理可得得NO2(g)+SO2(g) =SO3(g)+NO(g)=-41.8kJ•mol-1;(3)①起始时压强相等,则反应物的浓度相等,反应速率相等,故答案为Va=Vc:;②c为恒压,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所以反应一段时间后,c中压强大于a,压强越大,物质的浓度就越大,反应速率就越快,因此反应一段时间后a、c中速率大小关系为VaPc ,反应速率Va =Vb ,由于c体积最大,浓度最小,则反应速率最小,三个容器中的气体反应速率关系是Va=Vb>Vc。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计算的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的知识。
看了"2016年白水高中高二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2016年孝感市政治中考试题及答案

2.2016初中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3.2016湖北中考化学题及答案

4.2016化学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6年白水高中高二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二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对于高二的化学治,往往在期末的时候要怎样复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做份2016年白水高中高二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2016年白水高中高二上册化学期末试题 一、单选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1566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