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语文 > 初三语文小小说阅读导引

初三语文小小说阅读导引

时间: 郑晓823 分享

初三语文小小说阅读导引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三语文小小说阅读导引,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三语文小小说阅读导引:

  小小说,人称之“螺狮壳里做道场”,又称之“精巧记叙文”,它截取生活里的一个片段或场景,表现出生活的波涛汹涌。

  近年来,作为文学形式之一的小小说,因其短小精干、寄意深远,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等特点,被各地中考命题者所青睐。

  怎样才能在小小说的阅读过程中把握要旨,击中命题目标呢?

  阅读小小说可以采用五步分析法:通过文中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通过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阅读和鉴赏小小说,必须把握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形象,理解环境描写,挖掘作品主题和品味艺术特色。

  1.把握故事情节

  关于把握故事情节,常见的题型有: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指出这篇小说的高潮部分。解题方法是一读二理三揣摩。在此基础上,弄清文章结构及其特点、人物及其关系、事件及其意义、叙述情节的方法及其作用等等。

  2.揣摩人物形象

  小说的中心任务就是塑造人物形象,这方面的常见题型有:①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②指出塑造人物的方法;③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近年来更多的命题方式是“本文中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出理由”,意在尊重考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答题时主要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的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性格,还必须把握整个故事情节,了解作品中的时代背景。

  3.理解环境描写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描写,主要是指社会环境描写。关于环境描写,常见的题型主要有:①指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那就是理解小说所描写的环境,一定要从文本出发。

  4.挖掘作品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而小说的主题就寓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之中。关于小说主题,最常出现的题型是: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所带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品味艺术特色

  此类题型,主要有品味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等。解题时,要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曲折,是否运用了对比、烘托、讽刺、夸张等表现手法,语言是朴实、含蓄还是风趣、直白等等。要仔细揣摩,细心体味,并概括出它们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或主题思想表现所起的作用。

  初三语文小小说阅读导引训练题:

  (一)农民父亲

  白旭初

  (1)旺老倌的儿子回来了。

  (2)儿子在城里当局长。和儿子同来的还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秘书,一个是办公室主任。

  (3)儿子说:爹,稻要几天才能割完?旺老倌说:三天。儿子指指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说:加上我们三人,一天就能割完——双休日,我们特地来帮忙的。

  (4)上个月,旺老倌答应割了稻就进城跟儿子过。儿子说请人割吧,旺老倌说什么也不肯,说这是最后一次割稻了。

  (5)旺老倌的老伴去世后,他一个人守着乡下老房,太孤单。

  (6)儿子被唤醒时,屋里还黑咕隆冬的。

  (7)旺老倌把三顶草帽递给儿子,儿子看了看颜色灰暗的草帽,没接。旺老倌说:拿着,小心晒破头。儿子的手刚伸出又缩回去。旺老倌说:嫌脏?儿子指指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身边的编织袋,说:我们有。旺老倌生气地一扬手,三顶草帽飞到角落里。

  (8)太阳悬在无一丝云的空中,没有风。目不转睛的话,可以隐约看见地面上蒸腾着的缕缕热焰。

  (9)儿子才割了五六米远就气喘吁吁了,他直起腰,发现父亲已把他拉下十多米远。他扭头看秘书和办公室主任,他俩早已满脸汗水直起腰,摘下宽边白色太阳帽使劲扇风。儿子就说:歇歇吧。又大声喊:爹,快过来喝口水!旺老倌仍撅着屁股挥舞着镰刀,头也没抬。

  (10)旺老倌一直割完半块田才来到大榕树下。儿子急忙从编织袋里拿出一瓶矿泉水,旋开盖子递过去。旺老倌没接,他用汗味很重的毛巾擦了脸和脖子,然后从陶罐里倒出一碗大叶茶,一口气喝光后说:你那水好喝些?儿子说:好喝,不是普通的水,三块多一瓶。旺老倌咕哝:粮食比水贱。

  (11)儿子听父亲说话很冲,没敢再开口,默坐了一会,又挪回到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身边,说:这稻今天只怕割不完。

  (12)秘书赶忙说:局长您放心,等会我们努力干。

  (13)儿子说:只怪我爹脾气倔,几亩田,请几个民工一天就割完了,他偏不答应。

  (14)办公室主任赶紧说:局长,没关系,你爸爸都能干,我们……

  (15)儿子压低嗓门说:你能和他比?他干了一辈子,干惯了……儿子还要说下去,忽听父亲重重地干咳了一声,忙刹住话头。

  (16)旺老倌立起身,戴上草帽。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跟着站起来。儿子说:别忙,涂了防晒霜没有?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回答说:涂了。儿子又说:再多涂点,小心晒伤!嘴里要多含些人丹,小心中暑……啊,爹,您要人丹吗?

  (17)旺老倌把一只飞到脚边的蚱蜢狠狠踢了一脚,头也不回,大声说:城里人才是人!

  (18)秘书悄悄说:局长,您爹好像不高兴。

  (19)儿子说:没事,他就是这脾气,有口无心。

  (20)夜已经很深了。儿子躺在又闷又热的蚊帐里,睡了不到半个时辰就醒了。听见咳嗽声,才知道父亲还在门外纳凉。儿子走出门,说:爹,还不去睡?旺老倌闷闷地说:睡不着。儿子说:爹,晒谷、交粮的事您别担心,我跟隔壁的根叔说好了……明天上午割完稻,下午我们就可以进城。

  (21)旺老倌扬起手中的蒲扇,指着儿子,说:要他替我干?我自己干不好?儿子听出父亲话里有话,急了,说:爹,您这是……

  (22)旺老倌粗声粗气地说:我,我命贱!

  (23)黑暗中,儿子看不清爹脸上的表情,听口气,火气很大。

  (24)儿子的心里陡地有些发凉。

  1.阅读文章第(6)段,这是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2.文中做局长的儿子为了这次割稻,做了哪些准备?作者这样写用意是什么?

  3.文章第(17)段中写道:“城里人才是人!”联系上下文思考,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文中农民父亲性格鲜明,请概括农民父亲的性格特点。

  5.你如何理解儿子喊上办公室主任和秘书来帮助农民父亲割稻谷这件事?

  6.文章最后写“儿子的心里陡地有些发凉”,这是为什么?

  (二)真是买不得

  海棠依旧

  (1)下班回家,经过一家大型商场的时候,我忽然想到里面逛逛。

  (2)我悠闲地走了进去,在里面晃了一圈,还是没发现自己需要买什么东西回去。正想空着手出去,一眼瞥见不远处打着“买一赠一”的招牌。

  (3)看来商场又在搞促销活动了,我怎能错失良机?我兴奋地走了过去,一看,原来是某品牌的纯牛奶在搞“买一赠一”活动。也真是便宜,原来买一箱就要六十多块,现在可以买两箱了。正如报纸上写的:比喝矿泉水还便宜。

  (4)我伫立在牛奶堆前面,思想在不停地斗争着:买?不买?买吧,牛奶事件的风波还没平息,喝了万一又多了一个“结石”患者怎么办?不买吧,说实话,我每天都去健身房锻练,也需要补充些营养的,以免体力跟不上。牛奶事件以前,我也是经常喝牛奶。现在有这么便宜的价格,不买真是太可惜了。

  (5)我足足站了几分钟,这时,营业员走了过来,对我说:“先生,买一箱回去吧。而且,这些牛奶都是没问题的牛奶,尽可以放心食用。你看,这些都是已经贴上了合格标签的。你要再不放心,可以到那边查查有问题牛奶的批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要错过哦。”

  (6)营业员的一席话,真是说到我心头上了。想到丈母娘也有喝牛奶的习惯,我就想顺便给她捎一箱过去。于是,我当即购买了一箱,再加赠送的一箱,我一只手提着一箱牛奶,走向了商场大门。

  (7)还没等我跨出大门,“轰”的一声,围过来一群人。我心想:完了,看来得罪哪个黑社会的老大,遭到群殴了。我正想大声喊“救命”,定睛一看,原来是几个记者。他们手里拿着某某报社某某电视台标志的麦克风,争相对我采访。有一个美女记者问我:“这位先生,请问牛奶事件刚过,您还买了两箱牛奶,请问您是怎么想的?”又有一位男记者问:“请问您喝这些牛奶,会像以前一样放心喝吗?”“这位先生,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次牛奶事件的?”

  (8)听到他们说起牛奶,我的脸顿时“腾”地红了起来,我似乎看到周围有许多双眼睛在盯着我看。我支支吾吾地说:“这个,这个……对不起,你们找别人采访吧。”说完,我逃出了记者的包围,以飞快的速度向公交站点跑去。

  (9)刚好过来一辆公交车,我一脚跨了上去。进到车厢,我才知道什么叫世上没后悔药吃了。只见整车的人齐刷刷把目光投向了我,特别盯着我手上的牛奶不放。隐隐约约,我听到他们在小声嘀咕着,我听到有人在说:“这人真是不怕死,这个时候还敢买牛奶喝。”“就是,现在商场到处搞买一送一活动,还不是贪小便宜……”面对一阵阵的流言蜚语,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刚好我边上有人下车,座位上留了份报纸,我赶紧坐了上去,摊开报纸假装认真地读了起来。

  (10)车到终点站,我往丈母娘家走去。走在林荫道上,远远地,看到我的同事马大姐从前面走过来。今天的运气真背,这事要被马大姐知道,肯定会在我们单位广而告之。这样的话,我还怎么在单位混下去啊。想到这,我赶紧绕道。没想到马大姐的眼睛真好使,一眼看到了我,大老远就扯着嗓门喊:“哟,大军啊,你买牛奶啊,这牛奶还敢喝?我说你啊……”她还在起劲说着,我却假装没看到她似的,朝边上的一条小巷拐了进去。我躲在暗处,等马大姐走远了,才飞奔着往丈母娘家走去。

  (11)到了丈母娘家,丈母娘看到我来了,高兴地开了门。我把两箱牛奶放在地板上,对丈母娘说:“妈,我买了两箱牛奶,拿一箱来孝敬您的。”丈母娘听了,脸上的笑容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她不高兴地说:“大军,是不是原来我反对你和阿敏来往的事你还记在心里,这下找机会报复我了?你买什么东西不好,偏偏买了箱牛奶给我,你这不是明摆着要我结石吗?你,你……”丈母娘说完,伤心地落下了眼泪。

  1.文章第(2)段写到“我悠闲地走了进去,在里面晃了一圈”,请联系下文思考,这里对“我”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2.“看来商场又在搞促销活动了,我怎能错失良机?”这是对“我”的描写,体现了“我” 的特点。

  3.“我”买了牛奶之后,接连遭遇到好几件“没有意料到”,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

  4.买牛奶本来是好事情,为什么变成了“真是买不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三)差一分钱

  葛取兵

  (1)父亲一定有心事。

  (2)父亲的脸上隐约悬着一个结,即使父亲开心的时候,那个结也躲在父亲的笑容背后,冷不丁探出一下头。

  (3)父亲是在寻一个人。同学?朋友?亲戚?也许是父亲最初的恋人。我曾经问过母亲,母亲摇了摇头,脸上也挤满了问号。

  (4)近来父亲的咳嗽好像奔跑的火车,一咳好像要吐出五脏六肺来,脸憋得像三国的红面关公,吐出的痰丝中竟有点点猩红,宛如暮春开败了的桃花。

  (5)医生说,是肺癌!晚期。

  (6)我们惊呆了!母亲哭得像个泪人,仿佛从淫淫秋雨中穿过,一身的水汽,有雾,沉沉的。

  (7)父亲的脸却静如止水。

  (8)父亲依旧在寻寻觅觅。打电话、写信,一向不喜欢上网的父亲竟然叫我帮他弄个QQ号。父亲说,网名就叫差一分钱吧。

  (9)我扑哧一笑,这个网名也太别扭了吧?我想,父亲的网名真是土得掉渣。

  (10)入秋,温暖如春。我陪父亲来到老家的一个小镇。青石小街,漏墙花窗,石桥石阶,让我怦然心动。走在长长的巷子里,我总忍不住探头聆听,是否有馄饨担的敲梆声。

  (11)父亲更是有了知根知底的亲切。

  (12)学校应该就在巷子的尽头了。父亲说。

  (13)果然,当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完小巷,抬头一望,镇中学就在我们的对面。

  (14)父亲的咳嗽中,我隐约看到30年前,确切地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在这个中学,一个19岁,身体很瘦弱的孩子,正坐在教室里梦想着跳越“龙门”。这可是农家伢子唯一的独木桥。

  (15)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不错,可就是有些粗心。孩子嘛,难免。

  (16)那天,阳光灿烂,风和日丽,数学老师给了孩子一把1分、2分的硬币,说:这是两毛钱,去帮我买包烟吧。

  (17)孩子一脸青春地冲出教室,来到供销社。营业员接过钱一数,说,少一分钱。孩子急了,老师明明在教室说是两毛钱,自己也粗略地数了一下,怎么差一分钱呢?难道是路上丢了?不可能,自己用手紧紧捏着,生怕掉一分钱,短短的几百米,钱都捏出了一层浅浅的汗水。眼泪不知不觉地爬满了整个脸颊。

  (18)这时,一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掏出一分钱,帮助孩子买下了一包烟。

  (19)孩子兴冲冲地把烟交给了老师,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20)正在讲解数学试卷的老师愣了一下,说,你还蛮有本事,少一分钱都能买到烟。孩子呆了,一脸迷惑地望着老师。教室很寂静。

  (21)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你买烟时有人帮你出一分钱,是你运气好,碰到了好心人。高考呢,少一分,哪个好心人送你一分哟。

  (22)孩子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大哭一场!

  (23)这件事后,那孩子宛若变了一个人似的——读书非常用功。那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是302分,孩子考了303分,被师范学校录取。

  (24)当年那个孩子就是父亲。

  (25)父亲说,我后悔呀,当时连一句感谢的话语都未说。一分钱,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分钱,但当时一个鸡蛋才三分钱呀!

  (26)父亲一直想当面感谢那位好心人,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30年了,时光如过眼烟云,但那位卖鸡蛋的好心人,一直驻守在父亲的心中,让父亲无数次膜拜。

  (27)从古镇回来,秋天一个劲往里走,细雨连绵,寒风四起,冬日悄然逼近。

  (28)父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看来父亲的心结是解不开了。

  (29)一天,父亲的气色突然好了许多,父亲贴着我的耳朵说,我还有1000元钱,你给那个古镇汇去,帮助那里需要帮助的老人。

  (30)解铃还得系铃人,父亲终于找到了自我解脱的办法。或许,其中有一个老人就是当年那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如今她应该已是满头华发的老人了吧。

  (31)我忙赶到邮局把钱汇了过去,当我把汇款回单交给父亲时,父亲的脸上绽出一丝笑容。我清晰地看到,那个悬着的心结也悄然溜走了,远远的,未留一点痕迹。

  1.文中父亲“悬着的心结”具体指什么?为了解开这个心结父亲做了哪些努力,请简要地概括出来。

  2.第(19)段写道:“孩子兴冲冲地把烟交给了老师,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他为什么要长长地吁口气?

  3.老师让“我”买烟,却故意少给了一分钱,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4.文章开头,作者用了很多笔墨去写父亲的病情及一家人的心理活动,请问这有什么作用?

  5.品味语言,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

  (1)父亲的脸上隐约悬着一个结,即使父亲开心的时候,那个结也躲在父亲的笑容背后,冷不丁探出一下头。

  (2)近来父亲的咳嗽好像奔跑的火车,一咳好像要吐出五脏六肺来,脸憋得像三国的红面关公,吐出的痰丝中竟有点点猩红,宛如暮春开败了的桃花。

  6.当年,那位妇女帮助了父亲,给了他一分钱;几十年后,父亲以千元回报,你认为值得吗?

  初三语文小小说阅读导引训练题答案:

  (一)1.环境描写。衬托了农民父亲起得很早,表现了父亲勤劳的品质。

  2.带了两个助手来帮忙,准备了太阳帽、矿泉水、防晒霜、人丹。用意:和农民父亲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父亲吃苦、耐劳、质朴的品质。

  3.这句话体现了父亲对局长儿子做法的不满。儿子他们为了割稻,买矿泉水、涂防晒霜、含人丹等,在父亲看来,这些都是多余的事情,是浪费钱。这里的城里人是指和农民对应的群体,具体指儿子和秘书、办公室主任三人。

  4.勤劳、倔强、脾气大、热爱劳动。

  5.儿子对父亲很孝顺;儿子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6.看见父亲火气很大,他内心有些恐慌;通过白天的事情,他看见了父亲和他在生活方式上有很大的分歧,他害怕难以调和;父亲的话里也暗示了有可能不去城里和他同住的意思,他难以尽孝。

  (二)1.“悠闲”和“晃”都体现了此时“我”的轻松随意;这为后文写“我”的尴尬、紧张作了伏笔、铺垫,形成鲜明的对比。

  2.心理爱贪小便宜

  3.记者围攻采访 ;乘客的讥讽、蔑视 ;马大姐的质问;丈母娘的恼怒。

  4.因为“我”买牛奶这件事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尴尬,甚至还造成了亲人间的误会。因为“毒牛奶”事件在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使人们对牛奶的质量产生了信任危机。

  (三)1.找到当年那个给了他一分钱的好心人并当面感谢。写信、打电话,申请QQ号并取名为“差一分钱”,回老家古镇探访,给古镇的老人汇1000元钱。

  2.完成了为老师买烟的事情,心理很满足;另外,差一分钱,幸好得到好心人的帮助,不然买不回香烟,成功来之不易。

  3.他是想要让“我”和同学们明白,考试就和买东西一样,一分也不能少,诱发我们用功学习。

  4.一是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通过写“我们”一家的慌乱担忧,衬托了父亲找人的坚定,形成对比,为后文做铺垫,体现了父亲感恩的品质。

  5.(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的“心结”之重,同时也为下文写父亲报恩的行为做了铺垫。

  (2)语句中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写父亲咳嗽的声音、咳嗽时的脸色以及痰丝中的猩红,极力展现了父亲病情的严重,为下文表现父亲感恩的行为作衬托。

  6.略(示例:值得。那是在贫穷匮乏的年代,一分钱虽小,其情意深厚,温暖人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言之成理即可)


看过初三语文小小说阅读导引的还看了:

1.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知识大全

2.2016年丽水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3.小学语文学习方法

4.历史学习方法大全

1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