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高二必修3历史第七单元试卷及答案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是高二必修3历史所学的内容,那么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二必修3历史第七单元试卷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必修3历史第七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在一次科技博览会上,大家首次看到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模型、杂交水稻“南优2号”。请推测一下,这次博览会最早可能举行的时间是(  )。

  A.1980年  B.1970年  C.1990年  D.1973年

  2.观察图片,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地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图②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

  C.图③反映出““””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

  D.图④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在给2007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其中的“两弹”是指(  )。

  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导弹

  C.氢弹、导弹  D.原子弹、人造地球卫星

  4.20世纪中期,中国某著名科学家发表文章指出:“(如果)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可以利用的部分……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两千多斤或三千多斤,而是两千多斤的二十多倍!这位科学家的说法(  )。

  A.从科学的角度论证了农业发展的潜力  B.揭示了农业生产与太阳能的内在联系

  C.属于迎合当时形势的违心言论  D.科学地指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

  5.右图是“嫦娥一号”传回的月球三维照片,标志着我国绕月探测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下列关于我国航天事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60年我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火箭在酒泉发射成功

  B.1966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D.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

  6.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曾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明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中学习制造胰岛素。”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我国成功(  )。

  A.爆炸原子弹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试爆了氢弹  D.建成了核电站

  7.“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这一评论是指(  )。

  A.“神舟五号”顺利返航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银河-I号”计算机成功研制

  8.有一人物是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年度的获得者,人们是这样形容他的:“一人干了两亿人的活”,他的科技成果主要应用的领域是(  )。

  A.农业  B.工业  C.航天  D.信息

  9.2010年1月11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谷超豪、孙家栋两位院士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个奖项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这则材料说明(  )。

  ①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一项重要政策 ②应该坚持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③知识和科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尊重知识和人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期问,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  )。

  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④首次培育出杂交水稻 ⑤成功发射“神舟五号”飞船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①③②④

  11.“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 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③邓稼先是在“双百”方针的感召中回国的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2.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经验

  13.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但此后却是二千多年如“万马齐喑”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1956年的县花一现和改革开放以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

  D.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

  14.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昆曲名剧的涌现

  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  D.“教育大革命”的推动

  15.某同学的爷爷讲:“在那段日子里,在电影院只能看到《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哪像你们现在看美国大片,看韩剧”。“那段日子”主要是指(  )。

  A.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C.““””十年  D.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期

  16.有一位同学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一篇《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文章报道了甘肃省会宁县部分城镇青年学生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消息。这份报纸是下列哪个时期的(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C.““””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7.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去设计考试场景,可以出现的是(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_”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8.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主要教育措施不包括(  )。

  A.接管各级各类学校

  B.从列强手中收回教育事业自主权

  C.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放

  D.及时提出了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19.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

  20.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

  A.“载人航天工程”  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  D.“三个面向”方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1题15分,第22题15分,第23题20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沙漠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结束了我国的无核时代。我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当时,前苏联毁约停援,撤走专家,西方科技封锁,又正值困难时期,我国科学家、解放军和工人跋涉戈壁滩,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地工作。在研制期间,毛泽东同志曾多次主持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的专门委员会,26个部委,20多个省市,1000多家单位的精兵强将和优势力量大力协作。

  请回答: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就上述材料而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核武器研制.成功对我们今天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有何启示?(4分)

  (3)世界上首次研制出原子弹的是哪国?在何时何地首先使用?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3分)

  (4)我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就庄严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我们制造核武器只是为了铸造和平盾牌。与此同时,我国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经有两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它们是华南地区的省的核电站,华东地区省的核电站。(4分)

  (5)我国的核试验有哪些特点?在核武器的使用问题上我国坚持什么原则?(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京知青之歌》(节选);告别了妈妈,再见吧家乡,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转入青春史册,一去不复还。啊,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曲折又漫长,生活的脚印深浅在偏僻的异乡。跟着太阳出,伴着月亮归,沉重地修理地球是光荣的天职,我的命运。啊,用我的双手绣红了地球,绣红了宇宙,幸福的明天,相信吧,一定会到来的。

  材料二 《1957~199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

1年份 1957 1960 1965 1971 1997
学校数目/所 229 1289 434 328 2170

  材料三 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

  ──教育部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及其原因。(8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为此教育应该作出怎样的改革?(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

  材料三 (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两项决定,以下摘引了这两项决定的部分要点。)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源泉,成为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要为九十年代乃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

  材料四 和过去不同,科学已开始扮演最革命最积极的角色,这表现为科学发现了新的物质和新的过程,特别表现为在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产生了以前的生产实践不可能产生的一些全新的生产部门……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实践本身就要求科学跑在技术、生产的前面,而生产则越来越变成科学的工艺体现。

  ──《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大体时间。据材料二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4分)

  (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提到了要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列举若干实例说明这一决定的实施情况。(5分)

  (3)上述材料基于哪些领域义是如何说明科技进步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的?(6分)

  (4)结合所学知识及其有关材料,说明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生产实践与科学发现之间的关系。(5分)

  下一页查看>>>高二必修3历史第七单元试卷答案

32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