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必修2历史第2课知识点

必修2历史第2课知识点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必修2历史第2课知识点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即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必修2历史第2课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2历史第2课知识点:技术高超的冶金业

  1.冶铜技术:我国的青铜铸造主要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期,其中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2.冶铁与炼铁的技术

  整体情况:中国使用铁器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的。战国时期农具逐步推广,到汉代已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冶铁与炼铁技术发展的主要史实:战国后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当时人们发明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西汉时期开始使用煤作为冶铁原料,发明并推广了淬火技术和低温炼钢技术;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使我国的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魏晋南北朝发明了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必修2历史第2课知识点: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瓷器的发明和制瓷业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烧制陶器,这是制瓷业的起源。商代工匠们在烧制陶器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原料的选择和处理,提高烧成的温度和施釉技术,烧制出了原始的瓷器。

  东汉时期,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出的是青瓷,后来又生产出了白瓷;唐朝时期,出现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邢州的白瓷、越州的青瓷非常著名,还出现了闻名于世界的唐三彩;两宋时期,我国的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名窑,著名的江西景德镇瓷窑,到元朝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2.明清时期景德镇的制瓷业和制瓷技艺

  明清时期,著名的瓷器产地很多,其中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瓷都”。“至精精美的瓷器,莫不长于景德镇”。景德镇成为全国“瓷都”的表现有:镇上有许多专为皇室贵族烧制瓷器的官窑,还有大量为满足百姓需要而生产的民窑;官窑烧制的瓷器质量最好,尤以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佳,“开一代未有之奇”;明朝中后期,又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多种彩瓷,其中的五彩瓷,色彩绚丽,图案装饰内容丰富,寓意吉祥的占多数,“画必有意,意必吉祥”;清朝时期,发明了珐琅彩,色彩鲜艳,效果如同油画。

  必修2历史第2课知识点: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古老的“丝绸之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约在四五千年以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已出现了丝绸的生产;秦汉以后我国蚕业丝织进入兴旺时期,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外销的数量大增,促进了丝织业的迅速发展;隋唐时期,我国的丝织业水平更高,丝织品种类更多,对外销售也更广。在丝绸之路沿线,有许多汉唐丝织品出土。中国的丝织品,深受亚、非、欧各国人民的喜爱。古代西方一直称中国为“塞里斯”,就是“丝国”的意思。

  2.明清时期丝织业的鼎盛: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丝织业的鼎盛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形成了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清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清两代在那里都设有官局,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丝织品;明朝中期以后,为市场生产的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苏州的民营丝织业集中在城东,“比屋皆工织作”,杭州的民营丝织业聚集在城东北,“机纾之声,比户相闻”;明代中后期,苏州、杭州的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一萌芽在清朝前期还有一定的发展。

  第二,丝织技术的高超:明清时期使用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至少需要两三个人操作,能够织出画师设计的各种花纹,专门织造精美的丝织品;丝织品种类繁多,“五色炫耀”,“皆极精巧”。


猜你感兴趣的:

1.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2.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知识点及练习题

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

4.高中政治必修2第二课知识点梳理

5.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知识点

328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