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2018湖北高一期末考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2018湖北高一期末考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时间: 丽仪1102 分享

2018湖北高一期末考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2018年的湖北高一同学们,即将到来的是期末考试,检验历史学习成果的时候到了,历史试卷要认真答题。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2018湖北高一期末考历史试卷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8湖北高一期末考历史试卷选择题

  (本大题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对下图所示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西方列强侵略手段日趋隐蔽B.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C.经济全球化的到来D.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2.19世纪开始时,美国发明家惠特尼为政府大量制造滑膛枪,有访问者对惠特尼的这种革命性技术的基本特点作了恰当的描述: “他为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制作了一个模子。据说,这些模子被加工的非常精确,以至于任何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可以适用于其他任何滑膛枪。”惠特尼的“革命性技术”( )

  A.揭开美国工业革命的序幕 B.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

  C.诠释了科学理论的重要性 D.改进了滑膛枪的结构

  3.17世纪的世界历史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主要内容,主要殖民国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世界版的“三国演义”。它们是:

  A.葡、西、荷 B.英、西、荷 C.英、法、荷 D.英、法、俄

  4.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43—1715)任用柯尔柏作为财政总监,先后两次大提关税,几乎排斥了英荷等国毛纺织品的进口,极力招徕外国的能工巧匠来法国定居开业。其做法

  A.与工业化的潮流背道而驰 B.直接引发了法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

  C.符合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D.使法国成为西欧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5.之所以说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其主要依据是( )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合作更紧密 B.全球劳动分工格局首次形成

  C.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D.世界经济已经制度化

  6.1832年议会改革后,英国政府改变了一系列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例如1846年废除了对贵族有利的《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等。改变这些政策

  A.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B.大大便利了英国向世界输出资本

  C.表明英国对经济的管制全面加强 D.提升了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

  7.1815年英国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现实中小麦价格一般在50-60先令之间),到1846年英国议会又宣布废除“谷物法”。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完成 B.国际市场谷物价格的低廉

  C.经济危机的爆发 D.重商主义的推行

  8.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  )

  A.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

  B.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

  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9.如图,对下边“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

  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

  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0.西方史学家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艺术完全入迷了。”然而到了“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引起此兴趣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资源的丰富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需求 D.世界市场的形成

  11.在欧洲人眼里,地球的真实构成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中世纪的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幅射开来,代表三座已知的大陆,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造成当时地图形状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缺乏对世界其它地区的了解B.宗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C.中西方当时从未有过任何的联系D.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异常缓慢

  12.费尔南•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9世纪上半期)单单城镇的发展就导致其人文和物质条件的迅速恶化。……贫穷、乞讨、劫掠、懈怠、玩忽职守、传染病和犯罪,所有这一切都因劳动人民迅速集中到贫民区难以言状的混杂状态而增多了,而且往这里涌来的人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下列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B.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贫困加剧

  C.政府腐败忽视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D.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忽视了社会公平

  13.二十世纪20、30年代,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哪项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A.铁路与轮船B.电视和电影C.报纸和广播 D.网络与漫画

  14.人口迁徙有利于世界联系加强。阅读下表,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

  表:欧洲移民表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美国 1821~1932 3420万

  亚洲俄国地区 1800~1939 1200万

  阿根廷 1856~1932 640万

  加拿大 1821~1932 520万

  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 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

  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 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下列观点中,值得商榷的是

  A.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变动

  C.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D.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6.《全球通史》一书写道:“非洲人不再用奴隶、砂金、羽毛和象牙同欧洲人交换盐、料器、布匹、朗姆洒和杜松子酒(均为欧洲名酒)等。到19世纪末时,英国银币、奥地利元和美元已在这里 (即非洲)普遍使用”这段材料反映

  A.非洲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 B.非洲经济近代化与思想近代化不同步

  C.非洲的商业文明有一定的进步 D.非洲的经济完全是列强的附庸

  17.阅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图》,符合其逻辑关系的是

  A.①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8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时期

  B.①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9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时期

  C.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

  18.造成英国农场工人工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表1 英国农场工人实际工资指数(1770—1779年=100)

  年份 1770—1779 1790—1799 1810—1819 1830—1839

  北部 100 101 113 166

  下部 100 114 127 154

  东南 100 102 91 109

  A.工业革命的进行 B.新航路的开辟

  C.殖民扩张的推动 D.圈地运动的扩展

  19.读下面“美国钢铁业统计表”,其反映的社会特征是

  A.行业竞争非常激烈B.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C.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D.政府加强对企业的干预

  20.某生根据《中、英两国制造业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图表信息得出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手工业生产曾经世界领先B.19世纪后期中国制造业发展困难

  C.工业革命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D.英国制成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顽强抵抗

  21.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B.中美之间意识形态的差异日益消失

  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D.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22.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有些经济学者就提议实行财政扩张政策——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公共工程,甚至不惜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曾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说明罗斯福

  A.率先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B.上台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当时未理解该意见的积极意义D.永远不可能采用这种经济观点

  23.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表明英国( )

  A.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以度过经济危机

  C.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增强英联邦的政治向心力

  D.认识到了只有放弃贸易保护、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24.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农产品价格回升,农业收入明显增加,农民的破产情况得到遏制。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 )

  25.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其《21世纪资本论》中指出:从2007—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被普遍视为是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资本主义危机“,“如今已经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那些曾经认为将会消失的贫富差距竟然卷土重来,当前贫富分化程度已经逼近甚至超越了历史高点”。这启示我们( )

  A.经济危机是反复的,周而复始,要做好经济复苏工作

  B.资本主义的发展会加剧贫富差距,加强社会福利建设

  C.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则直接孕育着它的对立面即社会主义的复兴

  D.改良并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使本国经济万古长青

  26.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B.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C.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D.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27.战后(美国)人们所憧憬的安全而充实的生活得到了助力。强大的政治文化奖赏追随者,不遵从者则被边缘化,国内的遏制也由此加固。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 经济危机后的社会萧条B. 冷战时的意识形态对立

  C.经济全球化对美国的冲击D. 恐怖主义造成的恐慌

  28.有人曾说:“在各个发展阶段上,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存在不同的要求,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两次大的自我调整,正说明了这一点。”下列针对“两次大的自我调整”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部调整

  C、调整的结果使资本主义本质发生变化 D、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矛盾

  29.阅读下图,其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示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②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③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缓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④发达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0.2008年12月10日,庆祝“马克思纪念图书馆”成立75周年的场面令众多媒体大为惊叹。舆论认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实体经济危机初露端倪的情况下,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的激情耐人寻味。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金融危机的发生说明资本主义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这种现象说明金融危机下西方社会普遍向往社会主义

  C.这种现象说明西方社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阻止金融危机的出现

  D.这种现象说明马克思主义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引起人们的进一步关注

  31.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3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大幅度增税,1929年最高税率是24%,1935年是79%。由此带来一系列影响。与下图相关的是(D)

  美国生产恢复柱状图(1929-1945)

  A.高税收导致私人投资热情、能力的降低B.出现了经济滞涨现象

  C.出现了经济发展的正常周期性波动D.导致1938年生产的下降

  33.1945年7月,艾德礼政府推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国有化政策,掀起战后英国第一次国有化高潮。从1945年到1951年,约占国民经济部门的20%实现国有化。1974年3月,威尔逊工党政府在英国掀起第二次国有化高潮,到1979年,英国国有企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5%,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的8.1%。然而,两次国有化导致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失业率攀升等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被世人称为“英国病”。“英国病”的主要病因是

  A.英国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较少 B.二战对英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C.英国实行国有化违背了历史潮流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节作用减弱

  34.《世界史•现代卷》指出:“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

  A.普遍推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B.企业所有权发生本质性变化

  C.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革 D.资本家集团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35.“撒切尔夫人的上台预示着崇尚自由市场和货币作用的撒切尔主义政治哲学登上历史舞台。在西方集体向右转,东方集体偏左的特殊历史时代,撒切尔主义与其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版本——里根主义贯穿了整个冷战时期。为此,传记作家尼古拉斯•瓦普肖特曾将其比喻为二人的‘政治联姻’,使得自由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上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对材料中所说的“撒切尔主义”评论正确的是

  A.是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完全回归 B.是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全面否定

  C.是在经济滞涨状态之下的政策调整 D.是“新经济”出现后的产物

  36.二战后,西方国家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B.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福利水平和工作积极性成正比

  37.2011年以来占领华尔街运动由一小批年轻人发起,发展成全美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并蔓延至欧洲,引发对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反思。其中有一些人认为可以从马克思身上开始反思,因而产生了一股 “重新发现”马克思的激情耐人寻味。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经济危机的发生说明资本主义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这种现象说明经济危机下西方社会普遍向往社会主义

  C.这种现象说明西方社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阻止经济危机的出现

  D.这种现象说明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引起人们的进一步关注

  38.该图为反映罗斯福新政的一幅漫画,画中罗斯福作为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旁边站着一名“护士”应是

  A.国会

  B.州政府

  C.大法官

  D.副总统

  39.“我们不要荆冠,不要金十字架。”1896年的人民党漫画(见下图)。被缚者为劳工,为其束上荆冠者为马克•汉纳(当时的大实业家兼共和党领袖)。罗斯福新政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40.罗斯福新政中有不少有利于工人的措施,如工人有权同雇主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确定了工人的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水平等。因而有人认为罗斯福是在“向富人敲竹杠”。还有人认为罗斯福是在搞社会主义。上述看法的主要错误在于

  A.单单用阶级分析方法看待问题 B.只看到内容,没有看到形式

  C.没有用阶级分析方法看待问题 D.用现象掩盖了事物的本质

  2018湖北高一期末考历史试卷非选择题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庆历中,议弛茶盐之禁及减商税。范文正以为不可:茶盐商税之入,但分减商贾之利耳,行于商贾未甚有害也;今国用未减,岁入不可阙,既不取之于山泽及商贾,须取之于农。与其害农,孰若取之于商贾?今为计莫若先省国用;国用有余,当先宽赋役;然后及商贾。弛禁非所当先也。其议遂寝。 ——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18年夏至1920年春为第一阶段,1920年春至1921年春为第二阶段。……据苏俄中央统计局统计,1918—1919年度在26个省运达的粮食总量中有56%是粮食投机小贩运来的。城市居民为了生存不得不以10倍的高价从黑市上购买食品和日用品。1919年春,在15个城市居民面包消费量中,从黑市上购买的占60%。经济状况的极端恶化,使人民的生活陷入空前的困苦中。人们连续几年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由于饥荒和营养不良,流行性疾病一度泛滥。

  ——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三 整个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货币主义者都是凯恩斯主义者的主要陪衬。在米尔顿•弗里德曼的领导下,他们对凯恩斯的政策与理论提出了有效的反对。凯恩斯主义者于20世纪50年代所使用的消费函数模型,没有考虑货币的作用,也没有考虑价格或价格水平。

  ——[美]哈里•兰德雷斯和大卫•C•柯南德尔《经济思想史》

  41(1)请摘录材料一中能体现范文正经济思想的内容,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该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这些问题苏俄政府在农业和商业上的对策。

  (3)根据材料三概括货币学派的具体主张,并说明美国和英国开始实行货币主义的执政者及其经济措施。

  (4)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世界现代史,可能会对20世纪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3)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结合1840—1919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说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方面是如何实现转型的。

  2018湖北高一期末考历史试卷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领土被瓜分”的信息可知,列强侵略手段并非完全日趋隐蔽,故A项错误;材料中“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表明并非只强调对中国的冲击,故B项错误;由“投资”“领土被瓜分”可知,图示的内容时间应该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此时并未实现经济全球化,故C项错误;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在殖民扩张过程中,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

  2.B

  【解析】

  试题分析:美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的纺织业,故A项错误;惠特尼开创了滑膛枪的零件的标准化生产,有利于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因此有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科学理论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题目反映的是为滑膛枪提供零件,不是改进滑膛枪的结构,故D项错误。

  3.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所学,新航路开辟后,随即展开殖民争夺的西欧国家是英法荷三国。英国和法国分别在北美、非洲、印度、西印度群岛积极开拓殖民地,在国际贸易领域内同荷兰商人展开激烈竞争,三国之间冲突频繁,斗争愈演愈烈。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的三次战争;17世纪英法发生七年战争。故B正确。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殖民扩张。

  4.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信息,路易十四的做法是想使社会生产资料集中,扩大资本的原始积累,故C项正确。材料给的时间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A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开辟•资本的原始积累

  5.C

  【解析】

  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各国经济合作日趋紧密,但是处在混乱与无序之中,与材料“成熟”的主旨相去甚远,故A项错误;全球劳动分工格局首次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故B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在经济交流的基础上,各国之间建立了基本准则,将原本无序化的国际经贸往来带往有序化的发展方向,符合材料中“趋向成熟”的意思,故C项正确;1995年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故D项错误。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

  6.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1846年废除了对贵族有利的《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等”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开始奉行自由主义,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以便使英国的商品能占据更多的海外市场,故D符合题意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

  7.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反映,在19世纪初期,英国仍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19世纪中期,废除这一法律,而且外国粮食可以自由进入英国。在时间和发展过程来年,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的要求,得到国家的承认。其它三项也是废除“谷物法”的原因,但是不是根本原因。故答案选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自由主义政策

  【名师点睛】自由主义既是一种理论学说,也是一种社会运动,包括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家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同时转变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统治思想,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从此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的代名词。

  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题眼是“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穿梭更快的铁指”。材料反映了纺织业中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其带来的是整个行业的兴盛而不是衰落,故A项错误;手工劳动被机器生产取代,这是纺织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工匠的技能,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蒸汽机应用的问题,故D项错误。

  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中曲线信息中可以直接解读出a处对应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b处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所以②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①③④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答案选B。

  【名师点睛】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0.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迫切希望有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所以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故选C。A项不是直接相关因素,因为这个条件和17、18世纪初是一样的;B项是在16世纪,排除。D项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影响

  【名师点睛】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工厂纷纷建立,商品的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对海外市场的需求空前强烈,中国的庞大的人口数量和丰富的资源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加紧了对中国的扩张步伐。鸦片战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1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教会垄断思想文化教育,教会宣扬圣经至上,就连中世纪的地图都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所以造成当时地图形状的主要原因只能是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1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贫穷、乞讨、劫掠、懈怠、玩忽职守、传染病和犯罪,所有这一切都因劳动人民迅速集中到贫民区难以言状的混杂状态而增多了”的信息,结合题干时间19世纪上半期,结合所学可以看出在工业革命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说明在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忽视了社会公平,故D项正确;AC项与题干信息无关,B项必然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1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通讯事业发展的影响。依据所学,A明显不合题意;电影于19世纪末问世;20世纪20、30年代,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20世纪20年代电视问世,二战后电视艺术迅速得到发展,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被称为。而传统的报纸、广播地位下降;网络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以后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网络。所以应选B。

  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音乐与影视艺术•成就

  1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是美国,故①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交通方式的进步为欧洲向外移民提供了条件,故②③正确;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应该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的,故④错误,排除;因此答案为B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欧洲的移民潮

  1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翻译外国书籍,主动了解西方,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A项排除;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结构开始变动,故B项排除;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故C项排除;新航路开辟以后,中国就开始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表述不准确,故答案为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鸦片战争

  1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到19世纪末时,英国银币、奥地利元和美元已在这里(即非洲)普遍使用”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非洲的商业文明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非洲的商业文明

  1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工业革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质量产生了破坏,结合材料信息,①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8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时期,③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A项符合要求。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18.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赌徒能力。注意图表中的时间是1770——1839,对应的事件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从时间的纵向分析,农场工人实际工资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工人的工资也得到提高,因此选择A。BCD与英国农场工人实际工资增长无关,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影响

  19.C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分析表格数据可知,1870——1900年,美国钢铁业的工人总数、产量、投资额都在迅速增长,而企业总数却在减少。这说明美国出现了垄断,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所以本题选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0.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750年—1830年,中国制造业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占据主导地位,说明了中国手工业曾经领先世界,因此A正确,由于是选错误的,故排除;由图中可以看出,19世纪后期中国制造业发展艰难,排除B;由于英国经过工业革命,实力大大增加,故C正确,排除;D答案说法错误,故当选。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2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题干反映的现象主要是由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和中国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造成的,故答案为D。

  2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罗斯福的批注可知此时他对扩大公共工程等措施是持反对态度的也即为理解该意见的积极意义。选择C项。A项错在“率先”,B项不符合事实。D项说法太绝对。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背景

  23.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英国并未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英国是希望通过经济手段解决经济危机而非增强英联邦的政治向心力,英国并未充分认识到只有放弃贸易保护、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材料中的“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等信息是在强调英国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以度过经济危机。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英国度过经济危机的措施

  【名师点睛】在历史选择题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者是相反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们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特定性,对相关的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避免出现好像对而实际上并不对的现象。

  24.A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依据所学可知,缩减A项应为农业;突破口B项应为金融业;增加就业C项应为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劳资关系D应为调节劳资关系和供求关系的。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农业经济调整法》

  2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发生,特别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贫富分化程度已经逼近甚至超越了历史高点,说明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则直接孕育着它的对立面即社会主义的复兴。故选C项。

  考点:罗斯福行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

  26.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相关内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根据“各国纷纷调高关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不符合史实,1930年时“国家干预”尚未开启;C项“共渡难关”,明显具有片面性;D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

  27.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选项,A明显与题干的时间“战后”及题意不符,故排除;B符合题意,材料“强大的政治文化奖赏追随者,不遵从者则被边缘化,国内的遏制也由此加固”揭示的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情绪;C与题意不符;D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冷战•影响

  28.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两次大的自我调整,如罗斯福新政、80年代的撒切尔主义等都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错在“全部调整”, 资本主义本质没有发生变化,也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故CD项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中信息可知,欧美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较高,结合所学可知①②④项正确,故C项正确;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较高的社会福利会打击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故③错误,排除。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

  30.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说法与史实不相符合,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仍然是走在世界的前列。B项内容与材料内容无关,资本主义国家人“重新发现”马克思的激情耐人寻味不等于向往社会主义。C项说法错误,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特点

  3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涉及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经济民族主义,根据材料中的提示可知“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即为经济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是在国际贸易中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美元贬值有利于刺激出口,这样可以把国内过剩的商品倾销到其他地区以转嫁经济危机,。其他三项更多着眼于稳定国内社会秩序、刺激就业、恢复生产等。因此B项正确。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美元贬值作用

  32.D。

  【解析】 经济滞胀是20世纪70年代后发生经济现象,所以排除A;经济周期性波动是多种因素造成,税收影响不大,所以排除C;税收问题不会导致私人能力降低,所以排除A。

  考点: 本题查考罗斯福新政,意在考查考生通过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能力

  33.D

  【解析】

  试题分析:英国两次推行经济方面的国有化政策,实际上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行的结果,而最终导致了经济上面的严重问题,恰恰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减弱,故选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企业,这体现了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革,故选C。西方国家在二战后普遍推行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排除 A 项;企业所有权在实际上仍然属于少数资本家,并没有发生本质性变化,排除 B 项;资本家集团呈现不断扩大趋势与材料不符,排除 D 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资本主义。

  35.C

  【解析】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崇尚自由市场和货币作用。A项“完全回归”说法错误;B项“全面否定”说法错误;二战后,欧美各国加强对经济干预,致使70年代经济滞胀,货币学派产生,主张减少国家干预,C项正确;新经济出现是在90年代,排除D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经济思想理论的变化

  36.D

  【解析】

  试题分析:“福利国家”制度是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特征之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但是福利制度往往会造成财政开支扩大,造成财政开支扩大。因此ABC均正确;D项错误,福利制度的建立使得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考点:福利制度

  点评:福利制度是战后资本主义政策调整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想着通过政府扩大财政开支,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增长。但是福利制度的评价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确实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另一个方面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的积极性。

  37.D

  【解析】A说法不但笼统而且本身就错,这从英国最早发生经济危机以来的资本主义还是不断发展这个史实可以说明A本身就错;至于B中“普遍”与题干中的“一小批年轻人发起”、“其中有一些人”不符合也排除;题干也只是说“有一些人认为可以从马克思身上开始反思”而已,并没有体现出“可以阻止”这个程度。从材料和现实可知,是因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华尔街兴起的抗议活动,引起人们重新去关注马克思主义,所以选D。

  38.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根据题干意思分析,“山姆大叔”是指1929-1933年发生经济危机的美国,结合美国“三权分立”的特征分析,总统具有最高行政权,国会具有立法权,国会与总统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衡,总统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总统的提案必须经过国会批准才能生效。因此护士的角色应该是国会。因此答案为A。

  39.B

  【解析】略

  40.D

  【解析】略

  41.(1)内容:与其害农,孰若取之于商贾?(或:今为计莫若先省国用;国用有余,当先宽赋役;然后及商贾。)(2分)

  评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增加国家收入;(任写2点给4分)。另一方面,压抑了社会经济活力,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

  (2)问题:粮食投机现象严重;城市消费品奇缺;城市的实际物价飞涨;人民的生活陷入困境。(4分)

  对策:农业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或:农业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商业上允许商品买卖(或实行自由贸易)。(4分)

  (3)主张: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或反对凯恩斯主义)(1分);用货币和价格手段调节经济。(2分)

  美国:里根,(1分)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任写2点给2分)

  英国:撒切尔夫人,推出经济改革政策(或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2分)

  (4)主题:国家干预经济。(2分)

  【解析】(1)第一小问内容,从材料一中摘录有关经济的思想即可;第二小问评价,从材料一“今为计莫若先省国用;国用有余,当先宽赋役;然后及商贾”,可知该经济思想重视农业,其积极作用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增加国家收入,从“与其害农,孰若取之于商贾”可知,该经济思想的局限性是压抑了社会经济活力,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第一小问问题,从材料二“1918—1919年度在26个省运达的粮食总量中有56%是粮食投机小贩运来的”,可知问题是粮食投机现象严重,从“城市居民为了生存不得不以10倍的高价从黑市上购买食品和日用品”,可知问题是城市消费品奇缺,城市的实际物价飞涨,从“经济状况的极端恶化,使人民的生活陷入空前的困苦中”,可知问题是人民的生活陷入困境;第二小问对策,结合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农业和商业措施回答即可。

  (3)第一小问主张,从“在米尔顿•弗里德曼的领导下,他们对凯恩斯的政策与理论提出了有效的反对”,可知货币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从“凯恩斯主义者于20世纪50年代所使用的消费函数模型,没有考虑货币的作用,也没有考虑价格或价格水平”,可知货币学派的主张与之相反,即用货币和价格手段调节经济;第二小问执政者与措施,从材料三“整个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货币主义者都是凯恩斯主义者的主要陪衬”,以及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出现,各国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史实,可知美国和英国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实行货币主义理论的,故相应执政者分别是美国里根总统,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结合二人的主要政策主张分别回答其经济措施即可。

  (4)概括三则材料的主旨,分别是宋代对农业商业的政策,苏俄对经济问题的调整,凯恩斯主义和货币学派两大经济理论,可归纳三则材料的主题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2.(1)工业革命的开展,确定了机器化大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在全球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使欧美国家成为工业产品的加工地,亚非拉等殖民地国家成为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市场;世界市场形成。(每点2分,共4分,答出其中任两点即可给满分,其它言之成理者可酌情赋分)

  (2)事件:俄国十月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贸易组织等(每点2分,共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给满分,其它言之成理者可酌情赋分)

  (3)经济:伴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农经济逐渐瓦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政治: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

  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结合全球史观知识即可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在全球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使欧美国家成为工业产品的加工地,亚非拉等殖民地国家成为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市场;世界市场形成。

  (2)据全球史观知识,结合材料一“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即可选出20世纪的重要事件,例如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贸易组织等。

  (3)据材料二“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结合1840—1919年中国历史所学知识即可说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方面是如何实现转型的。注意经济、政治的角度,例如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农经济逐渐瓦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影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


猜你喜欢:

1.2018湖北物理的中考试题答案解析

2.钦州市高一第一学期历史期末检测及答案解析

3.2018届初三期末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

4.2018年高一上英语期末试卷

5.2018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答案校对

3705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