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洛阳高一历史期末检测试题附答案

时间: 丽仪1102 分享

  洛阳即将迎来高一的期末考,历史的知识点都备好了吗?这次的历史检测试卷都有信心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洛阳高一历史期末检测试题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洛阳高一历史期末检测试选择题

  (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有的封国二三十个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

  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2.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

  国,此项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它

  A.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B.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 D.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

  3.有学者认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保持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四个基础性

  制度——郡县制度、尊儒制度、 、国有专营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中

  央集权的“大厦”。划线部分应填的制度是

  A.分封制度 B.科举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三省六部制度

  4.雍正八年,始设军机处,以便于处理西北军务;乾隆时期,军机处办理的事务也越来

  越多,职权也比雍正时期更大,“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

  矣”。这表明军机处

  A.成为牵制皇权的有力机构 B.逐渐成为加强专制皇权的工具

  C.代行丞相的主要权力职能 D.最终与内阁共同组成权力中枢

  5.有学者评价某一改革时说:“它彻底肃清了氏族制度的残余,标志着雅典由氏族过

  渡到国家的整个历史过程的最后完成。”这一改革是指

  A.梭伦改革 B.德拉古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克里斯提尼改革

  6.下面的案例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了罗马法

  ●案情: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乙逃遁,甲将乙

  之子告上法庭。

  ●判决: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承担,判乙之子无罪开释。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

  定无罪。

  A.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重视维护平民的切身利益

  C.司法审判程序严格完备 D.具有理性、重视证据的精神

  7.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将于11月8日星期二举行,这将是美国第58届总统选举,

  届时众议院全部435个席位及参议院33个席位也会进行改选以产生美国第114

  届国会。这体现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 。

  A.联邦体制原则 B.主权在民原则

  C.国会中心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

  8.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表明洪秀全

  A.十分重视农民政权的法制建设 B.违背了起义前的革命誓言

  C.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D.遵循了儒家传统道德要求

  9.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阐述了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途径,其

  中提到“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以下符合这一论

  点的史实是

  A.民国之于清朝 B.义和团运动之于戊戌变法

  C.“预备立宪”之于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之于洋务运动

  10. 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相比,最显

  著的不同点是

  A.割地面积的扩大 B.赔款数额的增加

  C。经济特权的增加 D.通商口岸的增多

  11. 19 31年6月,中共中央责令江西中央苏区红军必须“日益向外发展,日益扩大苏

  维埃根据地的领域而威胁中心城市”,“即使红军在某些根据地受到了一些挫折,

  也必须以坚壁清野和群众游击战争的办法去困扰敌人,给敌人以不及预料的反

  攻”。对此政策认识正确的是

  A.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B.表明了革命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C。仍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路线 D.体现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相结合

  12.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1937. 12. 16),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

  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

  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

  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这表明蒋介石

  A.认为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 B.开始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 D.认识到敌后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

  13. 19 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该方

  针针对的是

  A.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B.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关系

  C.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的关系 D.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14.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

  经验”。这些经验有

  A.民主选举人民代表 B.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C.实行土地国有政策 D.建立工农联盟的政权

  15.有些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比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

  交舞台上第一流人物的地位。”得出此结论的主要原因是

  A.中、印两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中发挥了大国作用

  C.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

  D.中国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6.阿沃尔特斯在其所著《秘密使命》一书中,评价美国的某一行动是“在人类历史上

  第一次出现一个国家,即美国,去资助它的竞争者,回过头来再同它竞争。”它评论

  的是美国

  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出台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成立北约组织

  17.唐代陈廷章《水轮赋》中写道:“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

  氏之程……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此文中提到的生产工具为

  A.筒车 B.翻车 C.龙骨水车 D.水排

  18.宋朝初期出现临街设邸店侵街的现象,政府屡禁不止。宋仁宗景佑年间

  (1034-1038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这

  说明宋代

  A.城市商业管理日益混乱 B.城市商业经济发展迅速

  C.政府重视商业税的征收 D.抑商政策被迫完全废除

  19.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表

  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有可能出现在

  A. 汉代的关中地区 B.北宋的东京地区

  C.唐代的关中地区 D.明代的江南地区

  20.《史记•平淮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

  皆低首仰给。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该史料可用

  来研究

  A.西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背景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西汉政府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汉初期封君政治地位低下

  21.某学者写道:“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

  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指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商业战争 D.工业革命

  22.恩格斯说:“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愈来愈成为一个例外了……如

  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支配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

  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种生产组织方式

  A.促进工厂制度的全面建立 B.适应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3.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主要是指洋务运动

  A.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C.引进了近代机器进行生产 D.开始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24.右边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中两次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C.中国政府经济政策重大调整

  D.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25.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

  厦门经济特区的背景不包括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26.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

  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

  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论断

  A.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B.推动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战略的出台

  C.促成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诞生 D.促使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7.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中,家中除岁方式依然

  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当时

  春节习俗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改变传统的社会习俗 B.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C.民国政府实行移风易俗的政策 D.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礼教

  28.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

  了有限的干预。胡佛采取的反危机措施

  A.改变了美国经济运行方式 B.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

  C.为新政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D.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29.新政期间,美国政府还推出了促进娱乐休闲业发展的政策,不仅政府投资娱乐设

  施建设,而且还激励私人企业资本在此领域投入。类似的政府促进政策,还出现

  在航空运输行业、文化产业、电影业、公共医疗服务、尖端科技等行业或领域。这

  些政策

  A.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一致 B.减少政府干预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C.发展混合经济从而缓和社会矛盾 D.刺激生产和消费以缓和经济危机

  30.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

  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为实现这一思想苏联(俄)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B.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推行新经济政策 D.确立斯大林模式

  31.二战后,欧洲联合和合作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这一愿望是建立在惨痛的历

  史教训基础之上的。这里的“历史教训”是指

  A.近代以来欧洲各国的战争与冲突B.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和渗透

  C.西欧各国都大肆进行过殖民扩张D.法西斯势力在欧洲的蔓延

  32.巴西里约热内卢成功获得了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如

  果巴西为筹建奥运会场馆建设需要贷款,应该向下列哪个机构申请

  A.国际奥委会 B.世界贸易组织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世界银行

  洛阳高一历史期末检测试非选择题

  (第33题16分,第34题18分,第35题18分,共52分。)

  33.(16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它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30年,法国爆发了推翻复辟王朝的七月革命,整个欧洲的民主运动亦出

  现了高潮,这就进一步推动了英国选举改革运动的发展。议会中的改革派和保守派经过

  反复的斗争和较量之后,在国内选举改革民主运动的压力下,终于在1832年6月通过了

  议会改革法案。这次议会改革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新分配下院议席。取消人口

  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000至4000之间的选区分别减

  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改革的第二个内容

  是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1867、1884年的议会改革

  法案进一步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

  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女子

  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根据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等资料改编

  材料二有人认为,当经济、社会走出传统农业社会时,政治民主变革势所必然。有

  人不以为然,认为,经济的现代化并非必然引起政治民主化,而且政治的集权专制才是经

  济现代化的致胜法宝。

  ——李季山《走向民主——英国第一次宪政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并指出英国民主

  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10分)

  (2)评述材料二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

  实准确,史论结合)(6分)

  34.(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南地区自唐宋时代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明中叶以后,当地传统

  市镇的军事及行政机能渐趋退化,商业机能日渐凸现,其规模和数量远超过宋代。清初叶

  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

  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至盛清时代,市镇经济呈现出

  空前繁荣的景象,市镇和农村之间逐渐形成一种生产与贸易的连锁体,构成市镇网络。

  ——摘编自《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概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旱的

  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

  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

  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到1957年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从1949年的98个增加到140个;另外

  中西部也兴起了一系列工业城市,如郑州、包头、兰州、西安、成都等。

  ——宁克平《城市和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的成就并

  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10分)

  3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5 -1936年)和其他著作中认为:政

  府采取谨慎而适当的’行动是能够恢复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改变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

  政府就能直接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通过金融倾向政策以控制利率,政府就间接影响

  投资的水平。

  ——摘自《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凯恩斯经济学》

  材料二正如彼德松所指出的,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形势,使得其他经济学派取代

  凯恩斯主义主流地位的时机已经成熟。……后来,供给学派独占鳌头,成为里根经济学思

  想的核心。

  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上台,里根政府接受了供给学派的思想,制定了一系列刺激供

  给的政策。其中,减税是核心。它包括简化税制、降低税率、减免企业所得税、缩短固定资

  产折旧年限等。到里根第一届总统任期结束时,联邦规章制度减少了33%以上。随后里

  根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经济自由化措施。例如,实行国营企业

  私有化;放松价格管制;减少市场准入限制;放宽《反托拉斯法》的执行,鼓励企业兼并。

  一摘编自马歇尔<供给学派和里根经济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凯恩斯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并分析这种经济思

  想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里根经济学形成的背景并概括里根政府为解决

  经济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10分)

  洛阳高一历史期末检测试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A 2.C 3.B 4.B5.D 6.D 7.B 8.C 9.D 10.C

  11.C 12.C 13.D 14.A 15.B 16.C 17.A 18.B 19.D 20.A

  21.A 22.B 23.C 24.B 25.B 26.A 27.B 28.C 29.D 30.C

  31.A 32.D

  二、非选择题:第33题16分,第34题18分,35题18分,共52分。

  33.(16分)

  (1)背景: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欧

  洲民主运动的推动;英国群众运动的高涨。(6分)

  趋势:选举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实现普选或选民的资格限制不断减少(或逐步

  取消了财产资格、年龄、性别、出身限制);民主制度不断完善。(任意两点4

  分)

  (2)观点一:经济现代化促进政治民主化。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工业

  发展迅速,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更大的权力,推动了英国的议会改革,

  使英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其它史实,言之成理亦可)(观点2分,

  史实4分)

  观点二:政治集权专制促进经济现代化。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高度集中的

  政治经济体制,工业化发展迅速,迅速实现了现代化。(或德意志统一后,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但权力主要集中在德皇手中,具有浓厚的专制色

  彩,但是德国实现了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实现了现代化。)(观点2分,史实4分)

  34.(18分)

  (1)特点:市镇的商业机能日渐凸显;市镇规模迅速扩大;数量增多;专业化强;城乡经

  济逐渐一体化。(任意四点8分)

  (2)成就:利用优势对旧城市进行改造;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城市数量增多;根据经济发

  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任意三点6分)

  主要原因:党和政府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或者根据国民经济发展不断调整

  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一五”计划,国家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

  针。(4分)

  35.(18分)

  (1)核心内容:主张国家干预经济。(2分)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经济

  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模式,进

  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任意两点即可,6分)

  (2)背景: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不能解决当时的危

  机;供给学派在经济学领域逐渐成为主流学派。(任意两点4分)

  措施:刺激供给;降低税率;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6分)


猜你喜欢:

1.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2.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3.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4.高一历史期末测试试卷

5.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模拟测试题

370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