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六年级方法>六年级数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课教学案例复习资料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课教学案例的复习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对您的教育教学有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课教学案例复习资料

  公开教学选择上复习课?这是我绝对不会做的,更确切地说——是不敢做!原因很简单:第一,复习巩固旧知识,学生觉得无味;第二,以练习为主,讲练结合,形式单一,缺乏新意;第三,复习课主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典型错例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后面那么多老师听课,一旦学生暴露的都是问题,不知该如何有效地调控课堂。

  不久前的一节公开教学观摩课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固执、可笑的想法,这是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一堂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这堂课既没有生动鲜亮的多媒体课件,也没有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全课的展开就围绕着一张综合测试题:

  1.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2.脱式计算:1.25×32×0.25。

  3.解方程:6.8+3.2x=26。

  4.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

  5.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同时分别从相距12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5米,小兵每分钟行65米,小狗每分钟跑240米,小明的小狗遇到小兵后立即返回向小明这边跑,遇到小明后再向小兵那边跑。当小明和小兵相遇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

  6.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那就笑在心里,等待5分钟的到来,好吗?

  7.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2米,她爸爸准备把南墙刷上彩漆,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8平方米。算一算,小红爸爸至少需要买多少千克彩漆?(每平方米大约用彩漆0.4千克)

  “你在耍我们!”

  【精彩回放】上课伊始,老师宣布进行一次5分钟比赛。随着一声口令,全班伏案疾书,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完成这张试卷的同学请举手!”老师满脸期待。学生一脸沮丧,面面相觑。“一个都没完成?”看得出,老师心有不甘。沉默片刻,一个愤愤不平的声音传来:“老师,你在耍我们!”此言一出,满堂哗然!老师一脸迷惑:“我怎么耍你们了?”“你看,第6题……”随着他的提醒,大家将目光聚焦于试卷的一处——“6.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

  学生们恍然大悟,忍不住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老师连忙追问道:“真是我耍了你们?”这一追问引发了学生的自我反省:

  “不是,因为第1题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而我连名字都没写!”

  “我把名字习惯性地写在了右上角了!”

  “如果我们按要求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的话,我们当然能看清第6题的要求。”

  【且听且思】我们总习惯于在学生做练习时反复提醒:先审题,再下笔。然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提醒得到的依然是学生的我行我素,拿题即做,结果仍然是屡说屡错,屡错屡说。于是我们便常常心生抱怨:怎么老师的话到了学生那里就成了耳边风?这份试卷的特殊价值就在于不经意间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自我反思,实实在在地体会到认读提示语是多么重要。这种体验远比老师在学生做题前反复叮咛要有效、要深刻,它绝非只是学生停留在表面、承诺在口头的应答。

  “我们又上当了!”

  【精彩回放】“既然大家觉得这张试卷很有意思,那么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请把其中的第4题、第5题和第7题做完,时间为6分钟。”……开始交流了,一位矮个男孩首当其冲:“第4题的算式是300-60×4”,其余学生纷纷颔首点头。老师并未急于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另一位眉头紧锁的女孩,他注意到刚才这位女孩曾迟疑地举了一下手。“我觉得应该是60×4”,她吞吞吐吐地回答道。“奇怪!一般来说,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方法,现在怎么会有两个不同的答案呢?”老师一脸惊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渐渐地,举手的人多了:“我们又上当了,问题是‘离甲地多少米?’”

  “300-60×4求的是‘离乙地多少米?’”

  “求‘离甲地多少米?’实际上是求‘已经行了多少米?’”

  “这好比要我们去某个地方,地址都没听清就撒腿便跑,结果南辕北辙。”老师适时点评:“错得好,说得更好!只要我们有收获、有长进,那么刚才的错误就有了价值!”

  在交流第5题的感想时,很多学生觉得:“题目太长,理解题意比较费劲。”“是啊,题目的确很长!”老师启发大家:“你们觉得这道题绕来绕去关键在哪?”“小狗在不停地、来回地跑。”学生的回答一针见血。“既然如此,那该怎么解答呢?”老师顺水推舟。“应该用55+65=120(米),1200÷120=10(分),10×240=2400(米),理由是……”听了他的分析,老师点头赞同,随后又问:“还有不同意见吗?”“有!应该再用2400×2=4800(米)”一位瘦瘦的男孩坚定地说。见大家不明所以,他继续补充道:“题目上说‘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问题是‘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可以理解为求一只小狗跑的路程,也可以理解为求两只小狗跑的路程。”这样的解释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而且很显然,老师并未预设到这种“生成”,他激动地询问了这位学生的名字,然后大声承认:“我原以为刘梁丰同学错了,所以才让他交流,事实上他是完全正确的,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

  【且听且思】也许应该感谢那位眉头紧锁的女孩,是她的迟疑使得课堂在那一刻峰回路转;也许还应感谢那位瘦瘦的男孩,是他的坚定使得课堂在那一刻精彩纷呈……学生们的思考让教学有了生成的空间。但再深入仔细地想想,仅仅有了生成就足够了吗?如果华应龙老师缺少智慧独到的眼光,缺乏“让差错显露出可贵”的思想,那么即便是面对再多的生成也会熟视无睹!试想,若不是华老师的关注细节———发现了女孩的迟疑;若不是习惯于“倾听不同的声音”——给了男孩表达的机会,也许上述这些有价值的生成都将被悄无声息地淹没在我们的声音中,一种以“权威者”的身份妄加评判的声音。

  “这题没有答案!”

  【精彩回放】第7题的交流非常热烈。第一位学生说:“用4×3.2=12.8(平方米),12.8+2.8=15.6(平方米),15.6×0.4=6.24(千克)。”“错了,错了!”话音刚落,教室里便传来此起彼伏的否定声。老师连忙摆手:“别说‘错了’,说不定有对的道理呢?应该说‘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另一位学生回答道:“粉刷墙壁时要把窗户的面积去掉,所以应该用12.8-2.8=10(平方米),10×0.4=4(千克)。”他的分析有条有理,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同。正当大家的观点趋于一致时,又有一位学生举手:“我认为这两个答案都不对。因为要求南墙的粉刷面积必须知道长和高,而题目中并没有告诉我们高是多少,所以这道题目没有答案!”没有答案?大家满脸震惊,而后再次恍然。老师也深有感触地说:“我很佩服这位同学,一是佩服他发现了这个大家容易忽视的环节,二是佩服他能在大家的声音特别高、特别一致时,有勇气站起来表明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条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船上装了75头牛、45头羊,问这条船上的船长年龄多大?”学生哄堂大笑。

  【且听且思】“这题没有答案!”初闻此言,满心震惊!平心而论,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已习惯于出有答案的题目,学生也已习惯于解有答案的题目。正是因为习惯于这种定式,所以当学生绕了一大圈发现题目本无答案时,才会在震惊中领会出题者的深意。

  如何教育小学生学习数学

  1、教数学,也就是逻辑问题。需要动脑子,如果不动脑子,那是根本的学不会,那就是纯粹的浪费时间。第一需要下决心,做为老师,对于老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而这也是前提,不然孩子学谈不上,反倒怕你,那就不好了,要有猫头鹰的精神,学会忍耐,才有收获。

  2、然后就是开始锻炼孩子的动脑能力,首先让他接触最基本的数字,也就是从身边的事情,开始说起。好比,家里面有几个人,然后有几个人可以好好的陪你玩,从侧面锻炼它的脑子,让他的脑袋想事情。

  3、接下来,当孩子懂得一个加一个了之后,你在把孩子的思维拉到课堂上来。这个时候你要从孩子的兴趣开始着手,因为兴趣是第一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之源,开始询问最喜欢什么,知道魔方是个什么形状,有几个小正方形,从身边的事情下手,让他开始接触身边,关注身边,培养他的兴趣。

  4、接下来也就是到了游戏的环节,在课堂学习不一定总是可以全神贯注,总有时候会开小差,这个时候就需要活动来调节一下气氛,一般来说最不听课的孩子,都是最喜欢玩耍的孩子,让他们开心了,自己也就开心了,做为孩子的老师,那您的表演时不能少的。

  5、到了这个时候,孩子至少会一些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了,就是到了交他们学以致用的时候了,你要开始提问,问的问题一定要是他们每天都在吃的东西,每天都在用的,从基本的到慢慢的加深上去,这个时候孩子的积极性起来了,那就是兴趣。

  6、其实孩子的教育,就是要教他怎么从玩乐中学习,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培养他的做人,让他在这个其中,先让老师引导,后面要他自己去思考,毕竟未来的社会中,你帮不了,能帮它的只有他自己。

2324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