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三年级方法 > 三年级语文 >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人类的老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人类的老师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人类的老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人类的老师》文章脉络清晰,说理透彻,语言生动形象,是一篇很好的科普教文。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人类的老师》,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可以说,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人类自古就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从蜻蜓那里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放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

  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人类的老师》教材分析

  一、理清层次,语言训练。

  课文《人类的“老师”》是一篇论说文,开头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是鱼类一种“,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举了自然界的生物启发人类进行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例子,最后重申自己观点: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教学这一课,我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理清层次,然后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节?先读一读,再说说为什么喜欢。”由此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二、不要忽视 “人类”

  学完课文,我让学生分析 :“人类” 是怎样的学生?学生们读书后踊跃发言。有的说:“人类喜欢思考。”有的说:“人类善于观察。”有的说:“人类很有毅力,不怕困难。”“人类很聪明。”“……”

  我对学生说:“对,大家谈得都不错。有了优秀的老师的引导,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做事情有恒心的学生才能学有所成。希望同学们也做这样的学生。”学生们听得很认真,受到了启发。

  三、仿写课文,适当拓展。

  学完课文,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篇《人类的“老师”》,一、二节和最后一节可以照抄。中间的例子自己举。作业交上来,我发现学生们的例子很丰富,“老师”有蝙蝠、蝴蝶、蜻蜓、乌贼、长颈鹿、变色龙……学生们写到了“老师”自身的特点,写到了对人类的启发。既增长了知识,又训练了语言文字的表达,可谓一举两得。

↓↓点击下一页查看《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2916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