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四年级方法 > 四年级语文 >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27课麋鹿教学反思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27课麋鹿教学反思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27课麋鹿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s版第27课《麋鹿》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麋鹿这一珍奇动物。学习啦小编为四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麋鹿》课堂教学反思,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27课《麋鹿》教学反思1

  教学《麋鹿》这样一篇说明文,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讲清楚课文内容是容易做到的,但这显然又是不够的。备课中搜集了许多有关麋鹿的资料,也捕捉到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将这些内容与文本进行有机整合,尝试着挖掘说明文中的情感因素,带领学生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与麋鹿近距离的接触,努力去进行一次情感与智慧的旅行。力求将说明文上得富有情趣,情理交融。

  1.“学情调查”我出示了三段自己组织的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说发挥了多重功能。

  (1)就识字教学的角度看,这一段话实现了让学生在浓缩的语境中集中识字的功能。因为这一段话,与课文内容相匹配又巧妙地将新词融合其中,学生在读这段话的过程就是复认生字的过程。

  (2)就文章教学的角度看,这三段话帮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老师板书概括性的词语,既帮助了学生梳理了文章结构,又为学生概括课文大意提供一些支架,可谓一举两得。

  2.“质疑探究”环节,教学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时,我让学生自主的品词、品句、品读,明白麋鹿奇特的外形即“四不像”—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在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时,通过抓住“麋鹿的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个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尾巴也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它的尾巴之所以长,是因为要在沼泽环境中驱赶蚊蝇。它的蹄子宽大,行动迅速敏捷。它们还经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的主要内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找画,归纳出这段文字主要通过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从“体重、角型、尾巴、蹄子、毛色”来说明麋鹿的奇特外形。然后利用课件,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到了麋鹿的奇特。

  3.教学麋鹿的传奇经历时,如果仅仅从文字表面去梳理传奇经历,抓住几个时间段,了解那个时间段发生了什么,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1)通过导入,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大地上就已经有这种奇特的动物了,下面让我们寻着时光的隧道,去追寻麋鹿那一段段传奇的经历吧。读5—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时间的词,并思考在那个时间段里麋鹿有着怎样的经历?感知课文,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麋鹿,而在汉朝以后就销声匿迹;1865年在北京发现,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夺,麋鹿在国内又一次匿迹;麋鹿在异国他乡繁衍生息,直至1986年才返回家园。(2)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麋鹿充满传奇的经历。(3)通过读课文,看视频,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认为麋鹿的经历和什么有关?从而让学生知道不堪回首的过去都在警示后人,动物的生存与祖国的强大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情感教学的目标也达成了。

  4.“达标检测”,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课外收集的资料,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想以此促进学生将课文的语言、知识以及介绍事物的方法得到内化。在说的基础上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麋鹿是珍贵动物,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从教学设计来说,我认为还是找准了目标,吃透了重难点。但就本节课来说,也有一些遗憾:

  1.在教学传奇经历时,当学生了解了经历,看了视频后,没有再引导学生读,每一段经历没有引发学生的思考,有的学生没有悟出言外之意。

  2.“我是小小解说员”环节,原本希望以此能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但事实是参与的热情并不很高,这一方面是因为高年级学生上课发言的积极性本身不高,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文本的特点。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27课《麋鹿》教学反思2

  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称为“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同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要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样的说明文,《语文课程标准》也在阶段目标中提到,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篇课文内容简单,条理清楚,如果只是一味地由教师引导学习,学生很有可能会索然无味。只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热情,学生才会真正走进文本,感受方法,提升思想,实现三维目标。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觉得《麋鹿》的课堂应该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

  1.在任务一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2--4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外形特点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生活习性的句子。

  再读2-4段,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自己完成后对子间交流然后再集体交流。这样,学生在自学的时候有了很多的静思默想的时间,所以在交流的时候就比较有条理,说得比较充分。

  2.任务二主要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合作完成表格,了解麋鹿发展的过程,掌握其发展的“时间”;地方还有经历,并以动物园讲解员的身份讲述麋鹿的传奇经历,加强了学生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说清麋鹿“在那个时间段里麋鹿有着怎样的经历”,侧重对麋鹿“经历”的整体梳理。

  在课前设计中,我还想通过学生对“陆续”“相继”的理解,再结合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受麋鹿坎坷经历,要让学生读出情感,如:愤恨、惊喜等,情感的变化要随麋鹿的经历而变,这不仅是在了解麋鹿的经历,也不仅是在学习课文内容,更多的是透过语言文字,激发内心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觉得这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精华,可惜的是在时间的安排不合理,导致这一环节匆匆而过,心中颇有遗憾,

  从教学设计来说,我觉得应该是吃透了文本,挖掘了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但是课堂上的不确定太多,实际操作与课前预设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1.学生展示不够积极。本班学生大部分都比较内向,并且都缺乏自信,课堂上都不愿意积极的展示自我。

  2.时间安排不恰当。这节课是前松后紧,我认真思考了一下,觉得还是自己太大意,觉得这样的课文比较简单,学生通自主合作就能很快完成,但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再去完成学案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造成时间分配不均。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27课《麋鹿》教学反思3

  《麋鹿》一课,很适合孩子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充分地检查完孩子的预习情况后,让孩子自学课文,了解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然后交流总结,明白文章写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接着,重点学习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这一部分的学习也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课文,画出文中描写麋鹿外形特点的语句,感受它的特点。之后集体交流,了解麋鹿角、尾、蹄、毛色的特点,以及各部分的作用。难道课文的重点只是这些吗?很显然,文本想表达的还有更加深刻的含义。应该激发孩子情感深处的涟漪,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

  一堂课学生收获的大小,取决于其语言表达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如果能够提高语文训练意识,自觉地平衡阅读训练和表达训练的时间,就能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行之有效的表达训练效果。


猜你感兴趣:

1.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莲叶青青教学反思

2.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17课莲叶青青教学反思

3.四年级下册语文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4.语文S版二下册笋芽儿教学反思

5.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分析

6.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314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