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五年级方法 > 五年级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草园教学案例

小学五年级语文草园教学案例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小学五年级语文草园教学案例

  《草原》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课本一篇课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草原教学案例,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五年级语文《草原》教学案例1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草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蕴涵的意思,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蕴涵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汇。

  【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的词汇,并且应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课文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主要采用朗读、图像、交流、写作、资料、制作手抄报等教学方式,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

  通过让学生主动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最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媒体设计】

  制作一个网站型课件,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资料库中进行阅读与探究,以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这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信息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大信息量、开放的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听配乐朗诵《刺勒歌》录音,把学生带入美丽、神奇的大草原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

  2、提出本课课题。

  3、回顾课文:

  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直接切入教学重点,把“天涯碧草”和“蒙汉情深”这两部分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二、引发探究主题

  1、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何忍别”这样的感受呢?从“这是怎样的草原?”“这是怎样的草原人?”等问题入手,帮助学生把握探究的方向。

  2、利用课件,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草原美景,品味文字。通过提名读、齐读、领读等朗读,并适时加以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深入感悟语言,体会文字与多媒体信息表现美的方式相同和不同及各自的优势。

  3、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草原美的惊叹之情。学生进行交流,师生互评小结。

  4、用上述的学习方法,利用多媒体资料库对“这是怎样的草原?”展开小组讨论。在学生自主交流中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5、小组成员选择适合本组的,能最大限度地表现蒙古族人民接待远客的方法,如运用感情读、抓词句说、讲故事、想像描述等方式向全班讲解。

  三、揭示中心,总结全文

  1、草原的风景美,人情更美。在依依惜别的时候,你最想说什么、做什么?

  2、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对草原的风光美与人情美发出内心由衷的赞叹,体会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含义。

  四、查阅资料,拓展创新

  1、通过网络教学课件,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章,了解草原新貌并设计草原未来。

  2、学生留言。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自觉在信息海洋中学习研究的习惯,并利用网络论坛进行实时交流。

  五、作业

  以4个人为一小组,出一期关于“草原”的手抄报。

  小学五年级语文《草原》教学案例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一说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去写草原的?

  二、自主研读,感悟草原的景色美: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别忘了在你感受很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放声朗读:自由地、放声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一会儿读给大家听。(生自由读)

  (设计意图:通过“静静地默读”“边读边想”,给学生充分时间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悟意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又通过学生“放声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品味语言,让学生经历从语言到画面再到语言的阅读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这样为后面“合作研读”作铺垫,有利于克服用“集体讨论”代替“自主阅读”的不良倾向。)

  3.引导想象,指导学法。

  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4.诗文联系,激起疑问。

  (1)“茫茫”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设计意图:联系“天苍苍,野茫茫”对比理解,激疑促思,强化学生对草原总的特征“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理解,为后面学习具体写景句子起到总领作用,凸现阅读教学整体性,克服了“肢解文本”的弊端。)

  (2)齐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班上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3)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画面?

  (设计意图:这个句子表达了老舍先生的独特感受,看似语意矛盾,实际意境相通。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把语言训练与想象感悟有机结合起来。)

  (4)方法点拨。

  “蓝天共碧草一色,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难怪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们读书不仅要读懂字面的意思,更要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更要读出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

  (设计意图:教师采取在无疑之处生疑,引导学生理解“翠色”“勾勒”“渲染”等词语,并激发学生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会、用想象去补充,反复涵咏,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无穷意境,体验翠色欲流、流入云际、草天一色的意境美。)

  5.小结:

  天空为草原涂抹了明朗的色彩,小丘渲染了草原柔美的线条,牛羊更赋予草原以生命活力,这正是“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6、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想说点什么呢,你又会做些什么呢?

  三、悟美、寻美,感受草原的“人情美”。

  1、老舍先生又是怎样描绘见面后的动人场面的呢?请大家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草原上人情美的句子,也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抓关键句,引导学生寻美

  (指名读)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衣襟带舞,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你在“飞”字中体会到什么?为什么说“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中蕴藏着的“色彩美”、动感美“……..

  3、在读课文2-5自然段,睁开发现没的眼睛,寻美,领悟美。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5、师总结:愉快的相见,盛情的款待,尽情的联欢,让主人忘记了时间,忘记太阳已经偏西了,他们谁也不肯走,真是 齐读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请同学们结合这两节课的朗读、背诵、唱歌、绘画和表演,来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学生谈个人见解。

  6、你能将这句话饱含深情地读出来吗?

  四、拓展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互助的事情又何止这些呢?你还知道哪些?

  五、作业“超市”(练习设计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让他们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或重新设计。)

  1、假如你是随行参观的一个人,话别之际,你也一定会邀请蒙族老乡到你的家乡去做客的。请同学们想想,该如何向他们介绍家乡的美景和风俗习惯呢?试着说一说,再写下来。

  2、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50年代随同作家协会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根据收集的资料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

  3、自由设计(如: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采撷本”中;选用本课中所喜欢的词句联缀起来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草原》教学案例

2407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