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五年级方法>五年级语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学反思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桥》是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6课,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老师在教学后需要反思些什么呢?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学反思,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学反思篇1

  《桥》是一篇小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一、情感渲染

  这是一篇情感性较强的文章,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渗透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要想文本感动学生,教师必须先被文本感动。记得赞可夫说过: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传授越多,您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将自己高尚的情感,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使这一切共同成为学生解读的资源,这样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所以,一个能够释放自身情感的教师,也必定能够引领学生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是精彩、最丰富、最宜人。

  二、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1、给学生默读的时间。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深层次的走进文本,形成自己对文本的感悟理解。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谈一谈让自己感动的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多是在默读的思考体会中所得。

  2、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读。例如“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学生分别从“他不说话”“他像一座山”等不同方面去理解,进而读出个性。还有课文中的两个“吼”字的不同理解,学生读出生气,读出批评,读出命令,读出威严,读出不容争辩,等等。第二个“吼”字应该读出老汉对儿子的“爱”,读出他的急。让学生理解后在读中感悟,即使是同一个字,在不同的环境中也在表达着不同的意思。读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有理解,又有体验,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

  3、读、法结合。这是一篇情感性很强,表达方法很有特点的文章,如何在教学中将两者有机的融为一体,也就是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一个难点,在学生感悟理解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方法的渗透,例如在洪水描写的作用上,在课题桥的含义上,都有对方法的渗透,但都是一带而过,并没有过多的讲解。

  《桥》这篇课文,处处充满着人性的美。文章是以老汉的妻子来祭奠丈夫和儿子中结尾。我在凄婉的《再见警察》的曲中读出结尾。然后让学生写出面对此情此景你想说什么?学生的情绪最大程度地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话语都发自内心,充满了深情,有几个情感丰富的女生眼里闪动着泪花,情感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但本课当中回想其中,不足之处甚多

  1、本节课文表达方法的处理上有些牵强,如能借助课后思考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更能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在教学中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又通过读外现对文本的理解,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读少了一些;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一些。如果教师的讲解少一些,那么就可以给学生多一些时间进行读写训练。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学反思篇2

  《桥》这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在山洪暴发时,为了挽救村民们的生命,结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赞美了老支书舍己为人,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高贵品质。本课的。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感悟老汉的人物形象,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这一篇课文讲课时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来感受老汉人物形象;之后再过渡到题目明明是桥,却处处在写老汉,老汉和村民之间究竟有怎么样的联系。引申到桥的含义,最后说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第二种思路:运用对比反衬,层层深入的来了解老汉,再过渡到题目,表达方法。

  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采用了第二种思路,先让学生找出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体会情势危急,然后找出村民们是怎么做的﹝惊慌失措﹞。最后老汉是怎么做的。这样层层深入,一点一点解读文本,是思路很清晰的。并且在讲过课之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除了最后时间有一点紧之外,前面的教学都是按计划进行的。学生应该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

  但在听完其他老师的课,听完大家的评课以后,我又重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主要有以下感想:

  1.要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我的课堂上,虽然一部分学生举手很积极,但没有把全班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2.要学会利用教学手段: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的使用,必将吸引学生的眼球和评课老师的视线,容易使课上出现亮点。这节课我用抗洪歌曲《为了谁》并配抗洪视频短片导入,这样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的兴趣。

  3.要加强基本功的练习,例如写字一定要一笔一画写,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写快,普通话在平时上课时要加强注意。对“桥”的画法还不够熟练。

  4.语文老师该在课堂上怎样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为什么我认为一篇思路清晰的教学设计,讲出来之后让人听了却茫茫然,我的教学思路还有点不清晰,可能是我在引导学生的时候问得太多了,搅乱了我的主线。可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怎样在我的每篇教学设计中,面对不同的课文,我都能让听课的人听了之后,思路清晰。我以后将继续努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学反思篇3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桥》一课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家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感人。

  这篇文章的情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感受到老汉在危险面前沉着冷静、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和宽大的胸襟。文章中所描述的真人真事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了,虽然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到许多优秀人物的英雄事迹,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缺少这样的生活体验。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的发展需要。那么我们如何让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呢?

  课前,我先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如从报纸上看到,从别人那里听说的,自己亲眼看到的……,然后说给班上的同学听。这是课前“热身”,使文本渐渐贴近学生的生活。上课的时候,我先给学生讲几个解放军战士抗洪抢险的故事,播放几组真实的镜头,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自然而然地释放自己情感,然后再开始学习课文。课堂上学生的情绪最大程度地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话语都发自内心,朗读充满了深情,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才能够碰撞出情感的火花,此时教师已无需再说“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老汉的人物形象早已成为一种伟大精神的象征深深根植在学生心中,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流畅。真实的感受,真切的情感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

  由此可见,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渗透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也不是除教学内容之外的附加任务,它是一种感受,是一种领悟,是情感共鸣弦乐,是心灵净化的乐土。要把它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要将文本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如这一课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就是要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只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此时的感受才能是最真实的,最深切的。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文教育无法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其二,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与文本内容相一致的氛围。如选择一些和文本类似的故事、录象片段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因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有限的,根据学习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补充一些课外内容,也就是在保持学生个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个体经验,将更广泛意义上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从而打造一条学习世界和生活世界、课程与生活之间的阳光大道。还是举《桥》的例子,上课伊始,我先向学生介绍一些解放军战士抗洪抢险的英勇事迹,并播放几组真实的镜头让学生观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因为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与老汉的舍己为人、英勇献身的事迹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而补充内容与文本内容在思想境界上高度更为接近,正好弥补了这一差距,这时再引入课文学习就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其三,教师必须先被文本感动。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将自己高尚的情感,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使这一切共同成为学生解读的资源,这样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赞可夫就曾说过: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传授越多,您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所以,一个能够释放自身情感的教师,也必定能够引领学生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是精彩、最丰富、最宜人。

  课堂上肯定还有许多不足,大到教材处理,目标定位,各环节设计,小到各细节,这堂课我过于追求学生自主的交流感悟,作为教师没有很好的处理课堂上既尊重学生的体验,又能面向全体的教学艺术。

猜你感兴趣:

1.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桥句子赏析

2.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桥同步练习题

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

4.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桥教学建议

5.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词语盘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学反思

《桥》是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6课,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老师在教学后需要反思些什么呢?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学反思,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教师在《桥》上课伊始,可先板书课题,然后回忆以前曾经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有哪些,并简要说一说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学习啦小编在此整

  •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学设计

    《桥》是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课文语言通俗,但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挚烈。老师要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

  •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课文

    小小说《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

  •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五年级的同学们,在学习完第15课《金色的鱼钩》后,你们是否会感慨于老班长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呢?不妨写一篇读后感,也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

303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