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兰亭集序》测试试题及答案(2)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兰亭集序》测试试题及答案(2)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兰亭集序》测试试题及答案

  四、延伸拓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题。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於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①,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於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朗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於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注] ①中戚里:长安城内住皇帝戚属的一条街。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小吏,侍高祖 侍:侍奉

  B.子孙有过失,不谯让 谯让:呵责

  C.虽齐鲁诸儒质行 质行:质疑(他的)行为

  D.是以上乃亲尊礼之 尊礼:尊敬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人臣尊宠乃集其门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虽他皆如是 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6.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万石君“恭谨无与比”的一组是 ( )

  ①号奋为万石君。

  ②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

  ③上时赐食於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

  ④乃谢罢庆。

  ⑤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

  ⑥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五、欣赏顿悟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文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扰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余。时余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靰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余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余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余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六、探究性学习

  1.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你还读过哪些抒人生无常之感、发时不我待之叹的古代诗文?举出三五例与同学交流。文章最后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你作为“后之览者”,读了此文,有什么感触?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兰亭集序》测试试题答案

  一、语言积累

  1.⑴guǐ ⑵kuài ⑶xì ⑷tuān ⑸shāng ⑹hái ⑺qū ⑻chěng ⑼shāng ⑽jiē

  2.⑴副词,确实,的确。 ⑵形容词,真实。 ⑶动词,讲信用。 ⑷同“伸”,伸展。 ⑸副词,随意。

  3.D。时代不同,时代发生了变化。

  4.⑴其次:古义—这个地方;今义—居于次一等的。 ⑵品类:古义—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⑶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⑷怀抱:古义—思想抱负;今义—怀里抱着。 ⑸所以:古义—以此用来……;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5.⑴贤,形容词作名词,贤士。⑵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年轻的人,年老的人。⑶觞,名词作动词,喝酒。⑷游、骋,使动用法,使……放纵、使……开阔。⑸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视、听,动词作名词,眼睛、耳朵。⑹数词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⑺齐,形容词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

  6.⑴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⑵虽然人们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又千差万别,性情的安静和急躁不同。⑶等到对于向往的东西已经厌倦,情绪随着事物和环境的变迁而改变。 ⑷何况寿命的长短,完全听从造化安排,终归要走到尽头。 ⑸总是面对着他们的那些文章而感叹悲伤,而我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会这样。

  7.书法 书圣 王右军 兰亭集序

  二、课堂点击

  8.文章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

  9.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三、选段在线

  10.C。注意“以为”“流觞”“曲水”“毕”“咸”等词的意义。

  11.D。不应是铺垫。

  12.(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登高,在亭上集会);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13.侧重叙述活动的情景。

  四、延伸拓展

  14.C。15.C。16.B。 参考译文: 万石君名叫奋,姓石。(当时)十五岁,做小官吏,侍侯高祖。高祖和他谈话,喜欢他的恭敬,问他说:“你还有什么人?”回答说:“我只有母亲,不幸失明。家里贫穷。还有一个姐姐。”高祖说:“你能跟随我吗?”他说:“愿意尽力效劳。”于是高祖召他姐姐来封为美人,让石奋任中涓,把他家迁到长安城里的中戚里,这是因为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他做官靠积累功劳当上了大中大夫。没有文才学问,但恭敬谨严没人能比。到孝景帝即位。石奋的长子石建,二子甲某,三子乙某,四子石庆,都因为品行善良,孝敬父母,办事谨严,做官做到了二千石。于是景帝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官员,作为臣子的尊贵光宠竟然集中在他一家。”称呼石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晚年,万石君回家养老,每年根据定期作为大臣参加朝会。经过皇宫的门楼,万石君一定下车快步走,看见皇帝的车驾,一定俯身按着车前横木表示敬意。他的子孙做小官。回家来进见他,万石君一定穿着朝服来接见,不称呼名字。子孙有错误,不谴责,因此而不坐正座,面对食案而不吃。然后儿子们互相责备,通过长辈的帮助说情,光着上身坚决地谢罪,改正错误,才答应。皇上时常给他家赏赐食物,他一定跪下叩拜俯伏着吃,好像就在皇上眼前,子孙遵循他的教导,也和他一样。万石君一家凭着孝敬谨严而闻名于各郡各国,即使齐、鲁地方那些儒生的虔诚庄重的行为,都自认为比不上他。

  长子石建任郎中令,小儿子石庆任内史。石建有事应该向皇帝说,避开别人,畅所欲言,说的恳切,到了朝廷上进见就好像不会说话一样,因此连皇帝也尊重他。上书奏事,奏章经皇帝阅后发回。石建读它,说:“写错了‘马’字下面脚连尾应该五笔,如今只有四笔,少一笔。皇帝会谴责我,我活不成了。”十分害怕。他的谨慎,即使是别的小事也这样。小儿子石庆喝醉了回家,进入外门没有下车。万石君听说了,不吃饭。石庆害怕,光着上身去请罪,没有许可。全族的人和哥哥石建都去衣露体请罪,万石君责备说:“内史是显贵的人,进入乡里,乡里的长辈都走开回避,而内史坐车中很自在,正是理所当然!”于是让石庆走开。石庆任太仆,为皇帝驾车外出,皇上问驾车的马有几匹,石庆用鞭子一匹一匹地把马数完。举起手说:“六匹马”。石庆在儿子中是最简略随便的了,尚且这般谨慎。他任齐国相,全齐国的人都仰慕石庆家的好品德。不发表什么意见,齐国就感化而很太平,给石庆建立生祠。

  太史公说:孔子有句话说“君子言语要迟钝,行动要迅速”,说的大概是万石君吧?因此他的教化不急而成功,不苛刻而安定。这可以说是行为忠厚的君子了。

  六、探究性学习

  活动指导: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诗文,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古人对时间、生命的一般认识,启发学生对生命终极目标、生命价值进行深入思考。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学生列举人生有限、时不我待的文句,越多越好,理解时可以结合文句和作者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对消极的生命观做出正确的分析。
看了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兰亭集序》测试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2.2016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3.高中语文记述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4.高中语文必修3测试试卷

197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