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中学语文课改心得

中学语文课改心得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中学语文课改心得

  真总结语文课改的经验,梳理出现的问题,是语文课改当下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学语文课改心得,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语文课改心得篇一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主旋律。新课程标准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力求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它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此,我努力钻研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转变教学观念,用新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使语文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通过这半个学期的亲身实践,我感受颇多。

  首先谈谈这个新教材吧。新教材为了激励儿童主动学习的热情,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教材以“我会读”“我会说”“我会写”“我会背”等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形式,改变了传统课本中让学生处于被动位置的呈现方式,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对课本有一种亲切感。为了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的成功,教材大胆改革,对最后两篇课文不加注音,包括文中的生字也不注音,让学生凭借已学的汉字自渎课文,并借助文中的图画和联系上下文自认生字,从而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并从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为了适应这个新教材,首先新课标要求教师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自主性发展、个性发展的促进者。如何促进?教研员老师说得好:只要唤醒他们的表达欲望,放飞想象的翅膀,给予自由表达的空间,你就会看到一个美丽新奇、富有童真和灵性的世界。如:学完《四季》以后,孩子们仿课文创编出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如:花儿红红,它对小树说:“我是春天”等等。所以我们要呵护童真,永远保持童心、童真、童趣,这样,语文教学才有生命之源。

  其次,要创设多姿多彩的教学,将游戏活动引进课堂,使课堂成为学习的园地,游戏的王国。例如:帮声母、韵母找到自己的家,识字大转盘,带生字朋友回家……有时开展争当“拼音小博士”、“识字大王”等竞赛活动,有时引导学生给字母或生字编故事、编儿歌;有时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我还精心制作各种课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要创设活的课程情境。教学中,我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第一课汉语拼音(a o e),配有一幅美丽的“山村晨景图”——图中有小桥、流水、人家,有绿树和如茵的草地,有人与动物的活动。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画面内容、重点观察“女孩练声”、“公鸡高歌”、“大白鹅欣赏倒影”这三个局部图,再让学生自由表达(说说自己看到的美景,谈谈自己的感受)。在学生自由自在的观察与表达活动中,我在很巧妙的融入韵母教学。这种教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创设活的课程情境,既避免拼音、识字教学的枯燥乏味、又将工具化与人文性有机结合,令人耳目一新。

  再次,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课改的核心环节和中心任务。一、要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以识字教学为例:我以不再唱“独角戏”,而是发动同学、4人小组、小老师互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不再包办代替,而是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用自己最喜爱的方法识记,把选择学习方法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我也不在搞“一言堂”,而是多让学生发言、交流、展示、互评互学、把交流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二、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展示自己的个性。例如,在古诗《静夜诗》的教学中,我从四个方面为学生创造展示个性的空间:通过看图,展示观察的个性;通过阅读,展示理解的个性;借助假象,展示积累的个性;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展示设计的个性。

  最后,在课改实践中,我们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如《语文园地四》中的“我会读”,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到外面的世界开展识字活动;路上看广告、购物认商标、记店名、读招牌、收集说明书等,再回到班上交流识字情况。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自选商场》之后,举办“小神童超市”活动,先组织学生逛超市,记商品名称,动手收集资料,制作字卡;再创设“虚拟超市”,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识字。还有重视拓展与延伸、注意学科间的融合、内外结合,加强课外阅读等等。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语文课改只有真正走到“外面”,才有生命力。

  当然,每件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课程改革也必然如此。它既然有有利的一面,那肯定多多少少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后进生如何适应课改等问题,还是让我们大家一起克服这些弊端,让课改慢慢趋于完善吧。

  中学语文课改心得篇二

  今年暑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现在新课程改革正在各地学校如火如荼地展开着。

  新课程带着新的理念,已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我们师生的生活,并逐步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师生角色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等方面。

  一、改变的“教”的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教与学之间“学”的重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变篇章结构的分析为根据课文特点、教学需要而抓重点、解疑点。如教学《纪念刘和珍君》,我大胆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模式”(因为鲁迅的文章读起来难,学生很多都读不懂,所以很容易提出一些问题)。该模式注重了学生的“问”,特别是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课堂上自己分析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学习过程始终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路,因此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积极性高,使课堂始终呈现出生动、活跃的气氛,教学效果显著。

  二、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现代诗,其实也是一副凄美的画,还是一首凄清的歌。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课文的配乐朗读,想象诗人一个人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里,诗人希望能遇上一个丁香般结着忧愁的姑娘,这姑娘也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地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诗人的想像似乎变成了一种现实,丁香姑娘真的走近了,飘过了,投出“太息般”“凄婉迷茫”的眼光,最终又消失在雨巷尽头处。在想象完画面之后,我又让学生欣赏结着愁怨的姑娘图片,然后设问“姑娘为什么是结着愁怨的?为什么是丁香一样的?”然后我又让学生听了唐磊的《丁香花》,这首歌同学们也许听过很多遍,但在那个特殊的场景下,大家都闭上了眼睛,仿佛和歌声融为一体,也体会到了丁香这一意象。

  三、 把学习方法的传授给学生,教会他们怎样利用现代先进网络技术

  课前预习,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的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活学、学活。如在教学综合性学习“黄河”的话题时,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让学生课后查资料,看看黄河流经哪几个省,并搜集整理一些有关黄河的俗语和诗句,学生看电视,看报纸,有的同学甚至通过上网查资料,通过捕捉信息来学习知识。

  四、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是学好语文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对此,不求一日见效,而是时时给予关注,并辅之措施,得以落实。

  五、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大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的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为此,我着眼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发展的方向和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结合语文学科教学在班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老师导引,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生疑、质疑、解疑,主动探求知识,取得“潜力得以挖掘,能力得以提高”的效果。如教授《鸿门宴》,我先指导学生结合课本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然后分析刘邦和项羽这两个形象,最后把全班分为二个大组,分别分析刘邦和项羽。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连那些平时对语文兴趣不大的同学也热烈的参与讨论,出谋划策。同学们激烈的争论和探讨,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要远远强于老师空洞的说教。看到这样的课堂,我感觉很欣慰,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了以人为本,又将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了,学生们主动参与,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体验,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达到了目的。

  在作文教学方面,我尝试进行“生活作文”的教改实验。即丰富学生阅历,让学生写亲身经历的生活。做到:“用我手,写我心,用我笔,表我意”。争强好胜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开展作文竞赛,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为此,我班每月进行一次作文竞赛。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命题作文、自由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等。在竞赛中产生的佳作及时表扬,及时推荐。这样,学生觉得有事情可写,有地方可投,又有榜样可学,从而以点带面,整个班的写作兴趣都被激发起来了。当然,对于竞赛产生出来的好作文,不可能都被刊物选中,为了不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们班成立了“真情文学社”,把好的作文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在班内传阅,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丰富了班内文化,两全其美。另外我们还举行了评选“表演小明星”“小小书法家”“小诗人”等活动。一次评比下来,班内几乎所有学生都金榜题名,成功的喜悦荡漾在每一张稚嫩的笑脸上。

  课改能否顺利进行,教师素质的高低也相当重要。“不断学习,与‘课改’一起成长”这是对老师的要求。“课改”全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对语文老师无疑是一种考验。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担当起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大任。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带领学生一起探究知识,才能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我们由此获得的体会是:必须学习。学习教育理论以指导教学;学习专业知识以提高业务水平。这种学习应是博览广闻,持之以恒的。惟有如此,才能在课改中得以更新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着“追求无极限,探索无止境”的思想,我将在“想”中“做”,“做”中“想”,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同时,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力求使“想”和“做”得以更完美的统一。

  中学语文课改心得篇三

  韩愈在《师说》里对教师的作用定义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是希望老师传授知识解除学生心中疑惑。结合我校学生都是女生的实际情况和我对教师职责的理解,谈谈我对语文课改的两点浅薄的看法:

  一、与专业融合

  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要保证所授知识的实用性。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东西,为她们未来走向社会能胜任岗位工作打下基础。本学期我所授课的班级有民航专业、导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在授课过程中,我争取每一节课都能结合学生的专业,按照大纲要求,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口才,进行专业渗透教育。例如在爱情诗《致橡树》的授课环节安排上,我先参考教参和其他教学资料,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然后请学生根据专业要求和特色,谈谈自己怎样学习,怎样做才能开出红硕的花朵,享受美好的爱情,拥有甜蜜的生活。导游专业的学生多半会从学好导游相关知识,考取导游证,增强自身能力谈起。民航专业的学生大多会从背民航代码,修身养性,培养气质谈起。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的同时,也能培养专业意识,提升对专业的热爱,并乐意为之奋进。

  二、与美学结合

  作为女校的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必须与传统结合与美学结合,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精华对我们塑造学生形象依然十分重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意将传统教育引入课堂。力求通过我的努力,引导学生向“知书达礼,秀外慧中”前进。例如在《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授课过程中,我通过林黛玉、薛宝钗、杨澜三位优秀女子的事迹,让学生明白“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女子若想与众不同,受人敬重,唯有爱上读书。在《我的母亲》的授课过程中,我有意的强调中华女子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坚韧顽强。通过每堂课的渗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向着美好境界前进。

  尤为重要的是,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是美,竭尽所能的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美有很多种,我校女生比较薄弱的是语言美,气质美。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授课过程中十分注意语言美的运用和引导。首先从教师用语开始改进。比如检查学生背课文,改成了欣赏学生背课文。跟学生对话,用您好,请,谢谢。不仅如此,我还保证授课语言没有废话,后缀,口头禅,力求美化教学语言,给学生做好示范。教师做到位了,就比较容易约束学生了。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不能说脏话,多用您好,请,谢谢。多读多背课文增加词汇量,争取通过逐步积累,达到出口成章,妙语连珠的语言美境界。气质美的教育相对于语言美德教育就比较难了。首先教师通过自身言行给学生无形中的影响外,在授课过程中,我也非常注重每一个可以教育学生的环节。在《致橡树》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案列。在讲化蝶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有意渗透了祝英台追求独立勇敢顽强的气质,引导学生勤奋学习,美化行为,举止娴雅,以期早日破茧成蝶,具备华美的气质。

  以上是我对语文课改的两点看法和运用,如果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猜你感兴趣的:

1.初中语文课改心得体会3篇

2.关于初中语文课改心得3篇

3.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3篇

4.语文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4篇

5.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3篇

289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