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中职语文《我的母亲》说课稿范文

中职语文《我的母亲》说课稿范文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中职语文《我的母亲》说课稿范文

  发展职业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下面学习啦小编给你分享中职语文《我的母亲》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

  中职语文《我的母亲》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教材选自语文出版社《语文》上册基础模块第一章第二课。一方面,课程设置对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实用阅读能力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课程由重技能的专业课和重文化的基础课两部分组成,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文化课,除了传授书本知识外,更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文化和情感同等重要。我所面对的学生是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较重,往往把父母的关心当成唠叨,反感是他们普遍的情绪。在日常教学中就希望能借助这篇散文,让学生感受亲情的可贵,改善家庭关系。

  课文中老舍以时间为序,以生活化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这位中国传统社会伟大母亲的形象。老舍称母亲给自己的是“生命的教育”,我们要从母亲和“我”的点滴生活中,感受血浓于水的亲情!

  (二)说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整体感知课文。

  2、梳理以时间为顺序的写作思路,解读母亲的品质,感知母亲对“我”的影响和教育。

  3、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共鸣,反省自身,感恩亲情,由“小爱”到“大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明确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梳理时间顺序,解读母亲勤俭诚实、宽厚忍让、热情真诚、坚韧刚强的品质,体会母亲对“我”进行了怎样的“生命的教育”。课堂中,通过问题引领的点拨教学法进行突出。

  2、教学难点:通过课前安排、情境创设、主题升华环节,——突破,反省自身,感恩亲情,由“小爱”到“大爱”这一教学难点。

  (四)说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引入课题,了解作者,梳理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解读母亲的品质,对“我”的生命的教育,主题升华,感恩亲情。

  二、说教学教法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运用阅读法,让学生品位语言,整体感知课文。

  2、 “问题引领”的点拨教学法。

  3、情境创设教学法。

  三、说教学程序

  《我的母亲》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为了让学生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使用“翻转课堂”,让学生把工作做在前头,课前布置两个预习作业:

  1、搜集以“母爱”为主题的名言、诗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因为本文语言浅显易懂、贴近生活,生字词少,所以让学生自主解决生字词。

  (二)情景导入

  1、幻灯片打出“亲情”、“爱情”、“友情”、“事业”、“健康”五组词,让学生根据在其目前生命中的重要性逐一排序。

  以2014级7班为例,全班共37人,选择健康第一位的有49%、亲情第一位的有41%、爱情第一位的有8%、友情第一位的有2%、事业第一位的为0%。

  根据此阶段学生的选择,可以看出在该年龄段他们对人生的取舍和对爱的需求。

  2、播放音乐视频《时间都去哪儿了》,通过从一岁、三岁、五岁的幼年阶段,到十四岁、十六岁、十八岁的青春期阶段,再到二十岁、结婚、生子这些人生阶段,表达了孩子和父母从亲昵到疏远再到理解、不舍的关系变化,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审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3、检查预习工作:请学生分享以“母爱”为主题的名言、诗句。

  (三)知人论世

  走进老舍,介绍其主要作品、成就,以及从老舍的辞世感受母子之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情感。

  (四)具体研习

  1、首先,默读更有利于学生的思考,所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并找出作者的行文思路。

  2、其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喧宾夺主,越俎代疱。安排学生以分组竞赛的形式阅读课文,对学生的坐姿、声音、整齐度提出要求,激励学生张嘴,从而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3、最后,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点评。

  4、引导学生找出时间名词,梳理时间顺序。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拍一张跟妈妈的合影。

  《我的母亲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提前安排学生准备歌曲《听妈妈的话》,上课给同学们表演,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以情入题。

  (二)具体研习

  1、为了培养学生教材中提出的单元培养能力——把握内容要点。以竞赛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找出文中表达母亲品质的语句。引导学生对找出的语句进行整合概括,让学生一一解读出母亲勤俭诚实、宽厚忍让、热情真诚、坚韧刚强的品质。

  3、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并归纳母亲对“我”进行了怎样的“生命的教育”,感受母子传承。

  (三)主题升华

  这是本堂的重要环节,此环节进行的好坏决定了授课是流于形式还是产生共鸣。

  1、鼓励学生互相分享:“我的妈妈”,谈谈平时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以及今后怎么做。

  2、家是由每一个成员组成的,除了妈妈和“我”,家里还有爸爸、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角色,希望学生从爱妈妈起,开始关爱每一位家人。

  3、我们身为社会人,身边的单位除了家庭,还有班级、学校和国家,没有大家怎有小家?从课文的“小爱”推至“大爱”,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热爱祖国,引导学生做一个温暖、善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这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的生命的教育。

  (四)课堂小结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要珍惜亲情、感恩亲情。亲情是我们与生俱来、永不割舍的情感,要感激着拥有,享受并经营。

  (五)布置作业

  制作卡片,写上最想跟妈妈说的话,并送给妈妈,以增进家庭情感交流。

  四、教学反思

  1、通过充满感染力的情境设置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学着去“爱”。

  2、制作卡片环节,因为学生的能力悬殊,作品参差不齐。但是,只要用心就是最好的。

  3、在学生和妈妈的合影作业中,应考虑到个别学生是单亲家庭,或妈妈过世,可以让他们拍一张和最亲密的家人的照片。


猜你感兴趣的:

1.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

2.高一语文《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说课稿范文

3.中学物理说课稿范文

4.高一语文《牡丹亭(节选)》说课稿范文

5.高二语文《登高》说课稿范文

293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