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教学成了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篇一

  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我们对部分高中生阅读情况和教师在课堂上阅读教授的作用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阅读文本的淡漠;教师的指导行为和形式陈旧,大多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过分强调阅读理解答案的一致性和考试的模式化,忽略了阅读真正的本真意义。有的教师自身理解与文本有差异,就忽略了文本本身想要表达的内涵。这一系列问题都导致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学生吸收知识不多、个性化阅读受到限制等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高中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

  一、发挥个性,大胆想象

  传统的阅读教学也常常忽略了阅读本身的意义,也忽视了学生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而课堂也被专制化。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语文阅读知识掌握的程度和习题训练达到的水平,而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特长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形成,教师则认为是跟语文无关的事,更不会将其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完全没有自由阅读的权利。不管是学生们的个性、想象力还是创造力都受到了限制,最终导致学生阅读模式被训练成统一的模样,直到学生们对个性化阅读失去了兴趣。

  调查表明,学生们喜欢阅读但不怎么喜欢上语文阅读课,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语文教学本身的问题。首先是阅读教学的目的性太强,过于注重知识的掌握程度,完全是为了应付高考,将阅读模式化,却忽略了教育本身的目标;学生的个性化情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其次就是在教学内容上忽视了学生真正的需求,没有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是学生个体之间有差异,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来衡量不同的学生,导致了学生思考的范围存在局限性,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不到发展。

  二、尊重个性,强调多元

  事物形成的基础是由多方面组成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也是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理论基础之上的。传统理念单单靠考试成绩来区分学生智力的高低和学校教育的能力,这种传统教学其实是过分强调了逻辑思维能力,而忽略了学生身上还未被开发出来就已经被遏制了的潜能。这样就造成了部分学生虽然成绩好,但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怎么强,典型的浪费人才。

  多元智能理论主要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为中心,不同学生不同对待,在评价学生方面也是根据学生水平发展轨迹来解释的。教师会以学生各种智能为基础,让学生们在多种多样的智能情景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情景,从而激起学生各自潜在的智能,让学生们能更好地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发挥他们的想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态,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也应该有所调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有正确地对待和回应,这些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间的差异有所研究,对每一位同学的特点有所了解,同时,给予学生们相应的尊重,指导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和运用语文。

  三、呵护个性,激励兴趣

  实践证明,通过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来加强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是有效的。只有学生对某个事物感兴趣,才会想要去了解和学习。当学生自己想去学习的时候,这就能实现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在阅读时也要通过语言,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深入了解作者写作时的感情和运用语言表达的技巧,从而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通过这些见解来感染学生。

  在阅读史铁生先生的《合欢树》时,我想到了先生的另外一部作品《我与地坛》。便将两部作品结合起来,我对史铁生母子之情谈了自己的理解,又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与同学们谈了我对亲情的体验,在最后谈到合欢树象征的意义的时候,我立刻觉得“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话很适合那时的情绪。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们,会很好地激起学生们的兴趣。学生们会觉得这肯定不是一颗平常的树,它牵动着史铁生先生与母亲之间那深厚的情感。同时也让学生对《我与地坛》产生了兴趣,再一次被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情所感动,都有了自己个性化的体验。然后,老师可以在教学方面利用一些手段,这样能过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和阅读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比如,在影视作品中让学生们找到自己阅读的兴趣点,从而养成自主阅读和实现个性化阅读。

  无论是自主性阅读还是个性化阅读,都是为了让学生们感悟文本而不远离阅读的本质,也能让学生通过文本中的内容感同身受,更好地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学生通过结合自己的知识和情感在文本中与作者对话,找到最契合的衔接点,从而实现个性化阅读。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篇二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有“学习之母,教育之本”的美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可见阅读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阅读理念: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理念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为我们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那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个性化阅读呢?

  一、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兴趣表现为主动阅读和积极探索的心理倾向。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调动一切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来参与阅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系,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与阅读感悟。静态的文字无法激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多媒体的出现使得问题迎刃而解。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多种手段来传递信息、创设情境,实现了由抽象到形象,由无形到有形,由静态到动态,由无声到有声,可以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文本产生阅读的主观意愿,并表现在积极的阅读行为上。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大千世界搬上荧屏,再现于课堂,使学生身临其境,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深入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可以说多媒体为学生的多元解读与理性认识架起了桥梁。如在学习《再别康桥》一课时,我并没有直接进入作者的介绍与课文的讲解,而是用多媒体播放康桥的美丽风光,这样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用多媒体播放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相关资料,然后进行配乐朗读。优美的图片、凄婉的乐曲、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于美丽的康桥晚景中,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领略了作品的韵律美、画面美与意境美,体会到了作者对康桥真挚的爱、浓厚的情。从而激起学生了强烈的阅读的积极性,此时再让学生进行阅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二、让学生自主阅读,读出个性化见解

  鲁迅先生说过:“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阅读也是如此,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阅读行为。我们要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形成个人见解,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张扬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思绪,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来。如在学习莫泊桑的《项链》一文时,我并没有局限于以往文章主题的讲解,即讽刺女主人公的贪慕虚荣、只图享乐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认为她之所以有这样的遭遇完全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可怜与同情。在让学生精读课文后,我并没有为了维持课堂教学的秩序与教师的权威而对学生进行压制,相反我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学生发言的激情顿时高涨,有的学生认为路瓦栽夫人在丢失项链后,为了偿还债务,毅然放弃了原来的生活,辛苦劳作终于还清了债务,这表现了她的诚信、她的坚强、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她爱慕虚荣,固然可恨,但是在项链丢失的那一刻,她没有一推了之,而是以坚强的意志与辛苦的劳动,用十年的时间还清了债务,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学生的这些个性化的阅读理解,正是积极动脑,认真阅读而产生的。我们提倡个性化阅读就是提倡不要以标准答案来约束学生,而是要学生基于自身的基础知识与文化水平形成独特的见解,这正是个性化阅读的精髓之所在。

  三、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课堂是学生进行阅读,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但并不是唯一的。现代教学理论提出了大语文教学观,即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的外延,提倡要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学习空间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时间接触课堂以外的教学资源。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整合与优化各种阅读资源是搞好个性化阅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立足课堂,同时又要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课外广阔的阅读空间。课外阅读的内容更丰富,体裁更广泛。我们要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游遍大江南北,跨越历史长河,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利于学生语言的积淀,利于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形成,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具体的课外阅读中,我指导学生随时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悟,将在特定的时间让学生展开阅读感悟的交流会,使学生的思想相互交流,思维相互碰撞,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形成独特的见解。实践证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进行课外阅读,更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开展阅读活动,使个性化阅读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自觉行为与内在需求。

  总之,个性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高层次发展,它能够激起全体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提高了各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创新能力与终身阅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营造利于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想象,在阅读中感受到汉语的博大精深,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2997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