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中国古代秦汉文学作品介绍

时间: 丽仪1102 分享

  中国古代秦汉文学是指秦代和两汉文学,秦汉文学主要在辞赋、史传文、政论文和乐府诗歌等四个方面取得较高成就,在上有较为深远的作用和影响。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秦汉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秦汉文学作品介绍一、秦汉散文

  一、所谓“汉代散文”是指政论文及抒情、叙事文,汉代散文创作的主流,就文体说是政论文,就文风说,是切中时事,朴厚无华。

  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络。

  大体说,由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变而为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再变而为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再变而为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文风几经迁转。

  第一节 李斯与秦代散文

  理解;

  一、《吕氏春秋》简况。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前后,被视为杂家着作。

  二、《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吕氏春秋》文章一般都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如《贵公》。

  从文学角度看,《吕氏春秋》最大的成就是它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它在阐述某个道理和思想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

  三、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李斯,楚国人,公元前247年入秦。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拜为长史、客卿。秦统一,李斯为丞相,设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下令焚书而倡导“以吏为师”。李斯遭赵高诬陷腰斩于咸阳之市。

  李斯入秦十年,因韩人郑国为秦修灌渠事,秦大臣提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所以写了《谏逐客书》。

  四、秦刻石文的特点。

  1、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较独特。

  2、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

  3、限于刻石体制,文采不足。

  简单运用:《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这篇《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胪述秦始皇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

  《狱中上书》作者李斯。

  第二节   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识记;

  1、贾山《至言》。

  2、贾谊生平。

  西汉初期重要的散文作家,今存《新书》。

  3、晁错生平。

  与贾谊同时而稍后。《汉书?艺文志》录晁错文31篇,《上书言兵事》和《说文帝令民入粟受爵》(即《论贵粟疏》)是其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4、西汉初期散文作家枚乘着《上书谏吴王》。

  简单运用:西汉初期散文概况。

  西汉初期是文化发展的初期。这时期的散文主要是与治国有关的政论,往往针对现实问题而发,行文平实明白,同时受战国策士影响,又有纵横家的遗风。

  综合运用; 1、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1)贾谊散文往往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体现着贾谊文章气盛而情浓的特点。

  它首先说明蓄积的重要,继而指出当世生聚者少而糜费者多的堪忧状况,最后提出劝农的对策。文章紧凑严密,说理透辟。

  (2)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过秦论》是贾谊最负盛名的史论散文。

  2、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晁错散文的代表作是《上书言兵事》和《论贵粟疏》。

  (1)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2)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第三节  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理解; 1、汉中后期散文大势:出现了言秘称经,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的新特点。

  2、董仲舒及其散文。

  董仲舒,是《春秋》公羊学派的大师,景帝博士。主要散文作品有《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3、刘向生平。

  刘向,字子政,初名更生。出身皇族。一生曾三度入狱。刘向是西汉着名的经学家和目录学家。

  刘向奏疏文的行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结构平整,逻辑清晰,往往先以正论开篇,继之以反证,然后总结观点,最后落脚在针对的时事之上。

  刘向写了《战国策叙录》。

  4、识记:西汉中后期,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杨恽的《报孙会宗书》,叙写人个情志,表达社会生活感受,情感浓郁,个性鲜明。

  5、桓宽的《盐铁论》

  桓宽的《盐铁论》以史为鉴,真切时事和政策,全书全用对话体,简洁犀利,文风质直平实,缺少汉初政论文的气势,个别章段情浓气盛。

  简单运用: 《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

  《新序》十卷和《说苑》二十卷是刘向散文的代表作。两书都是采集群书中的逸闻锁事编撰而成,寓含劝戒训教之意。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对后来的文言小说有不小影响。

  第四节  东汉散文

  理解: 1、东汉散文大势:

  有着求实的鲜明倾向,有激情,也颇具文采。

  2、桓谭及其《新论》。

  桓谭,字君山,着《新论》29篇,赋、诔、书、奏26篇,多佚。保存最完整的是载于《后汉书》本传的《陈时政疏》和《抑谶重赏疏》。

  3、王充。王充,今存《论衡》85篇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对汉世以来的阴阳灾异、河洛图谶以及今文经学学风、俗儒品格等给予有力的批驳。

  4、仲长统。 仲长统着有《昌言》。

  简单运用:

  1、王充散文的特点。请以具体作品说明。

  (1)王充在《论衡》的《对作》、《自纪》、《艺增》、《超奇》、《佚文》等篇中,提出疾虚妄而立实诚、反华伪而倡实用、斥模拟而贵独创、排晦涩而申通俗等写作主张。如《艺增篇》批语世俗中言过其实的现象。

  (2)在崇实的同时,也主张独创,而且也并不反对文辞的各具特色。

  (3)文章有时也写得繁冗累赘。

  2、仲长统散文的特点。

  (1)崇尚衫,充满变革的思想,如《理乱篇》。

  (2)文风较为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如《昌言》。

  (3)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有的文章也写得潇洒美丽,如《乐志论》。

  秦汉文学作品介绍二、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

  第一节 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

  综合运用;

  1、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心态。

  司马迁,字子长。

  创作心态:

  (1)史官世家的出身,对司马迁的一生影响甚巨。一方面,家族浓厚的文化气氛,使他从小就得到优良的文化熏染。另一方面,“司马氏世典周史”的家族荣誉,令司马迁甚感自豪。(2)在司马迁的思想中,还有一种“圣人”情结。司马迁的家族荣誉感所激发的着史的强烈愿望,因于这一“圣人”情结,而升华为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他存在的命脉所在。

  (3)“李陵事件”使身被腐刑的司马迁愤怨已极,痛苦不堪,也激发了他“发愤着书”的决心。

  从司马迁的出身、经历、思想心态来看,他写作《史记》有内外不同的动因。基于家族荣誉感而激发出来的强烈的着史愿望,和他胸怀大志的“圣人”理想,是他着述《史记》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动;“李陵之祸”所激发的“发愤”情绪,是他着述《史记》的外因,这个遭遇使他对历史本质的认识更为深刻。

  2、《史记》的成书和体例。

  司马迁遍览经史,亲自调查,网罗一切可以获取的史料,考核编排,写成了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规模宏大的《史记》。

  司马迁创造了纪传体的通史,开创了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是全书的纲领;十表,依年月摘记大事;八书,载录文化、经济、制度;世家,记载王侯各国状况;列传,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本纪、世家、列传是《史记》的核心部分,十表、八书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形成对核心的补充。通过这个有机的结构体,司马迁实现了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写作初衷。

  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综合运用:《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一. 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

  第三节  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一、班固及其《汉书》

  理解: 1、班固生平。

  班固,字孟坚。班固用二十多年时间,写成《汉书》的大部分。其“八表”和《天文志》,由班因的妹妹班昭和学者马续补作而成。建初四年,受命撰集论议之言,写成《白虎通德论》。有《班兰台集》十七卷。

  2、《汉书》简况。《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事年代起自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翔实记录了西汉一代229年的历史。其体例为本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

  简单运用: 1、班固与司马迁史学思想与写作的区别。

  班固着史,和司马迁的“私作”不同,直接受到皇家意志的限制。在思想上,《汉书》站在刘汉王朝的立场,坚守儒家思想正统。对一些人物的评价与《史记》有较大差别。在写作上,《汉书》不像《史记》那样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而是更加平实客观,冷静翔实地照录史实。

  2、《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

  《汉书》不少人物传记,能够摹声绘形,传达人物的神貌和性格。《汉书》中《李广苏建传》中对李陵、苏武的刻画就十分精细。李陵兵败降匈奴。昭帝时,派李陵故人任立政出使匈奴,伺机招回李陵。任立班与李陵相见的叙描,表现人物的神情和微妙心理,非常细腻。两次想见,第一次因为单于设宴,双方不得交谈私事,任立政只能以眼神和动作暗示。第二次相风,老朋友可以一叙衷情,但中间又插进个卫律,于是,立政婉言侧敲,李陵优心忡忡。班固把这个场面,写得曲曲折折,回旋细腻,极能传神达意。

  二、《吴越春秋》及其他

  识记: 1、东汉时期,以赵晔《吴越春秋》和袁康《越绝书》最为知名。

  理解: 《吴越春秋》与《越绝书》异同。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这两部杂史都记载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内容有很多相同。它们在写作上有一些共同特点:记录基本史实而外,还虚构了一引起荒诞离奇的故事,也采用了不少神话和民间传说,与后世的传奇小说相近。二者的不同之处:如《吴越春秋》前后连贯成篇,《越绝书》还有地理、占气等专篇。从文学视角来看《吴越春秋》似较《越绝书》更具文学性。

  简单运用: 《吴越春秋》内容及写作特点。

  《吴越春秋》的前五卷,记叙吴国历史。主要内宾是记叙吴子胥去楚奔吴和破楚报仇的史实。后五卷,记叙越国历史。主要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以灭吴雪耻的故事。

  写作特点:

  (1)在记录历史中加加入虚构和传说,编写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的故事;(2)刻画人物手法的细腻传神;(3)忠正耿介的伍子胥、深谋远虑的范蠡等成功的人物形象,都在不同方面对后世创作历史演义人物传奇类叙事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汉文学作品介绍三、汉代辞赋

  理解: 1、汉赋发展脉络。

  ①汉代的辞赋他两种类:一种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一种以状物为主,铺排摹绘,夸饰文采。②到东汉中后期,汉赋出现了一种句法类于大赋但篇幅比较短小,铺叙摹绘的成分减少而抒情成分极大增加的赋作。③整个汉代辞赋创作沿着两条线索发展:一是“辞”或“骚”体类作品时时出现,延续不断;二是赋体文学的兴起、发达和演变。

  2、汉赋溯源。

  赋,是一种特殊的文体。特别是楚辞和先秦(尤其纵横家)散文,它们抒情、说理比物连类、夸饰铺排、惊采绝艳表现特色,往往设为主客辩难的体式,都成为汉赋模式化的表现特征。

  “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第一节  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

  识记:贾谊是汉代第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他的骚体赋作,代表作《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

  简单运用: 1、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1)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辞作的重要特色。

  (2)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鵩》二作都直抒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总之,贾谊的辞作,把创作的根柢牢牢植入时代、政治和人生之中,抒发真切的感受,言说真诚的志愿,情浓意真。他承继了屈原的创作精神,又溶入时代新的内涵。在艺术表现上,则比较质朴少致。其作品的形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

  2、与贾谊时间最近、创作倾向相似的是严忌,今仅存其《哀时命》一篇。

  标志着枚乘开创大赋的典范作品是他的《七发》。枚乘便按照听琴、饮食、跑马、游览、田猎、观涛以及“方术之士”的妙理高论七个方面,层层铺叙,启发太子,最终使太子“霍然病已”。

  3、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标志着枚乘开创大赋的典范作品是他的《七发》。枚乘便按照听琴、饮食、跑马、游览、田猎、观涛以及“方术之士”的妙理高论七个方面,层层铺叙,启发太子,最终使太子“霍然病已”。

  这篇作品以下几个方面体现着大赋文体的基本形成:

  ㈠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

  ㈡《七发》完全失去了作者自我的真情实感。

  ㈢在遣词造语方面,而向了繁难和华丽。

  ㈣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第二节  司马相如 杨雄

  1、开创大赋的是枚乘,把大赋创作推向高峰的则是司马相如。

  2、司马相如生平及作品篇目。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今成都市)人。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相如告病免官。武帝即位,喜好辞赋,相如因得武帝召见,续作《上林赋》。后来奉命使巴蜀,后因病免宫,退居茂陵卒。今存《子虚》、《上林》、《哀秦二世》、《大人》四篇。《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实为一篇,称为《天子游猎赋》。

  3、《天子游猎赋》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

  从创作意图看,《天子游猎图》是要讽谏,但这一讽谏之意在整个作品中并不突出。作

  品对天子的讽谏之意,乃是采取反言正出的曲折笔法写就,这便使讽谏往往成了颂扬也

  冲淡了作品的讽谏意图。《天子游猎图》存在着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的反差,讽谏意义

  比较薄弱。

  4、《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

  (1)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

  (2)空间的极度排比。一是片面使用空间排比。二是使空间的排比发展到极限。

  (3)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4)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

  《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

  5、司马相如的小赋《长门赋》很有抒情色彩。

  6、扬雄生平及赋作。

  扬雄,字子云。《蜀都》、《甘泉》、《河东》、《校猎》、《长杨》五篇大赋,是扬雄辞赋的代表作。

  7、扬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①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

  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②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③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其次是“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方式。

  第三节 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

  1、董仲舒的《士不遇赋》,直接抒发内心的郁愤。汉武帝的《李夫人赋》,是一篇情思浓烈的怀人之作。刘歆的《遂初赋》是西汉后期值得注意的一篇辞作。《遂初赋》是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

  班婕妤的《自悼赋》,抒写自己从入宫到遭贬过程中的心态变化和感受,深刻而细腻,十分感人。

  孔臧的《杨柳赋》、《蓼虫赋》,是西汉中期比较优秀的咏物小赋。

  代表作《洞箫赋》是王褒以箫自况、抒发情思的作品。

  2、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洞箫赋》以箫自况、抒发情思。《洞箫赋》在写作上有值得重视的贡献:

  (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作者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中。

  (二)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画,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作者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三)《洞箫赋》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别。

  3、东汉赋创作大势。

  东汉时期,辞赋仍然有骚体和赋体两种类型。骚体如班彪《北征赋》,赋体创作有明显变化,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是其代表。东汉中期以后,以张衡《归田赋》为发端,赋体向抒情小赋的方向发展。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

  4、班彪的《北征赋》模仿前汉刘歆《遂初赋》的痕迹比较明显。

  冯衍《显志赋》,是他免官回归故里后所作。叙写“时俗险厄”的悲愤之感和家门不幸的愁思,表达他隐居高蹈的志愿。这篇辞作受屈原影响较大。

  蔡邕的代表是《述行赋》。

  5、论述班固《两都赋》

  《两都赋》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结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形胜巨丽,铺叙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表达了作者尊崇礼仪制度而排斥形胜奢华的思想。《两都赋》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新的内涵。

  (一)在赋的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田猎、山川、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

  (二)在谋篇布局上它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摹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

  (三)《两都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笔法,以及鸿篇巨制的规模都还有模仿司法相如的显着痕迹。

  赵壹《刺世嫉邪赋》。《刺世疾邪赋》激烈地抨击时政,直抒愤激情感,毫不掩饰,在汉赋中实为罕见。

  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一)张衡的《二京赋》在谋篇立意上虽然基本是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二京赋》的规模、容量和篇幅都超过前人,成为汉代京都赋的极致。 (

  二)张衡的《二京赋》,是汉代大赋的绝响。其《归田赋》又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描写回归山水田园后悠然逍遥的生活,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

  (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秦汉文学作品介绍四、汉代诗歌

  第一节 乐府民歌

  乐府的名称、分类和汉代的乐府诗歌

  1、“乐府”源流。

  “乐府”,本是上古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西汉初期,已设有乐宫。官分为太乐令、乐府令两个官职,太乐令掌管雅乐,乐府令掌管民间俗乐。东汉掌管音乐的机构,一是太予乐暑,一是黄门鼓吹署。魏晋之后,人们把乐府演唱的诗歌也即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

  2、汉代乐府机关职能。

  乐府有采集民间歌诗、组织文人制作以及负责演唱等职责。

  3、乐府诗歌分类。

  ①  蔡邕把汉乐府分为四类:大予乐、周颂雅乐、黄门鼓吹和短箫铙歌。

  ②宋人敦茂倩《乐府诗集》分乐府诗为十二类:效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

  4、汉乐府民歌的保存。

  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的《效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杂歌谣辞》几类之中。两汉乐府中的精华是民歌,它们大多保存在《乐府诗集》的《相和歌辞》之中。

  5、汉代乐府民歌的文学成就。

  (一)汉代乐府民歌反映现实,感情真挚浓郁,风格平实朴直。

  (1)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

  (2)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十五从军行》

  (3)讥刺达官显贵的诗。如《鸡鸣》

  (4)对后代诗歌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那些抒写爱情、婚姻的民歌。如《上邪》

  (二)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许多民歌都有情节,有的还描写了人物的形象。

  第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抒胸臆的作品,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

  第三, 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汉乐府民歌在形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从总体的发展趋势看,汉乐府民歌由杂言渐趋向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

  6、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汉代乐府民歌反映现实,感情真挚浓郁,风格平实朴直。

  (1)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如《东门行》

  (2)反映人民厌倦战争。如《十五从军行》

  (3)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

  (4)对后代诗歌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那些抒写爱情、婚姻的民歌。如《上邪》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7、《孔雀东南飞》简说。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来被《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孔雀东南飞》有353句,是乐府诗歌中最长的叙事诗。它叙写一对恩爱夫妇受到礼教的逼迫而分离,终于双双殉情的悲剧故事。

  第二节 五言诗的起源

  1、班固的《咏史》,歌咏文帝时孝女缇萦自请为婢以赎父罪的故事。

  2、 应亨的《赠四王冠诗》,写对四个妻弟加冠的祝贺。

  3、五言诗的起源与形成。

  《诗经》少数诗章已出现半章或全章五言的诗句。到战国期间,民歌中也偶见五言的形式。西汉是期的一些歌谣和乐府诗歌,五言的成分很大。到东汉,乐府诗歌里就出现了成熟的五言诗,如《陌上桑》、《十五从军征》。

  有作者可考且信实的五言诗,最早是东汉前期应亨的《赠四王冠诗》,班固的《咏史》。班固之后,文人五言诗渐渐增多,如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三首,标志着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

  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及其他

  1、《古诗十九首》释名及作者。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2、《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是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1)《古诗十九首》的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

  (2)《古诗十九首》还表现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

  (3)《古诗十九首》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

  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第一, 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

  第二, 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

  第三,《古诗十九首》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能够形成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比兴手法的运用,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的作品,如《西北有高楼》。

  第四,《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传神达意,意味隽永。

  《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但不乏精警凝练。较多使用叠字。

中国古代秦汉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秦汉文学是指秦代和两汉文学,秦汉文学主要在辞赋、史传文、政论文和乐府诗歌等四个方面取得较高成就,在上有较为深远的作用和影响。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秦汉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秦汉文学作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648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