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时间: 凤梅1137 分享

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即将到来,同学们要为语文期末考试做好复习准备。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基础选择题(15分,每题3分)

  1、下列各项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弄( lòng)堂 箕(jì)踞 衣钵(bǒ) 不容置喙(huì)

  B.粳(jīng)米 修葺(qì) 泥淖(náo) 蓊(wēng)蓊郁郁

  C.渐(jiān)染 韶(sháo)光 轻佻(tiào) 涸(hé)辙之鲋

  D.遗(wèi)施 鞭笞(chī) 濯(zhuó)足 夙(sù)兴夜寐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

  A.辩护 编纂 再接再历 陨身不恤

  B.斑驳 笔杆 前仆后继 一枕黄粱

  C.授权 幅射 首曲一指 稗官野史

  D.妇孺 演绎 义愤填赝 焕然冰释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妖童媛女 (美好的) 匪我愆期 (拖延)

  以我贿迁 (财物) 靡室劳矣 (无、没有)

  B.敛裾 (衣襟) 忍尤而攘诟 (责骂)

  对酒当歌 (对着)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皇上)

  C.少假借之 (宽容、原谅) 之沛公军 (到)

  失其所与 (给)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看见)

  D.彳亍 (走走停停的样子)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见)

  女也不爽 (爽快) 长太息以掩涕兮 (眼泪)

  4、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是我们的________。

  ②爷爷经常想起他那一段忘不了的______往事。

  ③他没有___上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_______这次又犯下了类似的错误。

  A.权利 心酸 在/以至

  B.权力 辛酸 从/以致

  C.权利 辛酸 从/以致

  D.权力 心酸 在/以至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名作,因此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

  B.狄更斯出身寒微,幼时家贫。童年不寻常的经历使他早熟,早慧,亲身体验了社会底层人们的不幸,对他的文学事业大有益处。

  C.正是这一误会,使作者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读者读到这里难道不是不比没有误会更受感动吗?

  D.胡适写自己的母亲是“慈母兼严父”,写出了母亲独特的品质,不仅懂得如何教孩子做人,而且懂得如何爱孩子。

  二、文学名著阅读(3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老太爷病逝,陈姨太等人请巫师到家里捉鬼。晚上,高家关紧所有门户,巫师在院子怪叫着跑来跑去,到病人的房里跳着、叫着。第二天滑稽戏又在预定的时间开演,觉民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家》)

  B、高老太爷要把鸣凤加给孔教会的冯乐山,但鸣凤因深爱着觉慧而不愿意。她去找觉慧,而觉慧因为赶着写稿,没有听完鸣凤的诉说就把她支走了。当觉民把鸣凤的事告诉觉慧时,觉慧冲出门去寻找鸣凤,但鸣凤已投湖自尽了。(《家》)

  C、爱斯梅拉达被押到广场行刑,弗比斯不敢站出来证明爱斯梅拉达的无罪。加西莫多从教堂里冲了出来,打倒了刽子手,把爱斯梅拉达高举肩头,跳进教堂,并将她安排在钟楼塔顶。(《巴黎圣母院》)

  D、加西莫多看着被绞死的爱斯梅拉达,悲痛万分。他终于明白克罗德就是害死爱斯梅拉达的罪魁祸首。他抑制不住怒火,把克罗德从顶楼上推了下去。(《巴黎圣母院》)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

  读下面文段,完成7—9小题(9分,每题3分)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扎。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助 。

  B.诚能得樊将军首 诚:确实。 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C.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假如没有。

  距关,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

  D.唯君图之 唯:唯一 素善留侯张良 素:一向

  8、下列四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夫晋,何厌之有? 大王来何操?

  B.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此亡秦之续耳。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若属皆且为所虏。 奉卮酒为寿。

  9、下列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秦兵旦暮渡易水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朝济而夕设版焉。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节选课文的两段文字,做7—9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0.这两段文字分别描写的内容是:( )

  A.塘上月色 月下荷塘 B.月下荷塘的荷与水 月的光和影

  C.月下荷塘 塘上月色 D.月下荷塘的荷与风 月下荷塘的花与树

  11.第一段文字描写叶下流水时,用的词语是“脉脉”而不是“静静”,这样写的好处是 ( )

  A.写出流水含情,与荷的艳丽形成对比。

  B.写出流水悄然,衬托荷的柔美风韵。

  C.写出流水悄然,与荷的艳丽形成对比。

  D.写出流水含情,衬托荷的柔美风韵。

  12.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自然段是按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顺序来写的,第二自然段则是由光写到影。

  B.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讲,本文通过对荷塘和月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淡淡的喜悦的心情。

  C.“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的“泻”突出了月光的皎洁。

  D.两段文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将景物表现得淋漓尽致,还用了许多叠字,使文章音节和谐、文气舒展。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13—15题(9分,每题3分)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①,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②。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释:①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②军谋祭酒:官职名。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奇士去之 去:到……去

  B.下车即缮其甲卒 缮:整治

  C.时人常以为宿构 宿:夜晚

  D.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垂:留传到后世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乃之荆州依刘表 B. 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纵一苇之所如

  C. 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 D. 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不敢兴兵以拒秦王 因人之力而敝之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粲备受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当时“一坐皆惊”的原因是王粲才华出众,连蔡邕都愧叹“吾不如也”。而荆州刺史刘表却不很看重他。

  B.荆州刺史刘表去世之后,王粲劝说刘表之子刘琮归顺曹操,因劝降有功,曹操封王粲为丞相掾,并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指出袁、刘二人在人才使用上都存在严重不足,进而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

  D.王粲博闻强记,碑文过目不忘,擅长撰写文章,提笔一挥而就,不用再做修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5分)

  六、翻译(共10分)

  16.翻译课内文言文阅读中的下列句子。(每句2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17.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中划横线的句子。(每句3分)

  (1)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3分)

  (2)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七、名句与文学常识。(每空1分,共10分)

  18.名句默写

  1.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岁食贫。《氓》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3.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4. 微风过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荷塘月色》

  5.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_______。《涉江采芙蓉》

  19.文学常识填空

  1.《大卫•科波菲尔》作者是英国的

  2.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是我国诗歌___________的源头。

  八、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

  秋词(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初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①嗾(sǒu):教唆人做坏事的人

  20.古人诗文多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本诗也是如此吗?请就本诗的前两句作具体分析说明。(3分)

  答:

  21.作者在诗的结尾引入“春色”,有何用意呢?请作简要回答。(3分)

  答:

  九、现代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5题。

  又见荷塘月色(吴兆民)

  ①今晚上,我终于来到了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

  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年,把眼前的荷塘尽情倾洒。

  ③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

  ④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水里的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边一列高高土坡,密植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不时瞟我一眼。

  ⑤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走过莲桥,拐过小弯,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地平展展的,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碑石,记载着近春园历史。后面小土坡上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彩,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邈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

  ⑥七十五年前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默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却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去监督你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但这反而衬托出你的崇高,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

  ⑦这样想着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

  ⑧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绿色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

  ⑨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融入现代文明民族还要不要气节?现实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作否定性回答。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尚且坚守操节,洁身自好,成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有自我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七十五年前那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回复我们人本性的一剂良药。

  ⑩荷塘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清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采,却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

  22.请简单赏析“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是对故人的怀念吧。”一句。(3分)

  答:

  23.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根植”与“移植”能否互换?请说明理由。(5分)

  答:

  24.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分条概述“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中“不能释怀”的内容。(6分)

  答:(1)

  (2)

  (3)

  25.作者在第⑨段中说的“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的人的本性”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这是“陈旧而永恒的人生命题”?(5分)

  答:(1)

  (2)

  十、作文

  26.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按要求作文:(60分)

  下面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在2009年写的一段微博,阅读这段材料,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题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因此偶尔有人说我是活在世外桃源,语气中不免流露了一点讥讽,仿佛这全是出于我的自娱甚至自欺。我颇不以为然。我既非活在世外桃源,也从不相信有什么世外桃源。但我相信世间桃源,世间确有此源,如果没有恐怕谁也就不想再活。倘此源有时弱小下去,依我看,至少讥讽并不能使其强大。千万年来它作为现实,更作为信念,这才不断。它源于心中再流入心中,它施于心又由于心,这才不断。欲其强大,舍心之虔诚又向何求呢?

  (注:史铁生1951年出生于北京,21岁时瘫痪截肢,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

  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1、D A、箕(jī)踞 衣钵(bō)B、泥淖(nào) 蓊(wěng)蓊郁郁C、轻佻(tiāo)

  2、B A、再接再厉 殒身不恤 C、辐射 首屈一指 D、义愤填膺 涣然冰释

  3、A B、陛下:殿前的台阶 C、失其所与:结交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表被动D、秦之遇将军:对待 女也不爽:差错,过错

  4、C 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辛酸:比喻痛苦悲伤的(经历);心酸:心里悲痛。“在”:表时间、处所、范围;“从”:表示事情的来源。“以至”所连接的因果有由此及彼的延伸关系,含有“一直到”的意思;“以致”所连接的大多是不好的结果,有“从而导致”的意思。

  5、B A成分残缺“丁香”;C否定词误用,“不是不”改为“不是”;D逻辑错误,递进不当

  6、A(“病逝”应该是“生病”;“挺身而出”的是觉慧而非觉民。)

  7、C A济:渡河B 诚:如果 D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8、D A均为宾语前置句B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C均为判断句D前为被动句,后为省略句。

  9、D ABC均为名词活用为状语D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10.C 11.D 12.C 13、B

  14、C A乃:于是/竟然; B之:代词他/主谓之间;C以表示来,目的;D因:于是/依靠

  15、A “一坐皆惊“的不是他的才华,而是他年幼,容状短小。

  16、翻译课内文言文阅读内下列句子:

  (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他。(“定语后置句”1分,“白衣冠”1分,“大意”正确1分)

  (2)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了有德行的人的心意,希望您改变对策。(“穷困”1分,“更”1分,“大意”正确1分)

  17、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中划横线的句子:

  (1) 十七岁时,司徒征召为僚属,皇帝又下诏任命为黄门侍郎,由于长安局势动乱,都没有到任。(“除”1分“就”1分“大意”1分)

  (2) 来荆州避乱的士子,都是海内的豪杰;刘表不懂得任用他们,所以国家危难而无人辅佐。(“判断句”1分“所任”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不同常人。当时蔡邕才学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权重,经常车马满巷,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给他。”十七岁时,司徒征召为僚属,皇帝又下诏任命为黄门侍郎,由于长安局势动乱,都没有到任。后来王粲就到荆州去依附刘表;刘表因为王粲其貌不扬,身体瘦弱,行为又不拘小节,不很看重他。刘表死后,王粲劝说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太祖。太祖任命王粲为丞相掾,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大祖在汉水边摆设酒宴。王粲举杯祝贺说:“当今袁绍在河北起兵,倚仗人数众多,立志兼并天下,不过袁绍喜欢招纳贤人却不能重用,因此有奇才的人离开了他。刘表在荆州从容不迫,静观时局变化,等待时机,自己认为可以效法周文王,伺机夺取天下。来荆州避乱的士子,都是海内的豪杰;刘表不懂得任用他们,所以国家危难而无人辅佐。明公您平定冀州的时候,一到那里就整顿军队,收纳那里的豪杰任用他们,来驰骋天下;到了平定江汉地区之后,又使用那里的贤人豪杰并分别安置职位。使天下归心,希望您的到来使社会安定,文治武功一并使用,英雄能够全部施展才能,这是三王的作法阿!”后来王粲被提升为军谋祭酒。魏国建立之后,被任命为侍中。王粲学识渊博,询问他没有不能回答的。当时原有的礼仪荒废松驰,举建制定各种制度,经常是王粲主持的。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看人下围棋,棋局乱了,王粲替他们恢复原来的棋局。下棋的人不相信,用头巾盖住棋局,让他用另一副棋摆棋局。用来互相比较,一道也没错。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的好。王粲擅长写丈章,一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了。

  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8、19、略

  诗鉴20.不是。本诗开头两句选取“山明水净”、树花“初浅黄”等景物进行描写,渲染出了一幅秋高气爽而又色彩绚丽、充满生机的秋天景象,(1分)诗人写“秋”一反悲凉寂寞之情,表现出了诗人昂扬乐观的态度和高雅闲淡的情韵。(1分)

  21.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衬出诗歌的意旨(答“拟人”亦可),(1分)即秋天可以使人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1分)

  阅读22.答案示例: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借杨柳表达了作者对朱自清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充满了人情味。(3分)

  23.不能互换, “根植”是说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优美的景色已在读者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3分)“移植”是说“我”对“荷塘月色”的意境作了别具匠心的处理。(3分)

  24.(1)朱自清以自己的生命实践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2分)

  (2)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应该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2分)

  (3)融入现代文明的现代社会还需要坚持操守和气节。(2分)

  25.(1)自觉固守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3分)

  (2)旧时代的人要面对这一问题,新时代的人同样要面对并回答这一问题。(3分)

  十、作文(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猜你喜欢:

1.高一上学期语文必考复习题

2.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

3.2015-2016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4.2017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5.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383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