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语文考试如何拿到高分

时间: 曾扬1167 分享

  所谓“2018最难高考年”来得如此猛烈!高考语文题目一公开,考生和网友就炸了锅,用一句话来形容今年的考题:所有人都喊难。

  语文学习方法

  高考语文到底有没有变难,专家这样说:

  今年的客观题数量、分值有所增加,这种设计调整,使考生的书写总量有所下降,但阅读总量尤其思维含量并未降低,试卷的整体难度与往年大体持平。但语文考试发生变化,是大势所趋。

  语文、教学及考试将发生变革

  不要打无准备的仗!

  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曾痛斥:语文凭什么要给数学让路?未来语文将成为中高考的杀器,高考要实现15%考生做不完卷子。

  高考语文阅读题的选文范围,将会远远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认知范围。难度、深度、广度,全面向学术级、经典级看齐!

  只看课本和《读者》,别说高考语文,中考语文都应付不来!

  清华大学教授王文湛:“今后高考主要考语文,因为要考两次,数学降低难度,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语文主要在作文。”

  仔细看过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卷Ⅱ、卷III后不难发现,所谓的“难”集中在3个方面:

  阅读能力差=做不完

  “题目太多、字数太多根本做不完!”让很多考生叫惨连天。他们正是温儒敏教授口中说的“15%的人”。

  翻开今年的高考试卷,乍一看满满都是文字,整个语文卷面文字量大增,这是趋势!

  大家注意了,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去年说的“高考变革”已经实现,所有题目都在默默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能力。阅读不行卷子根本做不完。

  不读名著=不会做

  感受下2018北京高考卷微作文题目(10分):

  网友叫苦连天,但有资深语文老师却认为:这10分是送分题。

  早在2017年1月10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就已经公布:2017年高考北京卷的《考试说明》将出版,且今年北京高考语文首次将《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这六部名著纳入必考范围。

  虽然名著高考一直在考,但以前不过是问问作者、年代等“背诵题”,哪怕你不读书,只要记下这些要点就不会太丢分。

  请看看今年北京语文卷的考法: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这样的问题,试问:如果没读过名著,怎么答?

  不积累古诗文 = 重点变二本

  不管是全国一卷二卷还是三卷,单古诗文考察就占34分;而北京卷文言文+古诗文的考察分数高达44分!也就是说在北京高考语文卷中,【文言文+古诗文+名著】占到了54分的比例!

  这分数意味着什么?拿到它,大专变本科、二本变重点、211变985。

  但如果不读古诗文、不看名著,这几十分怎么拿?不得不说,高考语文变难了,因为它不再只考课本和文学常识,而是在考学生的阅读量、阅读能力!

  语文为王,不再是口号!

  从近年各地高考出题趋势来看,“大语文”概念非常突出,课外拓展内容增多,重视传统文化积累,对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思维思辨能力要求提升;而中高考改革后强调的综合素质,与“大语文”的内蕴关系密切。

  从明年下半学期开始(2019年9月),全国中小学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整个小学6年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年20篇左右。

  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体裁从《诗经》到清诗,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不仅如此,语文在各学科间的重要程度也已经凸显。

  (来自财经网2018年5月讯)

  看看高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学科重要程度的变化、还有这几年爆红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语文节目…所有现象都在告诉我们:

  国家层面,正全所未有地把语文这个学科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

  苏步青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曾经说过:“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考试,我的意见是第一课堂就考语文,考后就批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重视语文学习已是大势所趋。

  高考语文已经向我们放出信号,这3件事不得不做:读名著、积累古诗文、学写作。

  语文学习方法也要因时而变

  家长与学生不要太紧张,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帮助孩子认识语文、重视语文、学好语文。

  学语文不仅靠技巧,更靠思维

  有些同学尤其是男同学,认为万物有规律,所以总是把希望寄托于训练,希望题海锻炼出自己逢考必胜的能力。男孩子往往喜欢通过大量训练熟能生巧之后,做题势如破竹的感觉。

  但是语文绝对不是技术,学不好语文也不是没有掌握什么神秘的“语文技巧”。

  不否认,语文的考查形式是试卷,应试是有一定技巧的。但是如果抱着“语文是个技术活”的心态,盲目勤学苦练,题海战术。

  除非能准确无误的押对考题,否则这个方法绝对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成绩。

  提高语文成绩绝对绕不开提高语文素养。如果没有语文素养,一切答题技巧都是无用,流于表面,只能撞大运。

  所以一定要明确语文素养是打底的“九阳神功”,打好底子,不急功近利,不盲目进行大量练习,才能最终让自己的成绩“乾坤大挪移”,一飞冲天。

  不仅要看结果,更要重过程

  文学一类,却要的是形象生动,有时候常常是距离产生美,把万事弄的模模糊糊,老是有话不直说,一个现象,描写来体悟去,最后能让人沉默思考才叫本事。

  学语文的时候,不要直接记住答案,要静下心来陪书中美人“谈天谈雪谈月亮”,感受到语文深层的魅力,分数才会上得去。

  平时做题应该多注意梳理答案是怎么来的,作文立意是怎么想到的。而不是背诵固定答案套路,记忆都有什么样的作文立意。

  如果不只要做,很多学生的语文文章毫无逻辑,答案生掰硬套,没有说服力。实际上,正是他自己一心只关注结果,机械地学习,才冤枉了“语文君”!

  学语文不仅要走脑,更要走心

  有的学生用理性思维学习语文,把文章信息化,接收到了“某人写了某某”“某人语言辞藻华丽或者朴实”“某某写文章表达了他的某某情感”等信息而已。

  他不会把文字句段当作一个载体,当作一个盛满作者人生体悟和情感大餐的容器。

  “走脑不走心”的孩子真是吃亏,也许他能流利的背诵一些名人名言,好的语段;记得住哪个名人在哪篇文章写出了什么样的情感……他都认识,都记得,就是一个也不会用,一个也没有帮助他语文能力成长。因为他不懂得带入自己去体会。

  对于理性思维的孩子,不带入自我去读文章,文章中的事情永远和自己距离好远,仅仅是一个故事,仅仅是见识或者谈资。这样是学不好语文的。

  用心体会,和文章试图找到共鸣,心有戚戚焉,你就真的理解了。这是语文提高的第一步。

  学语文关系智商,更关系情商

  现在,很多语文高考题型总是不断下放到中考、甚至小升初考试,这样的趋势真是让很多老师家长着急上火。很多高中情感能力的问题也是逐渐渗透。本来孩子就还没懂事儿,这可怎么是好?

  其实,情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给一个合适的环境,孩子自己发展成长出来的。所以这方面,家长朋友们要多多思考。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立事早”。这里的穷,其实指向的是孩子的经历。所以导致现在孩子情商低的一个原因是:经历少。

  生活经验的积累,不仅能直接为孩子积累写作素材,更能帮助他情智的成长,利于他懂得了解他人,体察他人的感受,也就更能在语文学习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到位很多问题了。

3967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