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政治学习方法 > 2017年考研的政治复习建议

2017年考研的政治复习建议

时间: 丽仪1102 分享

2017年考研的政治复习建议

  2017年的考研已经开始备考,政治的复习建议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这次的考研政治。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2017年考研的政治复习建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7年考研的政治复习建议

  (一)2018考研政治难度分析

  总体上来讲,今年的考研政治大纲稳中有变,但变动不大,对考研备考也没有太大影响,考生不用过于慌张。但是,变动小不意味着考试简单,尤其当前距离考试时间越来越近,很多同学对于政治学科的复习还没有步入正轨,这对于考研复习是非常不利的,要想在选拔性质的研究生考试中脱颖而出,必须在各门学科中都获得尽可能多的分数。这样看来,万不可轻视考研政治的难度,脚踏实地的复习才能为我们铺展通向成功的道路。

  (二)提高冲刺阶段复习规划

  第一,把握新变动,巩固再提高。基于今年考试大纲的变动,我们在秋季的复习中应该要对政治的复习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之前政治已经复习完一轮两轮的学生,秋季要重点关注考点变动的部分。

  第二,做题精细化,稳中求进步。随着考研大纲的尘埃落定,我们除了首先要熟读精编教材外,同时也要加强练习。但是,提醒广大考生,政治不做题不行,但是也不是要多做题,不要搞题海战术,而以题目的精为准。做习题的目的在于检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此做题过程中更加关注的是做错的那些题以及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同时对于可能会命制材料分析题的重要知识点要加强关键词的记忆,以便于在冲刺阶段能够熟练记忆完整知识点。

  2017年考研的政治复习策略

  一、必须购买大纲解读,认真地研读大纲

  去年九月份大纲出来以后,学长就立即购买了高教社出版的红宝书,也就是考研大纲解析,学长几乎是每一个字每一个字地认真研读了考研大纲,得益于暑假强化阶段学长的认真复习,在大纲出来以后,学长重点就可以放在对比今年的大纲和去年的大纲上,然后进行整理,网上有一些整理可能是共性的,学长建议大家根据自己复习的具体情况对于大纲看看哪些是自己的薄弱点,然后重点复习,对于大纲删减的内容完全不去复习,对于今年大纲新增的内容一定要重点关注,对于新增内容一定要用心去做好每一个知识点的归纳。在大纲出来后大纲就是我们考研政治的指路明灯,往后的复习桌子上一定不能少红宝书哦。考研帮提醒大家,2018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对比详情,请点击查看。

  二、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小伙伴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九月份了,大家一定要重视以后复习计划的制定了,因为考研又提前了,大家以后的任务肯定非常重,如果考研政治的复习没有一个严密的计划以后是乱抓一通,那么最后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具体来讲我当时的计划如下:

  1.从现在开始到10月份中旬整理大纲知识点,并查漏补缺

  大纲出来以后到十月中旬我主要做的工作是拿出自己暑假复习时候所做的笔记进一步消化,并拿出自己基础阶段还有暑假复习时候的错题本认真对比大纲看看自己的薄弱点到底在哪里,看看自己哪里复习的还不够扎实,发现问题后就要立马解决问题,不会的问题,大纲上还没有理解的知识点要立马去请教老师,在这个复习阶段一定不能偷懒,一定要对自己认真负责。

  2.从10月份中旬到11月中旬进一步完善自己考研政治的知识体系,研读历年真题

  从10月中旬开始我就更加重视考研政治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了,具体来讲我做的工作就是拿出以前自己做的思维导图进一步完善(小伙伴没有的话也不用着急,现在构建还来得及),我会把考研政治重要章节的标题都写下来,把每一章的知识都串起来,从宏观上把握考研政治,考研政治零碎知识点太多了,如果这个阶段没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话那么复习起来就很艰难了,大家一定要学会学习懂得方法。另外从宏观上把握还要重视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学长在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复习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知识点,就要思考如果考研政治从毛中特的角度会怎么考,如果从思修的角度又会怎么考。

  另外这个阶段还要重视历年考研真题的研读,一定要把近几年考研真题做透,要善于总结考研政治真题的规律,一定要注意把真题反复考察的知识点搞清楚,学长再给大家提醒,政治也要重视真题的作用。

  3.从11月中旬到考试关注整理时政热点多做模拟题进行冲刺

  从11月中旬开始大家这个阶段一定要开始关注时政热点,不仅要关注还要学会整理,考研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和时政热点是分不开的,大家一定要对重要的热点保持一个高度敏感的心,一定要形成一种能力,就是能够通过对热点的解析找到考研政治可能会考察到的知识点,学长在这里还要提醒亲爱的小伙伴们这个阶段也不能只看热点复习,还要进行进一步的查漏补缺,扫除自己的知识盲点。

  这个阶段算是考研政治的最后冲刺阶段了,一定要多给自己打气,要开始重视做模拟题了,我们上考场就是去做题的嘛。文科难道就不应该做题吗?我说,不是的。文科也要重视做题,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知识弱点,只有题做的好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具体做什么题呢?学长建议大家最后一定要做蒋中挺老师最后五套题还有肖秀荣老师的最后四套题哦,不是打广告而是谁最后不做可能吃亏哦。

  最后这个阶段大家一定一定要摆正好心态。

  2017年考研的政治五大题型解答思路

  题型一:“意义”类设问

  【特点简析】:“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等词语为题眼,要求考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所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所具有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此类设问的指向都比较明确,就是要求考生分析“意义”,所以审题的难度相对较小。但具体答题过程中要用到什么知识,或要从什么角度来分析意义,在设问中往往是没有明确说明的,要求考生能够进行综合分析,所以对考生的分析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思路点拨】:解答“意义”类设问,关键在于找到答题的切入点。一般可考虑如下四个切入点:

  一是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政治考试常见的主体有国家、人民、人民代表、公民、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另外,有时我们还可把主体扩大,如有些题目中可考虑对“农民”的意义、对“农业”的意义、对“农村”的意义、对“产业结构”的意义、对“国民经济”的意义等。总之,考虑意义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对“谁”有意义。

  二是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如“简要说明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一题,我们可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

  三是确定范围分析意义。在答“意义”类设问时,一般可考虑两个范围,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有哪些、“政治意义”有哪些、“文化意义”有哪些等小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地区”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当然,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

  四是回归教材(教材主要指两类:第一,根据当年考试大纲编写的各类对知识点讲解的基础类教材;第二,根据当年考试大纲编写的各类总结性讲义。以下同)分析意义。即把设问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

  【失误提示】:“意义”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考生往往只抓住一个切入点进行分析,极易导致漏答。其实,在具体设问当中,并不一定是一个问题一个切入点的,而是在一个设问中蕴含着多个切入点,需要我们全面考虑,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题型二:“体现”类设问

  【特点简析】:“体现”类设问往往以“体现”、“反映”、“蕴含”等词语为题眼。其设问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一是“材料是如何体现……道理的”,二是“材料体现了哪些道理”。第一种设问模式的指向比较单一,在设问中明确了所要“体现”的知识;而第二种设问模式的指向相对比较开放,一般有“哪些”两字出现。“体现”类设问实现了背景材料和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既能考查考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要求考生能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思路点拨】:“体现”类设问的解题,关键有三点:

  一是明确知识。即要明确设问中所体现的知识到底有哪些,要做到微观上准确到位,宏观上整体把握。“材料是如何体现……道理的”这类设问,易于从微观上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把握;而“材料体现了哪些道理”类设问更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宏观把握。在答此类问题时可先把相关知识在草稿纸上作出简要罗列。

  三是比较分析。对先前所罗列的知识与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弄清材料体现了哪些知识,或哪些知识在材料中得到了体现,找到一一对应关系。

  在上面三点的基础上,再把有对应关系的知识点和材料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组织成答案

  【失误提示】:“体现”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由于考生对所要求的知识不够明确,或者由于对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容易导致漏答。另外,此类问题在答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归知识、材料归材料,知识和材料没有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形成“两张皮”的现象,易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需引起重视。

  题型三:“措施”类设问

  【特点简析】:“措施”类设问一般以“措施”、“建议”、“要求”、“做”、“如何”等字、词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有关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措施”类设问能直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此类设问又是灵活多样的,从设问的方式看,既可以是直接的,即让学生直接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可以是间接的,即让学生给有关主体(如党、国家、企业、消费者等)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从考查的知识看,既可以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课外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思路点拨】:“措施”类设问的解答,可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当然,合适的角度对解此类题目是至关重要的,以下三个角度是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

  一是联系教材寻答案。我们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便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教材,看看教材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二是联系材料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要看看材料给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如材料中有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如有,就可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再如材料中有没有成功的做法,如有,也可资借鉴,提出措施,等等。

  三是落实主体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可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作出怎样的努力。

  【失误提示】“措施”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联系教材的内容学生会答得好一些,但要求学生联系材料分析的答案或落实主体分析的答案则会相对答得较差一些。这既有能力方面的原因,但更有习惯方面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练习考试中要强化自己联系材料和寻找主体的意识和习惯,而不要遇到题目,不假思索,拿来就写,这是非常有害的。

  题型四:“启示”类设问

  【特点简析】:“启示”类设问基本上都以“启示”一词为题眼,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有关信息分析出有关借鉴意义,即启示。另外,也有个别题目没有“启示”一词,而代之以“应该”一词,如“材料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但其实还是属于“启示”类设问。此类设问的基本模式是两种,一种是“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另一种是“指材料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做”。但不管是哪一种模式,都要求学生能很好的阅读材料,从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并能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分析出相关信息背后的意义来,因此对学生有较高的能力要求。

  【思路点拨】:“启示”类设问的解题关键有两点:

  一是分析材料,明确材料中的做法。对材料要全面分析,特别要是分析状态和措施两个层次。从状态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或意义有哪些,然后从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之处总结经验,从而得出“启示”。从措施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中成功的做法有哪些,不成功的做法又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启示我们可以或应该这样做,不成功的做法则启示我们不应该或不可以这样做。这就是对我们的启示。

  二是回归教材,找到知识的对应点。在上述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再回归教材,把分析得出的结论与教材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对应起来,即弄清材料对我们的启示——“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在教材上的内容到底是哪些,然后把材料与基础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即可。

  【失误提示】:“启示”类设问在解答过程中,学生极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脱离材料,只是简单地罗列教材知识,这是不符合设问要求的。一定要注意是从材料中得出启示。二是原理与方法论的相脱离,要么只写原理性的知识,要么只写方法论的内容。对于现状的分析,直接找到的往往是原理性的内容,我们在答题过程中不应忽略其方法论要求;对于措施的分析,虽然直接找到的往往是方法论的内容,但在答题过程中也应指出有关方法论的原理依据。

  题型五:“原因”类设问

  【特点简析】:“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由于问题或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某种措施或对策的出台也往往是多个主体参与的结果,而且无论是问题、现象还是措施、对策,其造成的影响(积极或消极)也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原因”类设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学生普遍感觉到难以找到有效的、相对比较“管用”分析方法,因而此类问题的得分率总是很难得到保证。

  【思路点拨】:“原因”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进行分析。常用的分析角度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是联系教材分析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教材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联系教材是分析原因的最基本的角度,很多问题通过联系教材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的。

  二是联系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重视。

  三是联系主体分析原因。一个“原因”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在具体的题目中,象党的性质和地位、国家机构的性质和组织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的素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等,经常作为一些“原因”类设问的答案出现的。

  四是联系地位分析原因。某个问题的地位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它的态度,所以,地位往往也是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方案的重要原因。因而我们在解答“原因”类设问时,可以从地位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具体到题目中,一般表现为诸如必要性、必然性、可能性、重要性等。


猜你喜欢:

1.考研政治的答题方法及复习安排

2.2017年高考政治备战怎样提高效率

3.2017考研心得体会3篇

4.2017考研心得体会3篇

5.2017考研经验分享

3750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