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中考辅导 > 2017年生物中考考试试题(3)

2017年生物中考考试试题(3)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2017年生物中考考试试题

  (2)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产生水和无机盐,施肥的目的就是给植物提供生长必需的无机盐.

  (3)花的主要结果是花蕊.豌豆从甲→丙的过程必须经历传粉和受精.受精后子房就会形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4)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一个豆荚中有多粒豌豆,说明雌蕊中有多个4胚珠.

  (5)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植株高茎和矮茎的杂实验中发现把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子一代)全部为高茎植株.因此其亲代基因一定是:DD和dd.因此子一代的高茎豌豆的基因来自杂交双方,因此其基因组成是Dd.如图所示:如果将子一代的高茎植株自花传粉,则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可能有DD、Dd、dd三种情况.在子二代中,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有两种情况,分别是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子一代中全是高茎,子二代中出现矮茎,属于变异现象.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无机盐;

  (3)花蕊;传粉和受精;

  (4)4胚珠;

  (5)变异;DD或Dd

  8.如图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内起消化作用但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胆汁 .

  (2)流经小肠的血液最先流回到心脏的[ C ] 右心房 .

  (3)当血液流经肾脏时,②内血液与③内血液相比发生的明显变化是 尿素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

  (4)图中①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有 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任写一条)

  (5)某人因车祸导致图中[b]处受伤,针对此情况,应及时进行止血处理,加压或包扎的位点是 a (填“a”或“c”)

  (6)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 激素 调节的影响.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尿液的形成;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肺,A是左心房,B是左心室,C是右心房,D是右心,②是肾静脉,③是肾动脉,④组织处的毛细血管.

  【解答】解:(1)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它能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贮存在胆囊中,通过胆管流入小肠,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不能对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只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

  (2)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

  流经小肠的该血液循环途径属于体循环,体循环的终点是右心房,所以流经小肠的血液最先流回到心脏四个腔中的右心房.

  (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不重吸收尿素,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输尿管随排出.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明显的变化是尿素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4)肺是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目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

  (5)图中b是下腔静脉,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因此,b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在a远心端结扎.

  (6)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故答案为:(1)胆汁;

  (2)C右心房;

  (3)尿素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4)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5)a;

  (6)激素

  9.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有关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探究时,设计了如图三个装置,其中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温度等条件都完全相同.装置中玻璃隔板与钟罩之间用凡士林密封,实验前,已将三个装置中的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即“饥饿”处理).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前把装置中的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

  (2)图中三个实验装置可以形成 2 组对照实验.

  (3)光照几小时后,同学们将甲、乙、丙装置内植物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发现不会变蓝的叶片是取自 乙、丙 装置.

  (4)实验后,小侯同学观察发现甲、乙、丙中培养液分别减少50mL、48mL、48mL,你认为这些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 蒸腾作用

  (5)通过多次重复本实验后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和光照时间 .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图示中的实验装置设置的对照实验是:甲与乙,变量是二氧化碳,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甲与丙,变量是光,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

  【解答】解:(1)实验前要对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如果叶片内残留有以前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实验结果就会不明显,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放到黑暗片一昼夜,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原来的淀粉消耗完后,就不会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甲和丙的变量是光照,因此图中三个实验装置:甲与乙,变量是二氧化碳,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甲与丙,变量是光,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

  (3)由于乙装置,使植物所处的环境没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乙装置内的植物由于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色.从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可以看出光照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丙缺乏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因此叶片不会变蓝的是乙、丙.

  (4)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实验后,小侯同学观察发现甲、乙、丙中培养液分别减少50mL、48mL、48mL,你认为这些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5)由此实验结果得到启示: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时间、二氧化碳的浓度.由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越大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蔬菜的产量也就越大.所以通过多次重复本实验后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和光照时间.

  故答案为:(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2)2;

  (3)乙、丙;

  (4)蒸腾作用;

  (5)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和光照时间.

  看了“2017年生物中考考试试题”的人还看了:

1.2017年中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

2.2017年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3.2017年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4.2017年中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5.2017年中考生物考试题及答案

280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