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中考辅导 > 湖北省孝感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与化学科考试说明

湖北省孝感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与化学科考试说明

时间: 惠敏1218 分享

湖北省孝感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与化学科考试说明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湖北省孝感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与化学科考试说明,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湖北省孝感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学科考试说明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等文件明确规定: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该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相关文件要求,按照2011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和现行教科书,结合孝感市本地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制定本学科考试说明。

  一、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

  化学学科的命题以国家颁布的《标准》(2011年版)设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使考试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好转;有利于高一级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选拔录取新生,引导学生毕业分流。

  二、考试命题的原则

  1.基础性原则:试题命制要紧扣《标准》,注重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

  2.导向性原则:试题按照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求,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过程与方法",促进教法和学法的根本性好转。

  3.发展性原则:考试以学生发展为本,依据《标准》,强调能力立意,注意从实际出发选取素材,考查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的水平;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际,加强科学发展和学科发展的联系。

  4.科学性原则:试题内容正确无误,表达清晰准确,设问目标明确,指向性强。试卷结构科学、合理,题量适中,难易程度符合我市教学实际。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化学学科考试根据《标准》的要求,依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下册,考查其设定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化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中考命题以化学教科书中主干知识为主,在突出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在试题容量许可的范围内,教科书中各方面的内容尽最大可能在试题中有所体现。[来源:学+科+网]

  根据《标准》的要求,化学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考查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部分,科学探究渗透于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始终。下面对各部分的考查内容和命题要求说明如下:

  (一)科学探究

  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1)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表述。

  (2)猜想与假设:能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并具有初步论证的意识。

  (3)制定计划:能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4)进行实验:能积极参与化学实验,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并注意将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5)收集证据:学习运用多种方式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具有较强的实证意识。

  (6)解释与结论: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能对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到正确的结论;初步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7)反思与评价: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8)表达与交流: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与他人交流讨论时,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3.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4.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燃烧的条件。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酸、碱的化学性质。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1.我们周围的空气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4)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2.水与常见的溶液

  (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4)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

  (5)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6)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7)了解结晶现象。

  (8)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9)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金属与金属矿物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

  (2)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矿物;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

  (3)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它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3)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4)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5)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6)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7)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会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

  (3)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4)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2.微粒构成物质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认识化学元素[来源:Z+xx+k.Com]

  (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4)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5)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来源:学§科§网]

  4.物质组成的表示

  (1)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3)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4)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来源:学科网]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3)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4)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2.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3)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3.质量守恒定律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五)化学与社会发展

  1.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来源:学&科&网Z&X&X&K]

  (3)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4)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5)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6)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2.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3.化学物质与健康

  (1)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

  (3)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初步认识化学学科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4.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1)认识处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必要性及一般原则。

  (2)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3)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4)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理化分科合卷,分为物理部分和化学部分。其中化学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2.化学部分试卷结构:一、选择题(四选一)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占40%;二、填空题4-5个小题、约18分;三、实验探究题1个小题、约7分;四、计算题1个小题、约5分,以上三个大题共占60%。预计难度系数在0.60左右,其中易:中:难比约为6:3:1。

  五、补充说明

  1.为对接新高考,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文件精神,试题将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既保证容易题所占比例,又力争较难题的区分度达到理想效果,充分体现毕业和选拔"两考合一"的功能,着重考核学生掌握化学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宽度和广度,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应用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和科技发展等的联系,侧重考核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为实现初高中教学衔接,将继续在试题中设置初高中衔接知识的考点。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与高中相关知识的适当拓展与延伸,但避免盲目拔高,切忌将高中教学内容直接下放。

  湖北省孝感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与《考试说明》制定的依据

  (一)考试性质。初中毕业升学历史学科的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较为全面、准确地测量出初中毕业生在历史学科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初中阶段历史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二)制定依据。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说明》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16〕4号)、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和考试测量学的相关要求,结合孝感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实际制定。

  二、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引领学校历史教学工作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初中新课改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中考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要达到的水平,体现初中义务教育的考试性质,既重视对学生在历史知识与能力结果的考查,也重视对学生在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的考查;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有利于引导和促进课程改革,落实课程目标;有利于对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评价,并为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的新生提供依据。

  三、命题原则

  (一)思想性原则。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发挥中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试题要增加反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发展进步的内容,考察学生对我国社会现状、时事政策的了解、思考和把握,考查学生对各个层面的价值观的正确理解。

  (二)基础性原则。根据《历史课程标准》(新旧版),依托教科书并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考查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中外历史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即所有考生在学习和应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历史事实、概念、历史人物、阶段特征以及历史学科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以及基本技能,不刻意扩展考试范围和拔高能力要求。[来源:学科网]

  (三)指导性原则。发挥考试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引领作用,试题要有机渗透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及教学要求;要体现初中历史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进行考查,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融入到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中;要体现课程性质,使试题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和综合性;要注意与高中教学和高考试题的衔接,体现发展性;要体现对历史学习方法和思维过程的考查,突出探究性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四)科学性原则。考试内容要体现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试题的难易比例要适当,内容分布合理,题目的设置要起点适宜,梯度适当,从而体现出考试的效度;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或产生歧义的题目;题型的运用要体现出考试内容的特征,考试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具有较高的信度;为了使各级各类高中能够录取到符合要求的新生,试题还要有必要的难度和一定的区分度。

  (五)创新性原则。试题要从根本上体现出历史课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之一的课程特点,要在试题的设计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试题的立意要体现出课程目标,体现考试测量学的特点和学科特点,如考试内容的针对性、情景材料的广泛性、测量目标的指向性、试题类型的多样性、问题设计适度的开放性、参考答案的规范性和灵活性等。考试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教科书的文字表述,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专业化、情景化、生活化、时代化的图文材料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根据试题提供的情景化了材料和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避免出现纯识记性的大分值试题。

  四、考试能力要求和考试范围

  (一)考试能力要求

  1.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能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识读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如文献材料、图表、实物、遗址、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

  4.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5.能够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具有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

  6.能用书面方式陈述历史,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7.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和世界,具有民族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有一定面向世界的视野与意识。

  8.初步掌握中外历史的纵横联系,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源:Zxxk.Com]

  (二)考试范围

  孝感市初中毕业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托,同时体现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要求以及对实施评价的建议。鉴于参加2018年中考的学生以往所学历史教材的实际,为减轻学习负担,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中所增删的内容一般不作考试要求;教材使用岳麓书社出版的七、八年级《中国历史》和九年级的《世界历史》(旧版本)。

  考试范围是《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五个板块的相关知识。

  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

  西周分封制;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商鞅变法;老子与孔子;"百家争鸣"。

  【秦汉时期】

  秦兼并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史记》。

  【隋唐时期】

  大运河的开凿;科举制度的创建;"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与突厥、吐蕃等民族的关系;唐诗。

  【宋元时期】

  两宋的建立和灭亡;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大统一;岳飞抗金和文天祥抗元;四大发明;《资治通鉴》。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

  明清两朝皇权的集中与强化;明清时期巩固国家统一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故宫和长城;明清时期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中国近代史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虎门销烟;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化的起步、新式教育的发端和近代前期社会习俗的变化】

  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近代新式教育的发端;民国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开始;西安事变;南京大屠杀;中国军民的抗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和近代后期的科学文化名人】

  重庆谈判;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胜利;李四光、鲁迅、聂耳、冼星海、徐悲鸿等人的成就。

  中国现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与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与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战争。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王进喜、雷锋、焦裕禄与时代精神;"“”"。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等特区的发展;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邓小平理论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现代科技和社会生活】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海峡两岸关系;"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新时期人们衣、食、住、行、用、保等生活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

  世界近代史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新航路的开辟;《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近代科学、思想、文化】

  (注:新课标将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列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等战役;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来源:学_科_网][来源:Z|xx|k.Com]

  世界现代史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东西方世界】

  《凡尔赛和约》与凡尔赛体系;《九国公约》与华盛顿体系;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的对外扩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等战役;《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欧洲联合的趋势;日本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苏联模式及其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推广;苏联的改革与变化;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印度和非洲的独立;万隆会议;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概况及其影响。

  五、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历史作为考试(非考查)科目实行闭卷考试,时长50分钟,满分50分。考试成绩以实得分数计入中考总分。

  (二)试卷结构

  1.中国史占60%(30分左右),其中中国古代史约占14%(7分左右),中国近代现代史约占46%(23分左右)。

  世界近代现代史共占40%(20分左右)。

  2.试卷的能力结构

  容易题、中等题、稍难题的比例为7∶2∶1;试卷预计难度值为0.65左右。[来源:学科网ZXXK]

  3.试卷的题型结构及其考察功能

  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组成。选择题全部为单项选择,有22道,每小题1分,共22分。非选择题分为材料解析题和综合探究题二种。其中,材料解析题共有二道,每小题10分左右;综合探究题仅此一道,8分左右,这是根据历史实行单科考试的情况和学科特点而设置的一种题型,更有利于考查学科素养,也符合《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下面对各种题型的考查特点和功能进行简要的说明。

  选择题:考查内容以重要的知识和能力点为主,具有知识覆盖面大、考查功能全面、题目设计形式灵活多样、客观性强的特点。其中考查能力的选择题将占有一定比例。这类选择的题干一般以文字材料形式创设问题情景。文字材料可以是一段与历史有关的引文,也可以是一种贴近生活的现象,或者是一段史实,或者是历史认识的叙述等;另一种是以图表材料形式来创设问题情景。图表材料可以是一件(或一组)历史文物、实物、地图(形势图),也可以是历史统计表格、历史漫画、历史题材的绘画。考生要在读懂或理解了材料的基础上,根据题意在四个选项之中作出准确的判断。通过考查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结论、阶段特征、文明成果等各种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对历史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归纳、比较、概括、认识历史事物的各种能力。

  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是中考和高考历史考试最主要的题型,因为它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最能考查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根据考查的能力层级要求,一般分为两类:一类考查学生通过阅读和整理材料,从材料中直接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一类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识历史等问题的能力。

  第一类:考查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需要理顺下列关系:目的与意义、原因与结果、动因与后果、措施与作用、观点与史实等。呈现方式:通过文字或图表(各种实物图片、地图、表格、图示等)等材料,创设生动、活泼、直观的情境。材料取材广泛,可以来自不同版本的教材资源,也可以来自与学过的知识有密切关系的课外资源。材料作为解答试题的载体,而问题设计都是对课标要求内容的直接或间接考查。在命题意图上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的能力,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有些问题在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以及历史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类:考查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的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该题型主题立意鲜明,若干材料围绕一个中心议题,问题之间联系紧密,并明确规定解答方法。充分体现了材料解析题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基本特征;设问层次递进、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选择性;选择上有原始文字材料,有经过加工的文字材料,有图表材料等。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结果及相关史料)具体的分析历史问题,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历史人物或事物做出相应的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试题密切联系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体现历史人文素养;部分内容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综合性;要求有较强的文字表述能力。

  综合探究题:综合探究题是近几年孝感市历史中考新增加的一种题型,旨在通过搜集资料、构建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之有据,推理得当;学会与教师、同学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等。一般步骤是:可以用多种呈现方式整理史实,即从"点"入手进行"线"的梳理,以此构建完整的知识间内在联系;之后运用所学知识,整合学习内容,对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提升能力,同时答案具有开放性、探究性,不追求唯一,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合理推论,形成正确的结论;最后,依据主题探究将所感所悟写出来或进行提升,实现历史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

452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