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备考资料 > 高一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汇总(全)

高一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汇总(全)

时间: 惠敏1219 分享

高一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汇总(全)

  高一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汇总(全)

  1.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1).钠、铝、铁、铜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①.钠铝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钠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氯化钠,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有铝土矿。

  ②.铁铜有两种存在形式:铁的存在形式是游离态的陨铁和化合态的铁矿石(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铜的存在形式是游离态的铜和黄铜矿、辉铜矿、赤铜矿和孔雀石。

  (2)钠、铝、铁、铜单质的物理性质

  ①.颜色:块状钠铝铁单质是银白色金属,纯铜是紫红色金属;粉末状的铝和铜颜色不变,粉末状的铁屑是黑色,没有粉末状的钠,钠在空气中马上氧化成白色的氧化钠,最终氧化成碳酸钠;冶金工业中铁属于黑色金属,钠、铝、铜属于有色金属。

  ②.密度:钠的密度比水小,铝、铁、铜的密度比水大;钠、铝的密度小于4.5g/cm3是轻金属,铁、铜的密度大于4.5g/cm3是重金属。

  ③.熔点:钠的熔点低,钠与水反应产生的热量就可以使其熔化成小球;铝、铁、铜的熔点很高。

  ④.共性:不透明,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钠钾合金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铝、铁、铜可以做导线,金属的导电性:Ag>Cu>Al ;铝的延展性可以制成包装用的铝箔;铝、铁、铜可以制成各种容器等。

  ⑤.硬度:钠的硬度很小,可以用小刀切割;纯铝的硬度较小,铁和铜的硬度较大。

  ⑥.特性:铁可以被磁化,而产生铁磁性。

  (3)钠、铝、铁、铜的重要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①.氧化物的颜色:白色:Na2O 、Al2O3;黑色:FeO 、Fe3O4 、CuO;淡黄色:Na2O2;红棕色:Fe2O3。

  ②.氧化物的溶解性:Na2O 、Na2O2溶于水生成强碱发生化学变化;Al2O3 、FeO 、Fe2O3 、Fe3O4 、CuO不溶水。

  ③.氢氧化物的颜色:白色:NaOH 、Al(OH)3、Fe(OH)2;红褐色:Fe(OH)3;蓝色:Cu(OH)2 。

  ④.氢氧化物的溶解性:溶于水的:NaOH;不溶于水的:Al(OH)3、Fe(OH)2、Fe(OH)3、Cu(OH)2 ;其中Fe(OH)2溶于水变色:先变成灰绿色,再变成红褐色Fe(OH)3 。

  ⑤.盐酸盐(金属在氯气中燃烧的产物)的颜色:白色:NaCl ;棕红色:FeCl3 ;棕黄色:CuCl2 。

  ⑥.盐酸盐溶于水的颜色:无色:NaCl;黄色:FeCl3 ;蓝色:CuCl2 。

  ⑦.硫酸盐的颜色:无色:芒硝(Na2SO4 ?10H2O)、白色:白色硫酸铜粉末(CuSO4);明矾:[KAl(SO4)2 ?12H2O];绿色:绿矾(FeSO4 ?7H2O);蓝色:胆矾、蓝矾(CuSO4 ?5H2O)。

  ⑧.碳酸盐的颜色:白色:Na2CO3 、NaHCO3 ;孔雀绿:Cu2(OH)2CO3 。

  ⑨.碳酸盐的溶解性:溶于水的:Na2CO3 、NaHCO3 ;不溶于水的:Cu2(OH)2CO3 。

  (4)钠、铝、铁、铜重要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的用途

  ①.为无机框图题提供题眼:ⅰ、溶解性,ⅱ、颜色,ⅲ、颜色变化: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②.为离子共存提供判断依据:ⅰ、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黄色:Fe3+ ,浅绿色:Fe2+ ,蓝色:Cu2+ ;ⅱ、强碱性条件下不能共存的离子:Fe3+ 、Fe2+ 、Cu2+ 、Al3+ ;ⅲ、与HCO 不能大量共存(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Fe3+ 、Fe2+ 、Cu2+ 、Al3+ 。

  2.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分别与氧气、水、酸、碱、盐等物质反应的情况,了解其共性和个性

  (1)与纯氧气反应:

  ①.常温:钠变质生成白色氧化钠,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内部金属不再反应,铁、铜稳定存在。

  ②.加热:白色钠燃烧发出黄光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熔化的铝被白色氧化膜包裹不会滴落,白色铁丝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有黑色颗粒物(Fe3O4)落下,紫红色的铜加热变成黑色的氧化铜。

  说明:钠与氧气反应温度不同产物不同;铁与氧气反应的产物随接触面积、量的多少、温度高低有关。

  (2)与水的反应

  ①.常温:只有钠能与水反应;铝、铁、铜不与水反应。

  ⅰ、钠跟水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 2H2O=2NaOH + H2↑ ;离子方程式:2Na + 2H2O=2Na+ + 2OH- + H2↑

  ⅱ、钠跟水的反应的现象:概括为“浮、熔、游、响、红”五个字来记忆” 。

  ⅲ、钠跟水的反应的现象的解释:浮:钠的密度比水小;熔:反应放热,钠熔点低熔化成小球;游:反应产生气体;响:反应剧烈 ;红:生成NaOH,酚酞遇碱变红 。

  (3)与酸的反应

  ①.与氧化性酸的反应

  ⅰ、常温:铁铝遇浓硫酸、浓硝酸钝化;钠与浓硫酸反应时钠的量不同产物不同,铜与浓硫酸不反应,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

  ⅱ、常温:钠、铁与稀硝酸反应量不同产物不同;铝合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物不随量的改变而改变。

  ⅲ、加热:铁铝与浓硫酸、浓硝酸的钝化膜被破坏,足量的铁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反应时随着硫酸和硝酸的浓度变化而产物发生变化,硫酸先产生二氧化硫后产生氢气,硝酸先产生二氧化氮后产生一氧化氮。

  ②.与非氧化性强酸反应:

  ⅳ、常温:钠铝铁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铜不反应。

  (4)与碱溶液反应:

  ①.钠与碱溶液中的溶剂水反应,铝与碱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都反应,铁和铜与碱溶液不反应。

  ②.铝与碱溶液的反应:

  (5)与盐溶液的反应:

  ①.钠与明矾溶液的离子反应:

  2Na+2H2O=2Na+ +2OH-+H2 ↑;Al3+ +3OH-=Al(OH)3 ↓;Al3+ +4OH-=AlO +2H2O

  ②.钠铝铁铜与氯化铁溶液的离子反应:

  ③.钠铝铁与硫酸铜溶液的离子反应:

  3.了解氧化钠、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分别与水、酸、碱等物质反应的情况

  说明1:氧化物的分类:二元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并且氧元素呈负二价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说明2: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Mn2O7 、CrO3)、碱性氧化物(Na2O 、Fe2O3 、FeO)、两性氧化物(Al2O3 、ZnO)。

  说明3:碱性氧化物有三点共性:可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碱;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含氧酸盐;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1)与水反应: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铜不溶于水,不和水反应,只有氧化钠溶于水生成碱。

  Na2O+H2O=2NaOH ;Na2O+H2O=2Na+ +2OH-

  说明1: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H2O=4Na+ +4OH-+O2 ↑

  说明2:过氧化钠的用途:①漂白织物、麦秆、羽毛(利用其强的氧化性);②用在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作为氧气的来源 。

  (2)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3)与强碱溶液反应:只有氧化铝能溶于强碱溶液

  Al2O3+2NaOH=2NaAlO2+H2O;Al2O3+2OH-=2AlO +H2O

  (4)由氧化物制备单质:

  ①.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得到铝单质和氧气:2Al2O3 4Al +3 O2 ↑

  ②.一氧化碳还原三氧化二铁得到铁单质和二氧化碳:3CO+Fe2O3 3CO2+2Fe

  ③.氢气还原氧化铜得到铜和水:H2+CuO H2O+Cu

  ④.碳还原氧化铜得到铜和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C+2CuO CO2 ↑+2Cu ;C+CuO CO↑ +Cu

  4.了解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了解氢氧化铝的两性;了解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的受热分解

  (1)碱的制备方法规律:可溶性盐和可溶性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①.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②.氢氧化铁的制备方法

  ⅰ、硫酸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然后过滤或者氨水中加入过量的硫酸铁溶液然后过滤:

  Fe2(SO4)3+6NH3 ?H2O=2Fe(OH)3↓+3(NH4)2SO4 ;Fe3++3NH3 ?H2O=Fe(OH)3↓+3NH

  ⅱ、硫酸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过滤或者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硫酸铁溶液然后过滤:

  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 ;Fe3++3OH-=Fe(OH)3↓

  ⅲ、硫酸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氢钠溶液然后过滤或者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硫酸铁溶液然后过滤

  Fe2(SO4)3+6NaHCO3=2Fe(OH)3↓+3Na2SO4 +6CO2 ↑;Fe3++3HCO =Fe(OH)3↓+3CO2 ↑

  ⅳ、硫酸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然后过滤或者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硫酸铁溶液然后过滤

  Fe2(SO4)3+3Na2CO3 +3H2O=2Fe(OH)3↓+3Na2SO4 +3CO2 ↑;2Fe3++3CO +3H2O=2Fe(OH)3↓+3CO2 ↑

  ③.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

  ⅰ、.化学反应原理:FeCl2+2NaOH=Fe(OH)2↓+2NaCl ;Fe2++2OH-=Fe(OH)2↓

  ⅱ、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关键:需要创造的条件——无Fe3+的环境;无O2的环境。可以采取的措施——排除溶液中的Fe3+ →加铁粉;驱逐溶液中的溶解氧→加热煮沸;避免与空气接触→反常规操作、油封、滴管的使用、试剂瓶装满等

  (2)不溶性碱的共性热不稳定性:受热分解生成对应价态的氧化物和水

  (3).变价金属的高价态的碱的氧化性

  (4).氢氧化铝的两性

  5.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的反应

  (1)物理性质:

  ①.溶解性: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溶于水,碳酸氢钠的溶解性比碳酸钠小。

  说明:碱土金属的碳酸盐的溶解性小于其对应酸式盐的溶解性,例如:溶解性:CaCO3

  (2)化学性质:

  盐的通性:与酸反应生成新酸新盐;与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与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

  ①.与酸的反应:

  ⅰ、与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HCl=NaCl+Na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

  离子方程式:CO +2H+=H2O+CO2 ↑;CO +H+= HCO ;HCO +H+=H2O+CO2 ↑

  意义: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盐酸的量不同产物不同,少量盐酸生成碳酸氢钠,过量盐酸产生二氧化碳。

  ※等摩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同浓度)反应,碳酸钠消耗的盐酸体积多。

  ※等质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同浓度)反应,碳酸钠消耗的盐酸体积多。

  ※等摩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同浓度)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等摩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少量(等体积同浓度)盐酸反应碳酸氢钠产生的二氧化碳多。

  ※等质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反应,碳酸氢钠产生的二氧化碳多;

  ⅱ、与醋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 ↑;NaHCO3+CH3COOH=CH3COONa+H2O+CO2 ↑

  离子方程式:CO +2CH3COOH =2CH3COO-+H2O+CO2↑;HCO + CH3COOH = CH3COO- +H2O+CO2↑

  ⅲ、与石炭酸反应:碳酸钠溶液可与石炭酸反应,无论石炭酸的量是多少,都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溶液与石炭酸不反应

  Na2CO3+C6H5OH→C6H5ONa+NaHCO3

  ②.与碱溶液反应:

  ⅰ、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aHCO3+NaOH= Na2CO3+H2O;HCO +OH- =CO +2H2O;

  意义:揭示了酸式盐转变成正盐的规律:酸式盐与碱(酸式盐中含有的阳离子相同的碱)反应生成正盐。

  ⅱ、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碳酸氢钠与澄清石灰水反应量不同产物不同:

  NaHCO3(少量)+Ca(OH)2=CaCO3 ↓+NaOH+H2O ;2NaHCO3(过量)+Ca(OH)2=CaCO3 ↓+Na2CO3+2H2O

  HCO +Ca2+ +OH- = CaCO3 ↓+H2O;2HCO +Ca2+ +2OH- = CaCO3 ↓+ CO +2H2O;

  意义:高考离子方程式考查的重点。

  ※碳酸钠与澄清石灰水反应量不同产物不变:

  ※Na2CO3+Ca(OH)2=CaCO3↓+2NaOH ;CO + Ca2+ = CaCO3 ↓

  ③.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ⅰ、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的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 ;CO + Ca2+ = CaCO3 ↓

  意义:用氯化钙溶液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

  ⅱ、碳酸氢钠与偏铝酸钠溶液的反应:NaHCO3 +H2O+NaAlO2=Na2CO3 +Al(OH)3 ↓

  意义:HCO 与AlO 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④.与水发生单一的水解反应: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碳酸钠水解的碱性比碳酸氢钠水解的碱性强。

  有关化学方程式:Na2CO3+H2O NaHCO3+NaOH ;NaHCO3 +H2O H2CO3+ NaOH

  有关离子方程式:CO +H2O HCO +OH- ;HCO +H2O H2CO3+ OH-

  ⑤.与盐发生双水解反应:

  ⅰ、与硫酸铁溶液的双水解:

  3Na2CO3+Fe2(SO4)3+3H2O=2Na2SO4+3CO2 ↑+2Fe(OH)3 ↓;3 CO +2Fe3++3H2O=3CO2↑+2Fe(OH)3 ↓;

  6NaHCO3+Fe2(SO4)3=2Na2SO4+3CO2↑+2Fe(OH)3 ↓;3HCO +Fe3+=3CO2↑+Fe(OH)3 ↓;

  ⅱ、与硫酸铝溶液的双水解:

  3Na2CO3+Al2(SO4)3+3H2O=2Na2SO4+3CO2 ↑+2Al(OH)3 ↓;3 CO +2Al3++3H2O=3CO2↑+2Al(OH)3 ↓;

  6NaHCO3+Al2(SO4)3=2Na2SO4+3CO2↑+2Al(OH)3 ↓;3HCO +Al3+=3CO2↑+Al(OH)3 ↓;

  意义:离子共存的判断:Fe3+与CO 、HCO 不能大量共存;Al3+与CO 、HCO 不能大量共存。

  ⑥.热稳定性:

  2NaHCO3 Na2CO3+H2O+CO2 ↑

  意义:除去碳酸钠中碳酸氢钠的方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

  6.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1)定性检验法:

  ①.取少量固体盛于固体制氧装置中,加热,将导管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固体是碳酸氢钠,否则是碳酸钠。

  ②.取少量固体溶解,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是碳酸钠溶液,否则是碳酸氢钠溶液。

  (2)定量检验法:

  ①.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生成气体快的是碳酸氢钠,慢的是碳酸钠。

  ②.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量的水,固体溶解量的多的碳酸钠,少的是碳酸氢钠。

  7.了解Fe3+的氧化性,认识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

  (1)物理性质:亚铁盐溶液呈浅绿色,铁盐溶液呈黄色。

  (2)化学性质:

  ①亚铁盐的氧化反应(体现还原性)

  ⅰ、氯化亚铁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2FeCl2+Cl2=2FeCl3 ;2Fe2+ +Cl2=2Fe+3+ +2Cl-

  说明:氯化铁溶液中氯化亚铁杂质的除去方法,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杂质转化的同时不引入新杂质。

  ⅱ、氯化亚铁溶液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通入氧气转化为氯化铁溶液

  4FeCl2+4HCl+O2=4FeCl3+2H2O ;4Fe2++4H++O2=4Fe3++2H2O

  说明:氯化铁溶液中氯化亚铁杂质的除去方法,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杂质转化的同时不引入新杂质。

  ⅲ、氯化亚铁溶液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加入双氧水转化为氯化铁溶液

  2FeCl2+2HCl+H2O2=2FeCl3+2H2O ;2Fe2++2H++H2O2=2Fe3++2H2O

  说明:氯化铁溶液中氯化亚铁杂质的除去方法,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杂质转化的同时不引入新杂质。

  ⅳ、硝酸亚铁溶液在稀硝酸的氧化下成为硝酸铁溶液

  3Fe(NO3)2+4HNO3(稀)= 3Fe(NO3)3+NO↑+2H2O;3Fe2++4H+ +NO = 3Fe3++NO↑+2H2O

  说明: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Fe2+ 和NO 在大量H+ 存在时不能大量共存。

  ⅴ、硫酸亚铁在硫酸酸性条件下氧化成硫酸铁

  4FeSO4+2H2SO4+O2=2Fe2(SO4)3+2H2O ;4Fe2++4H++O2=2Fe3++2H2O

  说明:硫酸亚铁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除去硫酸铁中的硫酸亚铁可以用此原理。

  ②铁盐的还原反应(体现氧化性)

  ⅰ、氯化铁溶液与铁的还原反应:2FeCl3+Fe=3FeCl2 ;2Fe3++Fe=3Fe2+

  说明:除去氯化亚铁中的氯化铁用此原理,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加入少量的铁粉,防止氯化亚铁被氧化成氯化铁。

  ⅱ、氯化铁溶液与铜的还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 ;2Fe3++Cu=2Fe2++Cu2+

  说明:用氯化铁溶液腐蚀电路板除去铜线路。

  ⅲ、氯化铁溶液与氢硫酸反应:2FeCl3+H2S=2FeCl2+2HCl+S↓;2Fe3++H2S=2Fe2++2H++S↓

  ⅳ、氯化铁溶液与氢碘酸反应:2FeCl3+2HI=2FeCl2+2HCl+I2 ;2Fe3++2I-=2Fe2+ +I2

  ⅴ、氯化铁溶液与硫化钾溶液反应量不同产物不同:

  2FeCl3+K2S(少量)=2FeCl2+2KCl+S↓;2FeCl3+3K2S(过量)=2FeS↓+6KCl+S↓

  对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S2-(少量)=2Fe2++S↓;2Fe3++3S2-(过量)=2FeS↓+S↓

  说明:量不同产物不同,用于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而硫化钾是强碱弱酸盐二者发生的不是双水解反应而使氧化还原反应,切记!

  ⅵ、氯化铁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2FeCl3+2KI=2FeCl2+2KCl+I2 ,2Fe3++2I-=2Fe2+ +I2

  说明:氯化铁溶液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就是利用此原理

  ③亚铁盐与碱的复分解反应

  ⅰ、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FeSO4 + 2NaOH = Na2SO4 + Fe(OH)2↓(白色);Fe2+ + 2OH- = Fe(OH)2↓(白色)

  ⅱ、硫酸亚铁溶液与氨水的反应:Fe2+ + 2NH3 ?H2O = 2NH + Fe(OH)2↓(白色)

  说明:在碱性条件下不会大量存在Fe2+ ,强碱溶液与弱碱溶液离子方程式不同 。

  ④铁盐与碱的复分解反应

  ⅰ、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FeCl3 + 3NaOH = 3NaCl + Fe(OH)3↓(红褐色);Fe3+ + 3OH-= Fe(OH)3↓(红褐色)

  ⅱ、氯化铁溶液与氨水的反应:Fe3+ + 3 NH3 ?H2O = 3 NH + Fe(OH)3↓(红褐色)

  说明:在碱性条件下不会大量存在Fe3+ 。

  ⑤铁盐的单一水解反应,温度不同产物不同

  ⅰ、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到沸水中继续加热直到产生红褐色为止停止加热:

  FeCl3(饱和)+3H2O Fe(OH)3(胶体)+3HCl;Fe3++3H2O Fe(OH)3(胶体)+3H+

  ⅱ、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到沸水中继续加热直到溶液蒸干:

  FeCl3+3H2O Fe(OH)3 ↓+3HCl↑;

  ⅲ、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到沸水中继续加热直到溶液蒸干,然后灼烧产物:

  2FeCl3+3H2O Fe2O3+6HCl↑

  ⑥.铁盐的双水解反应

  3Na2CO3+Fe2(SO4)3+3H2O=2Na2SO4+3CO2 ↑+2Fe(OH)3 ↓;3 CO +2Fe3++3H2O=3CO2↑+2Fe(OH)3 ↓;

  6NaHCO3+Fe2(SO4)3=2Na2SO4+3CO2↑+2Fe(OH)3 ↓;3HCO +Fe3+=3CO2↑+Fe(OH)3 ↓;

  ⑦.氯化铁溶液的络合反应

  (3)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4)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5)FeCl3溶液作为检验试剂一次能鉴别的无色溶液有:

  ①KSCN(红色溶液)、②C6H5OH (紫色溶液)、③AgNO3 (白色沉淀和黄色溶液)、④NaOH (红褐色沉淀)、⑤CCl4 (溶液分层、上层有颜色)、⑥C6H6 、(溶液分层、下层有颜色)⑦KI (溶液是浅绿色和褐色的混合色)、⑧KI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 ⑨K2S (浅绿色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⑩CH3CH2OH(不反应溶液稀释成淡黄色)。

  8、金属及其化合物小专题

  (1)分类专题:

  ①.含金属阳离子的物质分为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过氧化物、金属超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无氧酸盐、金属含氧酸盐。

  ②.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过渡元素的高价态氧化物Mn2O7 、CrO3)、碱性氧化物(CaO、Na2O、Fe2O3 、FeO)和两性氧化物(Al2O3 、ZnO)。

  ③.金属氢氧化物的分类:碱性氢氧化物[Fe(OH)3 、Fe(OH)2 、NaOH]和两性氢氧化物[Al(OH)3]。

  ④.盐的分类

  (2)用途专题

  ①.金属单质的用途

  ②.金属化合物的用途

  (3)外界条件(温度、浓度、物质的量)不同产物不同的化学反应归纳

  ①.温度不同产物不同的化学方程式:4Na+O2=2Na2O ;2Na+O2 Na2O2

  ②.浓度不同产物不同的化学方程式

  ③.物质的量不同产物不同的化学方程式

  (4)、既能与HCl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Al、Al2O3、Al(OH)3、(NH4)2CO3、NaHCO3(弱酸的铵盐、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有关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6HCl=2AlCl3+3H2 ↑

  ②.氧化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l2O3 +2NaOH=2NaAlO2+H2O; Al2O3 +6HCl=2AlCl3+3H2O

  ③.氢氧化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l(OH)3+NaOH=NaAlO2+2H2O;Al(OH)3+3HCl=AlCl3+3H2O

  ④.碳酸氢钠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NaHCO3+ NaOH= Na2CO3 + H2O;NaHCO3+ HCl = NaCl + H2O+CO2↑

  ⑤.碳酸铵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NH4)2CO3+ 2NaOH= Na2CO3 + 2NH3 ?H2O;(NH4)2CO3+2HCl =2NH4Cl + H2O+CO2↑

  ⑥. -氨基乙酸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H2N-CH2COOH+ NaOH→H2N-CH2COONa+H2O ;HOOC-CH2NH2+HCl→HOOC-CH2NH3Cl

  (5)物质的检验

  ①.Fe2+的检验

  ②.Fe3+的检验

  ③.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需投入无水CuSO4(白色)检验,若变蓝,则含水。

  ④.检验粗盐中含有少量钾盐的实验方法是焰色反应,现象是:显紫色(隔蓝色钴玻璃观察)。

  ⑤.检验长期放置的FeSO4溶液已经变质实验方法是用KSCN溶液,现象是:显红色。

  (6)物质的鉴别

  ①.互滴法鉴别无色试剂的实验组

  ②.FeCl3溶液作鉴别试剂一次能鉴别的无色溶液有

  ③.Na2CO3溶液作鉴别试剂一次能鉴别的无色溶液有:

  ⅰ、酚酞试液(红色溶液)、ⅱ、HCl (有气泡产生)、ⅲ、CaCl2 (白色沉淀)、ⅳ、Al2(SO4)3 (白色沉淀和气泡产生)、ⅴ、CCl4 (不等体积、CCl4多、溶液分层、界膜偏上)、ⅵ、C6H6 、(不等体积、C6H6多、溶液分层、界膜偏下)。

  ④.NaOH溶液作鉴别试剂一次能鉴别的无色溶液有:

  ⅰ、MgSO4溶液(白色沉淀)、ⅱ、Al2(SO4)3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ⅲ、(NH4)2SO4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放出)ⅳ、BaCl2溶液(无现象) 。

  (7)离子共存的判断

  ①.与Fe3+不能共存的离子有:ⅰ、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OH- ;ⅱ、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SCN- ;ⅲ、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CO32- 、HCO3- 、AlO2-;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S2- 、I- 。

  ②.与Al3+不能共存的离子有:ⅰ、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OH- ;ⅱ、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CO32- 、HCO3- 、S2- 、AlO2- 。

  ③.与H+不能共存的离子有:ⅰ、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气体的离子:CO32- 、HCO3- 、(S2- 、HS- 、S2O32- );

  ⅱ、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沉淀的离子:AlO2- 、[SiO32- 、C6H5O- (石炭酸根)];ⅲ、发生复分解反应没有任何现象的离子: OH- 、F- 、ClO- 、(PO43- 、HPO42- 、H2PO4- 、CH3COO- 、HC2O4- 、C2O42- )。

  ④.与OH-不能共存的离子有:ⅰ、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气体的离子:NH4+ ;ⅱ、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沉淀的离子: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镁以后的离子:Mg2+ 、 Al3+ 、Fe3+ 、Fe2+ 、Cu2+ 、Ag+ ;ⅲ、发生复分解反应没有任何现象的离子: H+ 、HCO3- 、(HS- 、HSO3- 、HPO42- 、H2PO4- 、HC2O4- )。

  ⑤.与Ag+不能共存的离子有: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OH- 、S2- 、I-、Br- 、Cl-、CO32-、SO ;

  (8)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除杂归纳

  ①.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除去杂质

  说明:利用纸板和磁铁也可以将Fe粉中混有的Al粉分离除去。

  ②.利用溶液的酸碱性除去杂质

  ③.利用热稳定性差除去杂质:

  (9)工业冶炼金属的方法有:化学方法:(共性)化合态的金属元素得到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①.电解法:适用于活泼金属(K ~ Al)的冶炼,特点:氧化还原发生在分子内,电解的是熔融的活泼金属的盐酸盐或氧化物,例如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得到钠和氯气。

  ②.热还原剂法:用还原剂碳、一氧化碳、铝粉、氢气等还原剂将金属氧化物还原的方法,该法使用于中等活泼金属(Fe~ Cu),特点:氧化还原发生在分子间;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铝粉还原二氧化锰等,用金属钠制取金属钛。

  ③.热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泼金属(Hg~Ag) 的冶炼, 特点:氧化还原发生在分子内,该法是在加热分解金属氧化物或含氧酸盐的情况下,化合态的金属得电子被还原的方法。

  ④.浮选法:适用于金属金。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一)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④、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补: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与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约20种★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13、有关计算:

  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的个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

  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肽链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16、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

  ★17、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由C、H、O、N、P5种元素构成基本单位:核苷酸(8种)

  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

  一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T、C、G、U

  构成DNA的核苷酸:(4种)构成RNA的核苷酸:(4种)

  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18、

  DNARNA

  ★全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19、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

  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20、糖类的比较

  21、四大能源:①重要能源:葡萄糖②主要能源:糖类③直接能源:ATP

  ④根本能源:阳光

  22、脂质的比较:

  分类元素常见种类功能

  脂质脂肪C、H、O∕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磷脂C、H、O

  (N、P)∕构成生物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重要成分

  固醇胆固醇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

  性激素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2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绿色植物进行光

  24、水存在形式合作用的原料。

  结合水(4.5%)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2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Mg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成分Fe是人体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2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7、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A、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B、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28、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9、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但是这个细胞仍然是真核细胞)

  30、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⑴、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物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

  ⑵、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

  注:①叶绿体的外膜②叶绿体的内膜③叶绿体的基粒(类囊体堆叠形成)④叶绿体的基质

  ⑤线粒体的外膜⑥线粒体的内膜⑦线粒体的基质⑧嵴

  ⑶.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⑷.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⑸.液泡:单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⑹.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脱水缩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⑺.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3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3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

  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

  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蛋白质和mRNA通过

  结构核仁

  3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

  染色质两种状态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3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离子

  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3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8、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高效性: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

  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特性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酶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

  活(过高、过酸、过碱)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中文名称:三磷酸腺苷

  ★39、ATP与ADP相互转化:A—P~P~PA—P~P+Pi+能量(Pi表示磷酸)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1molATP水解释放30.54KJ能量)

  元素组成:ATP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ADP中文名称叫二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用掉多少马上形成多少。

  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这个过程储存能量(放能反应)这个过程释放能量(吸能反应)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ADP+Pi+能量

  方程从左到右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方程从右到左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意义: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

  40、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二)

  41、叶绿素a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叶绿素b

  (类囊体薄膜)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

  4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方程式:

  CO2+H2180(CH2O)+18O2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43、条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应阶段场所:类囊体薄膜,

  产物:[H]、O2和能量

  过程:(1)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H]和O2;

  2H2O—→4[H]+O2

  (2)形成ATP:ADP+Pi+光能ATP

  能量变化:光能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场所:叶绿体基质

  暗反应阶段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1)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2)C3的还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还原成糖

  类,部分又形成C5

  能量变化: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注:(A)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①空气中C02浓度②温度高低③光照强度④光照长短⑤光的成分

  44、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⑴、控制光照强度的强弱⑵、控制温度的高低⑶、适当的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⑷、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⑸、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⑹、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⑺、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⑻、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45、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46、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

  47、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

  生成ATP过程

  48、细胞呼吸应用

  49、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

  成作用)

  异养生物:不能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

  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50、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

  5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增殖

  ★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

  变化

  ★52、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加倍。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

  分裂期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

  ★5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中心粒也倍增

  前期细胞两极发生纺缍丝构成纺缍体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缍体

  末期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不形成细胞板,细胞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子细胞

  ★54、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55、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变化规律

  56、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57、细胞分化举例: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同一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形态、功能不同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58、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

  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因为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物

  59、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

  细胞衰老特征细胞内色素积累

  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

  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60、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能够无限增殖

  ★61、癌细胞特征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62、癌症防治:远离致癌因子,进行CT,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检测;也可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

  均等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一侧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第三节、伴性遗传

  一、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

  1、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

  2、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

  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XAXa(携带者)

  3、遗传特点:

  (1)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大于女性

  (2)隔代遗传现象(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

  隔代遗传现象——隐性遗传

  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1、怎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艾弗里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知识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有哪些主要特点?

  1、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也在疯牛病毒中还发现蛋白质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质的自我控制复制)

  DNA复制的条件要相关的酶、原料、能量和模板。

  其特点是(非连续性的)半保留复制。

  其意义是:保证了亲子两代之间性状相象。

  如果一条链中的(A+C)/(G+T)=b,那么另一条链上的比值为1/b

  另外还有两个非互补碱基之和占DNA碱基总数的50%

  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

  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连续遗传、世代遗传——显性遗传

  (二)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

  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

  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常、隐性遗传

  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

4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