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历史>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时间: 跃瀚0 分享

天才就是勤奋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这话不完全正确,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学习,就算是天才,也是需要不断练习与记忆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级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1.916年,生活在辽河上游的契丹族,在首领耶律阿保机的领导下,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国,定都上京。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11世纪初,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4.1005年,宋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当时宋朝皇帝是宋真宗,丞相是寇准。

5.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会宁。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军灭北宋。1127年,赵构重建宋朝,以临安为都城,历称为“南宋”。在众多的抗金雄师中,以岳飞领导的岳家军最为突出。

6.辽、宋、西夏、金并立时期我过南方的农业得到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南方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有很到的提高②扩大了耕地面积③农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和经济作物的大量栽培。

7.南宋时,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此后,棉纺织业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一个重要行业。南方的制瓷业发展很快,景德镇成为的瓷业生产中心。

8.北宋时期一种名叫“交子”的纸币在四川地区出现,这是世界上最早发行和流通的纸币。南宋时,发行了纸币“会子”。

9.南宋都城临安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商业城市。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有广州、泉洲等。政府在这里设市舶司进行管理。

10.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南方劳动力增多②带来先进的劳动工具、技术以及优良品种等③南方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④南方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多地开发和利用,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11.两宋时,麻布仍是主要衣料,不同的行业的人,穿着不同行业特征的服装,妇女服装样式变化最多。

12.两宋时,北方人仍以面食为主食,南方人仍以大米为主食。

13.东京是北宋最繁华的城市,城内有专门供人们娱乐的场所——“瓦子”。“瓦子”里专供舞台演出的地方叫“勾栏”。南宋都城临安也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城内供人民娱乐消遣的场所叫“瓦舍”。

14.12世纪时,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落。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5.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第二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南宋政权灭亡。1279年,南宋残余势力最后被消灭,元朝统一中国。在元军向南推进的过程中,遭到了以文天祥为代表的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屈原是中国历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屈原的作品:《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许多不朽的诗篇,后人将其作品辑为《楚辞》,千古流传,成为中国文学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战国编钟的资料:1978年夏天出土于湖北随县(今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战国早期曾国君王曾侯乙墓。这是一种打击乐器,供古代宗庙祭祀和宴请宾客时使用。全套编钟包括钮钟19件,甬钟45件,外加楚惠王赠送的一件钟,共65件,总重量二千五百多公斤,编钟以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三层钟架上。钟上均铸有篆书铭文,共二千八百余字,其内容全面地反映了战国时期我国乐律学达到的高度水平。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杨朱。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商君书》

5.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6.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7.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8.纵横家,代表人物:鬼谷子、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鬼谷子》

9.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作品:《吕氏春秋》

10.农家,农家代表:许行

11.小说家,代表:宋玉屈原。百家争鸣的影响:“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初一历史复习方法

一、学会听课

用新的方式听老师复习阶段的辅导课。复习阶段听老师讲课,听什么?听思路,听提炼,听挖掘,听补充、听小结,听解题方法的指导。听课过程中,一有所得,当即记于课本天头地脚处,以供备忘,正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学会课后自己整理教材

在历史能力测试中,分成两个部分:一是闭卷的选择题;一是开卷的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同学对历史史实的认知和迁移以及运用基本的历史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千变万化的能力测试题都离不开考察你对教材的认识。所以,要以不变应万变,抓住教材为本。在整理教材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1)知识主干化。在知识结构的框架下,记住其中的主干知识,不要孤立的记忆它。所谓的主干知识,是指按课标要求掌握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内容和影响(或作用)。表现在课文中,即是每一课子目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多,记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并能由此而链接更多的知识点,提高对知识的积累量,进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效力,以及准确性。这部分往往会在闭卷的选择题部分来考察。

(2)知识线索化。在对每一单元知识结构整理的基础上,联系比较上一单元和下一单元的知识,整理出本册书的知识线索,这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在知识线索下,加强对知识因果关系的理解,有的事件是一因多果,有的是多因一果,有的是一因多果等等,注意全面、辨证、多角度地分析。并要注意这些历史对今天社会建设中的启示。这类知识一般在开卷部分以材料为载体多重设问来体现。有的同学往往认为历史考试中有很大部分是开卷的,所以没必要抓教材,殊不知,在考试中时间紧,如果对教材没整体认识和熟悉,根本没法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内容。因此,教材知识的线索化这个环节尤其重要。

(3)注意教材中的插图、文献材料和注释和课文中补充的小字。课文中的插图:可以用来加深对课文中相关知识的理解。首先,要善于观察,抓住其中隐含的历史信息。其次,掌握一些识图的技巧,如,注意地形图中的图示含义、线条的走向和古今地名国名的变化;了解人物图中的神态;发现景物图中的细节和特征等。文献材料:一般在课文中用黑体字表现,它是史实来源的第一手材料或第二手材料,学习时,注意其出处,联系课文相关内容,解读其中语句的含义,这样能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论从史出、史证结合的学习方法。小字部分往往容易在检测中以材料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归纳和知识迁移能力。这个环节的培养有利于我们在考场上把没见过的材料与我们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

三、注意历史复习中的记忆方法

许多历史知识需要记忆。有好的记忆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知识的记忆法很多,最常用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以下几种:浓缩记忆法、图示记忆法、数字归纳记忆法、联想比较记忆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相关文章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下人教版历史重点知识点

初一历史下册课本内容总结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大全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1129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