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历史>

高考历史高分技巧

时间: 燕纯0 分享

  历史这一学科,很多同学都认为背的多,记得牢就一定能的高分,其实不然,在历史考试中,尤其是在答大题的时候,都是有技巧的,那么怎么才能得高分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高分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历史高分技巧一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呢?

  1、分项分析: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影响。

  如鸦片战争:经济影响——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政治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矛盾的变化、革命任务和性质的变化。

  思想影响——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外交影响——由闭关锁国到门户洞开,独立自主的中国开始沦落为一个主权残缺的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不复是主权国家间的平等关系,而是侵略与被侵略、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

  清政府站在中国人民头上发号施令,外国资产阶级却站在它的头上发号施令,这就是那许多条约特权的实质。”

  2、全面分析: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或局限性,还要分清主次。

  如鸦片战争的积极影响: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对后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就有积极影响;思想上——新思想的萌发。

  如甲午中日战争的积极影响:政治上——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所以出现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经济上——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思想上——出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农民阶级朴素的反帝(“扶清灭洋”)思想。

  3、国际化分析:中国对外国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结合思考。

  如鸦片战争对英国和世界的影响:对英国,英国战胜,凭借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一环。如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上,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4、转化分析:就是要学会迁移和推广,会转化思维。有两种情况:

  一是特殊性影响转化为普遍性影响,如由鸦片战争的影响思考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侵华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由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影响思考中国古代统一的影响。

  二是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如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课本上讲了对亚非拉的影响(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政治上——欧洲殖民者开始对亚非拉进行政治的控制和渗透;经济上——经济的剥削和掠夺;思想文化上——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呢?政治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从海路相继来到中国边疆进行侵略活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同时使明清统治者走向闭关锁国。第二,明朝中后期,美洲高产农作物通过菲律宾传入中国,为清朝人口快速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三,天主教从海路传入中国,明清之际出现“西学东渐”局面。

  5、学科交叉分析:学科之间的交叉影响,即历史事件对政治的影响,对地理的影响。如中国古代的垦荒,政治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政局,地理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如英国工业革命,政治上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地理上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高考历史高分技巧二

  1.注重利用史学研究新成果培养问题解决素养,提升思维水平

  学生问题解决素养就是注重“形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问题”能力。考生应注重利用新视角与新信息开阔视野,围绕新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考生应利用信息与新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相互讨论,通过质疑解难,达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做到在面对观点评价论证题时有据可说,有“法”能说,有“思想”深说,避免泛泛而论,甚至是不着边际地游离答题。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历史的内在因素。例如学习《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在原因上,就应注重西欧文明的开放性,意识上的世界性,因素上的复杂性,包括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扩大,促进资本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对货币的需求,由于亚洲传统手工业产品的优势,导致欧洲货币短缺,加之对亚洲香料的需求,欧洲开辟新航路具有经济动因。例如,1476年哥伦布因海难来到葡萄牙,与葡萄牙前圣港岛总督的女儿结婚,又得到在里斯本的许多热那亚人的帮助,在大洋上广泛航行。他利用他的岳父留下的资料与自己的航海实践,掌握了大西洋上的航海技术,他是西欧特别是里斯本航海文化的产儿。从中可以看出其文化性与复杂性。在开辟新航路过程中,注重复杂性与艰辛性。包括哥伦布计算出从非洲西海岸边的加那利群岛往西航行2400海里,就可以到达日本,到杭州只有3550海里,实际上,空间直线距离到日本是10600海里,到杭州是11766海里。这一美丽的错误促成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以及哥伦布与西班牙国王签订的《圣菲协议书》,哥伦布的航海理想,25岁来到当时全欧最先进的航海中心里斯本,发现了具有决定意义的“磁力现象”,与他的弟弟一起精心绘制了马可·波罗想描绘而未能绘出的到中国与日本的地图等等。

  在意义分析上,应注重资本主义文明的开放性与掠夺性,注重海洋文明的外向性,将认识提升到海洋民族国家的崛起高度,这样才会看到其文化内核,当然,需要注重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初具规模。在具体分析意义时,应依据原因关注经济根源与社会根源对价格革命的影响,商业危机对商业革命的影响,以及宗教因素与人文精神对文化科学的影响等,注重史论结合与意义联系。因此,历史学习必须注重内在的文化因素与社会因素,利用复杂的信息与史实进行史论结合的分析,这样才会有效解答观点论证评价题。学生如果一味运用该种试题的解题技巧,而考试结果还是反复出错,说明学生没有利用历史的内在因素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形成评价能力。

  2.注重学科的史证思维与生成思维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选择那些与主干知识有关的史学新观点和新信息的材料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加以论证评价,培养史论结合的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言简意赅,清晰通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上例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的案例就有利于学生评价新航路开辟。丰富的角度与信息,深层次的历史内在因素,有利于提高史论结合论证问题,形成开放性思维水平。考生应注重培养自己的理解与解释能力,才会形成史证意识,不断丰富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历史。

  3.注重历史方法思维模式与问题中心思维模式

  复习时应注重形成历史思维方法模式以分析与认识历史,学生有效利用这一思维方法模式,形成整体性认识,也就是在分析问题时要从历史因素说到现实因素,再说到未来影响;现实因素还要注重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社会方面展开分析;在分析未来影响时坚持“双重性”,既要注重积极性,还要注重消极性;整个分析要注意世界因素,关注时代背景与阶段特征;在叙述时要注意史论结合,避免说空话与大话,缺乏史实依托。而且,在分析每一个因素时要注意大的角度下的具体史实要点。

  例如,2013年高考四川卷第14题第(2)问分析教材特色的原因,就需要考生依据内容分析出: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后一答案需要考生依据教材的内在因素,从所学教材找到有效答案,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对内容的内涵分析,如果考生回答出世界因素:冷战的影响等,这些因素与内容的关联度较弱,还不是理想答案,由此提醒考生要注重依据内容进行内涵分析,注重内在的因果关系,避免泛泛作答。

  又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第40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17分)

  【参考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8分)

  (2)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6分)

  态度: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评析: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一战教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助长保守思想。(11分)

  【解析】解答本题第(1)问需要考生始终围绕关于“科学”这一中心问题进行思考,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相关因素分析历史原因;利用材料信息“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从科学方法角度得出原因;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这一理论本身的影响而分析出“相对论引发了一场科学领域的思想革命”;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时代突出背景以及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就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解答本问需要考生内在思考与科学传播的重大事件的关联性因素,需要利用从背景到政治、经济与科学角度的思维模式灵活分析原因。在解答第(2)问时,从材料一中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和材料二中的“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进行判断,联系时间“从1917年到1923年”“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判断与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的旗帜有关。从材料中的“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来判断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由于材料中隐含了两种观点,需要考生依据材料分析为“欢迎”与“质疑”两种类型,试题考查了考生综合思维与深刻性思维。因此,解答本问需要从合理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辩证作答。在评析国人欢迎“科学”时,应采用“原因+积极意义”分析模式;评析国人质疑科学时,应采用“原因+积极意义+消极影响”分析模式。解答本问需要围绕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本身的背景以及发现本质问题,从横向(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纵向(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发展进程或历史与现实结合)进行综合分析。试题考查评价能力,需要考生注意评价中的辩证思维,否则就会丢失消极影响这一角度。

  总之,考生应始终利用这样的思维方法模式分析问题,达到熟练自如分析问题的程度,避免方法的支离破碎,利用整体的方法形成新认识。

  以上的思维方法模式有助于学生通过系统探究认识历史与评价论证历史,但也容易出现机械化利用方法认识历史,因此还需要问题中心思维模式,注重对问题的多样化解释,如,个性+共性、分述+总述、现象+本质、材料+教材+社会经验、旧知+新知、史实+结论+论证、中国+世界、隐性+显性等,不断把新方法与新信息整合起来,通过推理论证形成丰富的历史认识和内在的历史史证思维。

  4.形成两种答题技巧

  考生熟悉答题格式,才会保证答题的完整性。在回答观点论证问题时,首先需要提出观点,或选择观点,或判断观点。接着是利用史实加以论证,注重史论结合和语言连贯,形成连贯性思维,而在论证过程中,不要只选用一个史实,结合多个史实来进行论证。最后加以总结提炼加以升华。在回答评价题(或评述,或评析)时,应注重背景、过程或内容、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例如,

  材料一“在经济发展全面加速的18世纪,交易的一切工具都合乎逻辑地使用起来了。”在工业发展、商业繁荣的基础上,欧洲国家的市场进入了更高层次,证券交易、信贷已很活跃,证券交易所拓展了他们的活动,——形形色色的信贷证券,大大便利了商品批发和国际支付业务,整个市场被活跃的信贷和贴现所推动。

  纺织工序的逐步机械化、焦炭炼钢、蒸汽机的应用、工厂制的出现,农业的发展、农村购买力的增加,市场的兴旺、商人的活跃,航海的进展、殖民地的开拓、交通运输的改革等等,——推动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化,跨进了“近代社会”。(《学习时报》编辑部《落日的辉煌——十七、十八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欧洲在十七、十八世纪近代经济发展现象。(8分)

  【参考答案】评价:欧洲近代经济发展建立在工业发展、商业繁荣的基础上;思想解放与新航路开辟极大地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欧洲证券交易、信贷已很活跃,市场化程度高而且活跃;经过了工业革命,使用蒸汽机,出现了工厂制与交通运输的变革,极大地发展了近代经济;欧洲近代经济的发展也给落后地区带来了灾难。(8分,答对4点给满分,但至少有背景、过程与影响的角度)

  总之,考生应注重内化方法,不断生成知识结构并完善思维模式,形成历史学科的史证素养与语言思维素养,才能有效解答观点论证评价题。

  高考历史高分技巧三

  认识:该试题分值固定、属于开放性试题。它的开放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材料开放、问题开放、答案开放、学生的思维开放。

  解题技巧指导:

  步骤一:看问题、明要求、确定对象

  步骤二:细读材料提炼观点

  在提炼观点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并要用专业术语表述。

  步骤三:组织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

  在组织答案时要分三段:第一段观点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要求你做到两步,第一步用专业语言写出你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第二步亮明你选择的观点,表述时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正确、我同意……等。(2---3分)

  第二段:史论结合部分(7---8分)

  在这一部分中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运用史实来论证你选择的观点,尽量要做到史论结合。

  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外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第三段:评论部分。(2---3分)

  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和相关的历史史观以及历史发展的趋势等来论证。)

  具体解题技巧

  一、题型

  1、从常规出题来看,它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针对某种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明确表态(是否正确;是否全面等)后再进行分析解答;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另一类则是一题中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或先后明确表态,然后分别进行论证

  2 、从材料陈述看

  一类是材料观点直接给出

  另一类是观点间接(观点隐含)给出

  3、设问类型看:包含评述,评价,评论三种

  (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义或者影响等;

  (2)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

  (3)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

  注意:

  (1)评价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

  评述类偏重于叙述史实;

  评论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者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

  (2)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标志性的词语,

  如:评价、简评、评述、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等

  历史人物评价:

  (1)定性评价即整体评价;

  (2)定量评价,即以史实说明。

  (3)一分为二和看主流相结合。

  历史事件或现象评价:

  (1)根据要求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

  (2)需要结合背景、特点、作用、影响等等,看评价角度。

  二、解题步骤

  第一步:完整的阅读材料,提炼观点

  提炼观点,弄清几个问题:

  评论的客观对象评论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

  有几个观点?

  各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误区:为了抢时间作答,没有完整、准确的阅读材料,断章取义,随便把材料中的任意一句话当成题目要论证的观点,导致全盘皆输。

  注意:①如果设问是:论证材料中某某的某某观点,只能同意。

  ②提炼出观点后,一定不要急着下笔作答,花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大脑构思如何表态有利于你接下来的论证,而不是按照你的初衷去表态。

  第二步:陈述观点并对观点进行判断表态

  1、材料只有一种观点怎么表态

  ①同意或正确

  ②不同意或错误,陈述你的观点

  ③辩证看待:既有合理一面也有不合理一面

  (做题慢的同学尽量避免这种答法,因为时间紧急,论证费时,不利于得分,做题快的同学可以尝试,挑战满分

  2、材料有多种观点(出现概率大)

  ①同意其中一种。

  ②材料观点都不同意,提出自己的观点。(其实材料中的多种观点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所以你自己的观点是综合多种观点。)

  注意

  1)不要答不同意其中的一种,因为你不同意其中一种,有两种可能:

  A.与材料另一种观点不谋而合,还不如直接同意另一种;

  B.材料的观点你都不同意,那你为啥不直接说出你的观点呢,用②这种方式呢?

  2)如果设问是这样的:“你同意哪一种,请说明理由”,而不是“评析材料中……观点”。

  原则上可以另立自己的观点了,但标准答案里没有设计材料以外观点的答案,所以只能由阅卷老师酌情给分,而酌情给分往往不会给太高。

  第三步:对观点进行论证

  得分至关重要的一步,有同学想挑战高分满分,把重心放到小结上,或者想综合多种观点从更深的层面看问题,而忽视了论证过程,论证不充分,最终得分不高。12分为满分,论证过程有9分。

  要求:多角度、史论结合

  1、多角度

  观察你论证的观点本身有几个层次,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

  2、史论结合

  史实必须是明确具体的、典型的。不能是空洞、含糊的、自己编造臆想的、偏门的,必须是教材上提到的重大历史事件。

  3 论证要严密,不要前后矛盾

  误区:认为多角度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因为我们平时做题用得最多的角度,所以不论青红皂白见题就用。(思维的发散性)

  第四步:小结,理论升华

  大多数高中生都达不到分类法的第五个层次,而且此环节的分值不高(2~3分),不要把重心耗费在此环节上(按自己的能力,水到渠成)

  有哪些方法:

  跳出你同意的这个论点,运用辩证思维(矛盾主次方面)、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作者的立场等,对所有论点进行评价。

  跳出此论点所涉及的具体国家、时间、问题,放到整个全人类历看问题

  小结:这类试题的答题基本要领是:

  1】概括材料观点。标明观点出自哪则材料

  2】选择观点并作出判断,确定是立论还是驳论。

  3】分段论述——

  第一段:观点表述;

  第二段:论证;

  第三段:结论(不能简单重复总观点,必须作内涵表述,上升到规律、本质、实质、正确做法)。

  三、答题要求

  1、立场要鲜明,论点要准确。

  立场鲜明,论点要言简意赅、开门见山、旗帜鲜明。

  提出论点要注意三点:

  一是不能写成短语,必须形成判断句式;

  二是不能含糊不清、摩棱两可;

  三是不能长篇大论却不知所云。

  论点准确,读懂材料,准确、全面地概括出材料中的基本观点,然后围绕这些(个)观点提出自己的论点,要注意两点:

  一是不能完全抛开材料中的观点,这样就跑题了;

  二是不能选取材料中某一观点的部分观点作为论点,这样会导致论文的论点残缺,进而导致论证角度狭窄,论证过程无法展开。

  由于材料常以图表、外语翻译语言、文言文等方式呈现,对于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归纳和组织语言能力的要求较高,因而考生普遍感到棘手,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务必下大气力予以突破。

  2、结构要完整,格式要规范。

  结构完整,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三部分,缺一不可(它决定了考生的答案是不是一篇小论文)

  在段落上,不得少于三个自然段,绝不能一段写到头

  开头为第一段,要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论点,如果题目有要求,还应该首先列出材料中的几种观点。

  正文至少一段,运用论据论证论点。

  结尾为最后一段,要呼应开头,但在语言上不能与开头重复,能对观点进行总结和升华。

  格式规范,不能以问答题的答题格式来作答,语言不能条文化、序号化,不要写类似于“观点”、“论证”、“结尾”这样的提示语,每段开头不要顶格,要空两格。

  3、逻辑要一致,语言要专业。

  逻辑一致,论文的论据与论点在逻辑上既不能自相矛盾,又不能互不关联,应该以史实论证论点,论据要具有说服力,要能够支撑和证明论点。

  语言专业,论文的语言要符合历史专业性要求,要使用专业术语,尽量回避生活化、文学化语言。

  4、角度要多样,层次要分明。

  论证角度的多少与得分多少成正比。

  角度多样,从多个角度论证论点,一般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论证,也可从内因、外因或者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等角度进行论证,当然论证角度并非仅仅如此,要结合具体情况寻找论证角度,要尤其注意充分挖掘材料中的信息作为论据

  层次分明,强调论证角度要鲜明,每一个论证角度都能单独成段,并且把论证角度置于每段的开头,可以把答问答题常用的提示语变通使用,如“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等,这样便于阅卷老师看清论证角度。

  5、卷面要工整,字数不能少。

  书写要认真、规范、美观、整洁,不可潦草,不可写得太小,更不可乱涂乱画。

  字数不能少,一般以200字以上为宜,字太少,容易导致论证不充分

高考历史高分技巧相关文章

1.

2.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文科生必读高分技巧

3.高考历史选择题得高分技巧

4.高考历史高分答题技巧

5.高考历史高分必备答题技巧及思路

6.高三历史最后一年该如何拿高分的提分秘诀

7.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高分技巧

8.高三历史选择题得分技巧大全

9.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及复习策略

10.2015年高考历史高分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高分技巧

历史这一学科,很多同学都认为背的多,记得牢就一定能的高分,其实不然,在历史考试中,尤其是在答大题的时候,都是有技巧的,那么怎么才能得高分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有关高考历史答题的方法与策略
    有关高考历史答题的方法与策略

      高考历史答题中有哪些答题技巧呢?怎么答题才能使历史得到高分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考历史答题的方法与策略,希望大家喜欢!  有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历史当中,除了选择题很难之外,大题也是很难的,但是我们在答历史大题的时候,最好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套路,这样我们答题会快很多,也会

  • 高考历史考试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考试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对于有些同学来说是非常的难的,那么怎么才能学好历史呢,历史答题应该怎么答呢,技巧有哪些,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考试

  •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满分答题技巧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满分答题技巧

      选择题是历史考试中不可缺少的题型,尤其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想提高成绩,首先要掌握选择题答题技巧是相当重要的。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

429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