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政治 >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时间: 於宝21274 分享

  一份完整的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复习好功课,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货币

  (一) 货币的本质

  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 扩大的物物交换— 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

  1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5:货币与财富

  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2.货币并不神秘:不应盲目崇拜,从货币的起源看,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基本职能。

  3.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三句话):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考点6:结算与信用工具

  1.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

  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现金和转帐支票在我国主要分为转帐支票(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和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考点7: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则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②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③人民币升值减轻了中国外债的压力;④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

  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②人民币升值使得外商在中国市场购买商品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③人民币升值将会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④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第二课:价格

  (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考点8:价值与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者意义:个别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无关,当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少,创造的价值总量越小,则处于不利地位。反之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多,创造的价值总量越大,则处于有利地位。→决定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缘故。

  考点9: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二者成正比关系

  考点10: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改动的地方)

  考点11:供给与需求

  除了价值决定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还包括供给与需求。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注意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

  考点12: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影响供求。(价格由市场形成)

  1.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2.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1)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2)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考点13: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商品价格的变动,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变动,这种消费者收入的变动会导致消费者对商品购买量的变动,从而使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改变,这被称为收入效应,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考点14: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改动的地方p16)

  1.调节产量。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就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反之就会增加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的使用量;反之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考点15: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 (1)互为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

  (2)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价格的变动,与对其自身的需求量成反比,与替代品的需求量成正比;互补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其自身商品及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均成反比。

  第三课:消费

  考点16:影响消费的因素

  1.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②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亦然。

  (2)居民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未来收入预期乐观,消费量就会加大;反之,会减少消费量。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还有物价的变动、居民的消费观念等。

  考点17: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不同: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按照消费的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考点18: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恩格尔系数:

  (1)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我国恩格尔系数降低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②直接原因: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2)影响: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考点19:消费心理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是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过分标新立异不提倡。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心理不健康。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是讲究实惠,根据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

  考点20:消费行为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滞后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量入为出,使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表现为“5R”。)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生产与消费

  考点2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人们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4.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考点2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1.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考点23: 发展生产的意义

  1.必要性:

  (1)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改动的地方p30)

  (2)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动的地方p28小字引言)

  2.重要性:

  (1)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2)才能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途径:(如何大力发展生产)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4)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考点24:公有制为主体

  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内容: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2)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

  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考点25: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1.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2.主导作用:

  (1)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2)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考点26: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

  (1)含义:

  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者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外资经济: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利用分散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国家的政策: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外资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前面这句是改动的p35)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2)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一)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考点27: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考点28:公司的类型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形式:①有限责任公司 ②股份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监督机构(监事会)

  公司的特点: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实体;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公司具有科学管理结构。

  考点29:公司的组织形式

比较

有限 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 公司

公司的资本(最主要区别)

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转让出资本须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

公司的资本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

发起人数量

必须由50人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

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

股东对公司承担的责任

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有限责任

股东仅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

股东表决权

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一股一票原则

公司财务

不必向全社会公开

上市公司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注册资本限制

注册资本最低限为3万元人民币

注册资本比较高,最低限为500万元人民币

1.都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有限”,即各股东都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3.“合股”,即它们都是由若干人共同集资来建立的,资金都被分成股份,持有股份的人都叫股东,他们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  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4.通常都设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包括:决策机构即公司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的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即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督机构即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5.二者都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管理制度等优点

  (一)无限责任公司;无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人以上的股东所组成并且股东对公司的债务负连带无限责任的公司。

  (二)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公司不得对外发行股票,股份不得任意转让,如果一股东欲转让其股份,其它股东有优先购买权,即使股东死亡后,其后代想取得股份的继承权也只能排第二位,而不能优先取得股份的继承权。有限公司股东只负有限责任,仅对公司负责,并不直接对公司的债权人负责。

  (三)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最典型的法人组织,它的设立必须有法定的发起人,发起人要订立章程,认购股额。股份有限公司是资合公司,股份可以自由转让,其股票可以在社会上(主要通过证券交易所或银行)公开出售。股东对公司的债务不负责任,公司的债权人只能对公司的资产提出要求而无权直接向股东起诉。

  绝大多数股份有限公司的拥有者和管理者是相互分离的,负责股份有限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不是股东,而是一个专门的班子——董事会和经理负责,其中经理通常要以自己的全部财产对自己给公司造成的行为负责,经理对其因失职而造成的对公司的经济损失一般负有连带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账目必须公开,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在每个财政年度终了时公布公司的年度报告,其中包括董事会的年度报告、公司的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

  考点30: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1、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及原因。

  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利润表现为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生产经营成本之间的差额。只有保持一定营利能力,才能开发技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2、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成功经营公司?或企业如何在竞争中取胜?)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考点31: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⑴企业兼并及其作用

  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⑵企业破产及其作用

  ①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清算的经济现象。

  ②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实行企业兼并和破产制度,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提高企业和社会的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以及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二)劳动者

  考点32:劳动与就业

  1、劳动和劳动者

  ①劳动地位: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②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③劳动者光荣。

  2、就业是民生之本

  (1)就业的重要性: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B、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C、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就业的紧迫性: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对党和政府来说①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就业总量。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就业提供保障。

  对劳动者来说: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

  考点33:劳动光荣

  光荣属于劳动者:(1)劳动创造文明,创造财富,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前进。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2)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第一,尊重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就是要在充分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承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的价值。

  第二,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就是要让一切形态的劳动者有用武之地,能得到社会的充分尊重,从而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第三,尊重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就必须充分认识作为物化劳动和国民财富重要表现形式的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发挥外来资本、民间资本的作用。

  第四,尊重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还必须依法承认、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考点34: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1.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

  2.树立竞争就业观。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就业。

  3.树立职业平等观。各种正当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可灵活选择。

  考点35:维护劳动者权益

  1.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原因:

  (1)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2)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3.做法:

  劳动者:

  (1)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2)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3)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正当途径加以维护。

  (4)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

  企业:强化企业经营者素质,自觉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国家:加强有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健全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考点36:利息、利率与本金

  ⑴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⑵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

  ⑶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

  ⑷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期限内利息与本金的比例.存款基准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考点37:储蓄存款

  1.活期储蓄:是储户可以随时存入和提取、不规定存期、存款的金额和次数不受限制的储蓄方式。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

  2.定期储蓄:是事先约定期限、存入后不到期一般不得提前支取的储蓄方式。作为投资对象,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

  考点38: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

  (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地位:我国的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3)类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外资法人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以及外国银行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与地区性商业银行

  考点39:商业银行的业务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1)存款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2)贷款业务:它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3)结算业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除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险箱等服务。

  考点40: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储蓄存款

债券

股票

保险

流动性

较低

高(尤其是国债)

收益性

较低

较高

具体分析

风险性

较低

较低

低(规避风险的投资)

  1.不同的投资方式,风险不同,收益也不同,一般来说,投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即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

  2.居民的投资方式有哪些?

  ⑴储蓄存款:获取利息。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

  ⑵购买股票:获取股息和红利、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使股票投资者遭受损失。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⑶购买债券:获取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息。

  (4)商业保险: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3.树立理财观念:①要分散风险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②要注意投资的多元化。③投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④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到利国利民,同时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考点41:股票

  (1)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东公司的所有权。

  (2)特点:高收益、高风险同在

  (3)生命力所在:流通性。注意:不允许向公司要求返还其出资。

  (4)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它来源于企业的利润。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考点42:债券

  1.分类:目前在我国,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2.特点:总体来说,债券是稳健的投资。

  (1)国债:风险小,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但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2)金融债券:其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

  (3)企业债券:风险大、利率高。

区  别

 政府债券

  金融债券

 公司债券

发行主体

国家(各级政府)

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

公司(企业)

风险情况

风险最小

安全性较政府低,比公司高

风险最大

收益情况

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略高,低于其他债券

高于政府债券,低于公司债券

收益最高

流通情况

最强

较强

最低

  考点43:商业保险

  1.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2.种类:

  (1)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如健康险、意外伤害险、人寿险等。

  (2)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如汽车保险、运输保险等。

  (3)分红保险

  考点44: 融资

  融资 (Financing),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 融资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

  从狭义上讲,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说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

  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


1.2020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

2.高三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

3.政治经济知识点

4.经济生活主观题知识点归纳

5.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

21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