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语文>

最新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800字

时间: 巧绵1291 分享

  《文化苦旅》所描写的景观之雄伟,不是其他书可比拟的。跟随作者走进生命中,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的推引走向前去。

  文化苦旅读后感1

  时长一个月之久,把这本历史气息浓厚的散文读完了。《文化苦旅》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也描述了平生几位好友的坎坷一生。余秋雨走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支深思这一古老民族久远的底蕴,用心思细腻的笔触描慕华夏文明。读着读着,我就已经被其中的民族意识唤醒后的沉重与悲哀压得喘不过气来。在我们潜心欣赏历史留给我们有形的古迹时,谁又会潜心探究这一处处潜藏着的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余先生恰恰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运其妙笔,给人们的心灵留下”震撼“二字……

  虽然不能完全体会其中悲壮,但《风雨天一阁》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个家族背负着艰守一座藏书楼的命运。范钦,一个拥有强烈爱国情怀和责任感的藏书家,让中国留下了一座具有文化气息的古楼,这其中靠的便是他的正义和意志力。他曾顶撞过巨大权势的皇亲,而屡次遭到仗打,这样的重刑,但他豪不畏惧,始终毫不顾惜坚持自己的信仰,相信真理。最后谁都奈何不了他,这就是一个古代藏书家,一个真正称职的藏书家所表现出来的超越常人的道德品质。我们是否也该反思一下,在这个物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又有多少人能像范钦那样不忘自己的初心,坚持自己的信仰,不湮灭在人流之中呢?读书人不能为自己而读书,而应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而读书,奉献自己微薄之力,去创造美好未来。

  其次为《道士塔》初悟,我还以为这是为纪念某位伟人而写的文章,但读后却有着和作者一样的痛恨之情! 狠在何处?此塔是敦煌罪人王圆箓的葬身之处,他本是到处都可以可见的一个平民,却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转折,不幸由他把莫高窟当成了家,把持着中国几千年来最为灿烂的文化。王道士手中一串钥匙把守了千年的敦煌,却任其流落在外族人手中,而中华子孙却也将之弃而不顾,那一马车,一马车的文物向外输送,痛的是人们劳苦坚守的心。不仅如此,王道士对洞窟里的壁画不太满意,为了亮堂一点,他找了两个帮手,拎着石灰桶,拿着草刷子,开始了他的粉刷计划。才几下,婀娜多姿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为泥团。可悲可悲!作者用文笔丑陋的批判了一个历史的罪人,也不解作者的一句“我好恨!”。一个个文化遗址都是对“荣耀”与“耻辱”的诠释。让我们铭记住该记住的,让敦煌的悲鸣停止吧!

  跟随余秋雨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洞察力和洞悉力去感受古老中华民族的人文山水,领悟的我们的祖先的精神。

  余秋雨的文字正如其名,以一种细雨纷纷之势,润人间万物于无声,在我们心中播下美与文化的种子,孕育出更加灿烂的文明。

  合上书卷,走向窗前,看着流动的车潮及人群,哪一处不是深埋文化的故土呢?真的应该去辽阔的地方走走,释放自己那涌动的感动。

  文化苦旅读后感2

  《文化苦旅》这本书很特别,因为作者很特别。此书中作者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在普通人眼中文化与自然是对立的,可作者却认为一切文化都始于自然,文化的至高点即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开始时我并不同意,认为作者自己的经历并不能代表社会的大体方向,但随着阅读深度的增加,看到的例子越来越多,我才明白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狭隘。

  余秋雨的一生可以说是荆棘遍布,即使他表面上很乐观,对可笑的诬陷不予理会,但他内心深处所隐藏的那种悲伤与哀怨是不言而喻的,否则他不会分别写到巴金和自己受社会舆论的压力。如果真的不在意,是不会浪费大量笔墨在一些小人身上的。他的这种性格可以代表大多数中国人,总是给人一种很乐观的样子,真正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这也是整个中华文化的魂灵所在,即使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也要给子孙后代带去正能量。

  开头的几篇小散文令人印象深刻,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流传至今,一些花季女孩无法选择爱情,只能任由父母安排,甚至结婚之前连自己的丈夫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更别说会有什么感情。未婚夫意外身亡,就果断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样一种无任何感情,只是贞洁至上的麻木心理,是中国从古至今女子的通病,却在当时被称颂,被敬仰。更有甚者,“那些大户人家的上上下下,都等着把一个葬仪立即变成两个葬仪……”这无疑是一种道德绑架,毁掉的是一个花季女孩的一生。

  中华文明存在了几千年,有它的不足与漏洞,当然也有令人称颂与佩服的,都江堰,莫高窟,天一阁……哪怕有一个也足以让人惊叹,可他们却同时出现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余秋雨一一探访,了解,只为让读者通过他的描述真正看透这个延续了五千年而不衰落的文化。没有人能不劳而获,文化也一样,一个个朝代,从前秦到元代,数不清的人的努力与汗水,才铸造了如此瑰丽的神话莫高窟。到如今都令人惊叹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竟由2200多年前的李冰父子在如此落后的技术条件下完成。范钦穷其一生精心打造天一阁,且其后代一直保存到近代,现在看来仍十分了不起。

  读这本书总是骄傲与失落并行,既自豪于祖国文化的宏伟壮丽,又失落于无价财富的流失,以及文化的停滞不前。祖国母亲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余秋雨一生追求的信念,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魂,无论如何应该被尊敬,而且她还需要高屋建瓴,应该被传承,被发扬,应该重新闪耀在世界之巅。闭关锁国使这个文化被埋藏,但现在他重新被发现,我们有责任去继承,去发扬,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文化苦旅读后感3

  随着作者的脚步,我的心灵也进行了一次苦旅,从阳关到江南。

  初见这本书,我对书名充满疑惑:为何苦旅?既是旅行,为何突出苦字?带着疑问进入书中,又了解作者的平生,我豁然开朗,有情不自禁,感叹起来。这苦字,有多含义。 身体的劳苦。作者的旅行是完全自费的,而所到之地大多荒原而偏僻,步行之时最多身体自然劳累。但在作者心中,大概这远行,这劳苦,都成为信徒朝圣圣地而远行一样的虔诚的心情,去朝圣千百年的荒废古址。

  眼见古址破败之痛。作者所去的新疆,阳关,敦煌,渤海国,天一阁,所去遗址无不败落,残缺不堪,面对损毁的遗址,作者自然是痛心疾首,苦不堪言,

  对谣言攻击的痛苦。作者在苦旅中,苦旅后,受尽了谣言,诽谤,谩骂,及各种形式的人身攻击。然而,在这谩骂声中,并无一家媒体,一家报刊为他说一句公道话,为躲避攻击,作者携妻从上海迁至深圳。然而在这漫骂与孤独之中,作者能继续对此书改版,不断写出新的著作,实为难得可贵。

  对文明衰落的凄苦。作者远行出国探访中东,希腊,埃及等世界文明遗址,又到欧洲,与中国进行对比。体现出中国文明的优势与不足,对各地的文明衰落深感悲痛。对当代文明提出紧迫提醒,也是痛定思痛。

  理解了这些“苦”,也就明白了作者的心情了,也就理解了作者的深沉的笔调,悲痛的风格了。说这是 “沉痛”,这是“流浪”一点也不为过。

  从阳关到江南,只有苦,又不只是苦。这个字的内涵实在是太过丰富,让人还甚为不解,就走完了全程。

  文化苦旅读后感4

  “文化的旅程是苦,是涩,在这千年的叹息中讲述苦旅。”翻开这本书,我看到余秋雨的脚步遍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他行行重行行,风尘仆仆,用有限的光阴赴一场千年之约,执着如孔子,坚定如夸父。

  在此之前,我曾未想过那些历经风吹雨打的古建筑、人文景观的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故事与厚重的历史。我跟随着余秋雨,走进了那道隔开了历史与现在的大门,在历史风尘中如虔诚的朝圣者一路前行,他时而低头背手,在断壁残垣前静静沉思,时而又喃喃自语,步履沉重……

  什么是苦旅?

  我想,不只是简单的旅行,也不只是对历史的悲叹与感怀,而是思想于文化上无止境的思考与不断的探索。无论是悲欢离合,无论是温柔浅言,无论是丰功伟绩,无论是痛心疾首,最终都是要回归于历史的本真与漠然,历史的冷眼旁观罢了。而余秋雨在探索寻找的,是他自身与历史的关联,他想从那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找出合乎人类生命结构底蕴的东西,他祈求寻找到与自己心灵共振的灵魂。

  初读《文化苦旅》,犹邂逅意中人,让我怦然心跳,让我痴迷忘返。走进它,我似乎摆脱了城市的喧嚣,远离了现实的纸醉金迷,再无嘈杂的吵闹声,心中的浮躁在被一点点的抹去,只剩下灵魂的质朴与本真。

  这一场千年之约,更像一场心灵盛宴。卸下了追名逐利的假面孔,背上旅行的包裹,在历史的云烟中寻找自我价值,探索人生意义。叶圣陶曾在《读

  我想,余秋雨便是这种人,甘当优秀传统文化的火炬手,为我们的精神作指引。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或许便在此:摒弃浮躁,静下心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古时有趣的灵魂交谈,思考生命的本质,养一份淡然之情,修一身宁静之气,为现世添一分安宁。

  透过现实的重重纱窗,抬头望去,那道穿行于青山绿水山间的瘦削而坚定的身影,指引着我们前行,去赴那场浸润着唐风宋雨的千年之约。

  文化苦旅读后感5

  每一次,读《文化苦旅》,就好象身陷一场沙尘暴,在深沉的文字之间步履维艰,被千年沉淀的沧桑感压得抬不起身子来。

  从来都是很骄傲,骄傲于盛唐的艳丽,骄傲于祖先的智慧。从来都是很心疼,心疼中华大地的伤痕累累,心疼中华蒙受的耻辱。但是读完这本书,我又开始心疼中华文化的步步艰辛。

  沿着历史碾过的痕迹,伫立于敦煌千年的风沙中,听风声里无奈的叹息,身处阳关落雪处,望一眼故人褪色的青衫;包裹在天一阁中,触摸范氏一族代代坚持的守护。这里,有中华文化的积累像流水般溜走,有历代工匠的梦銹刻的婀娜的身姿,有四面边声连角起的恢宏战场,有君子其役,不知何期的忧愁哀伤,有李白对酒当歌的豪情,有与扬州八怪渲染笔墨的意想。

  王道士慷慨地送出敦煌中祖先留下的瑰宝一箱又一箱,我们看着这些触目精心的数字,让心一阵又一阵地抽搐;莫高窟静静地藏在广袤的沙漠中,外表只是一座小山包,可它却把宗教和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载歌载舞。废墟在历代的颠簸中坍塌,重建又坍塌又重建;阳关倒在中华民族的精神领域中,在朔风中越来越黯然。

  也许一个中学生对于这些历史并不能理解得太深入,可是,作为一个中国的孩子,真得好好看看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并不是书本上的之言片语就能撑起一个华夏的文明,我们在追求那些无所谓的明星时,是不是应该转过身来,追捧已经消逝的宏大?在匆忙的脚步中,拾起一丝空闲,静看细水流长,细数庭前花落。

  我不是一个学者,也不是名家,我只是一名中学生,深深地爱着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让这艰难的中华文化,走进我们的心吧,只需轻轻地蹲下身,摸一摸文化的土地,便能感受到沉淀的沧桑。

相关文章:

1.

2.《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5篇

3.《文化苦旅》读书心得体会4篇

4.关于《文化苦旅》读书笔记6篇

5.《文化苦旅》读书心得

6.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读后感5篇

最新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800字

《文化苦旅》所描写的景观之雄伟,不是其他书可比拟的。跟随作者走进生命中,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的推引走向前去。 文化苦旅读后感1 时长一个月之久,把这本历史气息浓厚的散文读完了。《文化苦旅》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最新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500字
    最新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500字

    《文化苦旅》表面是以描写中国各个地方的景点为主,但实际上是反映中华文明之兴衰,是告诉我们人生之真谛。阅读中,让我如亲临文化古迹,如徜徉历

  • 最新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5篇
    最新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5篇

    《文化苦旅》是一部很好的书,是值得细细品味和体悟的书,这本书先后获上海市文协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

  • 读文化苦旅有感800字
    读文化苦旅有感800字

    手捧一本《文化苦旅》,随着作者的笔触在字里行间中游历大半个中国和世界。 文化苦旅读后感1 有一本书,你不能手持香茗,淡然读之;有一本书,你不能

  • 读文化苦旅有感范文500字
    读文化苦旅有感范文500字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写的,一本优秀的散文集,以下是读后感5篇,欢迎阅读。 文化苦旅读后感1 道士塔白莲洞天一阁天柱山一个个不曾听过的名号在目录

34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