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疾病大全>内科>血液内科>血液疾病>

血液病能活多久 血液病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血液病的护理常规

时间: 炎玉700 分享

  得了血液病能活多久?血液病生命期限是多久?血液病会产生哪些并发症?怎样预防血液病的并发症?血液病怎么护理?血液病病人的日常护理要点是什么?一起来看看。

  血液病能活多久

  得了血液病能活多长时间,这是很多患者及患者家属关心的问题。对于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期限这个问题,很难有明确的答案,是个系统的过程,涉及到很多因素,总的来说,血液病患者的生存期,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以及病人的身体机能等方面。

  此外,血液病患者及家属应多了解相关血液病的治疗知识,多和主治医师交流,这对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有帮助。主要影响因素是治疗方法和患者身体情况。

  对于早期血液病患者而言,主要取决于是否及时采取了恰当的治疗手段。一般而言,早期血液病主张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其中以化疗为主,可合并中药治疗以减毒增效。对于中晚期血液病患者而言,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及病人的身体状况。

  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抵抗力对血液病患者极为重要。在饮食上,患者膳食结构要合理,以保证营养摄入。要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及低脂饮食,如精瘦肉、蛋、牛奶等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在治疗期间,还要做到有节制的饮食,遵守基本的饮食禁忌

  目前,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很多,诸如: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由于这些原因很多是近几十年现代工业的产物,从而使血液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可以说,血液病是一种现代病。

  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减少、多发性骨髓瘤等,许多血液病早已不再是“不治之症”,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我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血液病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有些疾病得以治愈,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总的来说,得了血液病能活多久没有确定的答案,得了血液病并不等于死亡,只要能够做到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是可以做到有效控制的。而且随着医疗条件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朋友得到彻底治愈,走向了康复彼岸。血液病患者应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尽快接受正规的治疗。

  血液病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目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及其他先天或遗传性疾病的疗效不断提高;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重症再障等疗效都得到了较大的改观。然而多数血液病患者本身的免疫力低下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再加上放化疗等因素的影响,常易招致感染。感染是血液系统疾病的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治疗难度大,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感染并发症的防治是提高血液病疗效的一个关键问题。

  易感因素

  1.粒细胞减少和功能障碍:粒细胞减少是发生感染的最主要因素,而且感染的发生率与粒细胞减少程度及其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再障患者粒细胞生成障碍;粒细胞缺乏症;急性白血病等恶性细的骨髓浸润及放化疗的骨髓抑极易导粒细减;骨髓移前的超致死量的放化疗的预处理常使粒细胞降至“零”。当成熟中性粒细胞〈0.5×109/L时,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可有90%的病例发生感染,当粒细胞降至0.1×109/L时,严重感染及败血症极易出现.除粒细胞的数量改变外,其趋化、吞噬等功能也发生缺陷。

  2.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为增强噬菌抗体产生所必需。体液免疫损害常见于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细胞免疫为控制细胞内细菌和病毒感染所必需。大剂量的放化疗不仅可导致粒细胞下降,而且也可使淋巴细胞减少,进而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尤其是在骨髓移植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持续较长时间低下;糖皮质激素也可使T、B细胞功能减低,此外,还可以使巨噬细胞功能、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减低,易导致细菌及霉菌感染。

  3.消化道粘膜损伤:消化道粘膜属于增殖型组织,最易受到放化疗的影响,在大剂量化疗后对其损伤较重,常导致口腔及胃肠道粘膜损伤及溃疡,细菌及霉菌易透过粘膜屏障进入体内而致病。

  4.菌群失调: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皮肤粘膜表面形成正常菌群,它们的许多成员似乎能产生一些抗菌物质(细菌素),它们也能相互竞争正常营养物质而相互制约,对保持人体生态平衡和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如可参与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及合成、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组成防止外来微生物侵入的生物屏障,一般对宿主有利而无害。在免疫功能低下并使用足量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时,常导致免疫功能失调,造成二重感染。二重感染是指根据细菌学检验和临床指征而确定的,对一种感染的化学治疗导致的一种新的感染,一般发生在用药3周之内。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同时也是很危险的现象,因为引起新感染的微生物大多是肠道杆菌、假单胞菌属念珠菌属或其它真菌类,常对多种药物耐药而现有的抗生素对该类微生物难以控制,因此有较高的死亡率。

  5.其他;输全血及输注粒细胞可引起巨噬细胞病毒感染,骨髓移植时的锁骨下大静脉导管的放置、营养不良、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均可增加感染机会。

  感染的类型

  1.细菌感染:免疫缺陷患者,在八十年代前以革兰氏阴性菌(G-)菌感染为主,特别是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克雷白菌属等为常见致病菌。随着半合成青霉素及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出现,以及抗G-菌抗菌素的联合应用,某些地区G-菌感染发生率已减少,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草绿色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G+)感染有逐渐增多趋势。

  2.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对重症血液病患者中的发生和死亡的重要性正在增加。据报道RNA和DNA病毒都很重要,绝大多数为再发感染,感染常常呈局限性或自限性,但由于疾病活动性和细胞毒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感染可能更频繁及更严重,时间也会更长。病毒所致的粘膜损伤可使细菌和霉菌丛生而导致的继发性感染危险性增加。单纯疱疹感染最为常见,多发生在口周、口腔、食管及会阴部,带状疱疹亦较多见,尤其易见于长期大剂量化疗及骨髓移植患者。无过去感染者可发生严重水痘。巨噬细胞病毒感染普遍存在,可来自隐伏病毒的再激活或因输血而获得,是骨髓移植患者被检出的最常见的机会性病原体,易发生间质性肺炎,是骨髓移植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3.霉菌感染:初始凭经验使用抗生素的作用、长期粒细胞减少以及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变迁已使感染有关死亡的原因从细菌转为霉菌和病毒。临床诊断率低,应重视经验性诊断。弥漫性霉菌感染通常在死后才能作出诊断。霉菌感染以白色念株菌、光滑球拟哮母菌、曲霉菌、毛霉菌及热带念株菌为多见,偶尔也可见隐球菌感染。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主要来源于患者的消化道,可引起重度的口咽部粘膜炎和食管炎,严重者造成霉菌败血症播散全身,如肝、脾、肾、肺等脏器,并可在局部形成微小脓肿。其次为曲霉菌感染,主要因吸入空气中的曲霉菌孢子,在肺部形成炎症,进而产生小脓肿。霉菌感染多数先局限在一个脏器,最后经血行播散至全身各脏器。大约21%的霉菌感染的患者发生全身血行播散。约1/3的患者霉菌感染可合并其他致病菌感染,或几种霉菌混合感染,即二重或三重感染。

  4.结核菌感染:结核病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较常见。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结核病发生率比一般人群为高,而且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结核菌素试验常阴性,X线片上有时与细菌性肺炎相混淆。

  5.寄生虫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发生鼠弓形体感染而引起脑损伤,骨髓移时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可致间质性肺炎。

  感染形式及特点

  1.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因而诊断及定位困难:由于血液病患者的感染多发生在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状态,再加上吞噬功能障碍,致使感染部位渗出减少,炎性细胞浸润不突出,因此炎症反应常不充分,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往往缺乏或不明显。因而感染的部位常常难以确定,如感染部位红肿反应不重,常无脓液出现;肺炎时炎性渗出少,不易出现典型的症状和体征,X线检查可无阴影。发热是血液病感染的早期临床表现,一般认为对体温升至38℃以上的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在停止输液输血后2.5小时仍不退热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需做详细的体格检查,必要的理化检查和寻找细菌学证据。

  2.感染易扩散,病情凶险:由于细菌的繁殖及其毒素作用,局部可出现严重的出血和坏死;或者由于炎性反应轻使炎症不易局限,局部感染常扩散为全身感染,导致败血症或感染中毒性休克等严重感染形式,病死率高。

  3.混合感染及二重感染的机会多,不易确定致病菌:多种微生物及条件致病菌同时存在,难以确定何者为主要致病菌,再由于条件致病菌通常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发生,此时造成的二重感染的致病菌常对所用抗生素不敏感或产生耐药,因而治疗的难度大。

  4.易感染部位: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口腔、肺部、肛周及皮肤,其次为胃肠道、泌尿道及鼻咽部;长期放置静脉插管时亦是较常见的感染部位,败血症常易发生,部分患者的感染部位不易查明.致病菌常为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及草绿色链球菌等。

  血液病全身性预防性用药

  预防性全身性使用抗生素对免疫力低下尤其是骨髓移植的患者来说是必要的。除口服不易吸收的抗生素预防肠道微生物感染外,口服复方新诺明可以预防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口服无环鸟苷对防治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作用明确。静脉注射大蒜液在某种程度上能预防巨噬细胞病毒和霉菌感染。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减低细菌、霉菌巨细胞病毒的感染。对于呈患结核的患者须加用抗痨药物。对于骨髓移植患者目前主张交替静脉注射全身性抗生素。一则可以清除原有病灶,二则可以预防外来的对所用抗生素敏感的微生物感染,可选用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用药,如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等。当骨髓移植或化疗后处于中性粒细胞缺乏状态时,可选用作用较强的抗生素,如氧哌嗪青霉素、特美汀、第二代头孢霉素,或配合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根据不同环境易感细菌的种类,合理组成不同的联合用药方式。

  加速白细胞恢复细胞因子的使用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血液病易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促使粒细胞生长,缩短粒细胞减少时,对预防感染极为重要。常用的制剂为重组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临床观察表明及药后能使骨髓移植及大剂量放化疗后的粒细胞缺乏期明显缩短,减少感染并发症,对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也有一定的作用。

  血液病患者口腔、皮肤、会阴部的护理

  血液病人抵抗力减弱,尤其是粒细胞减少者,往往发生口腔感染,肛门脓肿以及皮肤注射感染等。并成为侵袭入血、造成严重的败血症的门户,所以这些部位的护理,看似细小,实乃有涉全身。血液病并发口腔溃疡,常见有疱疹性溃疡,鹅口疮,走马疳等,还易并发口腔出血,表现为牙龈出血(齿衄)口腔黏膜出血,乃至舌上血疱(舌衄)等。这些并发症在急性白血病中高达40﹪-85﹪,在急慢性再障、粒细胞缺乏及恶性淋巴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临床均有所见。除了相应的治疗外,预防很重要,平时要使病人始终保持口腔清洁,采用含漱水(无论中、西药物治疗用含漱水),经常漱口,尤其是进食之后,用软毛牙刷,必要时用消毒棉球蘸口腔清洁剂,擦拭牙齿,清洁口腔。实践证明将口腔护理列为血液病护理常规,有利于降低感染。皮肤及会阴部护理,要加强清洁,便后要清洗。减少及避免感染。

  血液病饮食调理

  血液病病人的科学饮食对疾病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液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贫血、出血和发热,所以既清淡又富有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高营养饮食至关重要。比如:鲜奶、鸡蛋、猪瘦肉;新鲜蔬菜(比如菠菜、油菜、胡萝卜、银耳、香菇、木耳),但不宜吃韭菜、蒜薹、洋葱、新鲜水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PNH)的病人不宜吃酸性水果,如酸苹果、猕猴桃,同时避免吃一些辛辣油炸食物。总之血液病人饮食非常讲究,不然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使病情加重或复发。

  血液病护理方法

  一、积极与疾病做斗争,克服悲观绝望情绪,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二、在化疗期间和化疗后应减少或避免探视,不到公共场所活动。

  三、地面要清洁消毒,室内紫外线照射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四、每日用淡盐水或呋喃西林含漱液漱口,以防止口腔感染,保持大小便通畅,注意肛门周围的清洁,大便后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五、饮食搭配要合理,摄入蛋白质及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禁食辛辣油腻食物并忌烟酒。

  六、生活起居要规律,慎避寒暑,劳逸结合,调情志,忌郁怒,保持心情舒畅,使机体处于良好的状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七、禁止服用对骨髓细胞有损害的药物如:氯霉素、乙双吗啉等。

  八、避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如苯及苯的衍生物及避免接触电离辐射。

  九、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从而提升抗病能力。如学练郭林气功、真气运行法及太极拳等。

  十、定期复查血常规、骨穿及肝肾功的检查,以了解病情现况,有利于病情的进一步治疗。


看过“血液病能活多久”的人还看了:

1.血液病的原因

2.引起血液病的原因是什么

血液病能活多久 血液病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血液病的护理常规

得了血液病能活多久?血液病生命期限是多久?血液病会产生哪些并发症?怎样预防血液病的并发症?血液病怎么护理?血液病病人的日常护理要点是什么?一起来看看。 血液病能活多久 得了血液病能活多长时间,这是很多患者及患者家属关心的问题。对于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30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