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民俗文化>谚语>

传统的民间谚语俗语有哪些

时间: 玉珊879 分享

  谚语为人们对生产,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进行描述的简练语言。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传统的谚语,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的谚语一

  天气类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指今年中秋节阴天,明年正月十五或前几天会下雪)。

  重阳不下盼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

  初一、十五天不好,这月晴天一定少(指农历)。

  初一阴,初二下,初三初四直“拉拉”(直“拉拉”为继续下雨)。

  东绛(虹)呼噜,西绛雨(呼噜指打雷不下雨)。

  缸穿罗裙山戴帽,蚂蚁搬家蛇 舖道,

  大雨将要到(缸为丰县农家装水的容器,一般缸外不会湿,湿为反潮现象,民间称穿罗裙)。

  惊蛰闻雷果似泥(惊蛰节这天听到雷声,这年雨量大,丰县地高亢,将丰收)。

  日落乌云接,明天把工歇(下雨)。

  湿了老鸹毛,麦子水中捞(指农历四月十二若下雨,在麦收季节雨水多)。

  十雾九晴。

  天黄有雨。

  传统的谚语二

  播种类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农时不宜迟。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过了惊蛰节,整地不能歇。

  寒露两旁看早麦。

  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三月八,去种瓜。

  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撒辣菜。

  一把二月过,就把犁耙摸。

  枣发芽,种棉花。

  传统的谚语三

  农作物成长类

  二月二,小麦没老鸹(指乌鸦在小麦地里已看不到)。

  楝子开花吃燎麦(接近成熟)。

  六月六,晒谷莠(指谷子已抽穗)。

  麦子去了头,秫秫没了牛(小麦收割后,高粱已长的比牛还高)。

  七月十五枣红皮,八月十五枣半干(指农历)。

  天河调角,要吃毛豆角。

  小满不满,麦子有闪(指小麦到小满节应灌满浆,若没有灌满浆,小麦收不好)。

  传统的谚语四

  农作物收获类

  处暑高粱,白露谷,秋分两旁看豆扑(指处暑前后收获高粱,白露前收割谷子,秋分时大豆已收割)。

  立秋三天遍地红(指高粱成熟)。

  忙种收大麦。

  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上满集(农历七、八、九月分别是核桃、梨、柿子的收获期)。

  传统的谚语五

  节气时令类

  吃了端午粽,棉衣完全送。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春打六九头,五九尾(指立春那天为五九的最后一天,或六九的第一天)。

  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该热不热,五谷不结。

  交了七月节,夜寒白天热。

  开春一场雨,秋收万石粮(指春耕时下雨,预示着丰收年)。

  立了秋,挂锄勾。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指农历,立秋一般在六月二十日前后至七月初)。

  立秋三场雨,麻布褂子高挂起。

  立秋十八天,寸草结籽。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七月半,八月半,蚊子还在脚下串。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七月雨,八月旱,棉花桃子赛鸡蛋。

传统的谚语相关文章:

1.传统谚语

2.中国传统节日谚语俗语歇后语

3.中国传统节日谚语

4.中华传统美德谚语

5.中华美德谚语大全

2489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