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校长的学习建议:做时间管理的高手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命运对每个人是公平的,不会多给谁一分钟,也不会少给谁一分钟。但是,同样的时间在每个人手里却会产生不同的效益。真正优秀的学生往往是“时间管理”的高手。他们能够合理地分配和利用属于自己的时间,最大限度地避免浪费时间。同样的一个小时,在他们手中和在别人手中,所产生的效益可能截然不同。

  从背上书包那一刻,同学们便开始接受父母、老师的嘱咐:学习要勤奋、要努力,不能怕吃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而怎样勤奋、怎样努力,教师和家长却不会细说。那么,勤奋和努力是不是一天到晚学习、看书呢?很多同学为了取得令老师、家长满意的成绩,他们恨不得把自己当成学习机器,整天学习,看书,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那瘦弱的身躯,刻板的毫无生气的脸庞,那过早架在鼻梁上的眼镜便是明证。这种精神固然可敬,但是,很遗憾,很多时候同学们的付出与回报并不平等,这又该如何理解?

  我们都学过“悬梁刺股”、“凿壁透光”的故事,我们有没有想过,“悬梁刺股”真的就会学好吗?人在极度困乏的情况下,怎能学得进!诚然,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但学习不是田地耕作,它要讲究技巧,方法,而不是蛮干,智者事半功倍,愚者事倍功半。英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后确认,人选择最佳学习时段远比学习时间的长短重要得多!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会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发挥学习的最大效益。

  ◎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善于将任务按先难后易的顺序排序完成

  ◎闲暇出智慧

  ◎给弱项多分配一些时间

  ◎最佳和最差学习时间的利用

  ◎午睡不宜超过一个小时

  ◎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要坚持吃早点

  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的每个功能区都有一定的工作时间限制,其时间限制与人的年龄成正比,一般中小学生的持续学习时间不要超过20——30分钟,否则脑细胞就会因疲劳而停止工作。当一个人集中精力进行作业时,有效使用头脑的时间为两小时左右,若在此间始终集中学一门功课,便会降低效率20%,可是,在此期间如果能休息5-10分钟,效率又会得到恢复。所以学习时,不要长时间学习一门功课,在感觉大脑劳累后可稍休息一下,从窗口向外眺望,或听听喜欢的歌曲,也可以变化一下学习的科目。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工作的变化,便是休息。”学习也是这样,短暂的休息和学习内容变化都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善于将任务按先难后易的顺序排序完成

  人的潜意识里总是喜欢做些简单容易的事,如削铅笔、抄录笔记、清理书桌等,这些工作不用动脑筋,做起来轻松自由,得心应手。可是,应该知道,这些简单的事情却会花费我们太多的时间,比如,当我们坐下来要写作业的时候,发现书桌比较凌乱,于是,放下课业,整理书桌,整理抽屉,用去了很长的时间。为什么我们容易犯这种错误呢?其实,这就是潜意识在作祟,这样做本身,就是有意识地延缓完成作业的时间,减轻工作难度,避免遇到难题时的挫折感受。这就是对待两种任务的不同心理:整理书桌简单易行,毫不费劲,而对于繁琐沉重的作业任务则不然,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无法预料会遇到什么困难,产生排斥心理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这点上,应该向一位美国的著名的时间管理顾问取取经。他提出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在这个时间段需要完成的工作都是什么,然后根据工作的难易程度进行排序。把价值最高、意义较大的事情标为A,然后依次是B,最不急于完成的任务是C。然后,从A开始做起,依次做下去,这样工作起来会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有信心。他认为,如果反向去做,即总是先解决最容易的事,而把困难的事往后推,就会使自己陷入一种虚幻之中。

  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譬如我们有一天自由支配的时间,要把所有该做的事在脑子中完整地过滤一遍,对轻重缓急有个清楚的认识,必要时可以写下来,然后依据计划逐步去施行,这样才会有效。像上面举到的例子,集中力量完成作业当然属于A类的事,而整理书桌之类,完全属于无关紧要的小事,要保证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再去做这些小事,以免本末倒置,降低效率。

  闲暇出智慧

  古希腊有句格言:“闲暇出智慧”。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对人的“从业”和“闲暇”现象进行研究之后,不禁惊叹:“人的差异在于闲暇时间。”睡眠、运动、音乐、课外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都是闲暇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有益活动。睡眠是人最基本的休息活动,中学生每天至少需要8小时的睡眠才能保证健康;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每天1个小时的运动能够帮助同学们释放疲劳和压力,保持应有的机体健康;和谐悦耳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所产生的振动波能使同学们的精力更加充沛,清华大学学子每天在8小时学习中抽出1小时听古典音乐的“8-1>8”定律证明了其正确性(实验证明,流行音乐不能达到此效果)。这些“闲暇”时间能够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课余时间,很多同学参加各种“补习班”,目的就是为了“消灭”大量的闲暇时间,自以为学习时间增长,成绩一定会相应提高,殊不知,这样一来,正常的睡眠、运动活动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结果,闲暇时间不仅没有成为有效学习的推动力,反而成为了额外的负担。p#副标题#e#

  给弱项多分配一些时间

  偏科是让每个同学都很头痛的一个问题。男孩子常常会在语文、英语学科方面比较弱,女孩子在数学和物理学科方面比较弱。对于比较弱的科目,同学们常常会产生一种畏难情绪,会有意回避对这些科目的练习,觉得反正自己学不好了,还不如学学那些自己特别感兴趣、成绩又好的科目。结果造成优势学科不断加强,“锦上添花”,而薄弱学科却被不断削弱,极少有“雪中送炭”的行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显然是不对的,因为目前的中考考查的仍然是我们的综合素质,在某些学科上“瘸腿”,想在总成绩上“昂首挺立”是不可能的。要想取得好的综合成绩,就必须均衡发展,对于比较弱的科目,要有意识地多安排一些时间来练习。我们要主动向老师求援,寻找没有学好这些科目的原因,以便加以改进。每天放学回家,除了要分配时间用来“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外,还要主动分配一定的时间来弥补自己比较薄弱的科目。这样的时间利用显然才是最现实、最高效的。

  最佳和最差学习时间的利用

  一般来说,应该在早晚两头安排着重记忆的学科,如英语、语文、政治历史等,这些时间段有利于记忆速度和记忆效果。完整的比较长的大段时间,心情愉快、情绪踏实的时候,要安排比较枯燥的自己不太喜欢的那些学科,而零散的时间,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时间,安排做一些习题或者去学习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学科。

  午睡不宜超过一个小时

  炎热的夏天,读书的时候往往情绪不高,为了提高学习欲望和学习效率,一般情况下要坚持午睡。但有的同学往往利用夏季中午休息时间比较长的特点,一睡就是几个小时,以为这样休息有利于学习,其实并非如此。当我们睡眠时间过久,甚至接近一个下午,会造成自律神经及荷尔蒙转移为夜猫型,就较难恢复身体的循环运作。因此,午睡时间不宜超过一个小时。这个时间以下午一点到两点之间为最佳时间,这个时间段是天气最热的,也是人最容易感觉疲惫和缺乏精神的,通过午睡,能够迅速调整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从而恢复精神,以充沛的体力完成下午的学习任务。有的同学“善睡”,这就需要借助于闹钟了。定好闹钟叫醒自己,用凉水洗洗脸,清醒一下头脑,振奋一下精神,长此以往,形成习惯,会大大提高下午的读书效率。

  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睡眠对于健康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一个人每天的睡眠最好达到八个小时。可是你发现没有,我们很多同学睡眠时间并不少,甚至超过八个小时,达到十来个小时,却依旧整天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甚至哈欠连天。历史上的拿破仑、爱迪生、周恩来这些伟人,他们的睡眠时间不过三个小时,可他们依旧精神饱满,精力充沛。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啊,一个人每天需要的睡眠是否充足,并不简单的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睡眠的质量。

  睡眠的质量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倒头便能睡,而有的人躺在床上却辗转反侧,久不成眠。这两种人虽然都在睡眠,但质量却大不相同。显然,那种被我们俗称为“夜猫子”型的人,往往体质较弱,睡眠质量低下,注意力不易集中,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和身体健康。我们很多同学,一到快考试的时候,就逼着自己“开夜车”,结果是晚上不睡,早晨不起,一天都没有精神,反倒影响了学习和复习的效率。因此,学会早睡早起很重要。这样能使你保持头脑灵活,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要坚持吃早餐

  很多同学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在家中为我们做早餐,加上我们早晨时间比较紧,总是匆匆忙忙上学,就把早餐忽略了。这样做很不好。早餐是人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它影响着人一天的精力,不吃早餐一天都没精神,到了九点左右肚子饿了,会分散上课的注意力,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从这个角度而言,不吃早餐看似节约了时间,实则降低了学习效率,等同于浪费了时间。这就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提前十五分钟起床,这个问题自然就会解决了。

  【本文作者:王福强(微信公众号:王福强的小院)】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校长的学习建议:做时间管理的高手

命运对每个人是公平的,不会多给谁一分钟,也不会少给谁一分钟。但是,同样的时间在每个人手里却会产生不同的效益。真正优秀的学生往往是时间管理的高手。他们能够合理地分配和利用属于自己的时间,最大限度地避免浪费时间。同样的一个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38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