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关于孩子成长的故事:青春驿站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序言:

  有些人注定要走进你的生命,就像有些雨滴会滴落在你的肩头。做了二十年的老师,铁打的校园里面学生宝贝流水般的走进我的生命。而我就像一个欣羡的旁观者,就这么一直默默注视和伴随他们成长,缤纷五彩的故事总时时在记忆中流连,所以一直想为那些可爱的学生们写一点文字,记录下点点滴滴关于他们这群花季的少男少女们成长的故事,让珍贵的记忆不至于湮没在无情的岁月中。所以我一直想写一本书,书名是《我的100个宝贝》,想选100个我教过的比较有个性的学生。他们中有名列前茅的学霸,也有退学的学生;既有教过的学生,也有素未谋面的学生;既有学习中的趣味,也有生活中的故事。这里摘录其中的一部分,让家长能明白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要试着去了解他,理解他,然后去沟通、交流,你就会从每一个孩子身上感受到每一道独特的韵味和风景。

  大部分的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时间用在赚钱、娱乐、交际等等之中,却很难花一点心思去琢磨什么才是孩子所需要的或者最适合的正确教育。琢磨这些细节,可能意味着他必须放弃自己的一部分娱乐与消遣,可能意味着放下一部分的工作和交际。很多家长不愿意这么做。因此,他们把孩子送到名校,指望在名校有名师可以替代他们。可是所有的教师不可能有机会比父母更关心孩子。对几乎所有老师来说,教育只是一项职业。并不像你想的那样富有情怀,毕竟他们也只是普通人。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我不希望所有心灵的笔触总是在教育的应试染缸里面浸染,而想让他们像鸟儿,穿出莽莽苍苍的森林,把嘹亮的歌声涂抹在蓝天的画板上。爱一个人就要先去了解他,要爱自己的学生,也应该这样。因为只有了解他们,你才可以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才会愿意向你敞开心灵。他们未必成绩优秀,但一定真诚;他们未必成熟,但一定质朴。

  其实做家长也一样,当你每天面对从学校归来的孩子,你是不是除了问他的考试成绩和分数之外,你并没有太在意过他的其他生活?你是不是总拿地球上一种神奇的生物——别人家孩子来衡量自己的孩子?

  每个孩子的成长是一条必经的单行道,也是他们无法回避的路。路的两边既有鲜花灿烂,也有遍地荆棘。不管你是否愿意,现实和时间都会拽着你向前,你不愿成长就只能跌跌撞撞,即使你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也没人能够分担你的痛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孤独是每个人一生的宿命,每个人都必须自己承担,无可奈何,无可避免。

  当然,成长又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它就像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所以你需要的就只是耐心的对未来充满信念。

  所以,好的老师和好的家长都应该是做一盏灯,而不是保姆。给在风雨交加的人生路上茫然的孩子们照亮前程,温暖他们的心房。剩下的就交给他们自己。回头看这些学生的人生之路,你会更加感叹生命和成长的缤纷。

  

  (系列之一)

  H是我第一届的宝贝。98级的学生。最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她的一篇练笔。写她过马路的时候妈妈总要把自己拽到她的右边。开始她很是不理解,后来才慢慢领悟到妈妈其实是在时刻提防在遇到可能性意外的时候,以一己血肉之躯来对抗万一的良苦用心。

  我历来不反对也不提倡年轻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故作老成,因此往往学生用质朴的文字和敏锐的触觉来体验生活向来是很容易打动我的。那些屑小半瓣的浪漫故事总是诉说着幸福的人情。因此就在班上当作范文跟大家分享了一下这份感动。

  不久我就在《青年文摘》上读到一篇文章,说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婚后经常会为琐事有点摩擦,最后终于忍不住以分手而告终,两个人相约一个雨后的晴朗日子去办理离婚手续。虽然是分手彼此还是穿的很漂亮,经过一个路口的时候,有辆汽车呼啸而过,路边有一滩残余的低浅的水滩,汽车溅起泥点的一刹那,男人一把拽住女人到自己的身后,笔挺的西装上是密布的黄泥斑点,像是长颈鹿粗壮的脖子,而女人漂亮的连衣裙上光鲜依旧,女人心里还在为男人的这份关心而感动,暗自嘀咕这个男人在变成陌生路人前还保留这份对自己的关心,看来还不至于要到离婚的地步,于是挽起男人的手双双回家了,那篇文章的题目是《因为爱你,所以走在你的左边》。虽然只是心灵的鸡汤,也还是有点草鸡味。

  三年的高中生涯,她成绩一直在年级排名前列,对于这样一个名校而言,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的确可以让人拥有傲人的资本,而她却总是微笑着静静生活在那样一个班级里,平静朴实的你很难从人群中觉察出她的锋芒。那分谦逊那分执着,就算是开口也总是那么慢条斯理的温婉,你能想象到一个可爱的圆脸姑娘每天面带微笑在你眼前晃来晃去的天真样子。后来高三我没有继续教她。不过因为是开山弟子,因此或多或少总能听到一些大家的消息。高考后听说她报了北京大学,我很为她感到开心,真的希望她可以美梦成真。

  不久传来噩耗,距北大差了几分,正好那年南理工极力搜罗一些清华北大的落榜生,因此她最后就去了南理工的理科实验班。

  当看到比自己低了几十分的同学最后去了南大,她的心里有点不是很平衡。尤其是对于一个一直如此优秀而又积极进取的她而言,自己对未名湖的追梦被无情泯灭的伤感萦绕了她整个暑假。

  当她体察出这种人生无常的感觉在报到前来找我我交流的时候,我跟她有了第一次长时间的闲聊。

  那时候我刚工作,一切也都还在懵懂之中,连自己的工作也焦头烂额。我除了安慰她,其实无非也只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她人生的一些经验。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每个人都有相同的终点。只是行进的轨迹不同,虽然有时候会走一些常人眼中的弯路,但是很多时候恰恰是一些弯路让我们可以领略到与众不同的特立。其实就算以一个很高的分数去一个并非理想的学校并不是人生的终结。就像长跑的选手,开始冲在前面不一定会笑到最后。何况未名湖的梦想并不是就完全破灭了,四年只要努力一样还有机会继续朝着自己的目标冲刺。

  我们总会告诉年轻的学生,年轻的时候要富于幻想,梦想的实现与否不是最终的评价,而是一路上有没有用汗水滋润来时路上的花朵。

  人生其实是被分割成社会化的一截一截。每一截都有特定的评价标准,没有谁可以百战百胜。只是在我们年轻缺乏足够坚强的意志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在某个低潮的时候不要丧失进取的热情和毅力,谁能够做到坚持,谁就可以获取最后的幸福。人有三品,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你沉得住气,弯得下腰,你也许才能抬得起头。

  四年后,丫头给我打电话说自己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读研究生了,而此时当年很多去南大的学生却开始为工作发愁,这个时候想必她更真切领悟到我当初的开导。再后来她开始准备出国留学,我们依旧经常在MSN里面交流人生、探讨生活的真谛,希望这个善良的姑娘在这些青春的岁月里,可以开始自己幸福的未来生活。

  高考不是你人生的全部,只是一座驿站,当你跟她领悟这一切的时候,你就卸下了整个纠结在高考上的重负,才可以轻装上阵享受你的青春。

  年轻的孩子们,你们能领悟这一点么?

  【后记】若干年后,我带我妈妈去北京旅游的时候,丫头得知消息,很热情的带着先生赶来宾馆看我。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眉宇间,当年的那些伤感已经烟消云散了。我一直坚信,一帆风顺固然幸运,可是没经历过人生磨难的历练,这种成功往往成色不够。真正牛掰的人一定是经受过人生低谷然后还能成功站起来的人。跟主人公谈起当年写她的这篇文章,让她说几句感想,她也只是淡淡的给了下面的这两段话,作为过来人跟学弟学妹共勉:想起来那些真不算什么,人生总有风浪,可能在18岁,也可能在30、40、50……人生就是很艰难的,有顺利的时候,也有过不去的坎。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积极面对,有坚定的信念,并且自律的不断努力,人生价值和梦想总会实现的。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样。高考失败我只是比别人多花了三年去充电,放远一点,不断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只是没有看不见的高考之剑悬在你头顶。

  而当年学计算机的主人公现在在某集团从事的竟然是审计。


  【本文作者:教育叶话】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3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