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关于高考志愿的心得:纠结的志愿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又是一年高考季,随着高考分数的出炉,填报志愿对很多家长和考生就是一个挑战。高考志愿从来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八十年代,高考结束后,每一位考生需要自己对着简单的参考答案自己为自己回忆的答案估分,然后决定自己的几个批次的志愿。每一批次志愿还分几档。每一步都很关键,估分不准,后面的志愿就没办法填,有人撞大运,也有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现在的孩子填志愿已经很幸福了:一张分数条上,不仅清楚自己高考的准确分数,还有明确的全省排名,并且信息化社会里,想要对学校有深入的了解,一搜便知。不过现在痛苦少了,纠结却依然没少。

  想要不为志愿而纠结,首先要了解志愿的填报方法。从专业的角度解释是:以前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志愿优先,也就是说每一个录取批次(比如一本)中,孩子填写的志愿会按照顺序分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如果第一志愿A学校没有被录取,那么则会顺投到第二志愿B学校。如果B学校在录取第一志愿报考B学校的考生时就录满了,那么第二志愿填报B学校的孩子分数再高也是没有机会的。这样就导致很多的高分考生第一志愿冲一冲的风险增大,因为你估计的分数未必最后一定就真的是高分。有的考生估分丝毫不差,也有人估分相差一百多分。这样就使得高考填报志愿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虽然对于农林地矿那些冷门学校而言增加了录取高分考生的机会。

  现在的高考志愿填报,已经变得更科学、更人性化。所有批次都是平行志愿。所谓平行志愿就是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的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改变过去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具体地说,按照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意味着录取时,将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排队,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D等几个平行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则被录取,如果分数不够,则继续检索B志愿,依次类推,只要被检索的几所院校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该生即享受了该批次平行院校志愿投档机会,由高校决定其录取与否及所录取专业。简单说,就是你的几个志愿学校你都会享受第一志愿的资格。避免了原来填报志愿那种第一志愿你不够格,后面几个志愿学校录满了以第一志愿填报的学生。

  平行志愿投档时,根据有关高校提出的调档比例,按照投档原则进行投档,直到被符合条件的学校录取。

  虽然受调档比例的影响,平行志愿依然有一定风险,但是增加了考生填报志愿的范围和被投档机会,确实减小了填报志愿的难度。只要在填志愿的时候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可以让这种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

  首先你要明白一个前提,除非分数足够优异,否则专业和院校很难两全其美,你想要进好的专业,那就必须在学校上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如果你想进一个高一点的学校,那么在专业上最好别挑剔,一定要选择服从志愿学校的专业调剂,何况现在高校转专业现在相比以前宽松许多。

  其实高考志愿纠结的根源不外乎学校和专业,因此必须对高校有一定的了解。以前国内的高校除了通常意义上的综合型、理工农医等等,本科、专科院校、中专院校层次很鲜明,九十年代扩招和并校风、改名风,现在有很多学校已经完全面目全非了。比如原来的重点本科长春地质学院1997年改名长春科技大学,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吉林大学的一分子。现在的南京财经大学八十年代名叫南京粮食经济学院,1993年去掉粮食字眼,变成南京经济学院。只有少数的学院依然本色不改,比如南京审计学院从1987年改名至今就没有变动,让人熟悉。可惜的是2015年南审也忍不住诱惑,改名南京审计大学。所以,如果对高校相关信息不太了解,那就尽情百度出它的“家谱”,这一点还相当重要,当你了解意向院校的祖宗十八代,你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长春理工大学名字很普通,但它的前身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特色就很鲜明;江南大学你看不出名堂,你如果知道它是从无锡轻工业学院变迁至今,你就能有所领悟。所以就算是我这种老司机也有很多陌生的学校名需要做功课的。

  现在的高校其实阶层其实也很明显,跟近一二十年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有关系。先是弄了个“211工程”(目标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一共是112所。九十年代末又为了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了一个“985”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名字来源于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截至2011年年末,985工程共有39所高校。

  现在又多了一个“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官方也称“特色985工程”,民间俗称“小985工程”或者“准985”,主要任务是以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提升行业特色型大学全国顶尖的优势学科实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群。里面不乏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重点高校。

  因此现在升学也好、招聘也罢,很多家长和单位一样,嘴里念叨的只有两个词:211和985。其实如果你仔细看下211和985的名单,你会发现其实更多的是从国家均衡发展的层面考虑,比如南京邮电大学都不是211,但石河子大学却在211之列,有多少内地的孩子会因为一个211而千里迢迢投奔原来的石河子农学院?

  事实并不完全都是211和985高校的天下。2012年,网上流传了一则关于深圳大学的段子就是很好的说明:

  深圳某银行招聘,规定应聘者必须来自211大学。有去银行应聘的深大毕业生写信给章必功校长,章校长安慰:银行招聘人员素质低,不必在意。第二天他让学校财务处撤回学校在该银行的所有存款,还声称“若再不改,就号召2万多学生的家长把存在这家银行的钱全部提出来”。涉事银行很快修改了招聘启事。这件事引发网络疯传,开始大家以为是编造的段子,后来竟然被证实个性校长确有其事。

  我们不能指望每个非211、985的高校都有个这样可爱的校长,但是可以教会孩子不必妄自菲薄。其实有很多学校并不是985也不是211,一样可以有不错的专业和很高的就业率。比如南京审计大学的审计专业,对于全国唯一一个专业审计高校的看家本领,不用说也明白。再比如非985和211的南京邮电大学,基本上三大移动通讯商(移动、联通、电信)里面都是它和北邮的人马,所以它的某些专业录取分数依然会很高,尤其是特色专业文凭含金量十足。(关于专业敬请期待下一篇“专业的学问”)而这一点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内心根除对文凭的崇拜,让这样的教育工程回归到教育本身。

  这是官方宏观上的分类管理,从微观的角度看,教育部对于高校还有各种学科的排名,不过个人觉得这些排名其实对于高考填报志愿价值都不大,因为大凡这种哪怕是官方的评比排名,跟普通学生关联都不大,很多都是针对每年发表的SCI论文篇数,教授、博导人数,院士数量等等有关,有多少高校里面的院士、博导愿意屈尊给本科生授课呢?你以为还活在民国么?如果你只是读一个本科,恐怕四年你都只能跟校外人一样耳闻而难以目睹那些为排行榜贡献的大师们。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学校更多的是重名气。

  民间也有很多对高校的排行榜。主流的有三家,一个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的武书连版大学排行榜,一个是深圳网大公司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数据来自向院士、学者和校长发放的调查问卷。第三个则是中国校友会网的大学排行榜。这个排行榜主要侧重从“校友成就”与“学术成就”进行选优排序。不过这都是民间机构的民间行为。教育部也明确表态过从未组织过大学排行榜的活动,也不支持搞大学排行榜,不赞成对高校进行简单的综合排名。所以也仅仅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加之缺乏信息的透明度,所以这些鱼龙混杂的大学排行榜公信力不高。它们彼此评价组织的标准不同,各排行榜之间差异都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很多缺乏判断意识的家长和孩子,让他们对学校的认识肤浅化。甚至有的排行榜的排行数据会考察学校的校园面积和在校人数、老师人数等等,这样得来的只注重外在的一些数据的排名就显得很可笑,甚至很多数据的真实性还缺乏证据。它根本没办法体现学校学术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内涵。曾经有杂志做调查,调查各个大学的宿舍条件、食堂就餐条件等等,愚以为都比那些学术排名更接地气。

  大学排行榜行业跟娱乐圈一样,还存在很多潜规则,使得大学排行榜成为某些组织的牟利手段。天津大学龚克校长、南开大学新闻发言人吴志成教授曾公开透露,曾有大学排行榜制作机构找上门来索要“赞助”,遭到学校拒绝。究竟是哪些榜单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倒不如问问自己的内心,喜欢哪个学校就去报哪个学校,不管是你毫无来由的喜欢还是因为家里亲戚从某个学校毕业的情结,只要你的分数有希望就不妨一试。那种被召唤被吸引的感觉那种追梦的感觉其实很爽的。

  当然,考虑学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学校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比如沪宁杭一线、京沪沿线等都是填报的重心,竞争也相对会激烈。如果填报的是这类热门城市里的高校,对于分数要有足够的自信,否则对于学校就要稍微降低一点要求。也就是说在你的分数和报考学校的城市、学校档次以及专业之间必须要做一个取舍,关键看你更在乎哪个。如果更在乎机会,大城市里享有的机会的确会更多,如果是追求生活品质和个性,那么倒未必。

  不同的城市生活四年有很多时候视野、机会的确都不一样。我举一个很小的细节,1997年我大学毕业求职的时候,我所在的东北师大全校只有学校邮电局有三部磁卡电话,后来每幢宿舍楼道里装了一部。一幢宿舍住一两千名学生,门卫还有一部要由学校总机转的分机。所以那仅有的几部磁卡电话前都是长长的队伍,门卫的分机打通后还要由门卫阿姨通过广播喊某室某某去接电话。能打通的都是英雄,可苦了当年恋爱的兄弟姐妹。到求职的时候,有钱的孩子还可以留个传呼号码,没钱的孩子要是留学校的总机和分机号码以及宿舍门牌,估计希望都不大。有多少单位负责招聘的人力资源部门人士会打总机然后耐心等待接通分机,再等阿姨广播喊人来接?等我到南京来晃荡,发现大街上几乎一两百米就一部磁卡电话,想要打电话非常容易。长春和南京都是省会,但是两个城市发展的程度从一个电话亭就可见一斑。

  其次是要注意同一批次的志愿的谨慎排序,让四个平行志愿保持合理的坡度。一般志愿之间至少要有10-20分之间的坡度,这样才能保证不被院校调剂的可能。简单来说就是“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来设计四个志愿。当然,如果你有自己中意的学校,直接第一志愿“稳一稳”也未尝不可,不过后面也照样需要“保一保”、“垫一垫”。

  尤其是需要注意,除了极少数北大清华之类学校年年分数很高,或者是本科线附近的普通高校不需要考虑之外,大多数志愿高校还存在“大小年”之分,通俗点说是录取分数线往往呈波浪式一年偏高一年偏低。因为往往头一年偏低,第二年报考的人数比例会偏多一点。现在搜索功能很强大,基本上你只要了解每年的各种本科线和该志愿的录取分数线,你基本上就心里有数了。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数据,现在高考各省都会给出孩子高考成绩的全省总排名,结合这些数据,志愿基本上就可以安心了。要注意的是不能观看录取的绝对分数,需要关注录取分数和当年本科线之间的分数差,一般关注近三年,基本上就很全面了。你找到这几个数据,然后按照这个分差,把孩子的高考总分和分数线的分差一比较,上下浮动个10-20分(这个范围可以灵活),筛选出来的学校已经其实就没有多少了,剩下就很简单。

  人生很多时候的选择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关键,是金子总会发光,孩子有实力有进取心,他需要的就只是时间和耐心。填志愿这类事情,其实做好孩子的后盾,提供一些经验和咨询,就由着孩子自己去率性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一回。哪怕只是因为喜欢某个城市而选择其中的一所学校、或者仅仅是因为某些特别的原因。在这点上,倒是有很多颇为有趣的排行榜可以提供给孩子参考。比如《新周刊》就曾经做过关于“中国大学满意度调查”。里面调查的数据和选项倒是颇为有趣而独特,因为它是诸多主观评价的总汇――完全由各大学该年度毕业的学生调查为参考依据,他们有一定的独立判断能力,也接受了四年的本科教育,尽管也有很多情感因素甚至偏见,但我个人认为恰恰是这样真实的偏见和主观反而会让人看出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以2007年该杂志第二次“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为例,里面分“生活满意度”“学习/教育满意度”“就业/收入满意度”“大学消费满意度”等选项,这里面的很能看出一些趋势的,比如理工类学校得分上升,因为新兴工业的需求层次和结构的影响。在这个榜单里面,很多综合类大学都在榜单后面,反而一些特点明显的高校排名很靠前。清华排第三,北大也仅仅只是挤进前十名。状元是很多人上不去的中央美院,榜眼则被港大抢走。从“就业/收入满意度”还能看出不同学校和专业在市场上的真实体现。比如政法类、医学类都在下滑,而师范类在上升。还有很多调查的子项,从名字就能让人觉得比官方的学科排名更值得深思:“教师责任感满意度排行榜”“学习氛围满意度排行榜”“恋爱空间满意度排行榜”“毕业生去向满意度排行榜”“毕业生收入满意排行榜”“勤工俭学满意度排行榜”“助学贷款满意度排行榜”等等。我相信参考下这类民间调查,也会有不错的收获。

  曾经有一则段子,模仿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口吻对年轻人提出七项忠告,

  第一不要怕学校不理想,贾庆林的母校到现在也没几个人知道――石家庄工业学院;第二不要怕短暂的停留,李长春毕业后曾经留校两年待分配;第三不要怕起点低,吴邦国毕业后直接进厂当了工人,况且一干就是10年;第四不要怕条件苦,胡锦涛参加工作时就在甘肃的大山里修水电站,居然还被评为劳模;第五不要怕地方偏,温家宝在甘肃修水库一直到四十岁才进机关;第六不要怕提拔慢,贺国强三十七岁才当上车间主任;第七看完后赶紧去做自己的事情,别以为自己真能当常委。努力才是王道,人生从来没有捷径。名校未必就是幸福和快乐的化身。

  很多时候越是名校、越是高手如云,在校期间也许是你的荣耀,但是如果你应付不了这类竞争,等到你离开之后,那名校的出身也许会成为你一生的负累。有个家长跟我说过一件事:他排队给孩子充月票,前面的人发现他孩子是金陵中学学生,立马很崇拜的眼神看着他说,你先充吧。可是也有一个宝贝跟我说她去苏大以后,她宿舍的姐妹很惊讶的眼神看着她说:你是金中的?那你怎么到这里来了?听后五味杂陈。

  陆步轩当年可是考进声名显赫的北大,最后却去卖猪肉了;尽管只是卖猪肉,可他也能拿几十万年薪了,可尽管是这样,他回母校演讲依然会认为自己给母校丢脸了,这才是让人觉得最悲哀的一件事。

  名校,永远都是家长和孩子的纠结。一言以蔽之,纠结的只是面子而已。

  有的家长,在高考之后能接到很多广告,某些关于高考填报志愿的讲座,去了就被忽悠交费,信誓旦旦说是会员如何如何享受VIP,交了几千块,最后拿到几个学校名字,实际上,你在乎所谓的面子,招来的就只有骗子。

  高考对孩子是一个特别的经历,让孩子从填报志愿开始,学着去选择自己未来的生活,不是对他最好的馈赠么?


  【本文作者: 教育叶话】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于高考志愿的心得:纠结的志愿

又是一年高考季,随着高考分数的出炉,填报志愿对很多家长和考生就是一个挑战。高考志愿从来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八十年代,高考结束后,每一位考生需要自己对着简单的参考答案自己为自己回忆的答案估分,然后决定自己的几个批次的志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教育故事:就不按时交作业
    教育故事:就不按时交作业

    有个学生写了篇练笔,题目让人大吃一惊:《我就不按时交作业》,细读之下,拍案叫好,不是因为文章本身,而是这个论断。 作业想必也无需过多的定义

  • 教师的教育感悟:十八岁的萌动
    教师的教育感悟:十八岁的萌动

    高中不是一个恋爱的季节,但早恋却是中学一道难解的题。它确实是反季的花,但却也是爱的种子。一方面它仅仅依赖青春的肆意才含苞欲放,却又很难禁

  • 给高考生的建议:专业的学问
    给高考生的建议:专业的学问

    写在前面的话:上次写完关于学校的志愿填报,有的读者朋友问到今年志愿填报方式的新变化。即新的志愿填报变成八所院校。先解释下:这种报考院校数

  • 给家长的建议:分数的奥秘
    给家长的建议:分数的奥秘

    写这篇文章缘于两个细节: 其一,是麦兜同学的家长群里,有的一年级家长看到孩子平时的小测验考了89分,直呼孩子不在状态,然后感慨气的肺疼,于是

383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