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教师感悟:薛法根《桂花雨》观后感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乍看《桂花雨》,心里一阵疑惑!这可是一篇散文,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有优美的意境,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可要怎么让学生感受其美呢?这是第一个疑惑。同时它的结构自由,虽说形散神聚,有贯穿全文的线索,可是没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没有生动有趣的情节,若是放进课堂,到底该从哪里抓起啊?这是第二个疑惑。带着疑惑,我走进了薛法根老师的课堂,看他如何巧妙地执教《桂花雨》:

  1紧抓线索 先扶后放

  《桂花雨》一课中重要的线索是桂花,由桂花所引发的一系列情感则是课文的灵魂所在。可以看见的是桂花,看不见的是浓浓思乡情。薛老师先从桂花的“香”入手,进而转入隐藏在桂花背后的“情”。这一香一情正是重要的切入点,有了入口,有了线索,剩下的只要逐步铺展就水到渠成啦。薛老师先带着学生逐句感悟第一自然段中桂花的“香”,继而体会“香”中透出的喜爱的情感。之后薛老师逐步放手,由生寻找有关桂花香的句子,“甜”、“乐”“乡愁”的情感相继浮现。虽然散文形散,但只要抓住“神”,紧扣“神”展开教学,课堂就能凝聚起来。

  2非判断性对话

  老师与学生对话的画风之一是幽默风趣,诙谐生动。教学对话常常发生在突如其来的情境中,不论是应对学生的问题,亦或是给与学生的评价,都需要教学智慧。在给排列的句子起题目的环节中,一位学生说“美丽的故乡”,这样的题目屡见不鲜,缺乏些许诗意和创意,薛老师当即评价:这是老师出的作文题目。这一回答使现场的师生捧腹大笑。这样的对话就是王崧舟老师说的基于真诚倾听的非判断性对话吧。既尊重了孩子的观念和情感,同时以幽默的语言及时评价,且一语破的。这不就是金庸笔下的“化骨绵掌”吗,外现绵柔,实则击中要害。


  【本文作者:张旺甜(微信公众号:红谷一小语文名师工作室)】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教师感悟:薛法根《桂花雨》观后感

乍看《桂花雨》,心里一阵疑惑!这可是一篇散文,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有优美的意境,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可要怎么让学生感受其美呢?这是第一个疑惑。同时它的结构自由,虽说形散神聚,有贯穿全文的线索,可是没有鲜明的人物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851331